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人是不是忒苦了,諸葛亮是是蜀國人嗎?

時間 2023-04-19 16:36:05

1樓:客官別撕了我脫

這樣說有失公允。《三國志》裡說的很清楚:「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為口實。

至今梁、益之民,諮述亮者,言猶在耳,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遠譬也。孟軻有云:『以逸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忿。

信矣!」可見,諸葛亮歷年北伐,百姓對諸葛亮不但沒有怨言,反而在諸葛亮死後十分懷念追思。諸葛亮秉政期間,雖然「連年動眾」,但蜀漢人口增長是三國裡最快的,政局是最穩定的;反觀曹魏,坐擁天下中樞,治下百姓反叛卻從未斷過,國家經濟在諸葛亮的軍事打擊下幾乎崩潰。

至於姜維,姜維不如諸葛亮的地方就在此,在連年戰爭的情況下,並未保住蜀漢的經濟。「連年征伐,軍民不寧」。

所以說,諸葛亮北伐期間,蜀漢百姓不僅不苦,反而是三國裡最安居樂業的。

2樓:酒劍逍遙

恰恰相反的是蜀地的人都非常愛戴諸葛亮,當時的社會是亂世,逃到**不是一樣?

鑑於諸葛亮的全面,在內政治理上也是非常有一手的,蜀漢憑藉成都平原的富庶,荊州沃野,和當時成熟的農業技術,為戰爭提供了大量物資,切三國初期,西蜀荊州都是是相對穩定的地區,物資豐富,且劉備和諸葛亮都是有名的親民愛民的典範,名聲非常好,百姓是非常愛戴他們的,同時樓主不要誤以為蜀漢只有四川一塊地盤,包括現在的重慶貴州青海部分地區都是蜀漢的地盤,雖然在三個國家中是底盤最小的,但是絕對是以攻代守以弱對強的典範。

封建王朝歷來沒有不重視農業的,因為封建王朝的根基就是土地,蜀漢是非常重視水利的,樓主你是看多了三國演義,只有軍事對壘不見農業民生。

3樓:網友

我覺得當時的蜀地並不是僅僅指現在的四川省,而且當時的實際情況是天下三分,戰爭不斷,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自然沒有民心,而劉備是以恢復漢室為旗號,不僅如此,我們看的三國演義也是對劉備等人的褒獎,不排除有隱藏某些事實的情況發生。

4樓:匿名使用者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建立在戰爭的基礎上的。

投降晉國的蜀國人有誰

5樓:匿名使用者

最大的就是劉禪了,在晉軍攻破成都時投降。

三國時期的蜀國人少,怎麼不向西面和南面擴張?

6樓:匿名使用者

那個時候古人們沒有你想的這麼遠,他們只想稱霸中原,根本沒往國外的領土想。因為他們是『先統一古中國天下後再去佔領其他國土』的思想,或許根本沒有,只想當中國的老大。

陳壽是三國蜀國人,為什麼,蜀國記述的那麼少啊?

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後來是魏國贏了,所以不能對蜀國記載太多。在說陳壽是晉國人。晉國的前身就是魏國,所以有顧及,在說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不一樣。三國志是撰記。三國演技是**,是演繹。

8樓:火山肥狐

別忘了,他寫完了,是要給皇帝看的,如果寫的多了,皇帝就說了,你是做我們晉國的官,還是做的已經亡了的蜀國的官?

再說,我覺得他寫的就夠詳細了,史書也就那樣了,不可能像**一樣,人的傳,一寫寫一本。

9樓:匿名使用者

蜀國無國史(因為沒有史官),他老人家能寫出這麼多不錯了,魏國吳國還都有國史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他是晉國人,那時蜀漢早已被滅,所以談不上蜀國人。因為他不是蜀國人,他自然不會偏向去記敘蜀國曆史了。

11樓:鄭忠莽

三國志後主紀記載:又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

可見蜀國沒有史官和官史。

但也有說有史書是被毀了的。

因為三國志記載有蜀國史官。

12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歸晉以後不能說他是蜀國人了,他些得三國志大體上偏蜀。

13樓:匿名使用者

從魏、蜀、吳三書比較來看,《蜀書》僅得十五卷,較魏、吳兩書更簡。這大概是魏、吳兩國的史料多於蜀的原故。陳壽寫《三國志》時,魏國已有王沈的《魏書》,吳國也有韋昭的《吳書》可作參考,這給陳壽蒐集史料提供了極大方便。

而蜀漢既沒有史官,也沒有現成的史書可借鑑,蒐集史料就非常困難。陳壽費了很大氣力,連一些零篇殘文也注意搜尋,《蜀書》才僅得十五卷之數。《蜀書》中的許多重要人物的事蹟,記載都十分簡略,可見蜀漢的史料是相當缺乏的。

戰國蜀國人靠什麼交際

14樓:風行天下之夜

蜀國是春秋時候的事了,戰國時蜀國已經被秦國滅掉了。

諸葛亮執政期間蜀國人民到底生活的怎樣

15樓:匿名使用者

據說挺一般,畢竟這是個窮兵黷武的人,再能攢家底也被連年大戰打空了,當然比之前肯定要好,三國建立之前連年天災,十室九空。

諸葛亮是是蜀國人嗎?

16樓:醉夢千l尋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17樓:匿名使用者

雖然身份有多處說法,但肯定不是蜀國(四川人),我相信最靠譜的一個說法,應該是河南南陽人。

18樓:卅越子

南陽諸葛廬是諸葛亮十年躬耕的地方 在河南省 河南古代屬魏國。

魯肅是吳國還是蜀國人

19樓:山東省飛飛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

東漢末年,他眼見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盪,常召集鄉里青少年練兵習武。他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當時,周瑜為居巢長,因缺糧向魯肅求助,魯肅將一倉三千斛糧食慷慨贈給周瑜。

從此,二人結為好友,共謀大事。

建安二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孫權部下多主降,而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

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赤壁大戰後,魯肅被任命為贊軍校尉。周瑜逝世後,孫權採納周瑜生前建議,令魯肅代周瑜職務領兵四千人,因魯肅治軍有方,軍隊很快發展到萬餘人。孫權根據當時政治軍事形勢需要,又任命魯肅為漢昌太守,授偏將軍;魯肅隨從孫權破皖城後,被授為橫江將軍,守陸口。

此後魯肅為索取荊州而邀荊州守將關羽相見,然而卻無功而返。建安二十二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為其發哀。

20樓:曉秋槓槓

魯肅是東漢末年東吳的傑出戰略家、外交家。年輕時就與周瑜交情很深。 建安初年,魯肅投奔孫權後,為東吳出謀劃策,受到賞識。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孫權部下多主降,而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由此可見,當時三足鼎立的局面有魯肅的功勞。

赤壁大戰尤其是周瑜逝世後,孫權採納更加看重魯肅,令魯肅代周瑜職務。最大的敗筆在索要荊州上,魯肅在關羽面前碰了壁。此後不久,便去世。

諸葛亮是哪國人

諸葛亮 公元181年 234年 字孔明,三國時傑出政治家 軍事家 戰略家 散文家 外交家。號臥龍。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 181年 出生於琅邪陽都 今山東沂南縣 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 衛戍京師的長官 諸葛亮父親諸葛圭,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

諸葛亮是軍事天才嗎,諸葛亮的軍事能力是不是隻能算一般的?

不是 他是治軍天才 司馬懿在三國志裡佔領蜀軍後說的 不覺得,他重在想,了到實施的時候就不太行了 看多了吧,真正的諸葛亮軍事才能一般 應該算謀略天才吧,他能抓住別人的心思。也算的上是個心理專家。諸葛亮軍事能力一般,也就是個普通的軍事家,就是軍事理論好點,要論軍事天才孫武,吳起,韓信,白起,前兩個理論用...

諸葛亮小的時候是不是很天才?諸葛亮是軍事天才嗎?

那要看你說的天才指什麼,要論學習,諸葛亮肯定不怎麼樣,那時候儒學是主流,但他知道那麼多東西,肯定多看了很多雜類書籍。諸葛同學長大後得智商才135,不算是天才。難道他小時更聰明。小時候沒什麼故事 真的 歷史上沒說 傳說都沒有。所以 亮小的時候 應該很平常吧 畢竟和叔父一起生活。能找到的故事都是假的,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