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歷史可往前追溯五千年,自盤古開天,經過了:原始時期—黃帝—唐—虞—夏—商—西周—東周—秦—西漢—新—東漢—三國時代—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清—中華**—中華人民共和國。
朝代年數長短排序(不含動亂時代,如五代、三國時代)
最長:周朝,東西周合併為八百五十六年(西元前2023年至西元前256年),共傳三十五主。
第二:商朝,共六百四十年,(西元前2023年至西元前2023年),共傳二十八主。
第三:夏朝,共四百三十二年,(西元前2023年至西元前2023年),共傳十七主。
第四:漢朝,東西漢合併為四百一十年(西元前206年至西元8年(西漢)西元25年至西元220年),共傳二十四主。
第五:宋朝,南北宋合併為三百二十年(西元960年至西元2023年),共傳十八主。
第六:唐朝,共二百九十年(西元618年至西元907年),共傳二十主。
第七:明朝,共二百七十七年(西元2023年至西元2023年),共傳十六主。
第八:清朝,共二百六十八年(西元2023年至西元2023年),共傳十主。
第九:晉朝,東西晉合併為一百五十六年(西元265年至西元420年),共傳十五主。
第十:黃帝,約一百年(西元前2023年至西元前2023年)及唐朝(堯),約一百年(西元前2023年至西元前2023年)。
第十一:元朝,共九十年(西元2023年至西元2023年)共傳十一主。
第十二:虞朝,約五十年(西元前2023年至西元前2023年)。
第十三:隋朝,共三十八年(西元581年至西元618年),共傳三主。
最短:秦朝,共十五年(西元前221年至西元前206年),共傳三主;新朝,共十五年(西元9年至西元23年),共傳一主。
朝代疆域大小排序(只排前十一名)
最大:元朝;世祖時期:統有中國本部及蒙古、東北、高麗、吐蕃、安南等地,另有四大汗國。
疆域東抵日本海,南連安南,北至西伯利亞,西盡亞洲,西北跨越歐洲,版土廣闊為歷朝之最。(蒙古西征所建四大汗國最後滅亡時在西元一四八○年。)
第二:清朝;高宗(弘曆時期—即幹隆年間):東抵太平洋,西逾蔥嶺至帕米爾高原,北至蒙古、西伯利亞,南被南洋,為亞東第一大國。
第三:唐朝;高宗(李治)時期:東至朝鮮南部,西至今俄屬中亞,南至越南中部,北至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
第四:西漢朝;武帝時期:東至朝鮮北部,西至新疆,南至日南,北至大漠。
第五:明朝;成祖(朱棣)時期(永樂年間):疏鑿運河,修築長城;開拓西南,遠征塞北;鄭和多次遠航,促進南洋開發;銳意經營東北,聲譽遠邁前代。
疆域東至苦夷(庫頁島),西至哈密,南至交趾,北至大漠。
第六:秦朝;始皇帝時期:東至遼東,西至臨洮,南至象郡,北至九原。
第七:北宋朝;太宗(趙光義)時期:北至河北中部的瓦橋關和晉北雁門,與契丹為鄰。西至隴東,與黨項(夏)、吐蕃為鄰。西南至大渡河,與大理國相接。南至交州。
第八:西周朝;宣王時:西起隴東,東至魯、蘇,南抵鄂北,北達冀、遼。
第九:商朝;武丁(高宗)中興時期:約為今河南、河北的大部,山東、山西、陜西和安徽的一部分。
第十:夏朝;少康中興時期:約為今河南大部,山西中南部和陜西、河北、山東的一部分。
第十一:黃帝、唐、虞;黃帝時期:東至於海,西至崆峒(甘肅平涼),南至長江,北與葷粥為鄰。
-----------------------------------
中國的歷史可往前追溯五千年,自盤古開天,經過了:原始時期—黃帝—唐—虞—夏—商—西周—東周—秦—西漢—新—東漢—三國時代—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清—中華**—中華人民共和國。
朝代年數長短排序(不含動亂時代,如五代、三國時代)
最長:周朝,東西周合併為八百五十六年(西元前2023年至西元前256年),共傳三十五主。
第二:商朝,共六百四十年,(西元前2023年至西元前2023年),共傳二十八主。
第三:夏朝,共四百三十二年,(西元前2023年至西元前2023年),共傳十七主。
第四:漢朝,東西漢合併為四百一十年(西元前206年至西元8年(西漢)西元25年至西元220年),共傳二十四主。
第五:宋朝,南北宋合併為三百二十年(西元960年至西元2023年),共傳十八主。
第六:唐朝,共二百九十年(西元618年至西元907年),共傳二十主。
第七:明朝,共二百七十七年(西元2023年至西元2023年),共傳十六主。
第八:清朝,共二百六十八年(西元2023年至西元2023年),共傳十主。
第九:晉朝,東西晉合併為一百五十六年(西元265年至西元420年),共傳十五主。
第十:黃帝,約一百年(西元前2023年至西元前2023年)及唐朝(堯),約一百年(西元前2023年至西元前2023年)。
第十一:元朝,共九十年(西元2023年至西元2023年)共傳十一主。
第十二:虞朝,約五十年(西元前2023年至西元前2023年)。
第十三:隋朝,共三十八年(西元581年至西元618年),共傳三主。
最短:秦朝,共十五年(西元前221年至西元前206年),共傳三主;新朝,共十五年(西元9年至西元23年),共傳一主。
朝代疆域大小排序(只排前十一名)
最大:元朝;世祖時期:統有中國本部及蒙古、東北、高麗、吐蕃、安南等地,另有四大汗國。
疆域東抵日本海,南連安南,北至西伯利亞,西盡亞洲,西北跨越歐洲,版土廣闊為歷朝之最。(蒙古西征所建四大汗國最後滅亡時在西元一四八○年。)
第二:清朝;高宗(弘曆時期—即幹隆年間):東抵太平洋,西逾蔥嶺至帕米爾高原,北至蒙古、西伯利亞,南被南洋,為亞東第一大國。
第三:唐朝;高宗(李治)時期:東至朝鮮南部,西至今俄屬中亞,南至越南中部,北至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
第四:西漢朝;武帝時期:東至朝鮮北部,西至新疆,南至日南,北至大漠。
第五:明朝;成祖(朱棣)時期(永樂年間):疏鑿運河,修築長城;開拓西南,遠征塞北;鄭和多次遠航,促進南洋開發;銳意經營東北,聲譽遠邁前代。
疆域東至苦夷(庫頁島),西至哈密,南至交趾,北至大漠。
第六:秦朝;始皇帝時期:東至遼東,西至臨洮,南至象郡,北至九原。
第七:北宋朝;太宗(趙光義)時期:北至河北中部的瓦橋關和晉北雁門,與契丹為鄰。西至隴東,與黨項(夏)、吐蕃為鄰。西南至大渡河,與大理國相接。南至交州。
第八:西周朝;宣王時:西起隴東,東至魯、蘇,南抵鄂北,北達冀、遼。
第九:商朝;武丁(高宗)中興時期:約為今河南、河北的大部,山東、山西、陜西和安徽的一部分。
第十:夏朝;少康中興時期:約為今河南大部,山西中南部和陜西、河北、山東的一部分。
第十一:黃帝、唐、虞;黃帝時期:東至於海,西至崆峒(甘肅平涼),南至長江,北與葷粥為鄰。
各朝代名稱的來歷
我國歷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紛繁。每朝的建立者要首手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確立國號(朝代名稱)。國號就是一個國家的稱號。
《史記·五帝本紀》:“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
朝代的名稱是由什麼決定呢?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建立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建立者原始所或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係;寓意吉祥。
具體說:
夏:據傳禹曾受卦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
商:相傳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於商,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
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
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漢:項羽封劉邦為漢王,以後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國號稱“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後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時間上有“前漢”和“後漢”之分。
魏: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漢後便稱“魏”。以皇室姓曹,歷史上又稱“曹魏”。
蜀:劉務以四川為活動地區,蜀指四川,其政權幫稱“蜀”。歷史上也稱“蜀漢”。漢指東漢的繼續。
吳:孫權活動於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地位在東,也稱“東吳”。
晉:司馬昭逼魏帝卦他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後來他的兒子司炎繼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晉”。
隋: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隋文帝后襲用此卦爵,稱為“隨朝”。他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為“隋”。
唐: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卦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太原起兵後,李淵稱“唐王”,後廢楊侑建唐朝。
遼:遼原稱“契丹”,改“遼是因居於遼河上游之故。
宋: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史,歸德軍駐宋州(今河南商丘),趙匡胤為宋州節度使。故陳橋兵變後,發跡在宋州,國號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佔據夏州(今山西橫山縣),建國時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稱“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位於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傳其水產金,女真語“金”為“按出虎”。
元: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經》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認為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有的認為與佛教有關。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
所以又稱“光明教”。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他的兒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他曾為小明王左副元帥)。
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明”。
清: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
明末女真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充套件,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係,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州”,把“金”改為“清”。在宋時女真人受制於契丹人,他代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是 “鐵”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鐵更堅強有力,可以壓倒“遼”。
“金”改“清”的原因,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
影響中國五千年曆史發展的大事,上下五千年這本書裡面發生多少重大事件和人物
約公元前21世紀夏朝建立。約公元前16世紀商湯滅夏,商朝建立。約公元前14世紀盤庚遷都至殷。約公元前11世紀武王滅殷,西周時期開始。公元前841年國人暴動,共和行政。我國曆史開始有確切紀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鎬京,周幽王被殺,西周結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春秋時期開始。公元前685...
《中華上下五千年》簡介,中華上下五千年內容簡介
朋友你可以參考 中華上下五千年 是一套故事化的歷史讀物。在這套書中,編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加以組織和剪裁,用通俗的現代語言寫出來,不加鋪敘和描寫,基本上沒有虛構。但本書不僅僅侷限於歷史,而是廣泛涉及哲學 軍事 藝術 教育等領域,使本書從一般的歷史性介紹上升到對中華文化各個層面...
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你有什麼想法
好人不長久,禍害一萬年!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是什麼?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 五千年悠悠歲月,留下了綿延不絕的歷史傳承,成就的是一首大氣天成的英雄讚歌。一首頑強抗爭的勞動人民的讚歌,一首慷慨激昂 懲惡揚善的浩然正氣之歌。五幹年的滄桑鉅變,五千年的興衰成敗,浩瀚的歷史皆濃縮於一個個蕩氣迴腸的故事中。中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