1樓:霅霅前溪白
1、撒哈拉沙漠是世界僅次於南極洲的第2大荒漠,面積約906萬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沙質荒漠。阿拉伯語撒哈拉意即“大荒漠”。位於阿特拉斯山脈和地中海以南,約北緯14°線以北,西起大西洋海岸,東到紅海之濱。
橫貫非洲大陸北部,東西長達5600公里,南北寬約1600公里。
2、撒哈拉沙漠乾旱地貌型別多種多樣。由石漠、礫漠和沙漠組成。石漠多分佈在撒哈拉中部和東部地勢較高的地區,尼羅河以東的努比亞沙漠主要也是石漠。
礫漠多見於石漠與沙漠之間,主要分佈在利比亞沙漠的石質地區、阿特拉斯山、庫西山等山前沖積扇地帶。
3、沙漠的面積較為廣闊,除少數較高的山地、高原外,到處都有大面積分布。著名的有利比亞沙漠、賴卜亞奈沙漠、奧巴里沙漠、阿爾及利亞的東部大沙漠和西部大沙漠、舍什沙漠、朱夫沙漠、阿瓦納沙漠、比爾馬沙漠等。
4、撒哈拉地區地廣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以阿拉伯人為主,其次是柏柏爾人等。居民和農業生產主要分佈在尼羅河谷地和綠洲,部分以遊牧為主。
撒哈拉沙漠成因:
1、北非位於北迴歸線兩側,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乾熱的下沉氣流,且非洲大陸南窄北寬,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的範圍大,乾熱面積廣。
2、北非與亞洲大陸緊鄰,東北信風從東部陸地吹來,不易形成降水,使北非更加乾燥。
3、北非海岸線平直,東側有衣索比亞高原,對溼潤氣流起阻擋作用,使廣大內陸地區受不到海洋的影響。
4、北非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經過,對西部沿海地區起到降溫減溼作用,使沙漠逼近西海岸。
5、北非地形單一,地勢平坦,起伏不大,氣候單一,形成大面積的沙漠地區。
2樓:都瑪
撒哈拉沙漠(sahara desert)形成於約250萬年前,是世界最大的沙質荒漠,面積約906萬平方千米,位於非洲北部。該地區氣候條件非常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
“撒哈拉”是阿拉伯語的音譯,在阿拉伯語中“撒哈拉”為大沙漠,源自當地遊牧民族圖阿雷格人的語言,原意即為“大荒漠”。
中文名撒哈拉沙漠
外文名sahara desert
面積約906萬平方千米
地理位置
北非最高氣溫
57.7℃
3樓:匿名使用者
非洲大陸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它西起大西洋沿岸,向東經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埃及等國到達紅海之濱,東西長5600多千米,南北寬2000千米,面積為910萬千米2,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的20倍。
在這片浩瀚的沙海中,分佈著許多形態各異的沙丘。有金字塔形的、拋物線形的,還有一條條平行排列的沙壟,最常見的是新月形沙丘。然而被沙漠風暴吹過後,沙丘的面貌就會發生很大改變。
沙漠中還有許多裸露的岩石被風吹蝕成“城堡”、“石蘑菇”等奇怪的形狀。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乾燥炎熱的地區之一,屬於熱帶沙漠氣候。這裡平均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一年之內滴雨不見,有時沙漠的天空中也出現烏雲,眼看著下起雨來,卻一滴雨也沒有降到地面上,在半空中就蒸發掉了。撒哈拉沙漠夏季的氣溫更是高得出奇,這裡曾經記錄過58℃的極端最高氣溫,白天地表溫度可達70℃~80℃,雞蛋埋在沙子裡都會烤熟。
沙石吸熱快,散熱也快。一到夜晚,沙漠氣溫就會急驟下降30℃~40℃,冬季時夜晚氣溫可降到接近0℃。由於晝夜溫差大,撒哈拉地表的岩石因不斷地熱脹冷縮而分崩離析,剝落下來的碎石被風化成大大小小的礫石和沙子,細沙被風吹到較低的地方堆成了沙丘,礫石則留在附近成為戈壁灘。
撒哈拉炎熱乾燥氣候的形成,是由於地處北迴歸線附近的副熱帶地區,常年在副熱帶高氣壓和來自亞洲乾旱地區的東北信風控制下,降水極少,終年炎熱。這裡動植物稀少,地表水源也十分缺乏。在阿拉伯語中,撒哈拉就是“空虛無物”的意思。
人們很難想到外表看上去十分荒涼的撒哈拉沙漠地下卻有一個儲量頗豐的地下水庫,貯水量相當於尼羅河12年入海總水量。沙漠地下水是從**來的呢?原來這裡在2023年前曾是草原和沼澤地帶,年降水量超過300毫米。
而且這個潮溼的時期向前推算已持續了4萬年之久,使大量的地表積水滲入地下,以後由於氣候變得越來越乾燥,才逐漸變成今天黃沙漫漫的樣子。
撒哈拉沙漠的地下不僅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還是一個礦藏的寶庫,石油、天然氣、鈾、鐵、煤、磷酸鹽等礦產儲量都很可觀。其中利比亞和埃及的石油、阿爾及利亞的天然氣和摩洛哥的磷酸鹽礦都大量出口換匯,成為國家的經濟支柱。
其實撒哈拉沙漠也並不都是“空虛無物”,在沙漠中有水源滋潤的地方形成了生機勃勃的綠洲,那裡人口稠密,農業也十分發達。
近些年來,由於北非氣候持續乾旱,撒哈拉沙漠不斷地向南擴充套件,平均每年推進6千米左右,已經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的經濟和環境產生嚴重的威脅。
撒哈拉沙漠的自然資源
撒哈拉沙漠是怎樣形成的·
4樓:小小芝麻大大夢
一般認為撒哈拉沙漠的形成時代不會早於第四紀。大量的地質記錄顯示第四紀冰期開始的時候撒哈拉出現了顯著的乾旱。撒哈拉的乾旱程度主要受非洲夏季風的影響。
在第四紀之前,非洲夏季風的變化表現出明顯的歲差週期(大約2萬年週期);在第四紀冰期開始之後,冰期間冰期旋迴(大約4萬年或10萬年週期)開始影響非洲夏季風的強度。
中科院大氣所研究人員與國外科學家合作發現,晚中新世托爾頓階(大約700萬年到1100萬年前)是北非乾旱加劇撒哈拉沙漠形成的關鍵時段。科學家利用挪威地球系統模式和公用大氣模式揭示出,在托爾頓階特提斯海收縮導致非洲夏季風顯著減弱,乾旱的沙漠環境在北非大面積形成。
特提斯海收縮不僅導致了北非平均氣候態的變化,也加強了非洲夏季風對軌道變化的響應,隨後成為控制撒哈拉沙漠範圍變化的主要因素。
(1)北非位於北迴歸線兩側,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乾熱的下沉氣流,且非洲大陸南窄北寬,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的範圍大,乾熱面積廣。
(2)北非與亞洲大陸緊鄰,東北信風從東部陸地吹來,不易形成降水,使北非更加乾燥。
(3)北非海岸線平直,東側有衣索比亞高原,對溼潤氣流起阻擋作用,使廣大內陸地區受不到海洋的影響。
(4)北非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經過,對西部沿海地區起到降溫減溼作用,使沙漠逼近西海岸。
(5)北非地形單一,地勢平坦,起伏不大,氣候單一,形成大面積的沙漠地區。
5樓:假面
撒哈拉沙漠形成原因:
1、北非位於北迴歸線兩側,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乾熱的下沉氣流,且非洲大陸南窄北寬,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的範圍大,乾熱面積廣。
2、北非與亞洲大陸緊鄰,東北信風從東部陸地吹來,不易形成降水,使北非更加乾燥。
3、北非海岸線平直,東側有衣索比亞高原,對溼潤氣流起阻擋作用,使廣大內陸地區受不到海洋的影響。
4、北非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經過,對西部沿海地區起到降溫減溼作用,使沙漠逼近西海岸。
在上一個冰河時期,撒哈拉還不是一個沙漠,氣候類似於東非,在沙漠地帶發現了大約有3萬幅古代的巖畫,其中有一半左右在阿爾及利亞南部的恩阿杰爾高原,描繪的都是河流中的動物,如鱷魚等。
同時也發現過恐龍的化石。但撒哈拉自從公元前2023年起,除了尼羅河谷和分散在沙漠中的綠洲附近,已經幾乎沒有大面積的植被存在了。
6樓:斯帕狄
中科院大氣所研究人員與國外科學家合作發現,晚中新世托爾頓階(大約700萬年到1100萬年前)是北非乾旱加劇撒哈拉沙漠形成的關鍵時段。特提斯海收縮不僅導致了北非平均氣候態的變化,也加強了非洲夏季風對軌道變化的響應,隨後成為控制撒哈拉沙漠範圍變化的主要因素。
1、北非位於北迴歸線兩側,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乾熱的下沉氣流,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的範圍大,乾熱面積廣。
2、北非與亞洲大陸緊鄰,東北信風從東部陸地吹來,不易形成降水。
3、北非海岸線平直,東側有衣索比亞高原,對溼潤氣流起阻擋作用。
4、北非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經過,對西部沿海地區起到降溫減溼作用。
5、北非地形單
一、地勢平坦、氣候單
一、形成大面積的沙漠地區。
擴充套件資料:
撒哈拉沙漠的主要自然資源:
1、植物
撒哈拉沙漠植被整體來說是稀少的,高地、綠洲窪地和幹河床四周散佈有成片的青草、灌木和樹。在含鹽窪地發現有鹽土植物(耐鹽植物)。在缺水的平原和撒哈拉沙漠的高原有某些耐熱耐旱的青草、草本植物、小灌木和樹。
撒哈拉沙漠高地殘遺木本植物中重要的有油橄欖、柏和瑪樹。高地和沙漠的其他地方還發現的木本植物有金合歡屬和蒿屬(artemisia)植物、埃及姜果棕、夾竹桃、海棗和百里香。
2、動物
撒哈拉沙漠北部的殘遺熱帶動物群有熱帶鯰和麗魚類,均發現於阿爾及利亞的比斯克拉(biskra)和撒哈拉沙漠中的孤立綠洲;眼鏡蛇和小鱷魚可能仍生存在遙遠的提貝斯提山脈的河流盆地中。
撒哈拉沙漠鳥類超過300種,包括不遷徙鳥和候鳥。
3、礦產
20世紀50年代以來,沙漠中陸續發現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鈾、鐵、錳、磷酸鹽等礦。隨著礦產資源的大規模開採,改變了該地區一些國家的經濟面貌,如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已成為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尼日成為著名產油國。沙漠中也出現了公路網、航空線和新的居民點。
7樓:喜歡地理問題
撒哈拉沙漠的形成原因
位置: 1.北迴歸線穿過,常年受副高控制。2.緊鄰亞歐大陸。(下面會詳細解釋)
氣壓: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乾熱的下沉氣流。永久性高壓中心:北大西洋副熱帶高壓,季節性高壓中心:北非陸地冬季強大的冷高壓。
副高的形成及其對氣候的影響:(畫圖)太陽長期照射下,赤道受熱最多,赤道近地面空氣受熱上升,在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氣壓帶,在高空形成高氣壓,高空高氣壓向南北兩方高空低氣壓方向移動,在南北緯30度附近遇冷下沉,在近地面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此時,赤道低氣壓帶與副熱帶高氣壓帶之間產生氣壓差,氣流從“副高”流向“赤低”。
在地轉偏向力影響下,北半球副熱帶高壓中的空氣向南執行時,空氣執行偏向於氣壓梯度力的右方,形成東北風,即東北信風。由於東北信風的源地是受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地區,且由於撒哈拉地區緊鄰西亞的乾燥區,所以入境的東北風也是乾燥的,雖然在經過紅海時也獲得了一些水汽,但是因為紅海海面狹窄,氣流越過時間短,所獲取的水汽有限,上陸以後氣溫升高,溼度降低,所以很難形成降水。
風:哈馬丹風——源地是炎熱乾燥的撒哈拉沙漠中心,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每年北半球冬季,在北非撒哈拉沙漠地區,形成高壓區。此時從幾內亞灣北岸形成了一個低壓區。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乾燥地區之一,從而在這裡形成了性質乾燥的熱帶大陸氣團(北非熱帶大陸氣團)。於是乾燥炎熱的熱帶大陸氣流在水平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便由高壓區流向低壓區,這種氣流就是哈馬丹風。
地形:1.呈西南—東北走向的阿特拉斯山脈,地勢連綿,並且有足夠的高度,有效的阻礙了從大西洋吹來的溼潤西風氣流。
2.非洲東高西低的地形,尤其是衣索比亞高原的影響,又阻擋了溼潤的東南信風深入大陸內部。
洋流:加那利寒流,加那利寒流本身溫度只有15°c左右,水溫較低,蒸發較弱,所以沿岸地區空氣乾燥。此外,由於非洲北部盛行的東北信風,使它屬於離岸流的性質,引起沿岸底層溫度更低的海水上翻,從而加強了它對沿海地區氣候的影響,使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
輪廓: 1.海岸線平直,缺少深入內地的海灣,這就減小了海洋對氣候的影響,從而加強了氣候的乾燥性。2.非洲大陸北寬南窄。
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為什麼最大,撒哈拉沙漠為什麼是世界最大的沙漠
餘楠 鹽可能是非洲在發現石油前最重要的經濟資源,併為這個地區帶來極為可觀的商機。非洲較大的鹽產地都在人煙稀少之處,如撒哈拉北部的鹹水湖。鹽業是人類存在於這些惡劣自然環境下的基礎,這也讓鹽路得以維繫至今。撒哈拉鹹水湖鹽產較沿岸鹽產更受到內地顧客的喜愛。依照烹調特性或醫療效果,鹽被分作好幾個等級。鹽餅僅...
撒哈拉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撒哈拉沙漠是怎樣形成的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在非洲北部,從大西洋岸直到紅海之濱,橫亙著一片浩瀚的沙漠,這就是著名的撒哈拉沙漠。它東西寬5600公里,南北長1600 2000公里,面積廣達910萬平方公里,差不多要佔到全世界沙漠總面積的一半。在當地居民的語言中,撒哈拉 即荒涼之意。整個撒哈拉地區處於北迴歸線附近的高壓帶內,一...
撒哈拉沙漠的自然資源
心藍 地球科學是以地球系統 包括大氣圈 水圈 岩石圈 生物圈和日地空間 的過程與變化及其相互作用為研究物件的基礎學科。主要包括地理學 含土壤學與遙感 地質學 地球物理學 地球化學 大氣科學 海洋科學和空間物理學等分支學科。簡單點說就是巨集觀上研究地球和太陽系的學科。地理主要是研究自然的 氣候,地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