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伯夷叔齊的典故:伯夷叔齊是商代小國孤竹國的公子,他們在周武王建立周朝後決定不吃周朝的糧食,在首陽山上採摘薇菜充飢,最後餓死在首陽山。《詩經》裡的《采薇》:
選自《詩經·小雅·鹿鳴之什》,寫一位被遣戍邊的兵士從出征到回家的詩歌,開頭四句是「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詩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四句是名句。魯迅《故事新編》裡的《采薇》:創作於2023年12月,故事取材於商末周初的伯夷叔齊二人不食周粟的故事,**《采薇》中的主人公叔齊和伯夷很明顯是以他們為原型,不過魯迅把他們用在**中不是取他們的骨氣,而是用他們的不知變通來諷刺世人,他們認為周攻入商滅了紂王是改了文王的規矩,便決定不吃周家的糧食而去山上采薇草吃,最後知道薇草也是周朝的,便也不吃,直至餓死…… 同時還有一首歌也叫《采薇》 如果我的令您滿意,請點選。
謝謝!!
古人伯夷和叔齊的故事簡介
2樓:公西念夢
這兩個人是商朝的人,兩人都是孤竹國國王的兒子。國王喜歡小兒子叔齊並立下遺囑,立叔齊為以後的國君。可是叔齊不願意違背立長子為王的規矩,請哥哥伯夷做國王,可是伯夷執意不願意繼承王位。
為了讓弟弟安心做國君,伯夷偷偷走了,弟弟知道後也隨他離開王宮,四處尋找哥哥。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伯夷,兩個決定不再回到孤竹國,而決定投奔周國,過安穩平靜的生活。
可是周武王正率軍討伐商紂王,他兩人上前阻止說「這種討伐不道德,周國屬於商朝的屬國,以下犯上,討伐君是不仁」。激怒周武王險些被殺,後來周朝建立後,伯夷、叔齊認為周朝不仁不義,拒絕和周人來往,不吃周朝地裡長出來的食物,最後餓死。是骨氣還是傻看你們自己辨別了。
3樓:歷史成語故事小屋
歷史成語故事小屋,成語:不食周粟,伯夷叔齊的故事。
4樓:匿名使用者
伯夷、叔齊是商末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相傳其父遺命要立季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後,叔齊讓位給伯夷,伯夷不受,叔齊也不願繼位,先後都逃往周國。
周武王伐紂,二人扣馬諫阻。武王滅商後,他們恥食周粟,采薇而食,餓死於首陽山。
伯夷叔齊不食周粟是什麼故事?
5樓:ray聊教育
伯夷叔齊不食周粟是伯夷、叔齊不吃飯餓死的故事。不食周粟本指伯夷、叔齊於商亡後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忠誠堅定,不因生計艱難而為敵方工作。
在不食周粟的故事中,伯夷和叔齊為了堅持自己的立場,寧願餓死也不吃周朝的糧食,最後餓死在首陽山上。伯夷、叔齊這種堅持原則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除了要有氣節外,也要適當掌握變通的技巧。
不食周粟故事簡介。
不食周粟的故事發生在商周時期,商末貴族孤竹君在其晚年,因偏愛小兒子叔齊,有意推翻嫡長子制度命次子繼承家業。孤竹君去世後,叔齊執意將家業由兄長伯夷繼承,然而伯夷也不願繼承,為了避免叔齊為難,遂於夜深遠走他鄉,但叔齊也是恪守禮制之人,見兄長不告而別,二話不說便尋他而去。
然後周朝建立,伯夷、叔齊仍未除去心中的芥蒂,認為周朝的建立違背禮制,發誓不與周人往來,不食周朝土地上的食物,最後守著心中的執念,餓死在首陽山。
「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典故問題
我們在看影視劇和 的時候,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那麼,這裡提到的 伯仁 是誰?說這句話的人,又是誰呢?伯仁到底為何而死,你知道其中的歷史典故嗎?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這有什麼典故?晉書 列傳三十九 記載 初,敦之舉兵也,劉隗勸帝盡除諸王,司空導率群從詣闕請罪,值顗 字...
阿拉伯人是怎樣生活的,阿拉伯人怎麼樣?
阿拉伯人,泛指西亞和北非講阿拉伯語的居民。阿拉伯 一詞最早出現於公元前9世紀。歐洲人稱之為 薩拉森人 主要分佈在西亞,佔這些國家居民的大多數,還有一小部分分佈在土耳其 伊朗 阿富汗 印度尼西亞 衣索比亞 索馬利亞 查德 坦尚尼亞等國,估計約2.3億人。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型別,北非和南阿拉伯的一部分人...
陳浩民版的伯邑考是幾集死的,封神英雄榜伯邑考第幾集死的
啊取個名好麻煩 應該是第14集 新封神榜第14集劇情 狐妲己挑逗伯邑考未遂,惱羞成怒,在伯邑考展示三件寶物之時,從中施法,致使紂王受傷,並藉機讒言伯邑考欲行不軌,紂王大怒,將伯邑考斬首。狐妲己又出一計,將伯邑考屍體剁成肉醬,包成肉包送姬昌食用,如食放之。不食殺之。姬昌佔算到伯邑考被害剁成肉醬一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