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蘇綽(498-546) 南北朝時期西魏大臣。字令綽。京兆武功(今陝西武功西)人。
少即好學,博覽群書,尤善算術,深得宇文泰信任,拜為大行臺左丞,參與機密,助泰改革制度。曾創制計帳、戶籍等法,精簡冗員,設定屯田、鄉官,增加國家賦稅收入。大統十一年(545),授大行臺度支尚書,領著作,兼司農卿。
蘇綽為改革制度所草擬的《六條詔書》(治心身、敦教化、盡地利、擢賢良、恤獄訟、均賦役),最為後世稱道。宇文泰立於座右,令百官習誦,規定不通計帳法及六條者,不得為官。後又草成《大誥》,痛斥六朝以來的浮華文風,作為範文,西魏作文皆仿其體。
晚年,奉命據《周禮》改定官制,未成而卒。綽素性儉樸,不置產業,家無餘財。遇有賢才,竭力舉薦,皆至**。
宇文泰允其出行時可預署空白印信,遇事先處分後稟告。死後泰為尊重其品德,從簡安葬。蘇綽著有《佛性論》、《七經論》。
兩晉南北朝的歷史人物-宇文護-的簡介?
南北朝時期的名臣蘇綽的一生成就有哪些
2樓:梅博軒
蘇綽成就是突顯在政治方面:
1、六條詔書
西魏文帝大統七年(541年),蘇綽把漢族統治階級的經驗總結為六條,上奏後作為詔書頒行,時稱「六條詔書」。這六條是:
「先治心」。治民者的關鍵在於「清心」,所謂「清心」就是要使「心氣清和,志意端靜」,這樣,**的想法就不會產生。與之相關,治民者要治身,要做到「心如清水,形如白玉」,躬行「仁義」、「孝悌」、「忠信」、「禮讓」、「廉平」、「儉約」。
按現在的話說,「先治心」這一條就是要求執政者端正認識,以身作則。
「敦教化」。宣揚道德文化教育,移風易俗,培養人民儉樸、慈愛、和睦、敬讓的品質。
「盡地利」。勸課農桑,不違農時,發展農業生產。
「擢賢良」。選賢任能,不拘資歷和門第,要善於發掘人才,要勇於起用人才,讓人才在實踐中成長起來。而且,精簡機構,罷黜冗員。
「恤獄訟」。明斷獄案,不能濫施刑罰,而要「隨事加刑,輕重皆當」。
「均賦役」。均平賦役,調濟貧富,不可舍豪強而徵貧弱。
宇文泰很重視「六條詔書」,令百官習誦,規定各地郡守令長不通曉六條詔書者不許當官;還開設學校,選拔中下級官吏學習其內容。「六條詔書」成為西魏各級**施政的綱領和準則,當時西魏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改革措施都是依據「六條詔書」制定的。「六條詔書」的實施,對西魏政治的整飭及國力的發展起到很大作用。
使原來弱於東魏的西魏迅速轉弱為強,從而為承繼西魏的北周統一北方以及隋統一全中國創造了條件。
2、朱出墨入
「朱出墨入」的始祖
蘇綽不僅改革了戶籍與記賬法則,也因為提出「朱出墨入」而成為這一記賬方法的始祖。
蘇綽制定的記賬﹑戶籍之法早已失傳。但其創始的「方案程式」統一了記賬與戶籍的內容與規格,併為隋唐所繼承發展。從敦煌出土的《大統十三年瓜州效谷縣計帳》殘卷可以看出,當時是按戶統計,在每戶戶主之後,逐一登記戶內成員以及依附人口(奴婢等)之名,每人名下記載性別、年齡、丁中等情況,並登記受田數字、應納租調數。
然後一戶作一總計,分類統計應交納的租調數。大約以若干戶或按行政區劃為單位,再作一總的統計。由於這種記賬戶籍之法,對於做好國計、資助軍功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宇文泰十分重視,並把這一記賬方法規定為做官的條件之一,要求**熟練掌握。
不過,制訂記賬是在實行均田制及租庸調製的情況下推行的。到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實行兩稅法以後,「不以丁身為本」,這種主要以人口變化為內容的記賬大約就廢弛了。
然而,「朱出墨入」卻至今能找到其身影。蘇綽提出,用紅色與墨色區別收支情況。這一記賬方法也演變為「紅標頭檔案」,成為後世乃至今日的文案程式。
「紅標頭檔案」中,「朱出墨入」指的是朝廷發出的文書是用朱標,下面上呈的文書是用墨標。至今,這一格式沿用了近2023年。只是墨標在今天的下級上呈文書中已不復見,所用的也是「紅標頭檔案」了,「紅標頭檔案」的格式也由此沿用至今。
3樓:陽關
六條詔書
西魏文帝大統七年(541年),蘇綽把漢族統治階級的經驗總結為六條,上奏後作為詔書頒行,時稱「六條詔書」。
這六條是:
1.先治心------治民者的關鍵在於清心,所謂清心就是要使心氣清和,志意端靜,這樣,**的想法就不會產生。與之相關,治民者要治身,要做到心如清水,形如白玉,躬行仁義、孝悌、忠信、禮讓、廉平、儉約。
按現在的話說,先治心這一條就是要求執政者端正認識,以身作則。
2.敦教化------宣揚道德文化教育,移風易俗,培養人民儉樸、慈愛、和睦、敬讓的品質。
3.盡地利------勸課農桑,不違農時,發展農業生產。
4.擢賢良------選賢任能,不拘資歷和門第,要善於發掘人才,要勇於起用人才,讓人才在實踐中成長起來。而且精簡機構,罷黜冗員。
5.恤獄訟------明斷獄案,不能濫施刑罰,而要隨事加刑,輕重皆當。
6.均賦役------均平賦役,調濟貧富,不可舍豪強而徵貧弱。
宇文泰很重視六條詔書,令百官習誦,規定各地郡守令長不通曉六條詔書者不許當官;還開設學校,選拔中下級官吏學習其內容。六條詔書成為西魏各級**施政的綱領和準則,當時西魏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改革措施都是依據「六條詔書」制定的。「六條詔書」的實施,對西魏政治的整飭及國力的發展起到很大作用。
使原來弱於東魏的西魏迅速轉弱為強,從而為承繼西魏的北周統一北方以及隋統一全中國創造了條件。
朱出墨入
「朱出墨入」的始祖
蘇綽不僅改革了戶籍與記賬法則,也因為提出「朱出墨入」而成為這一記賬方法的始祖。
蘇綽制定的記賬﹑戶籍之法早已失傳。但其創始的「方案程式」統一了記賬與戶籍的內容與規格,併為隋唐所繼承發展。從敦煌出土的《大統十三年瓜州效谷縣計帳》殘卷可以看出,當時是按戶統計,在每戶戶主之後,逐一登記戶內成員以及依附人口(奴婢等)之名,每人名下記載性別、年齡、丁中等情況,並登記受田數字、應納租調數。
然後一戶作一總計,分類統計應交納的租調數。大約以若干戶或按行政區劃為單位,再作一總的統計。由於這種記賬戶籍之法,對於做好國計、資助軍功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宇文泰十分重視,並把這一記賬方法規定為做官的條件之一,要求**熟練掌握。
不過,制訂記賬是在實行均田制及租庸調製的情況下推行的。到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實行兩稅法以後,「不以丁身為本」,這種主要以人口變化為內容的記賬大約就廢弛了。
然而,「朱出墨入」卻至今能找到其身影。蘇綽提出,用紅色與墨色區別收支情況。這一記賬方法也演變為「紅標頭檔案」,成為後世乃至今日的文案程式。
「紅標頭檔案」中,「朱出墨入」指的是朝廷發出的文書是用朱標,下面上呈的文書是用墨標。至今,這一格式沿用了近2023年。只是墨標在今天的下級上呈文書中已不復見,所用的也是「紅標頭檔案」了,「紅標頭檔案」的格式也由此沿用至今。
4樓:
蘇綽年少即好學,博覽群書,尤善算術,深得宇文泰信任,拜為大行臺左丞,參與機密,助其改革制度。曾創制計帳、戶籍等法,精簡冗員,設定屯田、鄉官,增加國家賦稅收入。
魏晉南北朝的有名人物
5樓:小白家裡小白
1、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晉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晉朝開國皇帝。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晉景帝司馬師之侄、晉文帝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 。
鹹熙二年(265年)襲父爵晉王,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晉,建都洛陽,改元泰始。咸寧五年(279年),司馬炎命杜預、王濬等人分兵伐吳,於次年滅吳,統一全國 。
建國後,他採取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 並頒行戶調式(包括佔田制、戶調製和品官佔田蔭客制)。太康年間,西晉出現一片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但滅吳後,司馬炎逐漸怠惰政事,奢侈腐化。
太熙元年(290年)病逝,諡號武皇帝,廟號世祖,史稱晉武帝。葬峻陽陵。
為了儘早地使國家從動亂不安的環境中擺脫出來,為統一奠定牢固的基礎,無為與寬鬆政策成了西晉之初的立國精神。這種立國精神在國家的各種領域中充分地體現出來。
泰始四年(268年),司馬炎詔書中明確指出:「為永葆我大晉的江山,現以無為之法作為統領萬國的核心。」同年,又向郡國頒下五條詔書:
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撫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
當年,曹魏王朝的奠基者曹操繼東漢的動亂政治之後,為了安定人心,恢復國力,曾實行了比較寬鬆開放、節儉求實的治國方略。但到了曹叡統治後期,政治漸趨嚴厲,社會風氣亦腐敗,曹操當年的風範已不復存在。
皇帝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往往不斷把強大的物質重負轉移到百姓的身上,而長期的戰亂更使百姓在慘淡的生計之外,還在心理上增添了一種恐懼與疲憊之感。在這種情況下,司馬炎反其道而行之,提出無為而治的強國方略是最適合不過的。
2、石崇(249年—300年),字季倫,小名齊奴。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東北)人。西晉時期文學家、**、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大司馬石苞第六子。
石崇早年曆任修武縣令、城陽太守、散騎侍郎、黃門郎等職。吳國滅亡後,獲封安陽鄉侯,累官南中郎將、荊州刺史、南蠻校尉、鷹揚將軍等職,在任上劫掠往來富商,因而致富。其後任徐州刺史、衛尉等職。
賈后專權時,石崇阿附外戚賈謐。
永康元年(300年),賈后等為趙王司馬倫所殺,司馬倫黨羽孫秀向石崇索要其寵妾綠珠不果,因而誣陷其為亂黨,遭夷三族。晉惠帝復位後,以九卿禮安葬石崇。
石崇聰明有才氣,但任俠而行為不檢點。任荊州刺史時竟搶劫遠行商客,取得鉅額財物,以此致富。後來被徵召為大司農,因徵召的詔書未到他就擅離職守而被免職。
不久,被拜為太僕。元康六年(297年),出任徵虜將軍,假節、監徐州諸軍事,鎮守下邳。
石崇有別館建在河陽的金谷,又名梓澤。他前往徐州時,幾乎傾城出動,在金谷為他設帳餞行。石崇到下邳後,與徐州刺史高誕爭酒互相侮辱,軍司上奏彈,被免職(《晉書·嵇紹傳》說嵇紹任徐州刺史,當時石崇任都督,儘管性情傲慢粗暴,但嵇紹以道義相助,所以石崇很是親敬他
3、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祕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
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李志敏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沖和。」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
其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
」一句來讚美王羲之的書法之美。
傳說王羲之小的時候苦練書法,日久,用於清洗毛筆的池塘水都變成墨色。後人評曰:「飄若遊雲,矯若驚龍」、「龍跳天門,虎臥鳳闕」、「天質自然,丰神蓋代」。
有關於他的成語有入木三分、東床快婿等,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徵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
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唐代的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的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這些歷代書法名家對王羲之心悅誠服,因而他享有「書聖」美譽。
4、顧愷之(348年— 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漢族,晉陵無錫人(今江蘇省無錫市)。傑出畫家、繪畫理論家、詩人。顧愷之博學多才,擅詩賦、書法,尤善繪畫。
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痴絕。謝安深重之,以為蒼生以來未之有。
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擅詩詞文賦,尤精繪畫。擅肖像、歷史人物、道釋、禽獸、山水等題材。畫人物主張傳神,重視點睛,認為「傳神寫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
注意描繪生理細節,表現人物神情,畫裴楷像,頰上添三毫,頓覺神采煥發。
善於利用環境描繪來表現人物的志趣風度。畫謝鯤像於巖壑中,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志趣。其畫人物衣紋用高古遊絲描,線條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春雲浮空,流水行地,自然流暢。
5、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 ,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陶淵明的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了詩人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嚮往。
作為一個文人士大夫,這樣的思想感情,這樣的內容,出現在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和觀念森嚴的社會裡顯得特別可貴。陶淵明的田園詩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頓狀況的,可使讀者間接地瞭解到當時農民階級的悲慘生活。
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他的田園詩以純樸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闢了新天地,並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在他的田園詩中,隨處可見的是他對汙濁現實的厭煩和對恬靜的田園生活的熱愛。
因為有實際勞動經驗,所以他的詩中洋溢著勞動者的喜悅,表現出只有勞動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歸園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證明,這也正是他的田園詩的進步之處。
陶淵明的田園隱逸詩,對唐宋詩人有很大的影響。杜甫詩云:「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後汝期」。
宋代詩人蘇東坡對陶潛有很高的評價:「淵明詩初看似散緩,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遠,則所寓得其妙,造語精到之至,遂能如此。
似大匠運斤,不見斧鑿之痕」。
求關於南北朝時期的史書史書,推薦幾本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史書
宋書 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著,記述南朝劉宋王朝自劉裕建基至劉準首尾六十年的史實 南齊書 記述南朝蕭齊王朝自齊高帝建元元年至齊和帝中興二年,共二十三年史事 梁書 記載自梁武帝蕭衍建國至梁敬帝蕭方智亡國共五十六年間的歷史 陳書 是南朝陳的紀傳體斷代史著作,記載了自陳武帝陳霸先即位至陳後主陳叔寶被隋文帝滅國...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流動的影響
促進了民族的融合,促進了的交流,為形成一個多民族的中國創造了條件.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遷徒,人口流動的主要方向 因為北方鮮卑入侵,戰亂不斷,人們生活窮困潦倒,所以向戰亂較少的江南地區遷居,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使江南地區得到發展。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把都城由平城遷到洛陽,縱使北方少數民組南遷 北方少...
請就東漢末年,三國兩晉南北朝這段歷史寫出成語
七步成詩 三顧茅廬 初出茅廬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足鼎立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草船借箭 吳下阿蒙 探囊取物 運籌帷幄 熟悉東漢末年的歷史請進!大漢帝國風雲錄是這樣說 有一定歷史根據,不然趙雲軍事才幹天上掉下來?東漢靈帝中平元年 184 黃巾起義暴發,天下大亂。一個個的英雄就在這個亂世出現了,他們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