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明明是曹操的敵人,為什麼他死後曹操卻在他的墳前痛哭流涕

時間 2021-09-10 09:52:32

1樓:歷來現實

"曹操哭袁紹"和"劉備摔阿斗"的性質其實是一樣——收買人心。

建安元年,早已嶄露頭角的曹操開始逐鹿中原,加入了這場群雄割據的鬥爭中。不過一向以狡猾奸詐而著稱的曹老闆並沒有直接和群雄們正面鬥爭,而是悄無聲息地將漢獻帝挾持到許昌,自此開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既定計劃。

隨後的幾年間曹操相繼吞滅了袁術、呂布等勢力,控制了黃河以南的大部分格局,與袁紹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但一山不容二虎,北方只能是一個人說了算,到了建安四年六月,袁紹率先攤牌,率領10萬大軍南下討伐曹操,而反觀曹軍一方"兵不滿萬",兵力上的懸殊似乎已經在冥冥之中暗示曹操必敗。

但歷史往往不按理髮展,不按套路出牌,官渡之戰中,曹操憑藉著弧形防禦陣地和扼守要塞,使得袁紹縱然有田豐、許攸等人出謀劃策,顏良、文丑等排兵佈陣,也沒能啃下官渡這塊硬骨頭,雙方進入戰爭相持階段。

時間轉眼間來到建安五年十月,許攸突然叛變,獻身曹營,一計"火燒烏巢"直接是斷了袁紹的戰略儲備。自此,官渡之戰已經以曹操的這次成功奇襲而告終,北方也由**走向統一。

兵敗官渡的袁紹縮回冀州,陸陸續續地平定了周圍的叛亂,過了兩年就發病而終。由於袁紹平日素有德政,因此來參加他葬禮的人也是呼天搶地,這其中就包括曹操。

無事不登三寶殿,曹操的這次弔唁很顯然是帶著強烈的個人目的。

前文也提及過,袁紹手下的精英良將還是不在少數的,無論是已戰死的顏良、文丑,還是已經歸順的許攸,這些人都是"香餑餑",每位群雄都無不渴望收歸麾下,曹操的想法亦是如此。

如今袁紹撒手人寰,他的那些部下也就少了一份歸屬感,雖然有些下屬會選擇從一而終,繼續追隨袁氏殘部艱難存活;但更多的將士眼光還是長遠的,跟著一位梟雄征戰四方、建功立業才是眼下最明智的選擇。

那這位梟雄是誰呢?眼前弔唁的曹操。

首先,參與過官渡之戰的袁軍自然知曉曹操帶兵打仗的能力,無論是排兵佈陣還是暗地奇襲,都彰顯了他傑出的軍事才能,如此一位將才為何不追隨呢?

其次,袁紹去世了,而作為他之前的老對手曹操竟然還能親自弔唁並痛哭,這體現的更是曹操英雄惜英雄的情懷,他身上所散發的魅力又成為折服這些殘黨的一大因素。

雖然這個理由略有牽強,但是反觀同期的一部分人,其實都有這樣的情懷與格局,盧植與皇甫嵩、諸葛亮與周瑜等皆為典範,這似乎也是這段亂世所特有的情懷,所以曹操哭袁紹也就見怪不怪了。

綜上來看,曹操弔唁袁紹的一番行為,個人目的還是要大於所謂的情懷的,對曹操而言,面子不如裡子重要,目的遠比過程更重要。

2樓:凝子汐

曹操和袁紹是亦敵亦友的關係,曾經兩人關係很密切,只是因為後來道不同不相為謀所以才成為了敵人罷了。對於曹操而言,袁紹可以說是他童年的知己和知心小夥伴。比如兩人幼年時曾經一起「行俠仗義」,少年時曾一起打天下,一起共事。

所以說,在曹操心裡,袁紹算是他很好的朋友,面對昔日很好的朋友的離去,曹操怎能不痛哭流涕?

而且三國紛爭之中,曹操與袁紹雖然是同床異夢,但是也曾經是聯盟友軍的關係。在曹操和袁紹分道揚鑣之前,兩人還進行了一番心平氣和的談話。這次對話,決定了未來十年間華北地區的格局。

兩人約定,袁紹在黃河以北發展,曹操在黃河以南發展,兩人曾經一度是友好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所以在此之間,曹操對袁紹也是很敬重的,覺得袁紹是一個人才。

但是曹操明白,自己和袁紹之間終將有一場惡戰,無法避免。儘管曹操一開始想要避免和袁紹的正面衝突,但是隨著自己勢力的越來越大,已經和袁紹勢均力敵了。此時的袁紹為了能夠實現自己奪取天下的夢想,終於決定對曹操宣戰,從朋友到勁敵,兩人之間的這場戰爭,是無奈的。

官渡之戰中,曹操雖然贏了袁紹,但是這也讓他和袁紹徹底翻臉決裂。

十年之前,兩個意氣風發的男人,可以為了拯救天下蒼生,解救黎民於水火,毅然發起討伐董卓的壯舉。十年之前,我們是朋友,還可以問候;十年之後,我們是對手,只能夠決鬥。曹操在袁紹墳前留下的眼淚,何嘗不是感慨自己身逢亂世,知己反目的無奈之淚呢。

3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目的就是想收買袁紹的人才,1、曹操生性多疑、狠毒殘忍

曹操是一個天分極高、權謀極高的人,他好忌、缺乏安全感、容易衝動,所以造就了他生性多疑、狠毒殘忍的性格。

曹操生性多疑這一性格特徵,在忌殺楊修這一事件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曹操重視有才華的人,但是忌才。楊修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後來楊修輔助曹植對抗曹丕,令曹操心生猜忌。

曹操信奉的是「寧使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人生準則,所以楊修不得不死。

2、曹操唯才是舉、知人善任

以關羽為例。曹操對關羽算是找個有加,他知道關羽走了之後勢必成為心腹大患,所以對關羽十分禮讓。這也體現了曹操用才得雄才大略。

曹操的長子曹昂、愛將典韋,都是死在張繡、賈詡之手,連曹操也差點難逃一劫。可是當張繡賈詡向曹操投降的時候,曹操一樣重用他們。可見,曹操愛才,多麼急切。

除此以外,曹操還重用張遼、張合等人,由此看來,曹操的人才任用很冷靜、客觀,他唯才是舉、任人唯賢,打破了世俗門第的觀念。他的這一性格特徵為他撐起了魏國的大半片江山。

4樓:祖硯齋主人

曹操是哭同學,況且在嬴袁紹當中,曹操是用了心機的。相比於當初袁紹以赤誠相待,感慨尤深!

5樓:斛光亮

袁紹與曹操是一對發小,小時候幹過很多調皮事,還一起偷過別人的新娘子。

反目成仇均是為了自已的集團利益。

6樓:匿名使用者

無敵的孤獨,可能只有他能體會

7樓:強力洗衣桶

一來兔死狐悲,二來招降納叛

8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地說,袁紹雖然失敗了,但是也是當時戰亂梟雄之一,他們之間的惺惺相惜吧!

9樓:以書潤心

曹操和袁紹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兄弟,長大後志向不同,各稱諸侯,袁紹死後,曹操想起兩人當初的情誼才痛苦流涕的。

10樓:兆科老闆

因為沒有了喝酒的玩伴了

11樓:王曉喃

因為,後來他們又結為了朋友。所以他死後在曹操的墳前痛哭流涕。

12樓:h囧哥

百家講壇 易中天教授講三國 你看下 會得到答案

13樓:忙碌充實的螞蟻

佔了他人的江山,為了求得人民的支援,假裝用哭來表明自己仁義,也是給投降來的大小**一個臺階下。

14樓:恩拓博空氣懸浮鼓風機

懂自己的不一定是知己也可能是敵人

15樓:萊茵火夜

曹操和袁紹還是朋友呢,拋開爭霸天下,曹操和袁紹年輕的時候都屬於膏粱子弟,關係也不錯,袁紹去搶人家媳婦,還是曹操給望的風(這個在歷史書上都有記載)

16樓:偃師市人

惺惺相惜,對手之間才有交流。也讓世人知道他曹孟德是個大度之人。

當年曹操與袁紹官渡之戰之後 袁紹死後 曹操在袁紹的墳前 說了一句話 請問是什麼話

17樓:匿名使用者

曹操在袁紹墳前哭祭時,曾回憶當年十七路諸侯討伐董卓時,與袁紹一段對話:曹操問袁紹,如果這次討伐董卓不成功怎麼辦?袁紹說,我南居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眾,向南以爭天下。

就是說討董卓不成功的話,他要跑到黃河以北發展勢力,他的確也是這麼做的。而曹操當時說,我任天下之智力,以道馭之,無所不可。從這段對話中,可以看出兩個人的價值觀的不同,曹操把網路人才作為第一要素,而袁紹把搶地盤作為第一要素。

18樓:匿名使用者

昔日吾與本初共起兵時,本初問吾曰:「若事不輯 方面何所可據?」吾問之曰;「足下意欲若何?

」本初曰;「 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吾答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 此言如昨,而今本初已喪,吾不能不為流涕也

明明是曹操的大恩人,為何親生兒子卻死在了曹丕的手上

這位大恩人的名字叫做鮑信,由於他的兒子鮑勳鐵面無私,不願放了曹丕妻子的弟弟,而被曹丕記恨。鮑勳是一個為人清廉正直的好官,但也因為如此,所以在曹丕的小舅子犯法之後,如實把小舅子的罪行稟告給了曹操,從而招來了殺身之禍。曹操還是一個小小的州牧的時候和鮑信帶領著很少的兵馬和黃巾軍發生了很激烈的戰爭,曹操的軍...

曹操到底死在什麼地方?曹操是怎麼死的

庚子,王崩於洛陽,年六十六。遺令曰 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諡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三國志 裡,武帝紀記載的就是上邊的文字。說的很簡單,並沒有提到曹操的死因。但傳說比較多,也被大家廣為接受的,是 三國演義 裡的說法...

姜維是怎麼死的 他為什麼死?

三國演義 中說姜維是自刎,史書記載姜維是被亂兵殺死。鄧艾偷渡陰平滅亡蜀漢,姜維不甘心失敗,拉攏鍾會殺死鄧艾,然後鼓動鍾會造反。後來洩密,魏軍將領將姜維鍾會一起殺死。從生理方面是死在身上的那幾支箭,從心理看,那整天過著對阿斗的怒其不爭的生活,早就想自殺了估計!只是受諸葛亮的知遇之恩,一直不離不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