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幹遠吃間滴力嘛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死後,由於皇太子朱標。
已逝,皇太孫朱允炆。
即位,即建文帝。
建文帝即位不久,燕王朱棣以討逆為名,發動靖難之役,攻陷京師(今南京)後稱帝,是為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攻下應天,建文帝燒燬了皇宮,但他的下落不明。朱棣登基後,對建文帝的失蹤耿耿於懷,因此派鄭和下西洋其中乙個原因就是去找建文帝。
<>對於大明王朝。
是害怕朱允炆逃到南洋,第一次首至占城(今越南)自舊港取西北,路過滿刺加(馬來亞古國,都城是今天的馬六甲),向西到蘇門答臘,入印度洋領翠蘭嶼,錫蘭。
今斯里蘭卡,繼續向西北到小葛蘭。
第二次出使。鄭和第二次到達的國家有:占城、滿剌加、南巫裡、加異勒、甘巴里、阿撥把丹、小阿蘭。
永樂五年九月十三日,在鄭和回國十幾天後,就第二次下西洋了。主要訪問了占城、爪哇。
暹羅(今泰國)、滿剌加、南巫裡、加異勒(今南端)、錫蘭、在中東方向最遠曾達麥加,在非洲方向最遠曾達莫三比克的貝拉港,並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紐西蘭。
和美洲。明朝時的「西洋」是指今文菜以西的東南亞和印度洋沿岸地區。西元1405年,明成祖朱棣。
命令鄭和率團出使西洋,使團當時共有大小船隻62艘,人數27000多人,鄭和每到一國,都會和當地君主會見,宣讀明成祖的詔書,贈送冠服和珍貴的禮物,並賜給國王誥命銀印,向這些國家表達明朝願意與之建立和發展友好關係的願望。
2樓:養桖蓮
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裡、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部,紅海、麥加。
3樓:蛋蛋獸影視娛樂
鄭和下西洋到達過亞非30多個國家,比如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印度,西亞的沙地阿拉伯,非洲的肯亞,索馬利亞等國。
4樓:沙坪壩周星馳
當時明朝的時候鄭和前往西洋都去過達爪哇島、南巫裡、滿刺加、古裡、蘇門答臘、錫蘭等國家地區,但是第七次就沒有回來了。
明朝時,鄭和下西洋去過哪些地方呢?
5樓:不爽的爽朗菌
據我所知,明朝時鄭和下西洋,去過的地方都有渤泥、馬來半島南端馬六甲、馬來半島、蘇門答臘、蘇門答臘島巨港、三佛齊這些地方。
6樓:巨集盛巨集盛
鄭和下西洋的地方有坦尚尼亞,肯亞,北美洲,好望角,馬來西亞,印度,波斯,非洲東部。
7樓:創作者
蘇門答臘,木骨都束,阿丹,天方,榜葛剌,暹羅,真臘等等,這些地方鄭和都去過,也把中原的一些知識傳到了這些地方。
有關鄭和七下西洋的問題,鄭和完成七下西洋的關鍵因素
1.並未發生戰爭。僅在第一次下西洋時遇上爪哇島上的麻喏八歇國的內戰。因此受到牽連,被誤殺一百七十人。後以和平方式解決。2.據 明史 鄭和傳 記載,鄭和航海寶船共63艘,最大的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摺合現今長度為151.18米,寬61.6米。船有四層,船上9桅可掛12張帆,...
鄭和七下西洋的結果是,鄭和七下西洋的結果是?
結果是把西方列強引來了 他去宣揚國威 人家把他當成肥肉 都想撈一筆 個人比較鄙視他 鄭和呀,1 為了幫朱棣找到朱允文,結果沒找到。2 揚我大明風範 3 應該是 鄭和下西洋所導致的結果 鄭和 明洪武四年1371年 宣德八年1433年 中國明代航海家 外交家。家族背景 原本姓馬名和,雲南昆陽 今晉寧 寶...
鄭和為啥七下西洋?有什麼目的?
在中國歷史上,有能力打擊周邊游牧民族勢力的王朝不在少數,在陸上和其他國家進行政治文化交往的也數不勝數,但派遣幾百艘船隻在大洋上與東南亞甚至東非地區進行直接交流的恐怕只有明朝的鄭河下西洋了。歷史上明朝並非最強盛的王朝,但他為什麼可以派遣如此浩大的船隊七下西洋呢?首先,明朝國家統。一 政治穩定 經濟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