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記憶打卡機
1,盤古開天地
2,軒轅黃帝
3,倉頡造字
4,周文王
5,姜子牙
6,三家分晉
7,商鞅變法
8,秦始皇統一六國
9,劉邦項羽楚漢之爭
10,圍魏救趙
11,張騫出使西域
12,光武中興
13,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14,隋唐大運河
15,靖康之恥
16,崖山海戰
17,于謙守京城
18,紅丸案
19,萬曆十五年
20,劉銘傳
21,林則徐
2樓:春風十里不如你
歷史人物的故事。你可以寫一下關於孔子的個人故事
3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人物的故事有好多,比如我們的粟裕大將。
4樓:
回答一個小人物的有趣故事吧
安徽休寧人汪滋畹,被人拿八字算過一卦,說他這輩子官不過同知(正五品),如果繼續科舉,就會久困場屋。所以汪在中了舉人後,就整了個鹽大使(正八品)幹。捐完官之後,就得赴部侯選。
侯選官要每月初一到吏部投遞簡歷,投完之後再排班侯選。在初一的前一天,汪打麻將打的極上癮,可能是牌挺順手,就讓同屋之人替他去投簡歷。結果同室之人到部後把他的事給忘了,正好那月有他的缺,他就沒赴上。
那年時乾隆五十三年,當時乾隆因各種軍事行動,大開捐官之例,能否得著官缺都得有一定的運氣成份。
等到了乾隆五十四年,當年正好有會試,汪想閒著也是閒著,考一把吧。結果那年他就中了進士,點了翰林,後來官至內閣學士(從二品)。
5樓:刀客王者射手
1、一鼓作氣
【釋義】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士氣。作戰時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戰士的銳氣。比喻趁勁足時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語出】《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劌(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翽(huì)。生卒年不詳,春秋時魯國大夫(今山東省東平縣人),著名的軍事理論家。魯莊公十年,齊攻魯,劌求見請取信於民後戰,作戰時隨從指揮,大敗齊師,一鼓作氣之典出於此。
戰後,莊公問曹劌為何直到齊軍第三次擊鼓進軍時才要下令出擊,曹劌說:「打仗主要靠士氣,而擊鼓就是為了鼓舞士氣。第一次擊鼓進攻,士氣旺盛;第二次再擊鼓進攻,士氣就已經衰落了;待到第三次擊鼓進攻,士氣已消失殆盡了。
而我軍正是一鼓作氣,勇氣十足,當然就把對方打敗了。」
2、一字千金
【釋義】增損一字;賞以千金。形容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語出】南北朝?鍾嶸《詩品?古詩》:「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人物】戰國末期,秦國有一個生意人名叫呂不韋(衛國濮陽人,原籍陽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門客,作為他的智囊,想出各種辦法來鞏固他的政權。這些食客,各色各樣,應有盡有。他們把見解和心得,寫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書名提作《呂氏春秋》。
呂不韋命令把全文抄出,貼在秦國首都咸陽城門上,併發出佈告:「誰能把書中的文字,增加一個或減少一個,甚至改動一個,賞**千兩(合**一斤)」。
3、一字之師
【釋義】糾正一個錯別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處的老師。
【語出】《宋·魏慶之·詩人玉屑》:「鄭谷在袁州,齊己攜詩詣之。有《早梅》詩云:
''''''''前村深雪裡,昨夜開數枝。』谷曰:''''''''數枝』非早也,不若''''''''一枝』。
齊己不覺下拜。自是士林以谷為''''''''一字師』。」
【人物】唐朝末年,詩人鄭谷回到故鄉江西宜春。僧人齊己性喜賦詩。一日,齊己作一首《早梅》詩,中有兩句:
「 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以為梅花既已數枝開,則非早梅矣。於是將後句中「數」改為「一」。
齊己深感佩服,後諸學者稱鄭谷為「一字之師」 。
6樓:戢鑲露
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
7樓:
1、孔子的故事—善易不卜——故事取材於《說苑》
在魯國,有一位君子叫漆雕馬人。他曾事奉臧文仲、武仲、孺子容,這一家三代魯國大夫。
一次,孔子問漆雕馬人道:「先生曾事奉過臧氏一家,三位做大夫的。您可不可以說說,哪個要更賢明一些呢。
」漆雕馬人回道:「臧氏家族有一塊很名貴的龜殼叫『蔡』。如遇有什麼大事不能定奪,就會用『蔡』來占卜決疑。
在文仲主事時期,三年內,用『蔡』占卜過一次。在武仲主事時,三年內,用『蔡』占卜過二次。孺子容主事,三年內,用『蔡』占卜過三次。
這都是我親眼所見。至於這三位大夫誰最賢明,馬人我就不知道了。」
孔子聽完笑著說:「先生真會說話」。孔子回到家裡,跟**們談及此事,讚歎不已地說:
「馬人先生可真是一位君子呀!他不願在別人面前議論主人的賢愚,但卻很巧妙地舉了一個例項,將事情的真相,表露無遺。
他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因智識無力察遠,德慧無足見機,所以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問卜。而古人云:
善易者不卜。也就是說,一個真通易道,真有智慧的人,不用卜卦,也能直覺洞悉,事物變化的規律。」
2、屈原的故事—端午節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主要有四種,其中以源於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
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
於陰曆5月5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
有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
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3、唐太宗的故事—鷂死懷中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隻雄健俊逸的鷂子,他讓鷂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來跳去,賞玩得高興時,魏徵進來了。太宗怕魏徵提意見,迴避不及,趕緊把鷂子藏到懷裡。這一切早被魏徵看到,他稟報公事時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時間。
太宗不敢拿出鷂子,結果鷂子被憋死在懷裡。
8樓:恏乄亖
1、箭術無雙
史書記載,李世民年輕時力大無比,隨身兵器中,最有名的是一張兩米長的巨闕天弓。
李世民有次與敵對戰前,僅率領一名騎兵一起充當偵查工作。途經一處草原高地,因為太累與士兵一起睡著,被敵人發現,本來意欲圍殺李世民。此時突然有一條蛇追老鼠,奔到騎兵臉上,驚醒騎兵,才發現身邊都是敵人,於是李世民與騎兵上馬逃亡,李世民本人左右開弓,百發百中,終於逃出追擊。
虎牢關之戰時,李世民對尉遲恭說:「我拿著弓箭,你手持馬槊相隨,即使有百萬大軍又奈我如何!」足見他對自己箭術的自信。
李世民繼位前曾任天策上將,設天策府。李世民繼位後在苑囿內狩獵,有一群野豬奔了出來。李世民四箭射殺了四隻,但還是有一頭雄壯的公野豬衝到近前。吏部尚書唐儉慌忙下馬,與之搏鬥。
李世民拔劍砍死野豬,笑著對唐儉說,「天策長史,不見上將擊賊耶?何懼之甚!」原來唐儉曾任天策府長史。
唐儉當即回答道:「漢祖以馬上得之,不以馬上理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豈復逞雄心於一獸!
」李世民覺得唐儉說得有理,於是停止了狩獵。
2、屈原投江
楚國都城郢都被秦國佔領的訊息傳來,屈原心喪若死。屈原披頭散髮地遊蕩到了江邊,他在汩羅江邊一邊吟唱著詩歌一邊行走。有一個在江邊打漁的漁夫看到屈原形容憔悴,身如枯槁,於是好奇地問他:
「您不是屈原大夫嗎?為什麼衣冠不整的來這裡?發生什麼事了嗎?
」屈原回答道:「眾人皆醉我獨醒,整個朝堂都是昏庸不堪的,只有我一個人是清白的。他們不願聽見正確的聲音,所以我被流放到這裡了啊。」
漁夫追問說:「我聽說古時候的聖人,外界的事物不能影響束縛他,他融入世俗之中隨著世俗的變動而變化。如果朝堂之上都是昏聵不智之人,為什麼不隱於眾人而要出來反對所有人呢,為什麼不隨波逐流呢?
為什麼一定要潔身於淤泥之中,顯耀於汙穢之上,卻使得自己遭受不應該承受的流放呢?」
屈原正色道:「我們都知道,剛清洗過頭髮的人戴上冠帽之前一定要拍去冠帽上的灰塵,剛剛沐浴的人要穿清洗過的衣裳。誰會忍受自己的清白的身軀蒙受塵土的汙染呢?
對我來說,我寧可遠離那混沌的廟堂也不能忍受與他們同流合汙。哪怕要投入這汩羅江中葬身魚腹,我也不願讓自己的品德沾染上不潔的汙垢。」於是屈原懷抱石頭,以身投汨羅江。
3、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牆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牆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
匡衡看後,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
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牆壁,藉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於他從小勤奮好學,後來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4、蘇秦刺股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
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5、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講歷史人物故事,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
陳皖奈 王戎不取道旁李 原文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為戎不動。人問之,答曰 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譯文 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和許多小朋友們出去遊玩。他們看見路邊有株李樹,結了很多李子,枝條都被壓彎了。那些小朋友都爭先恐後地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沒有動...
( 左右)關於歷史人物的作文,歷史人物故事(400字左右的作文)?
yy花花和小花 胸有成竹 宋朝 有 個 畫家 叫 文 興可,善於 畫 竹子.他 在 自己的 住房 周圍,栽了 許多 竹子,一年 四季,常 去 觀察 竹子 的 不同 姿態 與 變化.因而 對 竹子 的 形象 非常 熟悉,所以 他 畫出 的 竹子 生動 逼真.宋史 文同 傳 裡 說 當時 人們 紛紛 請...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歷史人物的故事
牙牙的弟弟 1 孫敬懸樑 東漢時,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閉門從早讀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時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很容易打盹 瞌睡 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學習,孫敬想出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髮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樑上。這樣讀書疲勞打瞌睡的時候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髮扯痛頭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