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玉樹臨風孔明
這是一張放大的三國地圖,關羽困曹仁於樊城。荊州卻被呂蒙以白衣渡江之計襲得。上面又被徐晃新敗,可以說是兵無鬥志,輸得很快,這時候以當時最快的速度傳遞訊息到蜀國成都少則也得數天。
呂蒙取了荊州,公安與那個什麼陵的首將又降了陸迅。陸迅駐兵夷陵,守住夷道,也就是關羽撤退的必經之路,這時候的關羽上是徐晃與曹仁的魏國大軍,下是陸迅與呂蒙的吳兵。可以說無路可走,所以你看地圖,他只能退守在小小的麥城裡,在外無援軍,將無鬥志的狀況下,兵敗如山倒了,等劉備和諸葛亮得到訊息的時候關羽差不多已經身首異處了。
關羽的失敗並不是什麼自大,而是太大意了。守住荊州什麼事也不會有的。那個公安的守將叫什麼博士仁的,好像在三國志的記載裡也被關羽在出徵之前處罰了一次。
這樣的人讓他守那麼重要的地方,也是關羽用人的不得當。
2樓:網友
太遲了,當時的關羽太傲了。
3樓:網友
資訊不靈啊。那時候要是有手機就好了,呵呵。
4樓:薩da姆
其一,關羽其人太過狂妄。
其二,關羽搞不好與下屬的關係。
其三,位居漢中的劉備等人過於相信關羽的能力了。
5樓:長弓射雙月
我認為主要是兩個原因造成的:
一、兵敗如山倒。關羽敗時,敗勢極快,可以說是迅雷不及掩耳就敗了,通報遠在蜀中的諸葛亮怕是來不及的。要知道,當劉備得知道關羽死訊時,關羽早已兵敗被殺,可見訊息來得太晚了。
而且我們假想一下,就算訊息能夠及時傳到蜀中,但那麼遠的距離,關羽又敗得那麼快,即使想救也來不及啊!
二、關羽個人性格缺陷,人際關係不好。我們都知道關羽驕傲自大,所以他的人際關係不是很好,除了劉備張飛關平等少數幾人外,其他人並不是很喜歡關羽,對關羽敬怕的成分多於關心的成分。關羽初敗時,曾派人向離他比較近的劉封、糜芳等人求助。
這些人離關羽比較近,救援是完全來得及的,但沒人來救,使得關羽孤軍奮戰,終於不敵。
6樓:宇宙朽木
遠水救不了近火啊。
諸葛亮為什麼不救關羽
7樓:職場老油條小七
三、權衡利弊而且如果不從情義方面來考慮,當時捨去關羽所在的這支隊伍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因為若是前去救關羽,甚至可能有去無回,去救援的軍隊不僅奪不回荊州,而且還會遭到東吳和曹魏的攻擊。若是這場救援戰爭失敗,甚至蜀漢都會被滅亡,這可是關係到國家的根基,那自然在權衡利弊之後還是會規避這種情況的發生的。
8樓:皇夜柳摩滌
首先,蜀國交通不利,古時不像今日,軍事衛星都有了,一切資訊都盡收眼底。那時要靠信使傳遞訊息,他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馬。乙個訊息到了諸葛亮那早就過時了,所以古人常講「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一切要靠統兵之將自己決斷。
第二,三國志中已經提到了,上庸劉封恨關羽這是史實,上庸是通往蜀的要道,也是援救關羽的最佳救兵。是他拖延了時間不讓訊息傳到蜀國,並且遲遲不發救兵。才使關羽陷入絕境,如果劉封出兵,就算不能扭轉戰局,至少可以救得關羽一命。
所以劉備後來十分惱怒劉封、孟達不施援手。
第三,關羽敗的的太快,水淹七軍的捷報才傳到成都,當時關羽打樊城時曹仁都準備放棄,就連曹操都打算遷都黃河以北,那想轉眼之間兵敗如山倒。不到半年由勝轉為敗且九郡全失,十月荊州被襲取,十二月關羽被擒殺。戰局如此變化莫測,遠在成都的諸葛亮那有時間及時來做出應對。
第四,荊州乃戰略要地,《隆中對》中說:「命乙個上將率荊襄之重以向宛洛。」它的重要性孔明是知道的,關羽為人桀驁不遜,難於駕御。
所以諸葛亮想除掉關羽可能不假,但首先蜀漢的利益還是放在首位的;而在此付這樣大的代價,僅僅為了除掉關羽恐怕理由不夠充分。想除掉關羽可以找別的機會,這樣做實在有點不明智。
第五,諸葛亮不是蜀國的一把手,劉備想救關羽的話,諸葛亮也攔不住啊!再說他身邊又不止諸葛亮乙個謀士。為何非把不出兵的責任推給諸葛亮。至少劉備也要負主要責任。
這是一些所謂史學家譁眾取寵,隨意解讀歷史。諸葛亮藉此機會除掉關羽?我個人觀點---基本上不太可能,至少你沒有有力的證據證明。
補充一點,如果諸葛亮用如此卑鄙惡毒的手段除掉關羽,還有誰會服他,豈不人人自危,況且劉備最會知人、用人,這件事怎會不查。
9樓:匿名使用者
關羽身陷囫圇完全是自己剛愎自負造成的,孔明就算想救也迴天無術。
關於劉備孔明害死關羽一說..
10樓:長江新碼頭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劉備孔明不可能害死關羽。
乙個原因足以說明:
劉備的最大理想就是消滅曹操和孫權,但那時卻根本不具備條件消滅任何一方。除非劉備有足夠強大的軍隊和軍事人才,分別向曹操孫權用兵。否則,如果你向其中一方用兵,那麼另外一方會坐著看戲嗎?
要知道那時3家都是相互之間都是虎視眈眈,都在等機會。關羽死後,劉備卻不顧現實狀況及所有人的反對(張飛除外),帥舉國之兵,御駕親征,發誓血洗東吳,為兄弟報仇。其實這場戰爭是錯誤的,最後失敗的事實也證明了這點。
由此就可以推論:既然劉備有心害死關羽,那麼為什麼要發動戰爭報仇?別說他是在演戲,有這樣演戲的嗎?
那代價也大大的大了吧,還間接地把小命也搭進去了。從這點分析,足以說明劉備絕不可能害死關羽。
很多朋友在問:討伐東吳這麼大的戰爭,為什麼孔明不隨軍出征?
答案:從戰爭場面看,卻是是巨集大,但孔明的頭腦是相當的清晰,劉備能擊敗東吳最好,就算不能征服東吳,也大不了退軍。真正的威脅是曹操,所以孔明必須得留下防備曹操。
曹操多番領略過孔明的厲害,對其是十分的忌憚,所以只要有孔明留守,曹操就不敢輕舉妄動。
11樓:網友
劉備諸葛亮有理由可以害關羽,有沒有這麼做就不知道了。
諸葛亮為什麼不去救關羽
12樓:匿名使用者
天意如此 我諸葛亮不可違背天意啊 這就是所謂的天機不可洩露。
13樓:網友
諸葛亮?諸葛亮當時都沒兵權,軍事都是劉備乾的,參謀主要靠法正,此時的諸葛亮還處於「蕭何」型別,哪有資格救關羽?
另外,當時陸遜率兵堵住了荊州益州的要道夷陵,關羽派出的求救兵基本被吳軍抓了,劉備諸葛亮根本不知情。
關羽被殺之時,為何諸葛亮不帶兵前去營救?
14樓:乙隻跳脫的兔子
不是諸葛亮不救,而是關羽兵敗的時候諸葛亮在西川,距離麥城很遠,書信傳到西川的時候,就已經晚了,諸葛來不及救。
15樓:厚光遠
關羽被殺之時,諸葛亮沒有帶兵前去營救,諸葛亮原本是打上去營救,但是最後被阻止了。
16樓:網友
一方面,當時關羽攻打襄樊的前期,擒于禁,斬龐德,把曹仁圍困在樊城,軍事上節節勝利,諸葛亮沒有必要派蜀兵來增援他,後來從丟失荊州到敗走麥城,時間很短,諸葛亮無法知道,即使知道了,也來不及增援。而另一方面,劉備戎馬半生,做了漢中王后,還要創造條件籌備登基。
17樓:高中陳老師
不是不救,而是太遠了,諸葛亮是有心無力,救不了。以前的通訊裝置和交通工具都不行,諸葛亮再厲害的能力也是救不了。
劉伯溫當年為什么會告老返鄉,劉伯溫當年為什麼會告老返鄉?
劉伯溫很早就想告老返鄉,因為他已經意識到朱元璋不是當初那個禮賢下士的朱元璋,已經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帝王,自己隨時都有被處死的風險,在外人眼中的榮華富貴對於劉伯溫來說卻是自己催命的毒藥。朱元璋建立明朝初期,需要劉伯溫作為自己的助手幫助自己穩定政權,李善長和劉伯溫形成了針鋒相對的政治集團,這是朱元璋最想看...
甚矣,汝之不惠翻譯,甚矣,汝之不惠是什麼句式,為什麼
龍駕雲裳 甚矣 汝之不惠 屬主謂倒裝句,正確語序為 汝之不惠,甚矣 意思是 你太不聰明瞭. 幽夢 出自 愚公移山 這一句是智叟嘲笑愚公的話 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聰明瞭。這是 汝之不惠甚矣 的倒裝句,先說 甚矣 又強調的意味。甚矣,太,非常。惠,通 慧 聰明。 寂寞京城冷 你也太不聰明瞭 你太蠢了的...
眼前歡喜未為歡,亦不危時亦不安,剜肉成瘡為甚事,不如守舊待時
讀書破萬卷 第一句 眼前歡喜未為歡 是指,目前可能有一些讓人高興的事情出現,但這些可能都是表面現象,並非是真正的好事。第二句 若不危時亦不安 是指,人生遇到的事情都是有周期的,出現最壞的情況時,實際上也就是好的趨勢的開始。這是引用了易經的思想,不危不安,告訴人們不要怕最壞的情況出現,因為壞事可以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