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然而,當諸葛亮在隆中晴耕雨讀的時候,並不是一個為很多人知曉的書生。 據說,他經常把自己比做戰國時期的管仲和樂毅,可是他的鄰居們卻總是不以為然地嗤笑他。《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謂之為「時人莫之許也」。
即使諸葛亮下山之後,也常常因為他的出身受到別人的嘲笑,被呼為「諸葛村夫」。所謂「村夫」,就是「農民」的意思。現代社會中有些人喜歡用「農民」這個詞罵人,原來是從「村夫」演化而來的。
既然諸葛亮只是一個「時人莫之許也」的村夫,那麼,劉備為什麼還要冒著隆冬的嚴寒和大雪,三顧茅廬去聘請他呢?換了你是劉備,或者你是某公司的總經理,你會不惜一切代價,跑到窮鄉僻壤去聘請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農民嗎? 現代企業招聘人才,不僅在乎學歷,而且在乎你是否出身於名牌大學;不僅在乎你的專業,而且在乎你是否有知名企業的工作經驗;不僅在乎你的職業形象,而且看重你是否有口若懸河、舌燦蓮花的表達能力。
從某種意義上講,現代企業的人才招聘,現代企業管理的人才評鑑技術,比之劉備當年,似乎更為科學。可是,為什麼我們卻找不到像諸葛亮這樣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呢? 中國古代也有大學。
戰國時期在齊國設立的稷下學宮,大約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高等學府。公元前124年,大漢王朝設立太學,實行博士生導師制度,在校的太學生曾經達到兩萬多人,相當於現在北京大學的規模。但是,諸葛亮卻不是太學生,也沒有任何學歷。
因為戰爭,那套完善的教育機制已經遭到徹底的毀壞。 年輕的諸葛亮也沒有任何知名企業的從業經歷。諸葛亮出生于徐州的陽都縣,4歲那年因為曹操血洗徐州,在兵荒馬亂中淪為一個流浪的孤兒,跟隨叔叔輾轉來到荊州。
叔叔去世之後,年僅16歲的諸葛亮帶著弟弟來到隆中定居,靠種田來養活自己。直到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除了種田之外,並沒有其他的工作經驗。 俗話說:
「書生論武事,不過紙上談兵;武士**章,多屬道聽途說。」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只會紙上談兵、卻沒有任何學歷和工作經驗的書生,日後卻成了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宰相級管理人才。當我們今天的企業領導人還在用學歷證書、工作經驗和應聘技巧來評價人才的時候,我們不能不欽佩劉備那種穿透證書的識別能力。
更讓我們欽佩的是劉備對待諸葛亮這種誠意。那一年,劉備48歲,諸葛亮27歲,從年齡上講,劉備算得上是諸葛亮的父輩。可是,從三顧茅廬開始,到白帝城託孤,劉備始終像對待自己的老師一樣尊重諸葛亮。
劉備之於諸葛亮的誠意,決不亞於當年周文王之於姜子牙。 劉備在白帝城託孤的時候,儘管已經生命垂危,卻特意提到了一個名叫馬謖的年輕人。他對諸葛亮說:
「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請你千萬要小心啊。
劉備為什麼要三顧茅廬?
2樓:
兩種解釋:
第一種:延攬人才,諸葛亮未出山之前,劉備手中的人均屬中等人才,想要定國安邦,必須要有一個像諸葛亮這樣的人才,當時不是有這樣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
」再加上徐庶的推薦,劉備找諸葛亮是必然的,他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當然要找諸葛亮這樣的人才。這也是普遍接受的一種說法。
第二種:利用諸葛亮在荊襄地區的社會關係,劉備三次枉駕以見孔明,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諸葛亮的勢力和影響,諸葛亮根本不是布衣,相反,他與荊州三方面勢力都有密切關係。一是,以龐德公為首的荊襄地方豪強勢力;二是,通過黃承彥與荊州蔡氏集團發生了潛在關係;三是,成為劉琦的入幕之賓,獲得了劉表長子的信任。
正是由於他的廣泛、複雜的社會關係,所以劉備才找到他,劉備三顧茅廬後,結果怎麼樣呢?史書上說:「荊楚群士從之如雲」這難道和諸葛亮的社會影響力沒有關係嗎?
這就是劉備利用他得到的好處的。
三顧茅廬或三顧草廬是指中國東漢末年劉備三次到隆中(今湖北襄陽附近)諸葛亮住處請他出山輔佐自己的事件。此事件最早見於諸葛亮的《出師表》,該文提到劉備「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三國志》中對此僅有「凡三往,乃見」的簡略記述。
《三國演義》對此事件進行了擴寫。三顧茅廬後來成為形容求賢若渴的成語。也用來指誠心誠意一再邀請。
歷史典故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襄陽古隆中(今襄樊市西)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三顧茅廬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
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好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吃了三天素之後,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
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請諸葛亮。當他們到諸葛亮家前,已經是中午,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
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裡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於襄陽古隆中,會見諸葛亮,問以統一天下大計,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的巨集偉藍圖,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茅廬對》
3樓:i雷霆戰神
劉備三顧茅廬是蜀漢歷史上一件重要事情。根本目的可以有以下兩種解釋:
第一種:延攬人才,諸葛亮未出山之前,劉備手中的人均屬中等人才,想要定國安邦,必須要有一個像諸葛亮這樣的人才,當時不是有這樣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
」再加上徐庶的推薦,劉備找諸葛亮是必然的,他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當然要找諸葛亮這樣的人才。這也是普遍接受的一種說法。
第二種:利用諸葛亮在荊襄地區的社會關係,劉備三次枉駕以見孔明,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諸葛亮的勢力和影響,諸葛亮根本不是布衣,相反,他與荊州三方面勢力都有密切關係。一是,以龐德公為首的荊襄地方豪強勢力;二是,通過黃承彥與荊州蔡氏集團發生了潛在關係;三是,成為劉琦的入幕之賓,獲得了劉表長子的信任。
正是由於他的廣泛、複雜的社會關係,所以劉備才找到他,劉備三顧茅廬後,結果怎麼樣呢?史書上說:「荊楚群士從之如雲」這難道和諸葛亮的社會影響力沒有關係嗎?
這就是劉備利用他得到的好處的。
三顧茅廬或三顧草廬是指中國東漢末年劉備三次到隆中(今湖北襄陽附近)諸葛亮住處請他出山輔佐自己的事件。此事件最早見於諸葛亮的《出師表》,該文提到劉備「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三國志》中對此僅有「凡三往,乃見」的簡略記述。
《三國演義》對此事件進行了擴寫。三顧茅廬後來成為形容求賢若渴的成語。也用來指誠心誠意一再邀請。
4樓:江汀嶼
為了請諸葛亮出山助他打天下。
劉備為何三顧茅廬
5樓:西敏軒
劉備為什麼會三顧茅廬?
6樓:竹本二級
劉備三顧茅廬是蜀漢歷史上一件重要事情。劉備為何要請諸葛亮出山?可以以下兩種解釋。
第一種:延攬人才,諸葛亮未出山之前,劉備手中的人均屬中等人才,想要定國安邦,必須要有一個像諸葛亮這樣的人才,當時不是有這樣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
」再加上徐庶的推薦,劉備找諸葛亮是必然的,他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當然要找諸葛亮這樣的人才。這也是普遍接受的一種說法。 第二種:
利用諸葛亮在荊襄地區的社會關係,劉備三次枉駕以見孔明,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諸葛亮的勢力和影響,諸葛亮根本不是布衣,相反,他與荊州三方面勢力都有密切關係。一是,以龐德公為首的襄陽地方豪強勢力;二是,通過黃言承與荊州蔡氏集團發生了潛在關係;三是,成為劉琦的入幕之賓,獲得了劉表長子的信任。正是由於他的廣泛、複雜的這會關係,所以劉備才找到他,劉備三顧茅廬後,結果怎麼樣呢?
史書上說:「荊楚群士從之如雲」這難道和諸葛亮的社會影響力沒有關係嗎?這就是劉備利用他得到的好處。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樊市.一說為今河南南陽城西)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
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
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
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
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裡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
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於襄陽隆中,會見諸葛亮,問以統一天下大計,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隆中對》。
劉備三顧茅廬,劉備三顧茅廬簡述?
劉備三顧茅廬體現了劉備愛才的心態,可以用求賢若渴來形容,另外,三次去拜訪諸葛亮也體現了劉備的誠意與大度。劉備是一個很講仁義的人,對人尊敬有嘉,在三國中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物。子虛烏有,後人杜撰的。你想問什麼啊,只寫了個題目。劉備三顧茅廬簡述?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甘願屈尊自降身份去茅廬,三請諸葛亮這位...
劉備為什麼要三顧茅廬,劉備為何要三顧茅廬?
因為當時劉備的確是心懷大志,想要成就一番事業。但是沒有謀士輔佐他,所以他心心念念就是要找一位謀士。而就在這個時候,水鏡先生和徐庶都極力推薦諸葛亮,稱他為 臥龍 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劉備就很高興,說自己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才。所以這就奠定了劉備一定要把諸葛亮納入麾下的決心。已經有了決心,那就要做事啊。所...
劉備三顧茅廬說明了什麼道理,劉備三顧茅廬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 三國時 州長社人,為著名謀土 和司馬徽 三國時 洲陽翟人,也是著名謀士 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 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 現今湖北襄陽縣 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