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敗給華雄了嗎

時間 2022-02-26 20:10:27

1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如是說,三國志卻是華雄被孫堅擊殺

在《三國演義》中,孫堅是華雄的手下敗將,歷史上也是這樣嗎?

2樓:

在《三國演義》中,華雄原本是董卓的手下,屬西涼軍種,戰鬥力自然比漢軍的要強不少。所以,吳國首領孫權敗給他也是於情於理,但演義的主旨也是想把關羽寫得更厲害些,畢竟關羽當時是初生牛犢,演義這樣寫其實也就是為了把關羽寫的厲害一些,為他以後在蜀國確立主導地位奠定了基礎。

然而在真正的歷史上,孫堅其實是一位戰鬥力不俗的武將。當時關東州郡起兵討董卓,孫堅也起了兵,起點是湖南,然後向北進軍,到魯陽與袁術成功會師。根據史書記載,華雄的出場是在陽人戰役之中,並且就在這個戰役中被斬殺了。

當時孫堅進攻樑縣之西的陽人。

董卓派呂布和華雄來攻打孫堅,然而董卓部隊就出現了內亂,軍中自相驚恐,士卒散亂,孫堅率軍追擊,胡軫和呂布、華雄等人敗走,孫堅就斬了華雄。

其實,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斬華雄完全是一種烘托的手法,關羽確實是厲害,但在真正的歷史上並沒有哪場戰役中關羽和華雄相遇過,當然也就不能定出誰勝誰負了。

我覺得無論再想烘托出誰更厲害,烘托出誰在歷史上的地位更高一些,最起碼也應該遵循相應的歷史依據的吧!孫堅在歷史上好歹也是個江東英雄,這樣把他寫成華雄的手下敗將,只為了襯托關羽的勇猛確實不大合適,關羽的勇猛其實還是可以用他的其他事蹟來凸顯的。

3樓:折念雲

三國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關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關羽一生以勇猛著稱,說到關羽最經典的戰役,很多人都會提到溫酒斬華雄。但是這場戰役事實上並不是關羽打的,而是孫堅打的,我們都被欺騙了,因為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老先生把孫堅換成了關羽,於是才有了這個經典的典故。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個典故,演義的第五回,說的是:關東十八路諸侯起兵討董卓,各路兵將在洛陽外圍駐紮,劉備也帶領關羽,張飛和公孫瓚一同前往。各諸侯推選袁紹為盟主,長沙太守孫堅為先鋒,直抵汜水關挑戰。

而董卓則派華雄出戰迎戰孫堅,但華雄連斬孫堅和和部將祖茂,然後再次下關挑戰,連斬關東二將。

這時候,袁紹嘆息說,「可惜我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言未畢,關羽大呼,「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但袁紹認為關羽職位太低,不同意他出戰,關羽說:

「如不勝,請斬某頭!」曹操支援他出戰,教斟上熱酒一杯,與關羽飲了上馬。關羽說:

「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不大的工夫,關羽便回來了,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

但是這個事情呢,是沒有歷史依據的,因為當時公孫瓚還在幽州,並沒有前來會合。並且這時候劉備這時還沒有依附公孫瓚,怎麼會隨公孫瓚前來呢? 所以在初平元年(公元190)的年初,在各州郡起兵討伐董卓的時候,劉備大約還在下密為縣丞,或在高唐為縣尉、縣令,並沒有在洛陽外圍的前線上,關羽是不可能出現在那裡斬華雄的。

斬華雄這個事情,史書也有明確記載,不過呢記載的是孫堅,並不是關羽。當時關東州郡起兵討董卓,孫堅也起了兵,從湖南北上,到魯陽與袁術會師。按照史書的記載,華雄的出場是在陽人戰役,而且就在這個戰役中被斬殺了。

當時孫堅進攻樑縣之西的陽人。

董卓派呂布,華雄來攻打孫堅,但董卓部隊出現了內亂,軍中自相驚恐,士卒散亂,孫堅率軍追擊,胡軫和呂布、華雄等敗走,孫堅麾兵斬了華雄。

而三國演義把華雄描寫的如此厲害,是一種襯托的手法,不過是為了說明關羽更加厲害而已。但這個事情並不是關羽乾的,原本是孫堅斬了華雄。《演義》把戰功強加給了關羽頭上,而孫堅則被描寫成了手下敗將,這對孫堅來說實在是不公平啊。

4樓:江海頑童

***曾說:「《三國演義》是**,《三國志》是史書,二者不可等同視之。 若說生動形象,當然要推演義;若論真實性,就是說更接近歷史真實,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就不如陳壽的《三國志》。」

《三國演義》的特點是:「七分實事,三分虛構」,即不少事情都屬於張冠李戴,移花接木。

溫酒斬華雄:華雄其實死於江東猛虎孫堅刀下,《三國演義》反把孫堅寫成是華雄的手下敗將,這對孫堅太不公平了。

5樓:文以立仁

《三國演義》是**,不是歷史書。為了渲染關羽的勇猛,先將華雄吹得很高,然後被關羽「溫酒」斬之。

歷史上不是這樣的,恰恰相反,是孫堅殺了華雄。

《三國志》(史書):堅(孫堅)……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軫與布不相得,堅出擊,大破之,梟其都督華雄。」

6樓:益達在你心中

在《三國演義》中,大部分的事實是尊重歷史的,只是故事情節有些編造。演義帶有傳說色彩,但是《三國演義》的骨架是《三國志》,是歷史的記載,所以說在歷史上,孫權是怕華雄的。在當時除關羽外,華雄無人能敵。

7樓:呼靜柏

演義與正史往住出入很大,演義只是口頭流傳,為吸引人而故意誇大或捏造一些人物與故事。而正史有其真實的傳承,比演義嚴肅多了。

8樓:閩喜

三國志上說的孫堅斬殺華雄,並不是關羽,**三國演義是關羽斬殺華雄,這是作者為了劇情而編的。

9樓:

歷史我不是很清楚,三國演義不一定真實,片面說反法

10樓:瓔珞**折扣店

董卓派呂布,華雄來攻打孫堅,但董卓部隊出現了內亂,軍中自相驚恐,士卒散亂,孫堅率軍追擊,胡軫和呂布、華雄等敗走,孫堅麾兵斬了華雄。

而三國演義把華雄描寫的如此厲害,是一種襯托的手法,不過是為了說明關羽更加厲害而已。但這個事情並不是關羽乾的,原本是孫堅斬了華雄。《演義》把戰功強加給了關羽頭上,而孫堅則被描寫成了手下敗將,這對孫堅來說實在是不公平啊

11樓:

不可能是華雄的收下敗將。

三國志裡華雄是被孫堅殺的嗎?求原文~!

12樓:成步堂龍

是的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中有記載:

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

13樓:縹緲小夜

是的。他是孫堅打敗的,與關羽無關,請閱陳壽《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孫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今河南汝州慶陽古城一帶),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敗呂布。

《三國志.孫破虜傳》: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

《後漢書.董卓傳》:卓先遣將徐榮、李蒙四處擄掠。徐遇堅於樑,與戰,破堅……

14樓:消逝的暗黑

後騎漸益,堅徐罷坐,導引入城。乃謂左右曰:「向堅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藉,諸君不得入耳。

」卓兵見堅士眾甚整,不敢攻城,乃引還。堅移屯樑東,大為卓軍所攻,堅與數十騎潰圍而出。堅常著赤罽幘,乃脫幘令親近將祖茂著之。

卓騎爭逐茂,故堅從間道得免。茂困迫,下馬,以幘冠冢閒燒柱,因伏草中。卓騎望見,圍繞數重,定近覺是柱,乃去。

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是時,或間堅於術,術懷疑,不運軍糧。陽人去魯陽百餘里,堅夜馳見術,畫地計校,曰:

「所以出身不顧,上為國家討賊,下慰將軍家門之私仇。堅與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將軍受譖潤之言,還相嫌疑!」術踧踖,即調發軍糧。

堅還屯。卓憚堅猛壯,乃遣將軍李傕等來求和親。令堅列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許表用之。

堅曰:「卓逆天無道,蕩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

豈將與乃和親邪?」復進軍大谷。拒雒九十里。

15樓:匿名使用者

關羽溫酒斬華雄,在劉備參加十八路諸侯的時候。具體自己去看原文。

曹操招兵買馬,會合袁紹、公孫瓚、孫堅等十七路兵馬,攻打董卓。劉備、關羽和張飛追隨公孫瓚一同前往。董卓大將華雄打敗了十八路兵馬的先鋒孫堅,又在陣前殺了兩員大將,非常得意。

十八路諸侯都很驚慌,束手無策,袁紹說:「可惜我的大將顏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華雄了。」話音剛落, 關羽高聲叫道:

「小將願意去砍下華雄的腦袋!」 袁紹認為關羽不過是個馬弓手,就生氣地說,「我們十八路諸侯大將幾百員,卻要派一個馬弓手出戰,豈不讓華雄笑話。」關羽大聲說:

「我如果殺不了華雄, 就請砍下我的腦袋。」 曹操聽了,十分欣賞.於是,就倒了一杯熱酒,遞給關羽說:

「將軍喝了這杯酒,再前去殺敵。」關羽接過酒杯,又放在桌上說:「等我殺了華雄再回來再喝吧!

」說完,提著大刀上馬去了。

關羽武藝高強,沒一會兒,就砍下了華雄的腦袋。他回到軍營,曹操連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遞給他,此時,杯中的酒還沒涼呢......

有多少愛情敗給現實?有多少愛情敗給了現實?

愛情沒有敗給現實而是敗給了自己,人生的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有的愛情是因為自己的眼睛只看到了別人的表面,最終得到卻是終身的後悔,女孩無心也是選擇的關鍵,在這個世上生存要是無心那只有被騙的可能,不要太相信別人,不要不相信別人,對於人生,只有半信半疑才能有所收穫,現實只是你個人對於結果的不滿而推脫你個人的...

有多少愛情敗給了現實

昨天收到大學同學a發來的訊息說要和b君分手了,雖然早已知道兩人有矛盾,但我總感覺有點恍惚,畢竟有四年的感情基礎。兩人在大二相識相愛,畢業後雙方家長見面,一度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可是就在關於討論婚禮時間,彩禮這些細節的時候出現了矛盾,兩人每次討論的話題都是關於這一塊,久而久之,早已沒有了談戀愛時的心動...

有多少愛情敗給了時間,有多少愛情輸給了現實

愛情和現實不能同時存在。感情敗給了距離,距離敗給了時間,我們敗給了現實 這篇文章具體出處? 有些東西以為會一直保留下去的,卻沒想漸漸就沒了痕跡 去過的地方,走過的路,愛過的人,一起的日子隨著一個轉身離開的決定而遠離,再美的記憶,再難的割捨,終究在好久好久以後,不經意的一天,什麼都不再清晰了,無處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