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靈運的軼事典故

時間 2021-06-30 15:04:29

1樓:謙慕p霅捏

所到之地

始寧縣建置於漢順帝永建四年(129),廢置於隋開皇九年(589),其地為今浙江紹興市上虞區南部,嵊州北部,縣治曾在今嵊州三界附近。謝家在始寧有大片莊園,其範圍基本上在古剡縣境內。

謝靈運在始寧實際居住時間甚短,一生中只有六年。他自幼即「送錢塘杜明師治養之,十五方還都,故名客兒。王謝大族多為天師道信徒,靈運亦幼奉道教,後亦喜歡翻譯佛法。

謝靈運生後即寄養於錢塘,「初,錢塘杜師夜夢東南有人來人其館,是夕,即靈運生於會稽(始寧)。旬日而父歿。其家以子孫難得,送錄運於杜治養之。

」杜家是信奉五斗米道的,此舉總有借宗教之力祓除不祥之意。

十五歲至二十一歲(晉隆安三年至晉義熙元年,399~405)由錢塘移京都建康烏衣巷,與王謝子弟共烏衣之遊,文義相賞,度過他一段世家子弟富貴風流的生活。

二十一歲起入仕途,歷任晉、宋兩代琅琊王司馬參軍、劉毅記室參軍、祕書丞、中書侍郎、黃門侍郎、永嘉太守、祕書監、臨川內史等。中間兩次還鄉隱居。

始寧始終是謝靈運真正的故鄉,是他一生嚮往和皈依之地。這裡有他引為自豪的功勳卓著的祖舊之業,更有供他嘯傲風月、陶然忘機的靈秀山川,還有足資養生的良田美池,豐厚產業。這是一片令他深深眷戀、時時懷念的土地。

這裡的人民對他也懷有同樣深情,千百年來,地方誌書記載其行跡和詩文,民間更廣泛流傳著他那膾炙人口的軼事。

謝靈運誕生後即離鄉,後來兩次回鄉。第一次返回故鄉已經卅八歲。宋永初三年(422)五月,宋武帝劉裕卒,太子劉義符即位,是為少帝。

謝靈運等受到當朝權臣徐羨之、傅亮等排擠,離京出守永嘉。同年七月,離京往永嘉途中曾枉道回始寧小住。七月廿日抵始寧,逗留數天,即折回錢塘,經富春、桐廬、七裡瀨,再折回南至東陽郡長山(今金華市),然後陸行抵青田溪,再乘船至永嘉,已是八月十二日。

他的行蹤有本人詩作可證。這次枉道而行說明當時會稽與臨海兩郡之間陸路難通。這次回鄉,時間很短,不能說是隱居。

才高八斗

謝靈運的詩,大都描寫會(kuài)稽、永嘉、廬山等地的山水名勝,善於刻畫自然景物,開創了文學史上的山水詩一派。他寫的詩藝術性很強,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愛。詩篇一傳出來,人們就競相抄錄,流傳很廣。

宋文帝很賞識他的文學才能,特地將他召回京都任職,並把他的詩作和書法稱為「二寶」,常常要他邊侍宴,邊寫詩作文。一直自命不凡的謝靈運受到這種禮遇後,更加狂妄自大。根據《釋常談》記載:

有一次,謝靈運一邊喝酒一邊自誇道:「魏晉以來,天下的文學之才共有一石(一種容量單位,一石等於十鬥),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謝靈運說曹子建才高八斗主要應該是謝靈運比較崇拜曹子建,尤其是那篇洛神名賦,當然誇張的成分是很大的。

謝靈運說這話一方面高抬了曹植,另一方面又未免有自謙之詞,其實他的文學才華與成就,並不在曹植之下。

入朝被誣

劉義隆即位後,政局起了變化,謝靈運的政敵徐羨之、傅亮先後伏誅。元嘉三年(426)三月,太祖徵為祕書監,「再召不起,上使光祿大夫範泰與靈運書敦獎之,乃出就職。」這才離鄉北上,經丹徒,謁廬陵王墓,再進京任職,時間為元嘉三年秋。

「既至,文帝(即太祖劉義隆)唯以文義見接,每侍上宴,談賞而已……靈運意不平,多稱疾不朝直……出郭遊行,或一日百六七十里,經旬不歸,既無表聞,又不請急,上不欲傷大臣,諷旨令自解。靈運上表陳疾,上賜假東歸。元嘉五年(428)春至八年(431)春,靈運第二次回始寧隱居,也是三年。

「靈運既東歸,與族弟惠連、東海何長瑜、穎川荀雍、泰山羊浚之以文章賞會,共為山澤之遊,時人謂之四友。''這時期主要作品有《入東道路》、《登臨海嶠初發強中》、《酬從弟惠連》,《登石門最高頂》、《石門巖上宿》等。這次回鄉,謝與會稽太守孟顗不和直至發生衝突。

「孟事佛精懇,而為靈運所輕。嘗謂顗日:得道應需慧業,丈人**當在靈運前,成佛必在靈運後。

顗深恨此言。」「會稽東郭有回踵湖,靈運求決以為田,太祖令州郡履行,此湖去郭近,水物所出百姓惜之,顗堅守不與。靈運既不得回踵,又求始寧坯嶂湖為田,巖又固執。

靈運謂顗非存利民,正慮決湖多害生命,言論毀傷之,與顗遂構仇隙。」於是顗一而上疏文帝(即太祖),謂靈運有「異志」,一面如臨大敵,發兵自防。靈運獲知,急馳京都,上表文帝自辯。

文帝知其被誣,不加罪,也沒讓他回始寧。靈運暫住京中,元嘉八年(431)冬被派往臨川任內史。從此,靈運再也沒有回過故鄉。

擴建莊園

始寧莊園為謝家幾代經營所成。今紹興上虞區上浦鄉東山有謝安(玄從叔)故居及墓葬,山頂有國慶院、謝公調馬路、白雲明月二堂。謝玄、謝瑍在始寧有故宅及墅。

今嵊州東北江東鄉、幸福鄉之間有車騎山。「晉車騎將軍謝玄為會稽內史,嘗於此山立樓居止,後人因以為名。據酈道元《水經注》載:

「崤山東北太康湖,晉車騎將軍謝玄舊居所在。右濱長江,左傍連山,平陵修通,澄湖遠鏡,於江曲起樓,樓側悉是桐梓,森聳可愛,居民號為桐亭樓。樓兩而臨江,盡升眺之趣。

舟人漁子,氾濫滿焉。湖中築路,東出趨山,路甚平直。山有三精舍,高甍凌雲,垂簷帶空,俯眺平林,煙杳在下。

江有琵琶圻,臨江有石床,名釣魚臺。」

始寧莊園基本格局早已形成:自北而南沿曹娥江傍山依水而進,佔有大片田園山澤。謝靈運在繼承祖業基礎上又擴大了始寧莊園,增加了不少建築物。

《山居賦》及謝本人的詩篇中對此有具體描述。但由於千年來地貌變遷,江流移動,加上當時地名指稱不明確。今天要完全搞清楚莊園範圍和建築佈局已很困難。

現根據顧紹柏先生研究心得和實地考察作一簡介。

始寧莊園範圍大體上北起今上虞上浦東山,當時又名舊山、北山,南達嵊縣崤浦仙岩一帶,南北綿延約40裡,中有曹娥江剡溪(當時也稱浦陽江)流貫,兩岸河谷地帶有一片積水沼澤區,中間分佈著汀洲小丘。系太康湖堙廢后形成,當時又名大小巫湖。嵊山在江東,嚼山在江西,兩山相距不遠,當時又泛稱南山蓋與北山相時而言。

莊園東西距離寬狹不一,約10~20裡。謝靈運歸隱期問新增加建築物主要以下數處:

始寧別業:即謝靈運別墅,在謝安故居東山之西一里,即西莊。景平二年(424),靈運回鄉隱居時,修營別業,盡幽居之美,縱山水之樂,屏塵世之憂,即指此。

石壁精舍:在石壁山,為東山之一峰,立精舍接待四方過往僧人,曇隆、法流二法師來東山即居此。謝作有《石壁立招提精舍詩》。

田南園林:在東山舊居以南,確址難考,有詩《田南樹園激流植援》,寫莊園向南發展,其事當在築石壁精舍後,建南山新居前。南山新居:

在今嵊州城區西北崞山,石門山一帶,系靈運新增卜居之地。詩中多次提到「石門新居…南樓」應包含在南山新居範圍內。

經營始寧莊園主要在第一次回鄉隱居期問。他確實是想認真做一輩子隱士的。謝經歷二十年左右坎坷的仕途生活後,年近四十回鄉隱居,前塵影事,頗似噩夢。

他是帶著失敗的傷痕從政治鬥爭的漩渦中走出來的,加上他的本性和當時的文化氛圍,使他深悟「準丘園是歸宿,唯隱中有樂趣15的道理;始寧也確實可算是他理想的安身之命之處。這個時期他踏遍了始寧的山山水水,結交的是隱者、道士、僧人;「見柱下之經,睹濠上之篇」,更堅定他皈依佛道、超脫塵世、遠離政治的人生信念。謝的退隱確與「身在江湖,心存魏闕」者不同。

他所增加的築構大都較簡陋,」雲初經略,躬自履行,備諸苦辛也。罄其淺短,無假於龜筮,貧者既不以麗為美,所以即安茅茨而已。是以謝效郭而殊城傍。

然清虛寂寞,實是得道之所也。這與謝玄在車騎山築桐亭樓氣魄就很不一樣了。

襲封康樂公

據縣誌記載,元至正七年(2023年),由僧人片雲募款,邑人龍王向在該縣東北十里名丁田的地方建了一座橋,以康樂侯靈運名,叫康樂橋。此橋為康樂縣(今萬載縣)最大的一座石橋,四墩五孔,全長98米,是萬載到宜豐、銅鼓的必經之橋。如今還穩穩當當地橫跨在蜀江之上。

另有一條河名為康樂水,在邑東北三十里,《環宇記》雲:「謝康樂嘗遊此,因名。源出謝山,東流出西江橋、黃田橋、錦江橋、萬歲橋,至丘江會龍河水繞於上高。

」為紀念康樂公謝靈運,該縣在明代前就建有三處康樂祠,其一在縣東的小水雙江橋側;其二在康樂橋左,元至正年間建,由歐陽元書額:康樂祠。其三在該縣東北四里的杉樹亭,人稱相公廟。

清邑副貢何艮曾題《謝康樂廟》五言詩一首:「先生六朝秀,斂跡謝寵祿。發韻寄煙蘿,超興自林麓。

鑿險搜洞壑,縋幽窮水陸。逸翰紛雲委,尋旨交綺屬。荒祠託巖阿,遺像祀山足。

虛愰暗塵生,古座蒼苔伏。容範雖代去,徽猷動心曲。視瞻薦萍藻,高風徹流俗。

」為使文事昌盛,激勵後人好好讀書,求取功名,尤其像康樂公謝靈運那樣有文采,清代萬載縣還建有兩座謝靈運讀書堂,其一在縣北四里,地名叫山峽的地方,臺上石硯至今猶存;其二在縣東北二里,地名叫廠塘的地方,此遺址後改建為公祠。

得罪權貴

謝靈運自恃門第高貴,又才華橫溢,恃才傲物,自以為在**上應受到格外的器重,殊不料反遭朝廷排擠,被調離京城建康(今南京)所以在郡心情煩悶,不理政務,一味縱情山水。平日寫寫詩文,以宣洩胸中塊壘。一年後,稱疾辭官。

宋文帝元嘉三年(426年),文帝為鞏固其統治,對世家大族採取籠絡政策,由於謝靈運名氣大,被徵召為祕書監,還被指定撰修晉史。但時隔不久,謝靈運就看出皇帝對他表面上尊重,實際上「惟以文義接見」,只是要他充當一名文學侍從罷了,並無政治上加以任用的意思。不久,謝靈運再辭官歸始寧,與朋友往來吟詠,或率領數百隨從出入於深山幽谷,探奇覓勝。

視死如歸

元嘉八年(431年),文帝以之為臨川內史,賜秩中二千石。在郡遊放,與任永嘉太守時同樣不理政務,為有司所糾。司徒遣使隨州從事鄭望生拘捕之,謝反而將鄭扣押,並興兵叛逸,並賦詩一首:

「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忠義感君子。」以張良、魯仲連自比,暗示要像他們那樣為被滅亡的故國復仇雪恥。

文帝愛其才,欲免官而已;彭城王謂不宜恕,但宜宥及後嗣,可降死一等,徙付廣州。其後,有人犯趙欽,招供有人慾於三江口將謝劫走,有司又奏依法收治,太祖詔於廣州行棄市刑。臨死作詩曰:

「龔勝無餘生,李業有終盡。嵇公理既迫,霍生命亦殞。悽悽凌霜葉,網網衝風菌。

邂逅竟幾何,修短非所愍。送心自覺前,斯痛久已忍。恨我君子志,不獲巖上泯。

」詩所稱龔勝、李業,猶前詩子房、魯連之意也。時元嘉十年,年四十九。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東鄰墓故事載,已被處死的金俠客曾對解縉裔孫解必昌說:「頃亦蟬蛻羽化,如郭璞、謝靈運諸公,非真遭戮也。」一代文豪猶如一顆流星,在歷史的天空劃過一道短暫而耀眼的光芒,倏然而逝。

遇鬼被殺

元嘉五年(428年)時,謝靈運忽然看見死去的謝晦手裡提著自己的頭,進屋坐在另一個床上,鮮血不停地流,慘不忍睹。後來他又發現自己裝貂皮袍子的衣箱裡被血浸滿了。後來謝靈運當臨川郡守時,吃飯時飯裡忽然有大蟲子。

不久他就被殺了。

龔憲的軼事典故

一 聯絡。1 文學真實儲存了歷史的肉身。文學真實是對歷史真實的一種有益補充,為乾巴巴的時間 地點 事件補上鮮活的人物和生動的內心,為 人事 補上 人生 只有人事沒有人生的歷史太單調了。好的歷史著作,也多采用文學的手法來增添歷史敘事的魅力。2 文學書寫成了歷史教益的一部分。和歷史是兩個世界,不能重合,...

光武帝劉秀有哪些有趣的軼事典故

馮異算是劉秀最好的將領。治軍有方。每次打完仗,別人都在爭功邀賞。馮異一人坐在樹下。被人稱作大樹將軍。劉秀受降了銅馬義軍。讓義軍自己選擇指揮的將領。義軍將士都說願歸大樹將軍指揮。後來平定赤眉軍,奪取洛陽城,也是馮異的功勞。現在支援昆陽,打敗敵人,財寶還不是任你們挑嗎。劉秀帶著援軍回救昆陽。考慮到兵力對...

西門彼得的軼事典故,西門彼得說了哪些讓主不高興的話!彼得在聖經中經常會胡說八道,只說了 你是基督這句話讓主很滿意!

西門彼得是比較魯莽,但他很愛主,聖經 還記載 彼得就拉著他,勸他說 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 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馬太福音 16 22 23 主也喜悅彼得!後來傳福音也大大的使用彼得建立教會!願能幫到你,願主賜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