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考試的第二名第三名被稱為什麼

時間 2021-08-31 15:30:32

1樓:牙牙的弟弟

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1、榜眼

榜眼,拼音是bǎng yǎn,是科舉時代的一種名次稱號。即在中國科舉制度中的殿試中,取得進士考試第二名的名稱,與第一名狀元、第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

2、探花

探花,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對位列第三的進士的稱謂。與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合稱「三鼎甲」。

在唐代的科舉時就已經出現。「探花」作為第三人的代稱確立於北宋晚期。時至今日,「探花」的稱呼仍歷久不衰。

擴充套件資料:

由來:

1、榜眼

宋太祖趙匡胤開寶六年三月,在講武殿親試舉人,並確定自此以後定為常式。自武則天稱帝,天授元年二月親自策試貢士,開殿試之先河,至此終於將殿試納入科舉制常例之中,成為科舉中最高的一級考試。

北宋時期,宋太宗太平興國九年進士始分三甲。一開始殿試設三甲取士,一甲三人都可以稱為狀元。凡眼睛,人們認為必成雙成對,於是將黃榜之上,榜首之下的一甲

二、三名統稱為金榜之眼,不分第

二、第三,全稱作榜眼。

到宋太宗太平興國初年,已經將進士第二人號稱為榜眼。到南宋時期,將探花的稱謂專屬第三名,而榜眼也成為進士第二人的專用名稱。

2、探花

「探花」一詞的頻繁出現,為其最終成為科舉(主要是進士科)第三名的代稱奠定了基礎。北宋開寶六年(973年),宋太祖正式建立殿試製度,即於禮部試之後,皇帝再次親試進士,並確定名次。

開寶八年(975年),禮部試和殿試分別放榜,標誌著**考試製度正式確立。「探花」作為第三人的代稱確立於北宋晚期。

科舉制度在宋朝趨於完備。宋朝在「探花」發展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據江西豐城黃氏家譜載:北宋徽宗宣和三年(2023年),黃彥正為進士第三人。他六兄弟中有三兄弟榮登同榜進士。

宋徽宗對其家人大加讚賞。曾賜詩一首:「黃河曾見幾番清,未見人間有此榮。

千里朱旗迎五馬,一門黃榜佔三名。魁星昨夜朝金闕,皁蓋今朝擁玉京。勝似狀元和榜眼,探花皆是弟和兄。

」北宋徽宗宣和三年距南宋高宗建炎元年(2023年)只有六年。由此可以看出,北宋晚期,「探花」一詞已開始專指第三人。

2樓:凮起雲湧

科舉考試的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榜眼是古代時期科舉考試中的一種稱呼,在明清兩代代表的是科舉考試中取得第二名成績的人。榜眼的這個稱呼在最開始是起源於北宋。

在北宋時期的考試中,最開始第一名叫做狀元,第二名和第三名都叫做探花,意思是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別在狀元郎的左右,就好像狀元的兩隻眼睛。

但是到了北宋晚期的時候,宋太祖趙匡胤正式建立了殿試製度,也就是在考生們參加玩科舉以後皇帝再親自考試排名前幾位的人,並且確定名次。

到了975年,禮部的科舉考試和皇帝的殿試會分別放榜,標誌著**考試製度正式確立。而探花作為科舉考試中第三人的代稱正式確立。

3樓:不語et書空

科舉考試的第二名稱為榜眼,第三名稱為探花。

殿試取中的前三名進士,分別稱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

殿試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為定製。唐武則天時,試貢舉之士立於殿前,門下省長官奏狀,名次最高者置於最前,因而稱為狀頭,也叫做狀元。自宋代起,沿用舊稱,以殿試第一甲第一名為狀元。

狀元雖亦被稱狀頭,但已不算正式名稱了。

唐無榜眼,卻有探花郎。唐代新進士榜公佈後,他們在曲江有盛大宴遊活動,以最年少者為探花郎;原意只是戲稱,與登第名次無關。如北宋前期宰相寇準就是探花。

到了南宋後期,第三名進士改稱為探花,於是榜眼成為第二名的專名。因此說,狀元、榜眼、探花作為三鼎甲的三個專稱,合成於南宋。

4樓:雪雅星箜

第二名被稱為榜眼

第三名被稱為探花

殿試取中的前三名進士,分別稱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

殿試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為定製。唐武則天時,試貢舉之士立於殿前,門下省長官奏狀,名次最高者置於最前,因而稱為狀頭,也叫做狀元。自宋代起,沿用舊稱,以殿試第一甲第一名為狀元。

狀元雖亦被稱狀頭,但已不算正式名稱了。

唐無榜眼,卻有探花郎。唐代新進士榜公佈後,他們在曲江有盛大宴遊活動,以最年少者為探花郎;原意只是戲稱,與登第名次無關。宋代初期,以第一甲第

二、第三名進士為榜眼。因為填進士榜時,狀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分列左右,在進士榜上的位置好像人體的眼部地位,所以稱作榜眼。北宋陳若拙並無文才而取中第二名,人們都嘲笑他是「瞎榜」。

到了南宋後期,第三名進士改稱為探花,於是榜眼成為第二名的專名。因此說,狀元、榜眼、探花作為三鼎甲的三個專稱,合成於南宋。

太祖以後,學校與薦舉變得有名無實,科舉考試卻日益受重視。

明代的科舉,分鄉試、會試、殿試三階段。學校生員(秀才)每三年一次到省城參加會考,教做鄉試,錄取的人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

舉人和國子監的監生在隔年春天到禮部應考,稱為會試,錄取的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為會元。

同年再由天子親自在殿上出題測驗進士,稱為殿試或廷試,把會試錄取的進士分為三等:一甲三人,分別稱為狀元、榜眼和探花;二、三甲若干人,第一名都叫傳臚。

所謂「三元及第」就是指一連考了解元、會元、狀元三個第一名

進士一詞始於隋煬帝之設進士科進士第一名稱狀元,又稱「魁甲」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

宋太祖正式建立了殿試製度,即在吏部考試後,皇帝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級的考試,決定錄取的名單和名次。所有及第的人於是都成了「天子門生」。殿試後,舉行皇帝宣佈登科進士名次的典禮,並賜宴瓊林苑,故稱瓊林宴。

殿試第一名稱榜首,第

二、三名稱榜眼,一、二、三名都可稱狀元。南宋以後,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宋哲宗時,將進士分為經義、詩賦兩科,分別舉行考試,經義進士以經義定取捨,詩賦進士以詩賦定去留。

宋代的常科考試分為州府試、禮部試、殿試**。州府試稱解試,禮部試稱省試,殿試帶有複雜的性質。宋代在正科之外,還設立恩科。

連續考十五場不中的,皇帝用「特恩」的辦法,賜予本科出身。

5樓:深深說娛樂

老樑告訴你科考前三名為什麼叫狀元、榜眼和探花?

6樓:匿名使用者

第二名稱為榜眼;第三名稱為探花。

7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的問題不嚴謹!科舉考試的二三名稱為什麼?

首先科舉考試分院試、鄉試、會試、殿試,每種考試的二三名叫法不一樣的!

院試:二三名即為通過者,與其他通過者都叫秀才鄉試:二三名也為通過者,與其他通過者都叫舉人,這裡的第一名叫作「解元」

會試:二三名同為通過者,與其他的通過者叫貢士,這裡的第一名叫作「會元」

殿試:對貢士進行殿試,分為三甲。

一甲:也就是我們說的三鼎甲,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二甲和三甲就沒有什麼特殊的名稱了!

於此之外,在科舉考試中還有恩科和正科之分,但是對於你所問的問題在稱謂上沒有太大的區別,主要是上面各級考試的區別!

不知道你是否滿意這個答案!

進士科考中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分別稱為什麼??

8樓:哇哎西西

科舉考試一甲三名,頭名曰狀元,二名稱榜眼,三名喚作探花。

古代科舉考試的最後一關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殿試結果的錄取名單稱為「甲榜」,又稱「金榜」。具體分為三甲,一甲只取三人,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剩下的分在二甲和三甲,殿試中榜者都稱為進士。

「狀元」、「榜眼」、「探花」都只是一種俗稱,在正式發放的金榜之上,只會稱進士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

從隋代至明清,科舉制實行了『一千三百多年。《詩話二則·推敲》「島(指賈島)初赴舉京師」,意思是說賈島當初前去長安參加科舉考試。

到明朝,科舉考試形成了完備的制度,共分四級:院試(即童生試)、鄉試、會試和殿試,考試內容基本是儒家經義,以「四書」文句為題,規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解釋必須以朱熹《四書集註》為準。

擴充套件資料

科舉分級

1、及第

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應試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

」古時考中進士要披宮袍,這裡「披宮錦」即指中進士。《祭妹文》:「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云爾。

」「登科」是及第的別稱,也就是考中進士。

2、進士

參見「殿試」條。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貢生參加殿試錄為三甲都叫進士。考中進士,一甲即授官職,其餘二甲參加翰林院考試,學習三年再授官職。

3、狀元

參見「殿試」條。科舉制度殿試第一名,又稱殿元、鼎元。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王維,宋代文天祥都是經殿試而被賜狀元稱號的。

4、會元

參見「會試」條。舉人蔘加會試,第一名稱會元,其餘考中的稱貢士。

5、解元

參見「鄉試」條。生員(秀才)參加鄉試,第一名稱解元,第二至五名為經元,其餘考中的稱舉人。

6、鼎甲

指殿試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稱鼎甲。狀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別稱鼎元。

7、貢士

參見「會試」條。參加會試而被錄取的稱貢士。

8、舉人

參見「鄉試」條。參加鄉試而被錄取的稱舉人。舉人可授知縣官職。

《儒林外史》第三回寫范進中舉後,張鄉紳立即送賀儀銀和房屋,範的丈人胡屠戶也立時變了嘴臉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範得了訊息,高興得發了瘋。說明古代中舉後便可升官發財。

9、生員

即秀才,參見「童生試」條。通過院試(童試)的可稱為生員或秀才。如王安石《傷仲永》「傳一鄉秀才觀之」。東漢時避光武帝劉秀諱,而稱秀才為茂才。

9樓:匿名使用者

牛驢肉是否發物?偏頭痛能吃嗎

中國古代科舉考試製度,殿試一甲第一名稱為狀元,一甲第二名、第三名分別稱為

10樓:夢之影

第二名被稱為榜眼

第三名被稱為探花

11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

12樓:董天傑

第二名被稱為榜眼

第一名稱為狀元

第三名被稱為探花

13樓:蕭品悔

14樓:真的愛你17無緣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15樓:匿名使用者

參加殿試的全是進士,錄取的人全是進士及第,一甲狀元,二甲榜眼,三甲探花,以後的就是進士及第四五六七八了!

古代科舉考試最後在殿試中考取第二名被稱為?

16樓:匿名使用者

希望對你有幫bai助:榜眼du! 明清科舉制度,分為鄉試、會試和殿zhi試dao,鄉試為省一級考試,版考試合格者為舉人,第一名權

為解元;會試是舉人在京城參加的全國統一考試,考試合格者為進士,第一名為會元;殿試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進士考試,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唐制,舉人赴京應禮部試者皆須投狀,因稱居首者為狀頭,故有狀元之稱。從隋朝開始實行科舉制以來,從中經歷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清光緒31年(1905)廢除,歷經1000多年。

明清兩代,殿試一二三名,確定其名稱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狀元的地位日益特殊,新進狀元照例受六品的翰林院修撰。翰林素有「儲相」之名,因為這個職位較接近皇帝,升遷的機會比同榜者快。

中國科舉史上第一個狀元是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的孫伏伽,最後一個狀元是清光緒三十年(1904)的劉春霖。

大前年超女第二名,大前年超女第二名

姓名 王媞 媞媞 職業 歌手,演員 生日 6月14日 星座 雙子座 公司 至尚 性格 自信,才華,獨立,淡然 1999 北京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與成龍合作 明明白白我的心 1999 拍攝40集電視連續劇 龍堂 2000 bmg新人新歌新 獲冠軍 2000 全美歌唱大賽 第三名及 最佳上鏡獎 2000 ...

2019公務員筆試高出第二名15分,面試的時候得高出多少分能被反超?被超機率大麼

一般是6比4的比例,個別地方是5比5,筆試成績那麼高,應該自己能算出來吧,如果是5比5得超出15分。具體比例招考簡章裡有。 中公永州分校 您好,你所說的是行測 申論總分高出第二名15分吧,筆試和麵試比例如果是6 4的話,第二名反超的最低分數應該是1.5 7.5 11.25分。如果是筆試和麵試成績各佔...

公務員筆試考了第一名,第二名打電話要我放棄面試資格,說他們家有關係,即使進了面試也有辦法不讓我上

第一,你還是要參加面試,既然想參加,就別受干擾。第二如果他們真有過硬的關係,何必給你打什麼 呢,自己操作就好了,還不會給你留把柄。第三,簡訊留著,考完後,如果你覺得有問題,可以舉報 濟南中公教育 不會的,這樣的話你可以錄音舉報他。現在面試已經比較公開了。 蔓延人散 不管怎麼樣你也得面試呀,是真的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