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一、省略句。如:
(1)沛公軍霸上,(沛公)未得與項羽相見
(2)(沛公)坐須臾,沛公起如廁 蒙後省
(3)殺人如(恐)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
(4)君為我呼(之)入,吾得兄事之
(5)交戟之衛士欲止(之)不內
(6)為(吾)擊破沛公軍
(7)毋從(之)俱死也
(8)豎子不足與(之)謀
(9)沛公軍(於)霸上
(10)沛公欲王(於)關中
(11)將軍戰(於)河南,臣戰(於)河北
句子中省略某詞或某個成分的現象,在文言中是很多的,常見的有省略主語,如例(1)承前省主語「沛公」,例(2)蒙後省主語「沛公」;有時文言句中省略了謂語或謂語動詞,如例(3),就省略了動詞「恐」;有時句中省略了賓語,如例(4)(5),這種省略賓語(或中心語)的情況較常見,所省多是代詞「之」;在文言句中省略介詞後面的賓語也較常見,如例(6)(7)(8),省略的也一般是代詞「之」;此外,文言中介詞「於」也常常省略,如例(9)(10)(11)。
二、判斷句。如:
(12)亞父者,范增也
(13)此天子氣也
(14)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15)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16)此亡秦之續耳
(17)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判斷句是謂語對主語作出判斷的句子。在古代漢語中,判斷句一般是以名詞或名詞短語為謂語表示的。文言最常見的判斷句形式是「……者,……也」,如例(12),主語後面用助詞「者」表示提頓,謂語後面用語氣詞「也」煞尾,表示判斷語氣;這種形式還有幾種變式:
「……,……也」,「……者,……」,「……,……者也」,如例(13)(14)是用「也」表示判斷(例(14)中的「者」是代詞「的人」),例(15)用「者也」表示判斷;也有些判斷句,「者」、「也」全不用,或者用較虛化的動詞「為」或副詞「乃」、「即」、「則」等表示判斷,如,例(17);此外,有時句尾用語氣詞「耳」表肯定兼判斷語氣,如例(16);用「是」作判斷動詞,文言中也有,如「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詩》),不過是很少的。
三、被動句。如:
(18)不者,若(19)吾屬今為之虜矣!
在古代漢語中,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行為的被動者的句子叫被動句,常見的是用介詞「於」表示被動,如「不拘於時」(《師說》);也有用「見」、「見……於……」、「受……於……」表示被動,如「冀君實或見恕也」(《答司馬諫議書》);還有的用「為」、「為……所……」、「……為所……」表示被動,如例(18)(19);文言中用「被」字直接表示被動的很少。
四、賓語前置句。如:
(20)大王來何操?(大王來操何?)
(21)沛公安在?(沛公在安?)
賓語前置是指在文言中將賓語提到了動詞的前面,大致有三種情況:1、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一般置於動詞前,如「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弗之怠」即「弗怠之」;2、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一般前置,如例(20)(21);3、用助詞「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加重語氣,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和成語「唯利是圖」。
五、介賓短語(狀語)後置句。如:
(22)具告以事(以事具告)
(23)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曹無傷使人於項羽言曰)
(24)良曰:「長於臣。」(於臣長)
(25)得復見將軍於此(得於此復見將軍)
在文言中,介詞結構常放在謂語動詞後面作補語,這類補語,按現代漢語的習慣,一般要放在謂語動詞前作狀語,因此,在翻譯的時候就應該把後置的介詞結構調到前面來。上面的例(22)-例(25)都是這種情況。
《鴻門宴》一文中的特殊句式主要就是以上的五種,認真歸納分析,可以讓我們掌握不少關於 文言特殊句式的知識。
2樓:生在
自己買本參考書看去唄
鴻門宴中的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3樓:匿名使用者
虛詞為①客何為者(wéi,做,幹,動詞)
②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 (wéi,做,幹,動詞)③竊為大王不取也(wéi,認為,動詞)
④為擊破沛公軍(wèi,替、給,介詞)
⑤我為魚肉(wéi,是,動詞)
⑥吾屬今為之虜矣(wèi,被,介詞)
⑦何辭為(wéi,句末語氣詞,表反問,可譯為「呢」)⑧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第一個「為」, wèi,給,介詞;第二個「為」, wéi,動詞,成為) ⑨軍中無以為樂(wéi,動詞,作為)
⑩且為之奈何(wèi,對,動詞)
①①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wéi,是,動詞)①②君為我呼入(wèi,替,介詞)
①③誰為大王為此計者(wèi,給,介詞;wéi,做,動詞)因: ①因言曰:……(趁機)
②不如因善遇之(趁機,趁著)
③因擊沛公於坐(趁機)
④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於是、就)
以 ①具告以事(介詞,把)
②籍何以至此(介詞,憑)
③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介詞,拿)
④還軍霸上,以待項王(表目的連詞,來)
且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副詞,尚且)②若屬皆且為所虜(副詞,將要)
③且為之奈何(副詞,況且)
於 ①長於臣(介詞,比)
②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介詞,對,向)③樊噲覆其盾於地(介詞,在)
然 ①然不自意(然而,連詞)
②不然(這樣,代詞)
③項王默然不應(……的樣子,形容詞的詞尾) ——《鴻門宴》
之 ①珍寶盡有之——代珠寶 ②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到③為之奈何——代詞,指這件事
④吾得兄事之——代詞,指他
⑤與之同命——代詞,指沛公
⑥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結構助詞,的
⑦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代詞,指關中
《鴻門宴》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有哪些?
4樓:之何勿思
a 名詞用作動詞:
沛公軍霸上(駐軍)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於項羽曰(告訴)
不可不語(告訴)
籍吏民(造戶籍冊或登記)
吾得兄事之(侍奉)
范增數目項王(示意)
刑人如恐不勝(懲罰)
道芷陽間行(取道)
沛公欲王關中(稱王)
發上指(向上)
若入前為壽 (走上前)
b 名詞用狀語:
於是項伯復夜去(連夜)
吾得兄事之(像對待兄長那樣)
日夜望將軍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鳥張開翅膀那樣)
頭髮上指(向上)四人持劍盾步走(徒步)
道芷陽間行(抄小路)
c 動詞使動用法:
項伯殺人,臣活之(使……活)
從百餘騎(使……跟從)
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止:使……停步,內:使……進來)拔劍撞而破之(使……破)
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使……回去)
樊噲側其盾以撞(使……側過來)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使……為王)
d 形容詞用作動詞:
素善留侯張良(與……交好)
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觸,沾染)
e 形容詞用作名詞:
此其志不在小 (小的方面)
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急事)
君安與項伯有故(舊交情)
f動詞用作名詞:
此亡秦之續耳(後續者)
《鴻門宴》通假字:
1、「玦」與「決」同音。
2、不勝杯杓(勝shēng,桮bēi,杓sháo,杓,同「勺」,酒器)。
3、成五采(「採」同「彩」,是彩色的意思) 。
4、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內」通「納」,接納) 。
5、要項伯(「要」通「邀」,邀請) 。
6、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7、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
8、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隔閡、嫌怨) 。
9、不者(「不」通「否」) 。
10、因擊沛公於坐(「坐」通「座」座位) 。
11、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參」通「驂」) 。
12、沛公奉卮酒為壽(「奉」通「捧」)。
13、拔劍切而啗之(」啗「通「啖」)。
什麼是(文言文)虛詞?
求所有高考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
鴻門宴的語法,鴻門宴中的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在知曉對方的不軌意圖後,但迫於外界壓力或形勢所逼又不得不去參加的宴請或會晤。這時就可以用赴 鴻門宴 來比喻這次的會晤。最後的晚餐,鴻門宴,這兩個詞的具體用法有什麼區別?鴻門宴,指的是有危險存在,不一定是最後的晚餐,有的人可以平安度過,有的人不 鴻門宴為字用法 為 8 動詞 以為 認為。鴻門宴 竊 大...
鴻門宴註釋,鴻門宴所有註釋,,,
1 行略定秦地 將要奪取秦國本土關中之地。行,行將,將要。2 王 w ng 稱王。3 旦日 明天。饗 xi ng 用酒食款待,這裡指犒勞。4 說 shu 勸說。5 幸 寵幸,寵愛。6 氣 預示吉凶之氣。漢代方士多有望氣之術,認為望某方雲氣即可測知吉凶。7 左尹 y n 令尹的輔佐,為楚國官名。8 善...
求翻譯鴻門宴,鴻門宴的原文及翻譯
y隨緣 孰與君少長?你和他比起來,年齡誰大誰小?大王何來操?大王來的時候帶了什麼?賓語前置句。何操 即操何。帶了什麼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誰為大王您出的這個計策呢?且為之奈何?那麼 我們該怎麼辦?而,連詞,無實意 豎子不足與謀!這種小子不值得與其共商大計!范增起,出,召項莊。范增起身出去,召見項莊。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