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及兩宋時期中國南方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的原因

時間 2021-05-14 14:13:17

1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分成兩個時期:

一、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經濟的主要特點

1.江南經濟迅速開發,中原發展相對緩慢;

⑴秦漢時期,南方經濟明顯落後於黃河流域。

⑵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持續時間長,南方相對安定。江南經濟迅速發展。

2.士族莊園經濟和寺院經濟佔有重要地位;

⑴由於士族享有特權,佛教盛行,地主莊園經濟、寺院莊園經濟膨脹。

⑵莊園經濟惡性膨脹,大量隱匿農戶,封建國家與地主、寺院爭奪對土地和勞動力的

控制非常劇烈。

3.商品經濟總體水平較低;

4.各民族經濟交流加強。

二、江南農業的開發

1.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

⑴北方大量人口南遷。西晉末年以後,上百萬北方人口南遷,充實了江南的勞動力,

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

⑵南方少數民族與漢族融合,加速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⑶一些統治者推行了勸課農桑、獎勵耕織、安撫流民、興修水利等有利於農業發展的

政策;2.概況

⑴六朝時期,特別是東晉南朝,江南農業的開發從江東擴充套件到整個長江流域,進而波

及嶺南和閩江流域。

⑵那時,江南土地大量開墾,耕作技術進步,農田水利興修較多,農作物品種增多,

單位面積產量提高。

⑶各地發展還很不平衡,三吳地區最發達,此外洞庭、鄱陽湖流域和成都平原也是重

要產糧區。

3.產生的影響

⑴江南經濟開發使南北經濟趨向平衡;

⑵為以後我國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打下了基礎。

三、重要的經濟制度

1. 屯田制:

⑴產生:漢末,曹操總結西域屯田經驗,在許下屯田成功,以後大範圍推廣。

⑵做法:統治者招募流亡農民,按軍事編制,幾十人一屯,開墾荒地,並設官管理。屯田農民享有土地使用權,按比例向官府交納收穫物。

⑶評價:屯田是封建土地國有制,它使流民與土地結合,穩定了社會秩序,促進了農業生產的恢復與發展。

2. 均田制

⑴實施:485年,北魏統治者採納漢族謀臣建議,在不觸動官僚地主土地佔有利益的前提下,頒佈均田令,推行均田制。

⑵內容:①國家將掌握的土地實行分配,給農民一定數量的田地。奴婢和耕牛也相應受田。

②土地不得買賣。③管理在任時可按級別在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④受田農民每年必須繳納一定數量的租調,丁男還要負擔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⑶評價:該制度是我國歷史上比較完備的一種土地制度。它以法律的形式確認受田農民的土地佔有權和使用權,改變了賦稅徵收的混亂狀況,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自耕農的負擔,有利於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促進了少數民族的封建化和各族人民的融合。

兩宋:1經濟重心南移

2民族關係

3對外4統治者政策

1而針對宋代,由於少數民族政權**,因此@民族關係@不考慮

2統治者又多懦弱無能,如與金,遼,西夏簽定的屈辱條約,因此@統治者政策@也不考慮

3北宋經濟中心以完成南移確是事實,可他屬於經濟繁榮的特點(見高中古代史102頁),因此@中心南移@不應該算作原因

4北宋由於民族政權分立,陸路被隔斷,所以積極開展還上**,與外國聯絡,所以@對外@屬於重要因素

對外的史實:

1設定市舶司,負責管理對外事務

2絲織品,茶葉,瓷器輸向日本,東南亞

3阿拉伯商人與宋通商較多

4泉周是當時世界最大**港

2樓:風成玫瑰

中國古代為農耕經濟,對地理氣候條件依賴大。北方開發歷史悠久,經過長期發展,對自然環境的破壞較大。同時,北方直接面臨北方遊牧民族,國防壓力大,經濟發展始終被軍事因素制約。

北方多次經歷北方遊牧民族統治,在農耕與遊牧經濟制度之間反覆,發展呈擺動前進。南方開發歷史短,且自身農業地理環境優於北方。東晉南朝以來北人南遷即為南方發展奠定了基礎,至唐宋之世,南方已基本開發,潛力發揮。

歷朝更迭中,南方政治基本變化不大,社會穩定,國防壓力小,生產力得以穩步前進。

人口中心的南移,也使南方具有了北方不具有的優勢。由於北方生產環境惡化,人口容量減少,更多的仰仗南方供給。南方在中原混戰時接受了大量人口,在得到先進的技術的同時更直接的得到了充足的勞動力,而充足的勞動力反過來促進了南方農業的開發,使南方能夠養活更多的人口。

政治因素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北方政權眾多,唐以後中原混戰,各政權更迭不休,經濟政策延續性差,使得北方經濟停滯不前。南方政治環境安定,政策具有延續性,經濟能夠持續發展。

北方由於長期**,北方的陸上絲綢之路長期不通,與此同時,航海技術的發展使得南方海上絲綢之路更加方便,因此中原對外聯絡更多的依靠南方海上絲綢之路。對外**拉動了南方經濟發展(更多的在商業上)。

由於北方遊牧民族的壓力,中原王朝不得不將北方重點放在國防上,經濟上著眼得更多的是南方。在政策上亦有不同。

此外,尚有南方水利技術的推廣和生產科技的開發原因。

3樓:成都兔寶

南方相對北方戰火少,比較安定,加上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南方自然條件比較好,所以三國兩晉南北朝及兩宋時期中國南方經濟得到快速發展

4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晉朝,南北朝以及兩宋時期,北方戰火連綿,大量氏族,文人南遷。所以簽到南方的都是當時有一定財力,物力的人。他們帶來的資金直接刺激了南方的發展。

5樓:匿名使用者

最直接 五胡亂華後 大量的精英分子和漢族人口遷往南方 所以很直接的帶動了南方的經濟發展

6樓:葫蘆娃

南北朝時,北方長時間的戰亂,而南方相對來說比較平靜,所以有大量的人來到南方,直接帶動了南方的發展。

7樓:匿名使用者

1,北方人口南遷

2,北方多戰亂

3,北方自然環境破壞

4,南方相對安定

5,統治者重視休養生息

6,政治中心南移

8樓:最愛是歷史

1.北方戰亂,南方較穩定

2.南方自然條件氣候

3.北民南遷帶去勞動力和先進生產技術

4.統治者的重視和有力政策

9樓:

政治中心南移,帶動經濟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

10樓:球球

1、土地政策:隨著中原人口的大批南下,不僅使南朝增加了勞動力,而且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為南方的進一步開發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農業發展:東晉、南朝時期,南方的農業普遍有所發展。比較突出的地區,是長江中、下游的荊、揚二州。揚州是東晉、南朝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3、士族田莊:在南方經濟的發展中,南、北士族地主都採取田莊形式進行生產。其中北方士族南遷時,都帶來大量部曲和佃客,唯一缺乏的是田地。

因此,他們到處「求田問舍」,不擇手段地謀取土地。如刁逵在京口一帶掠奪土地達萬頃。與此同時,南方士族地主也進一步擴張自己的經濟力量。

11樓:皖南舊事

經濟重心的南移。戰爭的奮戰。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經濟得以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12樓:凝☆汐

主要原因是:當時北方戰亂不斷,而南方相對安定,北方農民南遷,帶來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生產工具

其他原因還有: 江南統治者為發展實力,比較重視發展經濟(鼓勵開墾荒地、興修水利)

南方生產條件和自然環境比較優越

新農作物在江南引種,推動了農業生產發展;海外**的發展,促進了江南商品經濟的繁榮。

13樓:匿名使用者

人口的南遷,帶來大量勞動力和先進生產技術

統治者的重視

社會的穩定

交通的進一步便離

14樓:匿名使用者

1、南方戰亂較少,社會安定。

2、北方戰亂較多,為了躲避戰亂,大量人口南遷,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工具。3、南方自然條件好,氣候溫暖溼潤。

15樓:匿名使用者

北方民眾大量南遷,帶來勞動力、生產工具和技術;南方相對安定,統治者採取休養生息政策;南方自然條件較好。

16樓:駱駝小樂

政治中心南遷,大量中原人南下避亂。

魏晉南北朝以來,經濟重心開始南移,到南宋時,經濟重心的南移完成。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麼?

17樓:牢語蓉尋冰

經濟重心南移:

三國時期,黃河流域大批農民為逃避戰亂,南遷長江流域,並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同江南人民一道勞動,使江南地區得到了初步的開發。西晉末年,北方又有大批農民為逃避民族壓迫和戰亂,流亡到江南。到東晉、南朝時,由於南方社會秩序較為安定,長江中下游地區得到進一步開發,南方的生產力水平又有了很大提高。

隋唐時期,南方經濟繼續得到發展。大運河的開鑿,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江南經濟的重要。唐朝中後期,封建經濟繼續向閩江、珠江流域擴充套件,廣州是當時南方的大都會,對外**發達,由此可見當時南方經濟的繁榮。

到了五代十國時期,由於南方戰禍較少,相對安定,而北方又有在批勞動力為避戰亂逃亡江南,使南方經濟又獲得更大程度的發展。大約在這一時期,南方的經濟發展水平已開始超過北方。經濟重心已由北方轉移到南方,此後這一趨勢不斷加劇,到南宋時,南方經濟已佔絕對優勢,當時太湖周圍地區已成為全國農業產量較高的區域。

「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生動地反映了這一狀況。宋元時期對外**的出口,大多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元朝開通漕運和海運路線,其目的就是實現南糧北調。

可以說,元大都的繁華,有賴於南方經濟的強大支撐。明清時期,江南經濟繼續發展,在農業、手工業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商品經濟也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明朝時,全國出現了30多個城市,且大多數處在江南地區。

到明朝中後期,在商品經濟發達的江南地區,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並在清朝前期得到緩慢發展。

為什麼:

我國古代經濟重心之所以由原來的黃河中下游地區轉移到江南,這是當地所在自然環境與整個社會生產力之間辯證發展的必然結果。黃河流域地處溫帶,四季分明,而平原廣闊,土質疏鬆;江南地區則氣候溼潤,雨量充沛,而地多丘陵,土質堅實。我國是一個農業國家,古代經濟以農業為主。

當上古時期,由於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農業種植在黃河中下游地區不僅來得早,且發展得更為容易。因此,黃河中下游地區首先成為我國古代經濟的重心。但秦漢以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再加上黃河中下游地區的頻繁戰爭,使這一地區的經濟遭到破壞,而江南地區相對處於比較安定的環境,這吸引了大批逃避戰亂的北方人口,這為江南地區的開發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自唐代中葉以後,江南水稻的產量在全國糧食生產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從而有了「天下江淮為國命」之說。

18樓:匿名使用者

自然因素:

宋代氣候條件變化,使南方更適宜農業發展。同時,由於北方經濟開發較早,水土流失嚴重,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破壞較為嚴重,環境惡化,影響了農業生產。而南方經過三國時期以來的經濟開發,為經濟發展打下一定基礎,自然環境保持較好,從而為南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

政治因素:

這表現為:一是兩宋統治疆域大部分地區在南方,其中南宋時政治中心還移到南方,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繼續發展;二是自唐末以來,北方戰亂頻繁,而南方相對安定,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較為穩定的社會環境;三是兩宋時期,中原人民反對北方少數民族貴族掠奪的鬥爭阻止了北方少數民族貴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戰禍;四是統治者重視經濟的發展,採取一些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政策,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

經濟因素:

北方仍然戰亂較多,而南方社會秩序相對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遷,為南方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勞動力,使南方自然資源繼續得以開發利用,社會經濟秩序發展,從而最終超過南方,全國經濟重心已移到了南方。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流動的影響

促進了民族的融合,促進了的交流,為形成一個多民族的中國創造了條件.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遷徒,人口流動的主要方向 因為北方鮮卑入侵,戰亂不斷,人們生活窮困潦倒,所以向戰亂較少的江南地區遷居,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使江南地區得到發展。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把都城由平城遷到洛陽,縱使北方少數民組南遷 北方少...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哪個政權短暫統治過中國西晉和東晉

21楓葉 曹魏 西晉 前秦 北魏。魏朝 220年12月10日 266年2月4日 中國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 後魏 故曹魏也稱為 前魏 或者 先魏 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東漢末年,天下擾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最初的門閥誕生於何時何地

諸祝著住竹 門閥的出現尋根溯源,當自西漢時期初顯端倪 守護迷途 這種大的社會變革現象就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誕生了。而是在上百年的時間裡慢慢形成的。從西漢中期的宦官與外戚輪換專權以露出端倪。到東漢濟秀完全依靠大地方階級撐握政權之後,就開始逐漸形成,到東漢末期完全形成。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特徵徵 黑色預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