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石拱橋特點./
1.歷史悠久(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282年) 2.幾乎到處都有(即多而且分佈廣) 3.大小不一,形式多樣,有許多是驚人的傑作--多樣傑出
石拱橋是我國傳統的橋樑三大基本型式之一。石拱橋這一體系,又是多種多樣的。本文所寫的這兩座橋,乃是千百萬座石拱橋中傑出代表之作。
幾千年來,石拱橋遍佈祖國山河大地,隨著經濟文化的日益發達而長足發展,它們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為祖國贏得榮譽。迄今儲存完好的大量古橋,可為歷代橋工巨匠精湛技術的歷史見證,顯示出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座古橋,能經得起天災戰禍的考驗,歷千百年而不壞,不僅是作為古蹟而被儲存,而且仍保持其固有的功能不變,可以稱作奇蹟。
當然,還應歸功於歷代的辛勤修繕,這類修繕活動又往往是出自民間的愛橋護橋,這一社會風尚,在我國橋樑史上,有不少故事,是值得傳頌的。我國素有多橋古國之譽,這種史的觀念和數量上的概念,以及有實物可按的直覺印象,都是為理解中國石拱橋所須涉及到的知識面。如果抽掉這些生動史實,則不僅內涵空虛,一兩座孤立的軀殼,又能說明什麼問題呢?
其次,石拱橋在我國橋樑發展史上,出現較晚,但它一經出現,便得到迅猛發展,即在2023年近代鐵路公路橋樑 工程技術傳入中國以後,它仍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結合現代的工程理論和新的建築材料,取得了更大的發展。本文所介紹的兩座橋,趙州橋已歷時一千四百年,盧溝橋雄踞在湍流奔突的永定河上,也經歷了近七百年,它們都稱得上雄偉堅固,迄今仍保持著初創風貌,可以通行重車,在中外石橋中是罕見的。趙州橋敞肩式的創造,早於西方七個世紀,它們之所以能夠經久不壞,說明設計與施工是符合科學道理的。
再如趙州橋的淺基礎、短橋臺,不少現代工程師表示驚歎,因為經過多次**洪水而屹立無恙,這決不是偶然的,唐張嘉貞的《石橋銘序》中所云:「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這一評價,幾乎和二十世紀工程界學者異口同聲,技術高超,於此可見。
本文在大量史實中,用「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來概括古代石拱橋技術上的成就,這是古今中外橋樑以及任何建築物所一致追求的目標,在六世紀初,我國的能工巧匠發揮智力,大膽創新所取得的光輝成就,是值得自豪的。
再次,跨水架橋,意境之美,雕琢裝飾,千姿百態,也是體現我國審美觀的一種民族傳統。建築不論大小,工藝必須精益求精,如同一幅畫圖,不許有一處敗筆。自從石窟造像盛行,古代石工,都有一套過硬本領,都具有一定的美工水平,趙州橋的欄板,盧溝橋的石獅,都以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這也是中國石拱橋在藝術方面一個可貴的傳統,對於現代石拱橋裝飾也還存在著深刻的影響。
中國的石拱橋,在古代有一定的成就,在今天仍有發展的前景,過去有用的東西,今天仍在起著作用,因此,它是一份可珍貴的遺產,顯示著我國勞動人民勤勞勇敢和卓越才能。我們在現代橋樑事業中,必然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
拱橋為橋樑的基本體系之一,建築歷史悠久外形優美,古今中外名橋遍佈各地,在橋樑建築中佔有重要地位。它適用於大、中、小跨公路或鐵路橋,尤宜跨越峽谷,又因其造型美觀,也常用於城市、風景區的橋樑建築。
自19世紀中葉以來,隨著鋼鐵和混凝土建築材料的出現,石拱橋已逐步為鋼拱和鋼筋混凝土拱橋所代替。拱橋結構向輕型結構發展,並逐步打破傳統的上承式石拱橋的型式,創造出新型的拱橋。拱橋的拱圈發展成為分離式肋拱,橋面發展成新型板樑式結構,借立柱支承於拱肋之上(上承式),或用吊杆懸掛於拱肋之下(下承式)。
當受地勢或受橋樑建築高度限制時,還可做成中承式拱橋。拱橋可以是單跨,也可以做成多跨。
箱肋中承式拱橋
分類:1.按拱圈受力分:推力式拱橋、無推力式拱橋。
2.按拱圈(肋)結構的材料分:石拱橋、鋼拱橋、混凝土拱橋、鋼筋混凝土拱橋。
單孔空腹式石拱橋
鋼筋混凝土斜拉桿式架拱橋
3.按拱圈(肋)結構的靜力圖式分:無鉸拱、雙鉸拱、三鉸拱。
前兩者屬超靜定結構,後者為靜定結構。無鉸拱的拱圈兩端固結於橋臺(墩),結構最為剛勁,變形小,比有鉸拱經濟;但橋臺位移、溫度變化或混凝土收縮等因素對拱的受力會產生不利影響,因而修建無鉸拱橋要求有堅實的地基基礎。雙鉸拱是在拱圈兩端設定可轉動的鉸支承,鉸可允許拱圈在兩端有少量轉動的可能。
結構雖不如無鉸拱剛勁,但可減弱橋臺位移等因素的不利影響。三鉸拱則是在雙鉸拱頂再增設一鉸,結構的剛度更差些,但可避免各種因素對拱圈受力的不利影響。
橋樑專家茅以升
茅以升是我國著名的橋樑專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他主持設計的錢塘江大橋,是我國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鐵路公路兩用橋;他還參加了新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的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的建造。
茅以升早年留學美國,其博士**《框架結構的次應力》的科學創見,被稱為「茅氏定律」。2023年,他回到祖國懷抱。30年代,茅以升在錢塘江大橋工程技術上的成就曾令國外同行對中國的橋樑建築工程師刮目相看。
50年代,在武漢長江大橋建設過程中,茅以升擔任由中外專家組成的技術顧問委員會的主任委員,解決了武漢長江大橋建設中的14個難題。2023年,在首都「十大建築」的建設中,茅以升擔任人民大會堂結構審查組組長,為這個歷史性的重大建築貢獻了自己的技術、經驗和智慧。他是中國現代橋樑工程學的重要奠基人。
作為一名教育家,茅以升在教育界工作的二十餘年中當過五所學校的教授、兩個大學的校長、兩個學院的院長。他積極倡導科普教育,撰寫了《橋話》《中國石拱橋》等大量的科普文章。
「盧溝曉月」的**
單以「曉月」形容盧溝橋之美,據傳說是另有原因:每當舊曆的月盡頭(晦日)天快曉時,下弦的鉤月在別處還看不分明,如有人到此橋上,他偏先得清光。這俗傳的道理是否可靠,不能不令人疑惑,其實,盧溝橋也不過高起一些,難道同一時間在西山山頂,或北平城內的白塔(北海山上)上,看那晦曉的月亮會比盧溝橋上不如?
不過,話還是不這麼拘板說為妙,用「曉月」陪襯盧溝橋的確是一位善於想像的藝術家的妙語,本來不預備後人去作科學的測驗。你想:「一日之計在於晨」,何況是行人的早發。
朝氣清蒙,烘托出那勾人思感的月亮,——上浮青天,下嵌白石的巨橋。京城的雉堞若隱若現,西山的雲翳似近似遠,大野無邊,黃流激奔,……這樣光,這樣色彩,這樣地點與建築,不管是料峭的春晨,淒冷的秋曉,景物雖然隨時有變,但若無雨雪的降臨,每月末五更頭的月亮,白石橋,大野,黃流,總可湊成一幅佳畫,渲染飄浮於行旅者的心靈深處,生髮出多少反射的美感。
中國紹興---古橋之鄉
紹興是我國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稱越國。境內水道縱橫,有水鄉水城之譽。因水而有橋,因橋必有景,美名橋鄉。
據清光緒癸巳(1893)繪製的《紹興府城衢路圖》所示,當時城內有橋樑229座,城市面積為7.4平方公里,平均每0.0231平方公里就有橋一座,與世界聞名的水城義大利威尼斯相比較,為該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橋樑密度的45倍(該城面積為567平方公里,當時有橋378座,現僅存橋76座),為清末時蘇州城內橋樑密度的2倍(蘇州城內面積21平方公里,清末有橋310座),石橋連街接巷,五步一登,十步一跨,真可謂是「無橋不成市,無橋不成路,無橋不成村」。
紹興橋樑量多面廣,據2023年底統計全市有橋10610座,譽為「萬橋市」。在這眾多橋樑中,古橋佔有很大比例,是國內儲存古橋品類、數量最多的地區之一,自適應於小江小河的木樑橋、木拱橋,到適應於大江大河的浮橋繼而發展到石樑橋、三邊形橋、五邊形橋、七邊形橋、半圓形石拱橋、馬蹄形石拱橋、橢圓形石拱橋及至跨入當今世界先進拱圈結構的準懸鏈線拱橋,構成了一個極完整的古橋系列,成為中國古代橋樑發展,演化的一個縮影,被稱為中國的「古橋博物館」。
在全市現存的604座古橋中,宋以前古橋13座,明以前古橋41座,清代重修、重建、新建的古橋550座。按材料與結構分:有古木橋(包括木樑橋、木拱橋)10座,石樑橋(包括三折邊橋)348座,石拱橋(包括多折邊拱、半圓拱、馬蹄形拱、橢圓拱、準懸鏈線拱)241座,多橋型組合橋4座,纖道橋1座。
紹興古橋不僅類多面齊,而且許多橋取得了國內「橋樑之最」稱號: 國內現存最早的城市橋樑---宋代八字橋 國內僅有的唐代特長型石樑橋---纖道橋 國內僅有的連續三孔馬蹄形拱橋---涇口大橋 國內首次發現的準懸鏈線拱古橋---玉成橋,迎仙橋 國內折邊橋數量之最
這些「之最」說明紹興古橋不但品類齊全,而且在橋型、建橋工藝、技術水平都達到了當時時代的高峰。
紹興古橋所具有的環境佈局美、結構裝飾美和橋楹詩文美,構成了特有的水鄉交通景觀。「垂虹玉帶門前來,萬古名橋出越州」。紹興古橋文化成為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國以來,紹興現代橋樑建設日新月異。其中尤以昌安立交橋為代表,是紹興中心城市近年的重大建設成就,它向省內外,國內外人士展示了紹興古城現代化風貌,開始了紹興現代橋樑的新篇章。
紹興是我國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稱越國。境內水道縱橫,有水鄉水城之譽。因水而有橋,因橋必有景,美名橋鄉。
據清光緒癸巳(1893)繪製的《紹興府城衢路圖》所示,當時城內有橋樑229座,城市面積為7.4平方公里,平均每0.0231平方公里就有橋一座,與世界聞名的水城義大利威尼斯相比較,為該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橋樑密度的45倍(該城面積為567平方公里,當時有橋378座,現僅存橋76座),為清末時蘇州城內橋樑密度的2倍(蘇州城內面積21平方公里,清末有橋310座),石橋連街接巷,五步一登,十步一跨,真可謂是「無橋不成市,無橋不成路,無橋不成村」。
紹興橋樑量多面廣,據2023年底統計全市有橋10610座,譽為「萬橋市」。在這眾多橋樑中,古橋佔有很大比例,是國內儲存古橋品類、數量最多的地區之一,自適應於小江小河的木樑橋、木拱橋,到適應於大江大河的浮橋繼而發展到石樑橋、三邊形橋、五邊形橋、七邊形橋、半圓形石拱橋、馬蹄形石拱橋、橢圓形石拱橋及至跨入當今世界先進拱圈結構的準懸鏈線拱橋,構成了一個極完整的古橋系列,成為中國古代橋樑發展,演化的一個縮影,被稱為中國的「古橋博物館」。
在全市現存的604座古橋中,宋以前古橋13座,明以前古橋41座,清代重修、重建、新建的古橋550座。按材料與結構分:有古木橋(包括木樑橋、木拱橋)10座,石樑橋(包括三折邊橋)348座,石拱橋(包括多折邊拱、半圓拱、馬蹄形拱、橢圓拱、準懸鏈線拱)241座,多橋型組合橋4座,纖道橋1座。
紹興古橋不僅類多面齊,而且許多橋取得了國內「橋樑之最」稱號:
國內現存最早的城市橋樑---宋代八字橋
國內僅有的唐代特長型石樑橋---纖道橋
國內僅有的連續三孔馬蹄形拱橋---涇口大橋
國內首次發現的準懸鏈線拱古橋---玉成橋,迎仙橋
國內折邊橋數量之最
這些「之最」說明紹興古橋不但品類齊全,而且在橋型、建橋工藝、技術水平都達到了當時時代的高峰。
紹興古橋所具有的環境佈局美、結構裝飾美和橋楹詩文美,構成了特有的水鄉交通景觀。「垂虹玉帶門前來,萬古名橋出越州」。紹興古橋文化成為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國以來,紹興現代橋樑建設日新月異。其中尤以昌安立交橋為代表,是紹興中心城市近年的重大建設成就,它向省內外,國內外人士展示了紹興古城現代化風貌,開始了紹興現代橋樑的新篇章。
紹興一古街獲聯合國文化遺產獎
中國石拱橋,中國石拱橋課文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張豔 中國石拱橋 導學案 學習目標 1 初步認識說明文及與記敘文的區別 2 理解怎樣抓住事物特徵及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3 瞭解中國石拱橋的光輝成就,認識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增強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學習重點 1 理解並說出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2 品位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中國石拱橋的說明順序是什麼順序,中國石拱橋 說明順序的特點
寫說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徵。中國石拱橋 一文從不同的角度說明石拱橋的特徵。先採用概括說明 石拱橋在世界橋樑史上出現得比較早。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能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發揮作用。從 久 美 堅 三個方面說明了中國石拱橋一般特點。然後又介紹了趙州橋 盧溝橋,採用具...
跟石拱橋有關的,跟石拱橋有關的資料
石拱橋 sh g ng qia stone arch bridge 用天然石料作為主要建築材料的拱橋,這種拱橋有悠久的歷史,現在在石史料豐富的地區,仍在繼續修建,但以向輕型方向發展。我國的趙州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按結構材料分類,橋樑主要有石橋和木橋兩種,依跨數有單跨與多跨之別,依結構型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