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手機使用者
打更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夜間報時制度,由此產生了一種巡夜的職業——更夫,更夫也俗稱打更的。
打更是個較為普遍的職業。在古代,人們缺少精確的報時手段,晚上的報時就幾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農村城鎮都有打更的。
那時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娛樂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們聽到更夫的打更聲,便知道了時間,按慣例該做什麼,人們都過著一種按部就班的平靜生活。解放後,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鐘錶的普及,人們對時間的要求遠非打更可以滿足了。
自然而然的,打更這門古老職業也就逐漸消失了。
別看小小的打更,那可還有許多講究。
打落更(即晚上七點)時,一慢一快,連打三次,聲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上九點),打一下又一下,連打多次,聲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晚上十一點)時,要一慢兩快,聲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一點)時,要一慢三快,聲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三點)時,一慢四快,聲音臺“咚——咚!咚!咚!咚!”。
總體來說是由慢到快,連打三趟便收更結束。但為什麼又不打六更(凌晨五時)呢?因為古人早睡早起,五更一過便開始起床做家務了,“一日之計在於晨”嘛,就連皇帝也在五更天便開始準備上朝了。
另外,還有種說法就是五更天鬼在串,此時不宜驚動他們以免影響他們回不到陰間而在陽間為禍,當然,這是古人的封建迷信了。
古代的更夫十分辛苦,晚上不能睡覺,而要守著滴漏(一種記時的東西)或燃香(也是計時的東西),才能掌握準確的時間。打更的職業雖然高尚,但似乎古人有時也常拿打更的開涮,有句俗話叫“打更人睡覺——做事不當事”就是明證。還有句話叫“落手打三更”,意思是一更天打成了三更天,指搞錯了。
其實,打更的歷史源遠流長,打更起源於原始的巫術,主要起驅鬼的作用,那可是受人尊敬的巫師才有資格來打的。所以在很多文學作品中都保留了打更驅鬼的習俗。如著名的《紅樓夢》就有這樣一段描寫“晚上吳貴到家,已死在炕上。
外面人人因那媳婦兒不妥當,便都說妖怪爬過牆吸精而死。於是老太太著急的了不得,替另派了好些人將寶玉的住房圍住,巡邏打更……”
打更人中也不乏有名人物,如孫中山先生的父親就參曾經是打更的,可他卻培養出孫中山這樣傑出的人物。在孫中山南洋紀念館裡,至今還儲存著其父打更的物品,不由讓人引發多少打更的思緒。
古代為什麼要"打更
2樓:秒懂愛生活
古代晚上為什麼要打更?
3樓:匿名使用者
打更是個較為普遍的職業。在古代,人們缺少精確的報時手段,晚上的報時就幾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農村城鎮都有打更的。
那時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娛樂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們聽到更夫的打更聲,便知道了時間,按慣例該做什麼。 打更是古代中國民間的一種夜間報時制度,由此產生了一種巡夜的職業——更夫,更夫也俗稱打更的。
打梆子或敲鑼巡夜報時(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
舊時打梆子或敲鑼巡夜報時(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
19點-21點,戌時一更,天乾物燥,小心火燭21點-23點,亥時二更,關門關窗,防偷防盜23點-1點, 子時三更,平安無事
1點-3點, 丑時四更,天寒地凍
3點-5點, 寅時五更,早睡早起,保重身體
4樓:匿名使用者
一是報時。古代平民家裡沒有鍾,很多時候要在天沒亮的時候就起來準備幹活,如果沒有更夫報時,就沒法知道到底還有多久亮天了。
二是封建迷信,覺得梆子和鑼聲可以驅鬼驅邪。
三是巡邏,順帶著防火防盜。
古代為什麼要派專人打更,古代為什麼要 打更
灝江 由於古代不比現在,那時候沒有鬧鐘,自然掌握不了精確地時間。白天的時候,人們還能觀察太陽的影子,大致估計時間。到了晚上就不行了。在古代,古人也有一些計時工具,比如用點香計時,比如沙漏,或者夜觀星象等。可是用這些工具的,需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所以為了方便夜間工作,確定時間。更夫這一個職業出現了。打...
古代為何要打更?那些打更的又都是些什麼人
在整個的中國歷史上,這幾千年的文化之中自然是有很多的一些個習俗和文化積累,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古代打更這樣的一個習慣,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等等這樣的一個字眼的,尤其是在很多的一些個古裝劇當中,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這樣的聲音就會響起來,那麼在古代社會當中,我們為何會出現這樣的一種行為...
古代木製枷鎖為什麼要鎖頭,古代為什麼要把棺材用鐵鏈鎖起來
千年歷史千面遊 古代的刑枷也是很有講究的。古代的冶鐵業和現在不能比,所以無法製造出像現在手銬一樣高強度低質量的鎖。這就造成結實的鎖頭肯定很沉重。古代的押解一般都是幾個解差和犯人徒步行走,這樣速度很慢,時間很長,犯人有充分的時間考慮要不要反擊。一旦謀定而動,胳臂活動自由的情況下掄起鎖頭砸傷或者砸死解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