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王誥一生為官,「感疾卒,六十有八」。他忠君為民,忠於職守,定大同兵變,巡撫甘肅,剿除倭寇,厥功昭偉。王誥的有生之年,授行人,遷戶郭郎中;定大同馬到成功,記功在冊;官汝寧世襲千戶,後補任山東東昌知府,升山東按察司副使;尋擢僉副御史;巡撫甘肅,練兵馬,增城堡,戍邊衛國,政績顯赫,受白金文綺之賜;累遷南京戶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右都御使;總督漕運,兼撫淮南地方。
當時,倭寇又起,五誥提調浙、直、福、湖九省軍務,調兵譴將,響應風從,江淮之地,長以安寧。
"倭寇又起,五誥提調浙、直、福、湖九省軍務,調兵譴將,響應風從,江淮之地,長以安寧。"
2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真正的九省提督。明朝最大的官是明末的,叫做五省督師。他只是為抗擊倭寇被委任統籌協調沿海幾個省的軍務。
明朝總共才兩京一十三道。一十三道相當於一十三省。肯定沒有管9個省的官的。
那樣不是大半個明朝都是他說了算了嗎。再明末出現了比巡撫,提督,總鎮總兵更大的官。叫督師。。
袁崇煥就是薊遼督師。也就是說遼東對付後金的所有軍事,政治。他一手抓了。
是很大官了。他在殺毛文龍時,有句名言,叫你道本部院是個書生,本部院確實朝廷的將首。說明他自己也認為自己是明朝武官最大的了。
後來出現了更大的官,叫五省督師。比如洪承疇。因為農民軍鬧騰得列害了。
任命了洪承疇五省督師,5個省他說了算數。是明朝歷史上最大的官。王浩確實不算什麼了。
3樓:二十年教齡
其實沒有九省提督,是「四省」即浙直福湖,是現在的九省,不是當時的,當時全國共十三省。王誥是總督,總督是臨時性為抗倭面設的官職,而七個總督中有六個沒有好死,王誥任期最短,受嚴嵩打壓,加之一戰不利而解職,不久後歿於都察院都御史任上。
明朝萬曆皇帝是一個怎樣的皇帝
4樓:
朱翊鈞(2023年—2023年),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慶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隆慶六年(2023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朱翊鈞在位初之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在神宗支援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國力得到恢復,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神宗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期間主持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徵,鞏固了漢家疆土。
執政後期荒於政事,因無像張居正的人可以督導、國本之爭等問題而倦於朝政,自此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擺,強徵礦稅亦是在位期間被稱為一大詬病,使明朝逐漸走向衰亡。
但是萬曆皇帝在位時期衰敗的明王朝也在這個時期走向活潑和開放,明朝的經濟處於當時世界經濟主導地位。在此間,中國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外國傳教士也紛紛來華,例如利瑪竇就覲見過萬曆帝,開始西學東漸。
整個社會也出現了反對封建禮教、個性解放的精神。萬曆四十八年(2023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崩,終年56歲,廟號神宗,諡號範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死後由長子朱常洛繼位
萬曆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什麼樣的人?
5樓:大劉
萬曆皇帝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個頂級宅男
,不上朝,不祭祖,不拜天,整天過宅男生活,是個大胖子。
張居正是自己病死的,但死後全家遭到萬曆皇帝**,是因為張居正當首輔是對萬曆皇帝管教太嚴,導致萬曆皇帝有很強的逆反情緒。
萬曆皇帝倒不算是一個暴君,但絕對是一個昏君,不是心狠手辣的人。
萬曆皇帝對大明的作用就是親手將大明送上了滅亡之路。
6樓:筱鳶
萬曆皇帝即明神宗朱翊鈞(漢語拼音:zhū yì jūn,「翊」音同「翌」;2023年9月4日-2023年8月18日),明朝第十三代皇帝。年號萬曆,是明穆宗朱載垕的第三子。
隆慶六年(2023年),穆宗駕崩,十歲的朱翊鈞登基,是為明神宗。在位48年,諡號為「範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
人物簡介:
萬曆前十年,大學士張居正輔助神宗處理政事,更張祖制,社會經濟發展較好。20歲時,張居正逝世,神宗開始親政,有一段時間勤於政務,發動「萬曆三大徵」,鞏固了漢家疆土。後期因和文官集團的矛盾而罷朝近30年。
在這一時期內,江南一帶的商品經濟高度發達,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全國和經濟總量達到了中國古代的巔峰,但是階級矛盾也日益加劇,文官集團的黨爭使得政治日益腐敗黑暗,東北的女真趁虛興起,因而種下了明朝滅亡的原因。2023年駕崩,傳位皇太子朱常洛。死後葬於十三陵定陵。
明神宗朱翊鈞是明代歷史中在位最久的皇帝。明代歷史中以萬曆紀元的時間,持續將近48年之久。實際上,如果不是因為神宗的兒子朱常洛在即位一月之後即去世,萬曆一朝應當足足是48年,即從公元2023年至2023年。
朱常洛在萬曆四十八年(1620)八月即位,九月去世。大臣們當時建議以萬曆四十八年八月以後為泰昌元年,以紀念這位短命的皇帝。因此萬曆紀元未滿48年。
明神宗的一生可以分為四個階段,10歲以前,是裕王子與隆慶朝皇太子時期。從10歲開始登基到58歲駕崩,48年的皇帝生涯又可以分成三個階段:10歲到20歲,小皇帝時期,他只是一個象徵性的權威,凡事依大學士張居正而行;20歲以後,親政時期,他有一段時間勤於政務;後期,雖然並不上朝,但並不代表不管事,親自主持萬曆三大徵,就是明證。
歷史評價:
《明史·神宗本紀》(張廷玉撰經過大清乾隆皇帝審閱過目):「故論考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
」趙翼《廿二史札記·萬曆中礦稅之害》:「論者謂明之亡,不亡於崇禎而亡於萬曆。」清高宗乾隆在《明長陵神功聖德碑》中則道:
「明之亡非亡於流寇,而亡於神宗之荒唐,及天啟時閹宦之專橫,大臣志在祿位金錢,百官專務鑽營阿諛。及思宗即位,逆閹雖誅,而天下之勢,已如河決不可復塞,魚爛不可復收矣。而又苛察太甚,人懷自免之心。
小民疾苦而無告,故相聚為盜,闖賊乘之,而明社遂屋。嗚呼!有天下者,朱翊鈞可不知所戒懼哉?
」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一書將萬曆皇帝的荒怠,聯絡到萬曆皇帝與文官群體在「立儲之爭」觀念上的對抗。怠政則是萬曆皇帝對文官集團的一種報復。黃仁宇說:
「他(即萬曆皇帝)身上的巨大變化發生在什麼時候,沒有人可以做出確切的答覆。但是追溯皇位繼承問題的發生,以及一連串使皇帝感到大為不快的問題的出現,那麼2023年丁亥,即萬曆十五年,可以作為一條界線。這一年表面上並無重大的動盪,但是對本朝的歷史卻有它特別重要之處。
」但若站在心理學的角度,朱翊鈞的這種怠政也可以被理解為習得性失助或憂鬱症的臨床表現。
在《萬曆十五年》文末總結,「2023年,是為萬曆15年,歲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昇平,無事可記,實際上我們的大明帝國卻已經走到了它發展的盡頭。在這個時候,皇帝的勵精圖治或者晏安耽樂,首輔的**或者調和,高階將領的富於創造或者習於苟安,文官的廉潔奉公或者**舞弊,思想家的極端進步或者絕對保守,最後的結果,都是無分善惡,統統不能在事實上取得有意義的發展。因此我們的故事只好在這裡作悲劇性的結束。
萬曆丁亥年的年鑑,是為歷史上一部失敗的總記錄」。
7樓:匿名使用者
是個昏君無疑,年少時,有英明的太后和擎天之柱張居正輔佐,因為國家財政得到了巨大的發展,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冷兵器時代嘛,有錢基本上就什麼方面都差不了,經濟,軍事都很強,抗擊倭寇的戚繼光就是在這個時候大顯身手的,總之,出現了大明中興的氣象。張居正離世前,他想親政,張居正死後,他卻幾十年不上朝,大明王朝實亡萬曆,絕對有一定道理,正是由於張居正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大明王朝才苟延殘喘到崇禎,不然,等不到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之流,估計有很大可能會被倭寇滅亡。
8樓:匿名使用者
lz勿受影視劇的影響——————————
看看《張居正大傳》(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你就知道了————。
萬曆皇帝是誰,明朝萬曆皇帝后面幾個是誰,和他什麼關係
亮艦深藍 朱翊鈞 1563年 1620年 明神宗,漢族,明穆宗第三子。隆慶二年,立為皇太子,時方六歲。隆慶六年,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次年改元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萬曆前十年,大學士張居正輔助神宗處理政事,更張祖制,社會經濟發展較好。20歲時,張居正逝世,神宗開始親政,...
萬曆皇帝期間大事記,主要是有關於萬曆皇帝的,比如張居正改革,奪情,萬曆三大徵等這些,謝謝
張居正的死亡伴隨著的是明朝帝國的凋落。他是一個具有較高智慧的人,而且可通權變,有足夠的勇氣來進行決斷,仁且明白什麼可取什麼需予,足夠強大,能夠把持有度。很多人認為,張居正在整個歷史中,是個具有傑出成就的明相。張居正死後,萬曆帝主持國政的時間持續了38年之久。神宗萬曆罄盡所能追求私利,一味榨取老百姓和...
萬曆皇帝不上朝的原因是什麼,萬曆皇帝為什麼突然不上朝了?
宦官掌握這國家的實際權利,皇帝只是一個符號一個傀儡縱使他在有能耐到了哪一步他可能在身邊找到一個支援他的人都很難 萬曆皇帝為什麼突然不上朝了? 北京王嘉化妝學校 因為萬曆皇帝生了一種怪病,疼起來連路都走不了。清人認為明朝的滅亡,萬曆帝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而後世史學家也認為正是由於萬曆帝的怠政,才導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