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查詢明史七卿年表,並沒有叫許巨集綱的兵部尚書。倒是有叫許弘綱的萬曆朝刑部尚書,都御史。
2樓:萬水千山相格
許巨集綱,本名弘綱,清人避乾隆名諱改作巨集綱。
明朝兵部尚書潭倫生平簡介
明朝吏部尚書**是哪個朝代先祖的後人
明朝歷代兵部尚書的姓氏
3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兵部尚書大致有
陳新甲丁汝夔
堵胤錫馮元飆
洪承疇胡宗憲
揭重熙鄺野
樑廷棟凌雲翼
翟鑾劉大夏
劉俊劉堯誨
李精白陸完
馬士英苗衷
單安仁沈溍
石星孫傳庭
孫承宗孫原貞
滕德懋譚綸
屠滽汪鋐
王復王象幹
王驥翁萬達
吳兌吳琳
薛三才邢玠
熊明遇熊汝霖
徐有貞熊廷弼
楊博楊廷麟
袁崇煥于謙
餘煌喻安性
楊士奇樂韶鳳
張憲 張縉彥
周嘉謨儀銘
張鶴鳴方賓
李慶柯夏卿
柴車 茹瑺
趙羾金忠
阮大鋮陳洽
文言文 譚綸,嘉靖二十三年進士
4樓:匿名使用者
劉應節,字子和,濰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歷井陘兵備副使,
兼轄三關。三關屬井陘道自此始。四十三年,以山西右參政擢右僉都御史,巡撫
遼東。母喪歸。隆慶元年,起撫河南。俺答寇石州,山西騷動,詔應節赴援。已,
寇退。會順天巡撫耿隨卿坐殺平民充首功逮治,改應節代之。建議永平西門抵海
口距天津止五百里,可通漕,請募民習海道者赴天津領運,同運官出海達永平。
部議以漕卒冒險不便,發山東、河南粟十萬石儲天津,令永平官民自運焉。
四年秋,進右副都御史,巡撫如故。旋進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代譚綸
總督薊、遼、保定軍務。奏罷永平、密雲、霸州採礦。又因御史傅孟春言,議諸
鎮積貯,當計歲豐歉。常時以折色便軍,可以積粟;凶歲以本色濟荒,可以積銀。
又明年建議通漕密雲,上疏曰:「密雲環控潮、白二水,天設之以便漕者也。向
二水分流,到牛欄山始合。通州運艘至牛欄山,以上陸運至龍慶倉,輸挽甚苦。
今白水徙流城西,去潮水不二百武,近且疏渠植壩,合為一流,水深漕便。舊昌
平運額共十八萬石有奇,今止十四萬,密雲僅得十萬,惟賴召商一法,而地瘠民
貧,勢難長恃。聞通倉粟多紅朽。若漕五萬石於密雲,而以本鎮折色三萬五千兩
留給京軍,則通倉無腐粟,京軍沾實惠,密雲免僉商,一舉而三善備矣。」報可。
給事中陳渠以薊鎮多虛伍,請核兵省餉。應節上疏曰:「國初設立大寧,薊
門猶稱內地。既大寧內徙,三衛反覆,一切防禦之計,與宣、大相埒,而額兵不
滿三萬。倉卒召外兵,疲於奔命,又半孱弱。於是議減客兵,募土著,而遊食之
徒,飢聚飽颺。請清勾逃軍,而所勾皆老稚,又未必安於其伍。本鎮西起鎮邊,
東抵山海,因地制兵,非三十萬不可。今主、客兵不過十三萬而已。且宣府地方
六百里,額兵十五萬;大同地方千餘里,額兵十三萬五千;今薊、昌地兼二鎮,
而兵力獨不足。援彼例此,何以能守?以今上計,發精兵二十餘萬,恢復大寧,
控制外邊,俾畿輔肩背益厚,宣、遼聲援相通,國有重關,庭無近寇,此萬年之
利也。如其不然,集兵三十萬,分屯列戍,使首尾相應,此百年之利也。又不然,
則選主、客兵十七萬,訓練有成,不必仰藉鄰鎮,亦目前苟安之計。今皆不然,
徵兵如弈棋,請餉如乞糴,操練如摶沙,教戰如談虎。邊長兵寡,掣襟肘見。今
為不得已之計,姑勾新軍補主兵舊額十一萬,與入衛客兵分番休息,庶軍不告勞,
稍定邊計。」部議行所司清軍,而補兵之說卒不行。
萬曆元年,進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總督如故。進南京工部尚書,召為戎
政尚書,改刑部。錦衣馮邦寧者,太監保從子,道遇不引避,應節叱下之,保不
悅。會雲南參政羅汝芳奉表至京,應節出郭與談禪,給事中周良寅疏論之,遂偕
汝芳劾罷。卒,贈太子少保。
初,王宗沐建議海運,應節與工部侍郎徐栻請開膠萊河,張居正力主之。
用栻樣兼僉都御史以往,議鑿山引泉,計費百萬。議者爭駁之。召式還,罷其
役。栻,常熟人,累官南京工部尚書。
兵部尚書天下兵馬大元帥是稱呼嗎,兵部尚書 天下兵馬大元帥是一個稱呼嗎?
西瓜分你一半 兵部尚書和天下兵馬大元帥不是一個稱呼,天下兵馬大元帥和兵部尚書的官職大小取決於各個朝代的官職制度。天下兵馬大元帥 中國古代最高軍職,總領軍政,掌征伐,類似於漢朝官制中的大司馬 大將軍。中國歷史朝代中,五代與北宋有天下兵馬大元帥,遼代北面軍官中有天下兵馬大元帥府,以太子 親王為天下兵馬大...
雍正乾隆期吏部尚書兵部尚書人員名單
金士鬆 1800 原籍江蘇吳江,寄籍宛平 今屬北京 乾隆中期進士。歷官侍讀 禮部侍郎 左都御史 兵部尚書。先後供職懋勤殿 南書房,督廣東 順天學政,典福建鄉試。校勘 石經 嘉慶初期卒。孫嘉淦 1683年 1753年 字錫公,山西興縣人,是雍幹兩朝要員,歷辦學政 鹽務 河工等要差,官至工 刑二部尚書,...
明朝本部尚書是個什麼職位
月月丶王 明朝兵部尚書,是明朝六部中兵部的最高階長官,別稱 大司馬 負責掌管全國衛所軍官的選拔授予 訓練 車輛 管理等政令,為正二品。相當於當今的國防部長。明朝中書省時期,七卿長官均為正三品。洪武十三年,朱元璋罷中書,仿 周官 六卿之制,升六部秩,各設尚書 侍郎一人。六部包括吏部 戶部 禮部 兵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