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何得「臥龍」「鳳雛」都不能安天下

時間 2021-05-04 13:29:01

1樓:延溫

司馬徽老先生早已明言: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 又言: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也 兩句話何解?

一、得其一可安天下,關鍵就在這「得其一」,如果「得其一」,則兩人中任何一人都會按會按其制定的既定方針有條不紊地穩步推進,比如諸葛亮的「隆中對」,他就會在確保荊州無虞的情況下,有針對性的制定取川計劃,穩步推進,奪取西川,然後「以待天時之變,以一上將起荊州之兵,直驅宛洛」,而劉備也「領益州之兵,出斜谷,直取長安」,兩路夾擊,曹魏安得不滅度,漢室安得不興?然而得龐統後,龐統急於立功,在張鬆被殺,取川事機敗露之時,不聽諸葛亮良言相勸,貪功冒進,終至陣亡落鳳坡,而此時孤軍深入的劉備「進無援兵,退必潰敗」,若退回荊州,則短期無法再次制定取川計劃,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匆忙帶上張飛、趙雲前去救駕,只留下關羽父子鎮守荊州,而高傲的關羽最終大意失荊州,張飛、劉備、黃忠又相繼為報仇而死,更是賠上了蜀國的全部軍事力量,元氣大傷,而後主劉禪又昏庸無能,全國政事、軍事盡由諸葛亮一人勞神,終於一代英材倒下,蜀漢再也無力迴天。換言之,如果劉備只得到龐統,龐統也必定會拿出一套切實可行的的戰略方針,逐步推進,從而實現的偉業。

所以說,臥龍鳳雛只能得其一,得二必生變故,反欲速則不達也!!!!

二、再說「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也」,司馬微老先生早已指出,諸葛亮在劉備手下雖能得到充分施展其才華和抱負,但終究難以吞下「佔據天時」的曹操和「佔據江東已歷三世,獨得地利」的孫權,而最多也只能與之分庭抗禮,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關於這一點,三國時的另一位隱士封公玖也早在諸葛亮出山之前向其諮詢時就已向諸葛亮言明。另外從淮南許子將對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語中也可看出,邊曹操這樣擁有治世才能的人,在亂世中為能自保都只能成為萬人唾罵的「奸雄」,沒有野心的諸葛亮和龐統(至少在書中看不出來)輔佐一個處處「為天下共生著想,仁義佈於四海」的劉備,又能創出一番怎樣的事業呢?

所以說,劉備雖然同時得到了「得其一可安天下」的兩個人材,但其失敗的命運最終是難以避免的。

2樓:阿生哥

得到賢者`不知善用``` 如同得到寶劍`卻拔爛刀``` 英明的君主得到臥龍鳳雛`自然可安天下``` 不夠英明`但只要肯聽他們進言`也可以安天下``` 可惜劉備算不上英明(在政治方面沒有什麼建樹)``` 關鍵時候又沒有聽取臥龍鳳雛的進言``` 龐統的悲慘結局``` 幾乎可以算由劉備一手造成``` 起初`龐統勸劉備在宴席上殺掉劉璋``` 劉備未肯接受``` 其次`劉備將的盧馬給龐統乘坐``` 雖然是一番好意``` 卻在落鳳坡`張任等人誤以為是劉備``` 被萬箭射殺`成為劉備代罪羔羊... 曹操南下時`諸葛亮建議奪取受蔡瑁控制的荊州``` 劉備顧忌同宗之誼`未採納``` 否則此長彼消``` 劉備可得到屬於自己的領土``` 曹操也不至於因此勢力得到擴大``` 劉備替關羽親征報仇`同樣也未聽勸``` 大敗後於白帝城氣絕``` 損失的兵馬達數十萬`幾乎毀了西蜀根基... 劉禪又無用``` 西蜀逐漸開始衰退```

3樓:匿名使用者

感覺還是劉備的問題。他老是說要仁義為本,然後失去很多機會得罪了一些人。

「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兩人都得到了,為什麼沒有安天下?

4樓:皇族世紀

鳳雛死的早,是因為他對臥龍有猜忌。

按照「三國演義」後來的描述,如果劉備完全聽從諸葛亮的建議,肯定可以得天下的。但關羽死後,劉備失去理智,一意孤行,要給兄弟報仇,而後又犯了嚴重的戰略性錯誤:部隊多,戰線長。

而且他剛愎自用,自認為「自小熟讀兵書」,將大軍停於草木繁盛的彝陵,並且連營來壯聲勢,才慘遭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使蜀國元氣大傷。

如果劉備一直肯用諸葛亮的建議,那麼平天下肯定沒問題,沒能那樣的原因都出在劉備身上。

後主無能,諸葛亮能堅持這麼長時間已經是不易了。

反駁樓下觀點:

娑婆訶的說法我不同意,怎麼說失荊州遍失去了的天下的機會,諸葛亮的出師表中寫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而事實證明,諸葛亮在北伐時是有取勝的可能的,只是天意弄人,沒有達成罷了。

而吳國在臥龍死後不久,便降了魏,那麼如果臥龍戰勝了魏,那麼他必然是要降蜀了,那是不就是「得」天下了嗎?

而且有一個重要的環節不知你有沒有注意,有一次,諸葛亮帥大軍直逼魏都許昌,魏國儼然無力反抗,魏人怕了諸葛亮,便放出流言,說諸葛有不臣之心,後主愚蠢,召回諸葛亮,才釀成這次戰役的失敗。或問如果劉備在世,憑他對臥龍的瞭解,他會信這種流言嗎?恐怕那時天下早已姓劉了。

還有留關羽一人守荊州為何為不妥,事實證明,關羽守荊州是非常到位的,他將曹軍打得聞風喪膽難道書中沒有寫道?照你的意思是鳳雛的死是蜀不能「得」天下的原因,那我們只能理解你的意思是隻有臥龍鳳雛都在時,才能得天下了?畢竟《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既然是**,他就可以從某種角度上進行誇張,而我認為《三國演義》這部**在我們所討論的這個問題上所作的誇張,是極其成功的,也是該**的一大亮點,如果你單純用歷史的眼光來評價**的內容,我想你未免對文學的理解太淺薄了吧。

我非常同意絳雪軒的觀點,不得天下,如何安天下,那還不如蜀國舉家遷徙,移到大漠戈壁,乾脆與世隔絕,那還用「安」嗎?乾脆亡了算了,更不如蜀國人乾脆回到樹上當猴子,那就不用考慮怎麼和人打仗了,到那時如果我是魏王,我才不會和猴子一般見識。

wuzengxi的說法我也不甚同意,鳳芻恃才傲物不假,但他絕非心胸狹隘之輩,光憑他沒有聽從諸葛亮的建議,或是他開始的一點點行為,我覺得有些武斷,他是隻是沒有武侯那樣的眼光罷了,而就謀略而論,他絕對不遜於諸葛亮,要知道赤壁之戰中他的作用一點都不比諸葛亮小,光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說他不是心胸狹隘。熟讀三國的人一定知道,要沒有龐統給曹操「獻策」,就算諸葛亮借來東風又如何?這樣大的功勞,而龐統從未要功,甘當配角,以致後來劉備可能都不知道這件事,難道還能說他心胸狹隘,不能與諸葛亮同名嗎?

再說諸葛亮窮兵黷武怎麼了?漢武帝不也是這樣,非常時期應用非常之計。當時正是天下大亂之際,不趁這時奪天下,難道等魏國坐穩江山在去打嗎?

漢武帝時,要不是靠窮兵黷武,統一諸侯國,打潰匈奴,現在中國還不知道是幾個國家呢。而武侯趁這時要一鼓作氣統一全國的戰略可以說是及其正確的,他與漢武帝的區別是前者勝了而後者敗了,這就是為何有些不夠客觀的人說他不對的原因吧?!

諸葛亮不是逆天下而動,而是因地制宜的採取戰略。正因為這樣,才表現出他的理智,這又有什麼不對。

5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徽這樣說有誇張的意思,意在說明兩人才智過人,龐統之輩心胸狹窄,恃才傲物,豈能與諸葛亮同列,就算日後位列三卿,也會因樹敵過多而送命,諸葛亮沒有滅魏是因為劉備出動70萬大軍討伐東吳,使日後蜀國的國力衰弱,諸葛亮又未逢明主,司馬懿又不是吃素的,他只知道先主託孤之重,不知蜀國百姓之民生,劉備一句「取而代之」讓諸葛亮就像吸了***一樣精神抖擻地輔佐劉禪,什麼國力衰微都不顧,一心要報恩,所謂感情是理智的頭號天敵,諸葛亮對劉氏動了感情還談什麼理智?最主要的是魏國重視發展生產力,蜀國連年窮兵黷武,諸葛亮逆天而動,不敗才怪。

6樓:百度使用者

言」臥龍風雛,得一則可安天下」,可未言」臥龍風雛,兼得亦可安天下」嘛!!!

7樓:槿姬

按照邏輯來看這句話,它只是說得一人可安天下而非兩人,而劉備得到了兩人,超出了一人的數量,所以失天下。

所謂木匠多了房子歪。

8樓:匿名使用者

皇族世紀的觀點有點偏激了哦~~

我認為皇族世紀同學的最後一個觀點是錯誤的,我認為說諸葛亮窮兵黷武是有道理的,而且樓上舉的例子漢武帝好像舉錯了啊,美國史學家斯塔夫裡阿諾斯就認為,正是漢武帝的窮兵黷武,導致了西漢後來的衰退,這是現今世界中國史學界普遍認同的觀點。即使說這個觀點還未得到所有人的支援,但是至少可以說漢武帝是否窮兵黷武是一個論題,樓上把他引為例據似乎不太妥當。

9樓:百度使用者

司馬徽還說過臥龍得其主,未得其時呢

所以劉備就算兼得也難安天下

1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劉備時運不好,得到這兩人的時候,大局已定,任兩人有多麼聰明,可惜曹操已平定北方,而且北方人才輩出,在一個司馬懿就可以擋住你一個孔明.再加上後期的鄧艾,鍾會等人,而蜀國呢?只有一個姜維可以說比較厲害,但就算他也是從魏國搶來的,人才短缺,任你劉備得到諸葛亮和龐統,也是枉然.

11樓:匿名使用者

三家終歸魏,是有許多原因的,諸葛自己的分析——北讓天時,南讓地利,己方只有人和。三國後期,曹魏不但有天時,地利人和方面也大有改觀,姜維與宦官的矛盾使得蜀漢原有的人和破壞殆盡,此消彼長,結局必然,其時伏龍鳳雛皆亡,即使他們都活著,也無力迴天。

12樓:猛獸小心

一山不容二虎,人多瞎打亂。

13樓:百度使用者

未得天下,如何可安?有子如此,即安且喪。

14樓:百度使用者

那你說如果一個跟了劉備一個跟了曹操,天下會怎樣?一定安不了了吧。所以說這句話是有毛病的。而且劉備實在不是個做大事的人,太依靠別人了。

15樓:匿名使用者

得一個可以安天下,得兩個就適得其反了。

16樓:匿名使用者

他得了兩個啊!!那還安個什麼東西

17樓:百度使用者

現實和理想是有距離的

18樓:蘇亭山人

廣告和產品本身總是有差異的

19樓:匿名使用者

1箇中國人是龍,2箇中國人是蟲啊

20樓:百度使用者

有時候人多了真的不是什麼好事。

鳳雛確實是肚量太小了。

或許,能夠包容萬物的只有天和地了。

21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這是** **必有假的畢竟羅貫中不能篡改歷史呀

第二 不要聽算命的

2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說的是得一人,得兩人就麻煩了

23樓:匿名使用者

臥龍風雛已幫劉備得天下,劉氏因仁心太厚,意氣用事,霸氣不足,幼主低能導致天下得而復失,三國歸晉,怪不得英雄美名!

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二人皆得卻沒安天下?

24樓:情聖

在三國演義中,有一位隱居的高人,複姓司馬,單字名徽,字德操。他說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話,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可事實是劉備二人皆得也沒能成就霸業,只是偏居一隅。

個人認為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鳳雛死的太早。

劉備受邀入川,龐統立功心切,在劉備進川的路上中埋伏死在了落鳳坡。劉備失去龐統,如同折斷一臂。

二、劉關張三人的關係太過緊密。

三人的關係太過緊密,有時會起反作用力。公元219年,關羽大意失荊州,不久關羽被東吳殺害。訊息傳到了西川,劉備意氣用事,縱萬里河山不要,也要為二弟報仇。

劉備不聽眾文武之言,舉傾國之兵伐吳。不料被陸遜火燒連營,幾乎全軍覆沒,蜀國元氣大傷,再不能抗衡魏國。劉備此次的意氣用事,先兄弟的小義,而忘了扶漢的大義。

三、劉備後人的不給力。

劉禪在位,昏庸無道,不理朝政。漢丞相諸葛亮為統一大業,六出祁山,劉禪多次掣肘,多次導致北伐徒勞無功。最終漢丞相諸葛亮累死戰場。

以上幾點,最終導致了劉備沒能安天下,漢室沒能復興。

劉備當縣令,張飛為何很生氣,劉備在張飛靈堂上究竟說了什麼?為何讓趙雲心寒?

張飛認為大哥劉備當個縣令顯然是大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了,這是張飛覺得很生氣的原因。另外張飛的脾氣也是比較急躁,看到自己感覺不平的事情,是必然要表達情緒的。有種說法是張飛這個人看到自己哥哥當官了,自己卻沒什麼官銜而生氣。我認為這種說法把張飛想的太小肚雞腸了,無論是在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中,張飛都是十分講義...

劉備為何會打不過曹操?劉備為什麼打不過曹操?

很多方面,首先曹操作為領導者比劉備全面 話說劉某人除了靠籠絡人心的手段招攬能人,示人於德外,其他沒什麼厲害了吧 曹操招攬能人不比劉備差多少,其次比劉備更會打仗,政治權術上更是劉某人狂拍的奴都追不上,曹操差就差在沒有劉備那樣為自己的仁德形象打好基礎。之後就是手下的問題了,劉備與曹操帳下能人都不少,個人...

曹操把劉備當英雄,袁術則把劉備當草芥,為何袁術看不起劉備

在歷史的長河中,每個人對於一個英雄人物的評價也是不同的。對於曹操來說,他認為劉備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人,而袁術卻因為諸多的嫌隙,認為劉備是草莽,十分不值得信賴。而我覺得他之所以這麼想,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一 劉備自身比較內斂。對於劉備來說,在他剛開始沒有實力的時候,他總是想要隱藏自己的天賦。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