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地方官都有什麼官?是幾品官,清朝知府是幾品官?

時間 2021-10-14 23:49:05

1樓:明月花燈下

從一品:總督(加尚書銜)

正二品:各省總督

從二品:巡撫、布政使司布政使

正三品: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從三品:都轉鹽運使司運使

正四品:順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員、從四品:知府、土知府、鹽運使司運同

正五品:同知、土同知、直隸知州

從五品:各州知州、土知州、鹽運司副使、鹽課提舉司提舉正六品:京府通判、京縣知縣、通判、土通判

從六品:布政司經歷、理問、允判、直隸州州同、州同、土州同正七品:京縣縣丞、順天府滿洲教授、訓導、知縣、按察司經歷、教授從七品:

京府經歷、布政司都事、鹽運司經歷、直隸州州判、州判、土州判正八品:布政司庫大使、鹽運司庫大使、鹽道庫大使、鹽課司大使、鹽引批驗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經歷、縣丞、士縣丞、四氏學錄、州學正、教諭

從八品:布政司照磨、鹽運司知事、訓導

正九品: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縣主薄從九品:府廳照磨、州吏目、道庫大使、宣課司大使、府稅課司大使、司府廳司獄、司府廳倉大使、巡檢、土巡檢

2樓:愛問知識人勇哥

四品道員,布政使的副手。

3樓:february72丶

清沿襲明制,大致分省、府、縣**,總督、巡撫為掌握行政、軍事、監察大權的高階地方**,佈政、按察兩使為督、撫的屬官。與督、撫平行的有駐防將軍和提督學政,不過駐防將軍只管八旗駐軍;提督學政只管學校與科舉考試,其權力不能與督、撫相比的。省以下有道的設定,道為監察區性質,不算正式行政區。

道主要有分守道和分巡道兩種,兼兵備銜,另有一些不屬佈政、按察二司的道,如海關道、管河道、督糧道、鹽法道等。省以下為府,設知府、同知、通判等官,與府平行的有直隸廳,設同知、通判。府以下為縣,設知縣、縣丞、主簿等官,與縣平行的為散廳,設定同直隸廳。

在少數民族地區則設專門機構管理,即土司,一般分為兩種:一種由軍事部門管轄,如宣慰司、宣撫司、安撫司、招討司、長官司等,長官為宣慰使、宣撫使、安撫使等;另一種是由行政部門管轄,也設府、縣等,**稱土知府、土知縣,通常由少數民族頭人擔任。

4樓:雨

省級最高長官是,一品總督,負責民生,二品巡撫,負責軍事,二品提督。三品臬臺,五品知府,七品縣令

清朝知府是幾品官?

5樓:

屬從四品**。從四品,是封建社會的管制等級,屬於九品十八級官制中的第八級,一般設從四品上和從四品下兩個等級,始於隋朝,終結於清朝。

拓展資料:1、明朝大致恢復宋制,而且正式把官職名改為知府。

2、清朝沿襲明制,沒有大的變化,為從四品,宣佈條教,興利除害,決訟檢奸。三歲察屬吏賢否,職事修廢,刺舉上達,地方要政白督、撫,允逎行。

3、明、清兩朝,省、縣之間的一級行政單位被稱作「府」。除了首都、陪都所在地的府長官仍然稱府尹外,一般的府長官,都稱做「知府」,意思是「知(即主持)某府事」。

6樓:之何勿思

屬從四品**。

清朝規定從四品包括:

(文)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內閣侍讀學士、各省知府。(武)城門領。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從之分,共十八級。

1、正一品——(文)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武)領侍衛內大臣。

從一品——(文)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總督、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將軍、都統、提督。

2、正二品——(文)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總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統,總兵。

3、 從二品——(文)各省巡撫、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將。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參將。

4、從三品——(文)光祿寺卿、太僕寺卿、各省鹽運使。(武)遊擊。

5、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僕寺少卿、各省道員。(武)都司。

7樓:高考曹老師

知府為從四品官。

擴充套件資料

知府衙門為知府的辦事機構,亦稱府署,府衙。

通常主要設有府堂、經歷司、照磨所和司獄司。府堂是知府衙門中一個綜合性的辦事機構,內有典史若干人。

經歷司,是知府衙門內掌管出納文移諸事的機構,設經歷1人秩正八品,知事1人軼正九品。照磨所,是知府衙門掌勘磨卷宗等事的機構,設照磨1人,秩從九品。司獄司,是知府衙門掌察理獄囚諸事的機構,設司獄1人,秩從九品。

自明代始府州縣衙亦仿**六部之制,設吏、戶、禮、兵、刑、工六房,與**六部相對應。清代康熙年間,六房之外又設鋪長房,承發房等。各房的職能是:

吏房:掌署內考勤,鄉紳、丁憂、起復,在外省做官各事。

戶房:掌戶口管理,徵稅納糧,災荒賑濟等事。

禮房:掌興學、科舉、教化、旌表、禮儀、祭祀、節慶等事。

兵房:掌兵差、民壯、考武、治安等事。

刑房:掌破案偵緝、堂事筆錄、擬寫案牘,管理刑獄諸事。

工房:掌工程營造,修理倉庫,起蓋衙門等事。

鋪長房:掌郵傳及迎送**之事。

承發房:應辦各種公文信札,皆由此房**,又分發各房轉辦。

各房辦事人員通稱典吏,而各房之頭目,或稱經承,或以各房之名冠之,稱吏書、戶書、禮書、兵書、刑書、工書。其下工作人員稱胥吏、書吏、書辦等。各房書吏一般為十餘名,不超過20人,他們不是**,沒有品級,大都是舉業無望之人,只好掏錢納粟買來書吏差事,或通過招募考試而被選用。

據古代正史職官志(百官志)記載,東漢末年,州從監察區變為行政區,州最高長官稱「州牧」,以掌一州軍民。隋代,州最高長官稱「刺史」或太守,唐宋時正式設立與知州平級的府級地方長官「知府事」。

元朝廢府設路,路一級的地方長官為達魯花赤,只在散府設有「知府」的官職,是達魯花赤的屬官之一。

明朝大致恢復宋制,才最後有了以「知府」為名的地方官職。

知府,掌一府之政令,總領各屬縣,凡宣佈國家政令、治理百姓,審決訟案,稽察奸宄,考核屬吏,徵收賦稅等一切政務皆為其職責。

知府地位相當於現今一個地級市的市委書記兼任市長,同知則為唯一的副市長。

8樓:新一_不二

清朝知府屬地方的從四品**。地方的從四品**還包括都轉鹽運使司運同、參議道、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加強**集權,削弱、分化大臣權利,以防權臣篡位,建立了一套有別於以前各朝的官制。清朝官制有九品十八個級別,分**官職和地方官職兩類。

清朝**官職分中樞部、佐理部和帝室部三類。例如內閣、軍機處、六部等。清朝地方官職分文官、武官等幾類,例如總督、巡撫、將軍、提督、等。

清朝沿襲明朝傳統,清初官制,大體承明之舊,只是對明朝官制中突出的弊端稍加釐革。直到雍正、乾隆時候,才逐步調整,從而穩定下來。

正一品:

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

文職外官:經略大臣(通常由大學士兼任,因事特設,事罷即撤)、大學士銜總督

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

武職外官:伊犁將軍、綏遠將軍

從一品:

文職京官: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協辦大學士、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兵部尚書銜)、駐藏辦事大臣(兵部尚書銜)

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九門提督)、內大臣

武職外官:駐防將軍、都統、提督、巡撫(加提督銜)

正二品: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內務府總管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河道總督。漕運總督、山東巡撫、駐藏辦事大臣、西寧辦事大臣(例兼副都統銜)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盛京總管(副都統銜)

從二品:

文職京官:各部院左右侍郎、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

文職外官:巡撫、駐藏幫辦大臣(侍郎銜)、布政使

武職京官:散秩大臣

武職外官:副將

正三品:

文職京官: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職外官: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

武職京官: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 驍騎參領、王府長史

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從三品:

文職京官:光祿寺卿、太僕寺卿

文職外官:都轉鹽運使司運使

武職京官: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護衛

武職外官:遊擊、五旗參領、協領、宣慰使、指揮同知

正四品:

文職京官:僉都御史、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僕寺少卿、都察院六科掌院給事中

文職外官:順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員、

武職京官:二等侍衛、雲麾使、副護軍參領、副前鋒參領、副驍騎參領、 太僕寺馬廠駝廠總管、貝勒府司儀長、侍衛領班

武職外官: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

從四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

文職外官:知府、土知府、鹽運使司運同

武職京官:城門領、包衣副護軍參領、包衣副驍騎參領、包衣佐領、 四品典儀、二等護衛

武職外官: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參議、光祿寺少卿、六科給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欽天監監正、太醫院院使

文職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隸州知州

武職京官:三等侍衛、治儀正、步軍副尉、步軍校、監守信礮官、分管佐領

武職外官:關口守禦、防禦、守備、宣慰使司僉事、宣撫使司同知、千戶

從五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讀、翰林院侍講、鴻臚寺少卿、司經局洗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員外郎

文職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鹽運司副使、鹽課提舉司提舉

武職京官:四等侍衛、委署前鋒參領、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鳥槍護軍參領、委署前鋒侍衛、下五旗包衣參領、五品典儀、印物章京、三等護衛

武職外官:守禦所千總、河營協辦守備、安撫使、招討使、宣撫使司副使、副千戶

正六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左右春坊中允、太醫院左右院判、國子監司業、堂主事、各部院主事、都察院都事、經歷、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經歷、太常寺滿漢寺丞、欽天監監判、欽天監漢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樂署署正、僧錄司左右善事、道錄司左右正一

文職外官:京府通判、京縣知縣、通判、土通判

武職京官:蘭翎侍衛、整儀尉、親軍校、前鋒校、護軍校、鳥槍護軍校、驍騎校、委署步軍校

武職外官:門千總、營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副招討使、長官使、長官、百戶

從六品: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欽天監滿洲蒙古五官正、漢軍秋官正、和聲署正、 僧錄司左右闡教、道錄司左右演法

文職外官:布政司經歷、理問、允判、直隸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職京官:內務府六品蘭翎長、六品典儀

武職外官:衛千總、安撫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編修、大理寺左右評事、太常寺博士、國子監監丞、內閣典籍、通政司經歷、知事、太常寺典籍、太僕寺主薄、部寺司庫、兵馬司副指揮、太常寺滿洲讀祝官、贊禮郎、鴻臚寺滿洲鳴贊、各部院七品筆帖式

文職外官:京縣縣丞、順天府滿洲教授、訓導、知縣、按察司經歷、教授

武職京官:城門史、太僕寺馬廠協領

武職外官:把總、安撫使司僉事、長官司副長官

從七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檢討、鑾儀衛經歷、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詹事府主薄、光祿寺署丞、典薄、國子監博士、助教、欽天監靈臺郎、

祀祭署奉祀、和聲署署丞

文職外官:京府經歷、布政司都事、鹽運司經歷、直隸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職京官:七品典儀

武職外官:盛京遊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職京官:司務、五經博士、國子監學正、學錄、欽天監主薄、太醫院御醫、太常寺協律郎、各部院八品筆帖式、僧錄司左右講經、道錄寺左右至靈

文職外官:布政司庫大使、鹽運司庫大使、鹽道庫大使、鹽課司大使、鹽引批驗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經歷、縣丞、士縣丞、四氏學錄、州學正、教諭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外委千總

從八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典薄、國子監典薄、鴻臚寺主薄、欽天監摯壺正、祀祭署祀丞、神樂署署丞、僧錄司左右覺義、道錄司左右至義

文職外官:布政司照磨、鹽運司知事、訓導

武職京官:八品典儀、委署親軍校、委署前鋒校、委署護軍校、委署驍騎校

武職外官:無

正九品:

文職京官:禮部四譯會同館大使、欽天監監侯、司書、太常寺漢贊禮郎 、各部院九品筆帖式

文職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縣主薄

武職京官:各營蘭翎長

武職外官:外委把總

從九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詔、滿洲孔目、禮部四譯會同官序班、國子監典籍、鴻臚寺漢鳴贊、序班、刑部司獄、欽天監司晨、博士、太醫院吏目、太常寺司樂、工部司匠

文職外官;府廳照磨、州吏目、道庫大使、宣課司大使、府稅課司大使、司府廳司獄、司府廳倉大使、巡檢、土巡檢

武職京官:太僕寺馬廠委署協領

武職外官:額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職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庫使、禮部鑄印局大使、兵馬司吏目、

崇文門副使

文職外官:典史、土典史、關大使、府檢校、長官司吏目、茶引批驗所大使、

鹽茶大使、驛丞、土驛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縣倉大使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百長、土舍、土目

清朝知府是幾品官

屬從四品 從四品,是封建社會的管制等級,屬於九品十八級官制中的第八級,一般設從四品上和從四品下兩個等級,始於隋朝,終結於清朝。拓展資料 1 明朝大致恢復宋制,而且正式把官職名改為知府。2 清朝沿襲明制,沒有大的變化,為從四品,宣佈條教,興利除害,決訟檢奸。三歲察屬吏賢否,職事修廢,刺舉上達,地方要政...

這是清朝幾品官補子,這是清朝幾品官補子?

睡木頭的小考拉 清朝文官用的是禽鳥圖案,代表儒雅賢德。武官,以猛獸為官服圖案,代表勇武彪悍。清朝 文官 一品 仙鶴。仙鶴美麗,高雅聖潔而且長壽,在古代吉祥鳥中其地位僅次於鳳凰。詩經 小雅 雲 鶴鳴九皋,聲聞於天 的補之一品採用仙鶴的圖案,取其奏對天子之意。清朝 文 二品 錦雞,也稱金雞,玉雞是吉祥的...

求清朝地方官職 品級 所司職務詳介。只要地方官就好,京官不用

大清朝 等級分 九品十八級 每等有正從之別,不在十八級以內的叫做未入流,在級別上附於從九品。正一品 文職京官 太師 太傅 太保 殿閣大學士 文職外官 無 武職京官 領侍衛內大臣 掌鑾儀衛事大臣 武職外官 無 從一品 文職京官 少師 少傅 少保 太子太師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協辦大學士 各部院尚書 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