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的故鄉龍門的,司馬遷的故鄉龍門的資料

時間 2022-05-03 20:40:08

1樓:小爺控冰山

在《史記》中有司馬遷的自序,裡面稱「遷生龍門」,具體是左馮翊夏陽,也就是今天沙溪韓城西南靠龍門這一代。所謂的龍門就是龍門山,這裡人傑地靈,非常的有名氣。相傳,大禹曾在龍門山一帶開山治水,而且龍門山的南面是黃河,所以司馬遷的家剛好在黃河和龍門山之間。

龍門山一帶山清水秀,有非常多的名勝古蹟,所以司馬遷從小除了能看到這些美景和名勝古蹟之外,還能夠在這裡聽到許多歷史的傳說和故事。

龍門,又名禹門。在韓城市北30公里處。據《名山記》說,黃河到北,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

兩邊都是懸崖斷壁,唯「神龍」可越,故名「龍門」。龍門相傳為大禹治水所鑿。在這裡臨河望觀,你會深感"黃河一線天上來,兩山突兀屏風開"這句古詩之傳神。

又據《三才圖會》記載:夏禹定為龍門,亦曰禹門渡。此處兩山壁立,河出其中,寬約百步,兩岸斷壁,狀如斧鑿,傳說系夏禹所鑿。

根據《鏵鎡山安國嶺》記載:龍門山又名葑山,形如筆架,又稱筆架山。它峙立黃河兩岸,山高892.

6米,東岸山高891米。在黃河東西龍門山上,宋元年間,建有禹廟。建築雄偉,依山而立,亭臺樓閣,險拔峻秀。

2樓:匿名使用者

龍門,龍門山,很有名氣。傳說大禹曾在龍門開山治水,而龍門山的南面就是黃河。司馬遷的家正好在黃河、龍門之間,當地名勝古蹟很多。

龍門山在夏陽縣(今韓城縣),「龍門在同州韓城縣北五十里……龍門山在夏陽縣,遷即漢夏陽縣人也,至唐改曰韓城縣。

韓城縣鬼東鄉的「龍門寨」(小龍門)。

3樓:

龍門,今山西河津市

河津市位於山西省的西南部,運城市的西北角,汾河和黃河匯流的三角地帶。東迎汾水與稷山縣為鄰,西隔黃河與韓城市相望,南有臺地與萬榮縣毗連,北依呂梁山與鄉寧縣接壤。地理座標,東經為110度32分15秒至110度50分45秒。

北緯35度8分17秒至35度17分至15秒,海拔高度在367.5公尺至1107公尺之間。全市東西寬27.

5公里,南北長35公里,管轄面積為593平方公里。

4樓:匿名使用者

史記中最後自序中就有

司馬遷的資料

5樓:那個閃電

司馬遷(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 。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

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早年經歷

西漢景、武年間(時間不詳),在黃河龍門的一個小康之家中,司馬遷出生了。司馬遷的祖父司馬喜在漢文帝詔入慄米受爵位以實邊卒的政策下,用四千石慄米換取了九等五大夫的爵位,因此全家得以免於徭役。

年幼的司馬遷在父親司馬談的指導下習字讀書,十歲時已能閱讀誦習古文《尚書》、《左傳》、《國語》、《系本》等書。漢武帝建元年間,司馬談到京師長安任太史令一職,而司馬遷則留在龍門老家,身體力行,持續著耕讀放牧的生涯。

稍稍年長之後,司馬遷離開了龍門故鄉,來到京城長安父親的身邊。此時司馬遷已學有小成,司馬談便指示司馬遷遍訪河山去搜集遺聞古事,網羅放失舊聞 。

6樓:亦夢之城

1、簡介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

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瞭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2、評價

韓愈十分推崇司馬遷的文學才華。他說:「漢朝人莫不能文,獨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楊雄之為最。」他認為司馬遷作品的風格是「雄深雅健」。《史記》成為韓愈作文的樣本。

柳宗元認為《史記》文章寫得樸素凝鍊、簡潔利落,無枝蔓之疾;渾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詞造句,煞費苦心,減一字不能。

7樓:奉洽

有個人叫劉培宇,我的好兄弟

8樓:

司馬徐:人固有一操!或插重於泰山,或插輕於鴻毛!

9樓:

司馬遷是山西河津人,韓城的司馬遷祠原名叫做望祖祠,塑像是對著山西河津方向的,現在的名字是後來為爭影響力才改的。

司馬遷的資料

10樓:

司馬遷簡介

司馬遷(前145或前135~?)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人。

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

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曆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

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曆》,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新曆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

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

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

11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遷大約20歲開始外出遊歷——「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厄困鄱、薛、彭城,過樑楚以歸。」回到長安以後,做了皇帝的近侍郎中,主要職責是守衛宮殿門戶,管理車騎,隨從皇帝出行。他隨漢武帝到過平涼、崆峒,又奉使巴蜀,他到得最南邊是昆明。

據司馬遷自己說,他少年時期曾經「耕牧河山之陽」,也就是說他兒童時期曾經在家鄉從事過一些農業勞動。後來他的父親司馬談到長安做了太史令,司馬遷隨父親也到了長安,然後在父親的指導下,他刻苦讀書,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礎,他拜了很多名師做老師。司馬遷的家族,就是他這個家族,世代都是史官,而作為史官,他有責任來記載帝王聖賢的言行,也有責任來蒐集整理天下的遺文古事,更有責任通過敘事論人而為當時的統治者提供借鑑。

那麼他的父親司馬談就有志於整理中華民族數千年曆史,試圖撰寫一部規模空前的史著。就是寫一部史書,從

他父親開始就已有這麼一個理想,他的父親做太史令之後,就開始蒐集閱讀史料,為修史做準備。但是司馬談感到自己年事已高,要獨立地修成一部史著,無論是時間、無論是精力,還是才學知識都還不夠,所以司馬談寄厚望於他的兒子司馬遷,希望他能夠早日參與其事,最終實現這樣一個巨集願。

司馬遷出生的地方簡介

12樓:名望觀察

韓城古稱「龍門」、「夏陽」、「少樑」。陝西省渭南市所轄縣級市。位於陝西東部黃河西岸,關中盆地東北隅。

韓城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史聖太史公司馬遷的故鄉。西周初,周武王封子於此,稱韓國,春秋戰國之交,周平王封秦仲之子康於此,稱樑國,戰國時,秦設夏陽縣。隋開皇十八年(598)置韓城縣。

2023年元月改為韓城市,2023年列為陝西省對外開放城市,2023年成為陝西唯一一座以縣級城市身份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城市,2023年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2023年入選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首批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以及國家重大市政工程領域ppp創新工作重點城市,韓城還是全國規模最大的花椒生產基地,有「大紅袍花椒之鄉」的美譽。韓城連續多年躋身西部百強縣(市)前列並連續五年入選「陝西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十強縣」。

2023年5月25日,陝西省委、省**出臺《關於在韓城市開展省內計劃單列市試點的意見》,明確將韓城市升格為副市廳級行政建制,在不改變現行行政隸屬關係的前提下,財稅體制實現完全省直管,同時擁有與設區市等同的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1] 2023年11月,韓城市被列為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13樓:雨花石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他是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14樓:匿名使用者

西漢景、武年間(時間不詳),出生在黃河龍門。

關於司馬遷,關於司馬遷的事情

司馬遷畫像司馬遷 前145 前87年後 字子長,西漢夏陽 今陝西韓城,一說山西河津 人,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 思想家 文學家,著有 史記 又稱 太史公記 他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 公元前100年 共3000多年的歷史。關於司馬遷的事情 關於司馬遷的故事 文庫精選 內容...

司馬遷人物評價,對司馬遷的評價

雅克飛 西漢的司馬遷,因李陵之禍,遭受了宮刑。當時他所受的挫折,所承受的痛苦之巨大是今人難以想象的,當時他也曾想到了死。生死的抉擇,他毅然選擇了生,從此他提起筆樹立了忠臣義士的形象,造出了魑魅魍魎的原形 終於一部3000年的通史 史記 得以著成。當時的司馬遷被屈辱困擾著,使他 居然忽忽若有所亡,出則...

司馬遷的故事,關於司馬遷的故事

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元封三年 前108 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 史記 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宮刑。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