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黛妮
一、李白和杜甫見過面。而且不至一次,他們一生中見過三次面。
二、解讀:
1、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夏天,李白到了東都洛陽。在這裡,他遇到了當時正蹭蹬不遇的杜甫。於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終於見面了。
這是他們的“第一次”。此時,李白已名揚全國,人人讚譽;而杜甫風華正茂,卻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長11歲,但“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他,並沒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業嗜酒”、“結交皆老蒼”的杜甫,也沒有在李白麵前一味低頭稱頌。
兩人一見如故,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親如兄弟。在洛陽時,他們約好下次在樑宋(今開封和商丘一帶)會面,訪道求仙。
2、同年秋,兩人如約到了樑宋。這是他們的第二次見面。兩人在此抒懷遣興,借古評今。
他們還在這裡遇到著名邊塞詩人高適,高適此時也還沒有祿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暢遊甚歡,評文論詩,縱談天下大勢,都為國家的隱患而擔憂。
這時的李杜都值壯年,此次兩人在創作上的切磋,對他們今後產生了積極影響。這年秋冬之際,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尋找道教的師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祕文)、授道簏去了。
3、翌年即天寶四年(745)秋,李白與杜甫在東魯(齊州或兗州)第三次會見。此次李白是從任城趕過去的。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他們兩次相約、三次會見,知交之情不斷加深。
他們同行共眠,互相酬唱,一道尋訪隱士高人,也偕同去拜訪過當時馳名天下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就在這年冬天,兩人分手,李白準備重訪江東,而杜甫則返回京城長安。
三、人物簡介:
1、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樑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2、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巨集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2樓:紫月幽絮
見過面。
“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的會合,是中國詩歌史和文學史上的一大盛事與佳話。過去學界通常認為,李白(701-762)與杜甫(712-770)一生總共見過三次面。
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夏天,李白到了東都洛陽。在這裡,他遇到了當時正蹭蹬不遇的杜甫。於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終於見面了。
這是他們的“第一次”。此時,李白已名揚全國,人人讚譽;而杜甫風華正茂,卻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長11歲,但“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他,並沒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業嗜酒”、“結交皆老蒼”的杜甫,也沒有在李白麵前一味低頭稱頌。
兩人一見如故,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親如兄弟。在洛陽時,他們約好下次在樑宋(今開封和商丘一帶)會面,訪道求仙。
同年秋,兩人如約到了樑宋。這是他們的第二次見面。兩人在此抒懷遣興,借古評今。
他們還在這裡遇到著名邊塞詩人高適,高適此時也還沒有祿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暢遊甚歡,評文論詩,縱談天下大勢,都為國家的隱患而擔憂。
這時的李杜都值壯年,此次兩人在創作上的切磋,對他們今後產生了積極影響。這年秋冬之際,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尋找道教的師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祕文)、授道簏去了。
翌年即天寶四年(745)秋,李白與杜甫在東魯(齊州或兗州)第三次會見。此次李白是從任城趕過去的。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他們兩次相約、三次會見,知交之情不斷加深。
他們同行共眠,互相酬唱,一道尋訪隱士高人,也偕同去拜訪過當時馳名天下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就在這年冬天,兩人分手,李白準備重訪江東,而杜甫則返回京城長安。
3樓:枏榊
李白和杜甫是我國歷史上兩位最偉大的詩人,他們生活的時代是唐朝由全盛到逐步衰退的時期。坎坷的生涯和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們有了共同的語言。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杜甫在洛陽。
那年三月,李白離開朝廷,四月途經洛陽,兩位詩人相見。爾後同往開封、商丘遊歷,次年他們又同遊山東,賦詩作歌、親同手足。
李、杜互相寫的贈寄詩充滿了真誠的情誼。杜甫在《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中說:“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他還寫下了《贈李白》《春日憶李白》《冬日有懷李白》《天末懷李白》《夢李白》等詩,盼望著“何時一樽酒,重與細**。”“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杜甫時常掛念著李白的衣食住行,擔心他被貶逐以後的安全:“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這些詩句對李白遭誣受害表示了極大的同情。
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但對杜甫非常敬重。他曾寫下《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詩:“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由於杜甫不在身邊同遊,“齊歌”引不起李白的感情,“魯酒”也提不起酒興,思友之情就象永不停息的汶河水。
4樓:
當然見過。
寶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 李白到了東都洛陽. 在這裡, 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 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面了.
此時, 李白已名揚全國, 而杜甫風華正茂, 卻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 但他並沒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業嗜酒”、“結交皆老蒼”的杜甫, 也沒有在李白麵前一味低頭稱頌. 兩人以平等的身份, 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陽時, 他們約好下次在樑宋(今開封商丘一帶)會面, 訪道求仙. 這年秋天, 兩人如約到了樑宋. 兩人在此抒懷遣興, 借古評今.
他們還在這裡遇到了詩人高適, 高適此時也還沒有祿位. 然而, 三人各有大志, 理想相同. 三人暢遊甚歡, 評文論詩, 縱談天下大勢, 都為國家的隱患而擔憂.
這時的李杜都值壯年, 此次兩人在創作上的切磋對他們今後產生了積極影響. 這年的秋冬之際, 李杜又一次分手, 各自尋找道教的師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祕文)、授道簏去了. 李白到齊州(今山東濟南一帶)紫極宮清道士高天師如貴授道簏, 從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儀式, 成為道士.
其後李白又赴德州安陵縣, 遇見這一帶善寫符篆的蓋寮, 為他造了真寰. 此次的求仙訪道, 李白得到了完滿的結果. 天寶四年 (公元745年)秋天, 李白與杜甫在東魯第三次會見.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 他們兩次相約, 三次會見, 知交之情不斷加深. 他們一道尋訪隱士高人, 也偕同去齊州拜訪過當時馳名天下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 就在這年冬天, 兩人分手, 杜甫將西去長安,李白準備重訪江東,他們在兗州分手,此後沒有再會面.
參考 http://zhidao.baidu.
李白和杜甫,高分,李白與杜甫的比較
李白 701年 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 謫仙人 賀知章評李白,李白亦自詡 被後人稱為 詩仙 與杜甫並稱為 李杜 身長七尺有餘 約1.83米 漢族,生於安西都護府碎葉城 一說生於四川江油青蓮鄉 4歲遷居四川綿州昌隆縣 今四川省江油市,這種說法以郭沫若為代表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格...
李白和杜甫的差別,舉例分析李白和杜甫詩歌風格的區別。
醉笑天山雪 你問這麼複雜的問題,應該加分的 韓愈雲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下面就說說 仙 與 聖 的 區別 詩風李白其詩風格豪放飄逸灑脫,想象豐富,語言流 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 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李白的詩具有 筆落驚風雨,...
李白和杜甫見過面嗎,李白和杜甫見過幾次面
見過他倆就好比武林高手之間惺惺相惜的那種感覺。高手更寂寞。高出不勝寒。當自己達到一個頂峰了,就會覺得很沒有追求了,所以很懷念自己的對手,或者說是同一領域的朋友 杜甫的懷人詩,寫得最多最好的,除懷妻 懷兄弟的以外,就數懷李白的了。詩人設想李白會去汩羅江吊念屈原,並想到他會投詩以寄託心中的痛苦。但李白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