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靳輔和陳璜治理黃河的事在**康熙帝國中有描述,治理不容易,政治經濟對之有著很大的影響,不單單是技術問題。
2樓:匿名使用者
從大禹開始,歷朝歷代都有治理。
3樓:匿名使用者
同意一樓,歷朝歷代。補充一句,這個基本上歷朝歷代必須面對的問題,不面對不行,面對了也不一定可以。
關於黃河的治理方案
4樓:匿名使用者
一、不能讓泥沙隨心所欲地流進黃河。
二、黃土高原地區應堅持牧、林為主的經營方向。
三、保護好森林資源、多種樹。
四、合理規劃土地,還要大量修築水利工程。
5樓:春曉
根據黃河上、中、下游的不同特點,因地制宜,綜合治理,徹底治理。上游坡陡流急,以修水庫、發電、養魚為主,充分利用水資源,同時大力發展林業、畜牧業。中游水土流失特別嚴重,以植樹造林,種草保持水土為主,大力發展林木果品和畜牧業。
中上游大量退耕還林還草,所需糧食和生活用品及用電、魚、肉、畜產品、果品,計劃伐木向下遊交易。下游地上河越壘越高,威脅最為嚴重,最難治理。必須重新開掘兩條規範的、多功能的人造黃河,甲乙兩條河輪換通水、通航、輪換掏淤,掏淤後不需再建設就能及時種植養殖。
遇到特大洪水,兩條黃河同時排洪,確保下游安全。把地上河改造成灌溉渠,渠高地低便於灌溉,灌溉渠還可分洪。徹底治理好的黃河永不氾濫,造福千秋萬代,好處說不完。
6樓:匿名使用者
我的人都有一個人的人都有一個人的人都有了更大的問題!你在**!你在**!你在哪了、一直不知道該怎麼辦!我是真的愛她她都是你最棒。
治理黃河的資料
7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認為,黃河汙染問題是目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必然現狀,汙染越治越嚴重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近些年黃河中上游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太快,而治理汙染的投資和速度無法同步跟進。為此建議:
1.將市場機制引入汙染防治領域。通過市場作用,從原來「誰汙染誰治理」的企業個體行為,引申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分工和供求關係,形成社會化、專業化的環保企業乃至環保行業,向汙染責任方提供商業性環保服務,逐步實現環境治理市場化、社會化、企業化。
同時,在企業比較集中的工業園區鼓勵多家企業汙染處理設施共建共享和治汙設施專業化執行,提高治汙設施處理效率,降低汙染治理費用,逐步解決普遍存在的投入大量資金建成的環保設施,不能充分利用的問題。
2.樹立「維持黃河健康生命」的新治河理念。一是劃定黃河水功能區,根據黃河水資源量和水流的納汙能力,提出各省(區)允許排入黃河的汙染物總量,實行省(區)際斷面水質行政首長負責制;二是依法治汙,在相關法規中明確相應的水汙染超標處罰措施,對於汙染超標省(區)要停止審批新的水資源利用專案;三是建立和完善水利、環保聯合治汙機制,在排汙監測和監管處理水汙染突發事件上統一行動、團結治汙。
3.國家應進一步加大力度推行綠色gdp,把環保工作納入地方黨政一把手的政績考核。
4.環保體制需要進一步理順,實行垂直管理,脫離地方的制約。
5.給予環保部門更大的執法權。如處罰力度,關停汙染企業等。
6.地方新上專案論證必須有科學的決策程式,有環保部門參與,對新上專案,如果發生大的汙染事件,實行事後決策追究制度,以加強地方「一把手」對黃河汙染監督管理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7.應該在具備了有效的監測網路基礎上,探索建立排汙區域賠償制度,讓過度佔有資源者付出應有代價。可以通過「排汙收費」的辦法,由河流段面水質不達標者,向下遊提供補償,迫使沿黃地區**加大對本地區汙染的治理。
休~累死了。
8樓:野生動物尋仇記
對於黃河下游的泥沙應該怎樣處理,我認為只能用「挖」,因為淤積在河道的泥沙具有很強的粘質性,用水沖刷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可以用採砂船來進行清理。況且現在海平面在不斷上升,所以跟不能採用「排沙入海」的方法來進行清理。
黃河自古以來,都是怎麼治理的?越詳細越好。
黃河的治理和變化
歷史上黃河為什麼要改道,黃河歷史有幾次改道
黃河歷史比較著名的有7次改道,第一次 公元前602年 滄州入渤海 自然。第二次 公元11年 濱縣,利津入渤海 自然,第三次 公元 1048年 北流由天津入渤海,南流由無隸篤馬河入渤海 自然。第四次 公元1194年 清江口,雲梯關入海 自然,第五次 公元1494年 淮河入海 自然,第六次 公元1855...
歷史上黃河共發了幾次大水,改道幾次
早在神話中,天下洪澇成災,大禹治黃河,于山西晉陝交界處遇兩座大山,阻隔了黃河的去路,大禹一怒之下,斧落山斷,黃河之水從此就此溫柔地向東流去。只不過,那畢竟只是神話,黃河在歷史裡也往往多災多難,黃土地上的風沙吹了多少年,黃河河床的泥沙也就這麼沉澱了多少年。歷史告訴我們,即便在睡覺的時候,都必須睜一隻眼...
NBA歷史上停擺幾次,NBA歷史上停擺過多少次?
截至2015年,nba歷史上因為各種原因發生過5次聯賽 停擺 的情況。nba第一次停擺發生在1964年。當時的nba剛剛走出初創時期的艱難,聯盟的收益開始增長,但球員的利益卻得不到保障,並拒絕參加接下來的比賽。1995年和2005年為了保障球員利益,球員工會也曾以罷賽 拒絕參加季前訓練 相威脅,迫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