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太祖實錄》說:「(吳元年十月壬子)置御史臺及各道按察司。御史臺設左右御史大夫,從一品;御史中丞,正二品。……以湯和為左御史大夫,鄧愈為右御史大夫,劉基、章溢為御史中丞。」
2樓:匿名使用者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前代所設御史臺為都察院,長官為左、右都御史,下設副都御史、僉都御史。又依十三道,分設監察御史,巡按州縣,專事官吏的考察、舉劾。都御史為都察院的長官,相當於漢、唐的御史大夫,副都御史則相當於御史中丞,僉都御史則與侍御史彷彿,三者都是主領或分領院務的長官。
監察御史則為都察院直接行使監察權的骨幹專職官吏。既受都察院的管轄,又可以不受都察院的統制而獨立行事,有事可單獨進奏天子。監察御史掌管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事務。
在明朝監察御史是正七品,月給祿米7.5石。( 翰林編修、監察御史、博士、六科都給事中、知縣、大理評事、各府推官皆是。)
清朝監察御史是幾品官
求明朝武將官名以及分別幾品?
3樓:黎約將夜
**: 1.三公三孤 三公指太師、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指少師、少傅、少保(從一品),另有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從一品);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這些均為加官,用來表明受官者的功績與崇高身份,沒有實際權利。 2.六部 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各設尚書一人,直接對皇帝負責,尚書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長)、郎中(司長)、主事等。
吏部:負責官吏的管理,考核,升遷等 戶部:有十三個司,分別管理各地的收支與報銷 禮部:
主管國家凶吉大典,教育與考試,招待外賓,宴勞功臣等 兵部:管理天下軍政(軍令由五軍都督府管理) 刑部:管理天下刑名 工部:
管理建築、後勤、水利、製造等。 3.督察院 直屬於皇帝的監察部門,下設正二品左右都御史、正三品左右副都御史、正四品左右僉都御史,再往下設十三道監察御史,分管每個省的檢查工作(明時全國分十三省)。 4.六科 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科,每科設正七品都給事中、從七品左右給事中與給事中。
給事中品級雖低,權力卻極大,皇帝交給各個衙門辦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登出一次,如果有脫拉或者辦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報告。六科還可以參與**的拔擢、參加御前會議、審理有罪的**,最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還皇帝敕書的權力,即如果對皇帝的旨意認為不妥,可以退回,不予執行。六科給事中與十三道監察御史統稱「科道」,屬於言官範疇。
5.五寺 五寺是五衙門的簡稱,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等 大理寺:相當於今天的法院,是全國最高審判機關,與督察院、刑部構成了著名的「三法司」 太常寺:主管祭祀 光祿寺:
主管宴享 太僕寺:管馬 鴻臚寺:管招待外賓 。
6.詹士府 負責輔助太子的機構,設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詹士府下設左右春坊、司經局、主簿廳等。 7.太醫院 管理宮廷及貴族診斷、製藥的機構,設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醫四人、從九品吏目若干人。 8.翰林院 相當於現在國立大學、幹部學院等的綜合機構,翰林院堂官稱為翰林學士(正五品) ,下設侍讀學士兩人、侍講學士兩人(從五品)、侍讀、侍講各兩人(正六品),修撰(從六品)考中狀元后就會被授予此職位。
編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後就會被授予此職位。 地方: 縣:
助手有縣丞、主簿。縣丞協助知縣管理縣政,主簿管全縣糧稅、戶籍。 州:
最早出現在西漢。漢武帝把全國劃分成了13個監察區,稱為州,州的長官叫刺史,負責監察郡,縣的官吏。東漢後,刺史又稱州牧。
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縣。宋朝州的行政長官才稱知州。明清兩代的州有兩級別:
直隸州和散州。直隸州屬省,級別與府相同;散州隸屬府,同縣級。 知州屬官有同知、通判,分別掌財政、刑法、治安等。
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長官稱府尹,宋朝的府屬「路」(介於**和州之間) 明清兩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長官仍稱尹外,一般都稱知府。 明代府按納稅糧分三等:
納糧20萬以上為上府,20萬以下十萬以上為中府,十萬以下為下府,無糧的叫地府,全國150多個府 補充一下: 1:明初有設左右丞相,不久即廢。
至成祖時置內閣,只以內閣諸臣參與機務,至此以後不再有丞相之名。 2:總督、總理 總督系地方最高軍政長官,轄一省或
二、三省,綜理軍民要政。巡撫為省級地方**的長官,總攬一省的軍事、吏治、刑獄等,地位略低於總督。 3:
省一級的管理機構 司道——是隸屬於巡撫的專設機構。 布政使掌一省之民政、財政。 按察使掌全省刑法,理全省的驛傳。
道受布政使、按察使的領導,有兩種:一種是劃若干府、縣為轄區,可以管轄區內的一般政務;一是管轄及於全省,但是以指定職務為限。前者為分守、分巡地方道。
後者為儲糧道、監法道、海關道等。 以上官職在明代的具體設定有:左、右布政司布政使 按察使司按察使 布政司左右參政、參議 按察司副使、僉事。
各省兵備、水利屯田等道,則派管糧儲驛傳屯田等事。 4:知州——掌一州之政。
5:明知府——掌一府之政,統轄屬縣。 6:
知縣。 **設五軍都督府,轄都指揮使司都指揮使、提督,提督節制各都指揮使司都指揮同知、總兵而聽總督指揮。 都指揮使司都指揮同知、總兵官由提督總其成,所轄之兵力大約本標
二、三營,分防則營數不等,多者二三十營,少者三四營。 參將、遊擊次於副將一級,遊擊品秩略次於參將。 這些都是臨時性的任命,後來雖然演變成了軍隊的標準組織,但名義上仍是臨時性的。
總兵官起先是戰役指揮官,相當於現代的「前敵總指揮」,後來駐守北面防禦蒙古的軍隊長期設總兵官,慢慢就成了軍隊的最高武職。我們熟悉清朝的軍隊體制,總兵上面還有提督,但明朝總兵官是最大的。副將是總兵官的助手,也是臨時職務。
明朝沿用元朝的軍戶制度,軍戶世襲,國家授予耕地,以服兵役代替平民的賦稅和徭役。連軍職也是世襲的,自都指揮使以下,指揮使、千戶、百戶等等,全部世襲。 明朝的總督、巡撫都是為了某些事故而派出的欽差大臣,以都察院都御史、副都御史的名義到地方上辦事,可以節制地方**,巡撫的地位低於總督,權力實際上差不多,但派了巡撫的地方不會再派個總督,他們沒有領導和被領導的關係。
總督、巡撫多數時候是處理軍事的,少數是處理突發的民政,不過問地方的日常事務。 真正的省級地方官是布政使、按察使,再加上武職的都指揮使,後來因為巡按御史常駐地方,負責監察的範圍通常是一個布政司,所以也算進去,這些人合稱為封疆大吏。他們不是總督、巡撫的下屬,而是向六部或五軍都督府負責(除了巡按,因為督撫都是都察院的都御史、副都御史,是巡按的頂頭上司).求採納
「八府巡按」是幾品官?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4樓:春夢無痕話春夢
在周星馳主演的《審死官》中,秦沛飾演的「八府巡按」,威風八面、剛正廉潔、為民請命,可謂百姓心中「正義」的化身。在諸多戲曲和**等文學作品中,「八府巡按」出現的頻率也很高,而且全都具備清廉且權勢大的基本特點。
整體來看,「八府巡按」就是皇帝派往民間維護正義、主持公道的全權代表,手握生殺大權,遠比總督、巡撫這些封疆大吏要囂張許多。
那麼,古代的「八府巡按」到底是個什麼官職?就其行政級別和具體權勢而言,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務呢?
「八府巡按」,又稱「八府巡撫」,在古代的官制體系中,這一官職名稱並不存在,僅出現於古代的戲文或者**中。
傳統京劇的代表曲目——《胭脂寶褶》中,就有「八府巡按」的角色存在:
你如今是八府巡按,為父的乃是個皁班頭,誠恐砧辱於你,這也無妨緊要,待我回得衙去,寫個辭條,將這個皁班頭辭掉也就是了。
在明清時期,「八府巡按」雖然並不存在,但卻存在一個名為「巡按御史」的官職,與之大體類似。
根據《明史·職官志二》的記載,明朝的最高監察機構——都察院,執掌「糾劾百司,辯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都察院下設十三道監察部門,覆蓋全國各地區。一般情況而言,基本是一個總督轄區為一道。
《明史·職官志二》有載:
十三道監察御史,在內稱「監察」,在外稱「巡按」。「巡按」則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縣官諸考察,舉劾尤專,大事奏裁,小事立斷。
就此來看,明朝的「巡按御史」,就是帶著「欽差大臣」身份巡視地方吏治民生的御史。就其具體權力而言,上至地方督撫,下至微末小吏均在其監察範圍之內,而且擁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斷」的巨大權力,和《審死官》中的「八府巡按」極為類似。只是,就「巡按御史」的監察範圍而言,「八府」僅為約數,並未明確的地區數量限制。
行至清朝時期,官制體系沿襲明朝舊址,只是在明朝十三道「監察御史」的基礎上,增設「京畿道、江南道」,變成了十五道「監察御史」。
《清史稿·職官志二》明確記載:十五道掌彈舉官邪,敷陳治道,各核本省刑名。
也就是說,清朝的「監察御史」和明朝基本類似,而被皇帝臨時派遣出差的「監察御史」,就成為了「巡按御史」,也就是傳說中的「八府巡按」。就其具體職權而言,大體類似於派駐某省、某地區的**巡視組組長。
清朝「監察御史」的品秩等級,經過了幾次改變:初制,正三品;順治十六年,改正七品;康熙四年,升為正四品;康熙九年,復為正七品;雍正七年,改為正五品或者從五品;乾隆十七年,明確為從五品。
清朝時期的從五品,基本相當於現在稍高於廳局級副職的行政級別。
也就是說,這個傳說中的「八府巡按」,基本類似於現在中紀委派駐地方,級別稍高於副廳級的**巡視組組長。其具體權力,簡單言之,就是「凡政事得失,軍民利病,皆得直言無避或當場整飭」。
5樓:吃瓜中的戰地記者
巡按起於明代,是臨時由朝廷委派監察御史(正七品)擔任,分別巡視各省,考核吏治。清朝改為巡撫,到了清乾隆十七年級別改定為從五品。至於 "八府巡按"只見於戲曲、**。
巡按等同於今天的**檢察院、監察廳派遣的人員,不受省委省**領導,行政級別只有處級。
6樓:匿名使用者
八府巡按歷史上實際上沒有的,影視劇中編輯出來的,相當於監察御史,品級是八品。相當於現在的中紀委派駐地方的**,級別稍高於副廳級的**巡視組組長。權力比較特殊,遇案當場處理,可以先斬後奏。
清朝雍正封孫嘉誠的監察御史是幾品
從五品。監察御史掌管監察百官 巡視郡縣 糾正刑獄 肅整朝儀等事務。唐 宋兩代僅有八品官,明代為正七品,清代為從五品。從五品指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的官品,官制中九品十八級的第十級。古代官職分為九品,由正一品到從九品,共計十八級。其中,正三品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稱為堂上官。正三品...
明代錦衣衛是幹什麼的?幾品官銜?求詳解
筱鴨電影 一 錦衣衛職責 錦衣衛是明朝專有軍政蒐集情報機構,錦衣衛主要職能為 掌直駕侍衛 巡查緝捕 從事偵察 逮捕 審問等活動。也有參與收集軍情 策反敵將的工作,如在萬曆朝鮮戰爭中收集了大量的日軍軍情。其首領稱為錦衣衛指揮使,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直接向皇帝負責。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並...
清朝頂戴紅色花翎的是幾品官,清朝頂戴花翎代表著什麼,清朝官員品階,從帽子上分辨
玉成坊英哥 頂戴花翎分等級 一頂官帽一把毛除了補服外,各級 還分 頂戴花翎 頂子 也是區別清朝 品級的重要標識。頂戴 分朝冠用及吉服冠用兩種。朝冠頂子共有三層 上為尖形寶石,中為球形寶珠,下為金屬底座。吉服冠頂子比較簡單,只有球形寶珠及金屬底座兩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用銅的,上面鏤刻花紋。頂珠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