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太行山脈
位於中國山西高原與河北平原間 。東北-西南走向,區域性地段近於南北走向。北起拒馬河谷地,南至山西省、河南省邊境的沁河平原。
長700千米,褶皺斷塊山 ,山脊海拔1500~2000米。中段出露片麻岩,南 、北段主要為石灰岩。山地東側為明顯的斷層,許多地段形成近1000米的斷層巖壁,氣勢雄偉。
主峰小五臺山,海拔2882米。山脊西側轉為緩坦的高原。山西高原的河流經太行山流入華北平原。
山地被拒馬河、滹沱河、漳河、沁河等切割,多橫谷,當地稱陘。軹關陘、太行陘、白陘、滏口陘、井陘、飛狐陘、蒲陰陘和軍都陘等被稱為太行八陘,自古為河北平原進入山西高原的東西交通通道。太行山還是重要的地理分界,山以西為黃土高原,以東為黃淮平原。
山地對夏季風有明顯的阻滯作用,迎風坡降水較多,並形成暴雨區。背風坡則氣候乾燥。山地東側還因斷層活動而形成強烈的**活動帶。
在太行山東翼斷陷盆地中分佈有井陘、臨城、峰峰、六河溝等煤礦。
3000多年前,在現在河南省西北部,有東西兩座大山,東邊曰「太行」,西邊名「王屋」。兩山之北麓,有一條蜿蜒十多裡、名叫「龍王溝」的山溝,溝西沿坐落著一個只有30多戶人家的小村莊,名喚燕婆婆窪。由於太行和王屋二山阻擋,燕婆婆窪人慾到山南去,須從王屋山上翻過去,或從太行山兩側繞過去。
誰料想,交通之不便,世事之滄桑,竟在這裡演繹出一段感天地泣鬼神、流傳千古之佳話,孕育出中華民族勇敢勤勞、堅韌頑強之愚公移山精神!
鑑於愚公移山已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本電視劇只介紹愚公移山前的悲壯經歷。相信您看了這部電視劇後,會更為愚公的勤勞堅強所感動!
山高1715米
2樓:胖子遙遙
高萬仞萬仞:古代八尺為仞,萬仞,極言山高。
從這段文中找: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
「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
「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返焉。
順便說說對「愚公移山」的觀點
3樓:飛竹柴
高萬仞萬仞:古代八尺為仞,萬仞,極言山高。
傳說中的:太行、王屋二山,中的太行是現在的太行山麼?那王屋又是指**?
4樓:匿名使用者
太行、王屋二山,中的太行是現在的太行山,王屋山就是現在的王屋山。傳說愚公移山把太行王屋二山給移開了。《愚公移山》是戰國時期思想家列子創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
文章敘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通過愚公的堅持不懈與智叟的膽小怯懦,以及「愚」與「智」的對比,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堅持不懈的道理。
1、太行山脈位於山西省與華北平原之間,縱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脈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與山西交界地區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呈東北—西南走向,綿延400餘公里。它是中國地形第二階梯的東緣,也是黃土高原的東部界線。太行山形勢險峻,歷來被視為兵要之地。
從春秋戰國直到明、清,兩千多年間烽火不息。
2、王屋山是中條山的分支山脈。位於河南省濟源市、山西晉城市陽城縣、運城市垣曲縣等市縣間。為《列子》載《愚公移山》的故事處。
山勢巍峨,林木繁茂。多道觀宮廟。南麓有愚公洞、愚公井、愚公壑等勝蹟,並有挖掘痕跡。
陽城縣南的鰲背山、析城山、砥柱山均屬王屋山系。王屋山風景區位於河南省西北部的濟源市,東依太行,西接中條,北連太嶽,南臨黃河,是中國九大古代名山之一,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
去太行山寫生怎麼樣
誰盜我號誰是 挺好的,新鄉輝縣市的那個正規。春天這裡滿山是鮮花,藍天 白雲下黛山如嵐 夏天雄山秀水,莊重大氣,好似跳動的 流動的畫卷 秋天紅楓染紅了太行山的山嶺溝壑,在藍天 碧水 山巒映襯下格外耀眼 冬天珠簾壁 掛,別有情趣,如遇萬里雪飄 山舞銀蛇層林盡染,令人激動不已。這裡是天然畫廊,是各美術院校...
華山是屬與秦嶺還是太行山脈啊,太行山與秦嶺的走向一樣嗎
華山屬於秦嶺山脈,秦嶺是中國境內東西走向的一座山脈 一 華山的地理環境 華山花崗岩有較多而明顯的以北20度向西走的節理和斷層。此外還有近乎水平之大小縱橫的斷層和節理,在縱橫河流的切割活動中,風化剝蝕形成了一座峻秀的山峰和許許多多奇形怪狀的岩石。東 西 南三峰呈鼎形相依,為華山主峰。中峰 北峰相輔,周...
描寫太行山的詞語,描寫山的水的詞語
太行山,神奇的太行山 有氣勢雄偉的斷層巖壁。太行山,秀麗的太行山 閃著那碧波盪漾的深潭。太行山 北緯34 34 40 43 東經110 14 114 33 又名五行山 王母山 女媧山,是中國東部地區的重要山脈和地理分界線。太行山,巍峨聳雲天,千里豐碑望不斷,無情風雨任吹灑,英雄業績萬古傳.太行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