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人口最多

時間 2021-05-05 15:27:03

1樓:菠菠菠菠蘿哇

1、第一位:清朝

清朝在剛剛入關中原時人口數只有1430萬丁,在康乾盛世之後,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人口是也是大量的飆升的,在道光年前人口數達到了4.13億。自此清朝也創造了歷史上第三個人口數量高峰,4億多的人口數也是古代中國時期人口數量最多的朝代。

不過在**時期人就數量就出於停滯階段。

2、第二位:明朝

明朝初期人口數為6055萬人,後來墾田增加,明朝中葉以後商品經濟發達,並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明朝人口數量大幅度飆升,萬曆年間明朝人口數量接近2億。

3、第三位:宋朝

宋朝是我國歷史上人口第二個人口數量高峰,也是第一個人口數量突破億的朝代。宋代的政治雖然較弱,但是社會經濟卻發展的相當迅速,南方生產繁盛,農業、手工業以及科學技術都居於當時世界先進水平。宋朝一開始從北宋的兩千多萬人口到1.

4億的人口數量這樣的增長速度歷史上都少見。

4、第四位:漢朝

漢朝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人口數量高峰,不過它的高峰值只有5900多萬,並沒有破億。但在當時已經非常大的進步了,在那時幾乎是沒有朝代能夠突破6000萬的人口數量。

5、第五位:元朝

宋末戰爭讓死傷慘重,人口大幅度下降。在蒙古人建立元朝之後人數只有5985萬的人口,折了一半的人口數量讓人非常震驚。不過有了宋朝的人口基數,在元朝入主中原後人口數量還是比其他朝代多很多。

這五個朝代在古達時期都是繁榮和平的朝代,百姓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口數量也就提高了。但在當時人口並不是持續增長的,因為改朝換代的慘烈戰爭會讓不少百姓將士犧牲。這也是古代中國人口數量不多的最大原因。

2樓:春哥歷史匯

歷史上的五大朝代,唐朝最為強盛,宋朝則是人口最多!歷史

3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 時代 即現在

4樓:匿名使用者

清以絕對人口過億,及數倍的人口增長,遙遙領先於其他各朝。二十世紀常說的「四萬萬五幹萬同胞」,就是清朝創造的人口數字。

中國自先秦至清道光二十年(1840)的人口發展狀況。

中國是最早有人口記錄的國家,史料豐富。但多是歷代王朝徵課賦役的戶、口或丁數。這些數字有的比較接近實際存在的人口,有的則需估算才能成可比數字。

而邊疆民族人口多不列國家編戶,不易估算,但在總人口中所佔比重不大。

先秦兩漢時期  最早的人口數量可溯及公元前21世紀的夏禹時代,有1300餘萬人,但系後人追述,不足據。春秋戰國之際,進入封建社會,特別是秦統一中國後,社會經濟有較大發展,國土亦擴大,人口增長較快。至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記錄在籍的人口有1223萬餘戶,5959萬餘口,可視為中國人口發展的第一個高峰。

若以秦嶺、淮河一帶為界,當時北方約佔人口總數的77.5%,南方佔22.5%;黃河中下游的豫、冀、兗、徐、青五州土地面積只佔全國的12.

6%,人口則佔全國的一半以上。東漢時期,南方人口略增,北方稍降。

魏晉南北朝時期  漢末至南北朝,戰亂不已,社會生產力遭到破壞,人口急劇減少。但這一時期的記錄,多的也只有二三百萬戶,可能遺漏甚多;加以當時塢壁、田莊盛行,有所謂「百室合戶,千丁共籍」者,丁口隱匿,所錄戶口數字自不足據。若參酌隋統一後的記錄,則南北朝時在籍人口約有4000萬,比漢代高峰減1/3。

戰亂中人口南遷,南方人口比重有增加之勢。

隋唐時期  隋統一中國,經濟恢復頗快,又曾大力檢括戶口,糾察隱匿。大業五年(609)記錄在籍人口4602萬。唐前期政治安定,生產發展,天寶十四年(755)記錄在籍人口5292萬,戶數則不過 900萬,每戶平均五六人,以後大體如是。

唐代幅員大於漢,邊疆屬國遼闊,又僧尼、軍士、遊民等均未包括在內,實際人口當超過漢代。安史之亂及唐末戰爭迄五代十國,北方人口再度下降。但江南經濟有發展,並開始開發嶺南,故整個人口損失不會太大,重心繼續南移。

宋代  宋代政治上雖較弱,但經濟上有較大發展,南方生產繁盛,農業、手工業以及科學技術都居於當時世界先進水平。惟宋代記錄戶多口少,每戶平均只有二口多,顯系匿報。北宋元豐三年(1080)有在籍人口2383萬,大觀四年(1110)即增至 46735萬。

北方遼國無人口記錄,至南宋紹熙四年(1193)有在籍人口2784萬,金國明昌六年(1195)記錄達4849萬口。中外學者研究宋遼金人口,大多認為達到歷史上第二個高峰,其估計自8000萬至1.2億不等,估算年增長率自0.

5%至0.8%不等。總之,宋代中國人口已達一億以上,其增長速度,在世界中世紀史亦屬少見。

按元豐三年之戶數,北方約佔37.3%,而南方佔62.7%,人口重心已移至長江中下游。

南宋都臨安(今浙江杭州),續有北人南遷,但總數增長不大。

元、明、清時期  宋末戰爭,及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國人口又一次劇烈下降。至元二十八年(1291)記錄僅5985萬口,比宋之高峰減少40%以上。但至元記錄不實,不在編之戶口眾多,實際減少不會這樣多。

明初曾注意整理戶籍。洪武二十六年(1393)記錄為6055萬人,永樂元年(1403)增至6660萬人,恢復頗快。惟宣德以後之記錄逐漸減少,至萬曆時仍不過6000餘萬;大約是黃冊制度破壞後,隱漏較多之故。

明代墾田增加,中葉以後商品經濟發達,並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學者估計萬曆時中國人口當遠超過一億,有謂達1.6億者。

明末戰亂,戶口有所減少,但減少不會很多。人口分佈,則與宋代大體相同。

清代初期行編審制,人口計丁(16~60歲男性),丁數亦有隱漏。順治十二年(1655)記錄僅1403萬丁。康熙五十一年(1712)宣佈以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申報大增,康熙五十三年為2462萬丁,按丁數占人口20%計,約有1.

23億人。乾隆以後人口記錄用保甲法,乾隆二十七年(1762)已達2億;五十五年超過3億;道光二十年達4.13億。

乾嘉百年間人口年增長率在0.6%左右,形成中國人口發展的第三個歷史高峰。此後步入近代,人口趨於停滯。

清代農業和工商業有普遍發展,華中丘陵地帶和嶺南都大力開發,並因農民人身自由,人口流動性增大,向西南移民尤多。四川人口記錄,乾隆初不過數百萬,道光時已逾4000萬,實際恐不只此數。東北放墾較晚,但在光緒時已有一定移民。

整個人口分佈仍以長江流域為重心。按道光十至十九年之記錄平均,北方各省只佔總人口的30.3%,南方各省佔69.

7%;全國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75.3人,北方各省為45.8人,南方各省達104.

6人;江蘇、浙江密度尤大。

歷代人口發展的特點  中國曆代王朝大都採取獎勵人口增殖政策,民間亦以生育人丁為家族興旺的標誌。在小農經濟和多子繼承製度下,每家都希望有較強勞動力,因而趨向早婚和多子女。古有男子30而娶之說,但漢制20歲授田,北朝、隋、唐均18歲授田,大體即成家之年;並有推早之勢,如清代16歲即成丁(古為21歲)。

以此,形成封建社會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人口再生產型別。10世紀以後,中國食物問題解決得比較好,人口自然增長率提高,長期性的人口增殖早於歐洲。然而墾田面積終屬有限,到乾隆人口迅速增長時,人均耕地不過3畝餘。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自先秦至清道光二十年(1840)的人口發展狀況。

中國是最早有人口記錄的國家,史料豐富。但多是歷代王朝徵課賦役的戶、口或丁數。這些數字有的比較接近實際存在的人口,有的則需估算才能成可比數字。

而邊疆民族人口多不列國家編戶,不易估算,但在總人口中所佔比重不大。

先秦兩漢時期  最早的人口數量可溯及公元前21世紀的夏禹時代,有1300餘萬人,但系後人追述,不足據。春秋戰國之際,進入封建社會,特別是秦統一中國後,社會經濟有較大發展,國土亦擴大,人口增長較快。至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記錄在籍的人口有1223萬餘戶,5959萬餘口,可視為中國人口發展的第一個高峰。

若以秦嶺、淮河一帶為界,當時北方約佔人口總數的77.5%,南方佔22.5%;黃河中下游的豫、冀、兗、徐、青五州土地面積只佔全國的12.

6%,人口則佔全國的一半以上。東漢時期,南方人口略增,北方稍降。

魏晉南北朝時期  漢末至南北朝,戰亂不已,社會生產力遭到破壞,人口急劇減少。但這一時期的記錄,多的也只有二三百萬戶,可能遺漏甚多;加以當時塢壁、田莊盛行,有所謂「百室合戶,千丁共籍」者,丁口隱匿,所錄戶口數字自不足據。若參酌隋統一後的記錄,則南北朝時在籍人口約有4000萬,比漢代高峰減1/3。

戰亂中人口南遷,南方人口比重有增加之勢。

隋唐時期  隋統一中國,經濟恢復頗快,又曾大力檢括戶口,糾察隱匿。大業五年(609)記錄在籍人口4602萬。唐前期政治安定,生產發展,天寶十四年(755)記錄在籍人口5292萬,戶數則不過 900萬,每戶平均五六人,以後大體如是。

唐代幅員大於漢,邊疆屬國遼闊,又僧尼、軍士、遊民等均未包括在內,實際人口當超過漢代。安史之亂及唐末戰爭迄五代十國,北方人口再度下降。但江南經濟有發展,並開始開發嶺南,故整個人口損失不會太大,重心繼續南移。

宋代  宋代政治上雖較弱,但經濟上有較大發展,南方生產繁盛,農業、手工業以及科學技術都居於當時世界先進水平。惟宋代記錄戶多口少,每戶平均只有二口多,顯系匿報。北宋元豐三年(1080)有在籍人口2383萬,大觀四年(1110)即增至 46735萬。

北方遼國無人口記錄,至南宋紹熙四年(1193)有在籍人口2784萬,金國明昌六年(1195)記錄達4849萬口。中外學者研究宋遼金人口,大多認為達到歷史上第二個高峰,其估計自8000萬至1.2億不等,估算年增長率自0.

5%至0.8%不等。總之,宋代中國人口已達一億以上,其增長速度,在世界中世紀史亦屬少見。

按元豐三年之戶數,北方約佔37.3%,而南方佔62.7%,人口重心已移至長江中下游。

南宋都臨安(今浙江杭州),續有北人南遷,但總數增長不大。

元、明、清時期  宋末戰爭,及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國人口又一次劇烈下降。至元二十八年(1291)記錄僅5985萬口,比宋之高峰減少40%以上。但至元記錄不實,不在編之戶口眾多,實際減少不會這樣多。

明初曾注意整理戶籍。洪武二十六年(1393)記錄為6055萬人,永樂元年(1403)增至6660萬人,恢復頗快。惟宣德以後之記錄逐漸減少,至萬曆時仍不過6000餘萬;大約是黃冊制度破壞後,隱漏較多之故。

明代墾田增加,中葉以後商品經濟發達,並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學者估計萬曆時中國人口當遠超過一億,有謂達1.6億者。

明末戰亂,戶口有所減少,但減少不會很多。人口分佈,則與宋代大體相同。

清代初期行編審制,人口計丁(16~60歲男性),丁數亦有隱漏。順治十二年(1655)記錄僅1403萬丁。康熙五十一年(1712)宣佈以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申報大增,康熙五十三年為2462萬丁,按丁數占人口20%計,約有1.

23億人。乾隆以後人口記錄用保甲法,乾隆二十七年(1762)已達2億;五十五年超過3億;道光二十年達4.13億。

乾嘉百年間人口年增長率在0.6%左右,形成中國人口發展的第三個歷史高峰。此後步入近代,人口趨於停滯。

清代農業和工商業有普遍發展,華中丘陵地帶和嶺南都大力開發,並因農民人身自由,人口流動性增大,向西南移民尤多。四川人口記錄,乾隆初不過數百萬,道光時已逾4000萬,實際恐不只此數。東北放墾較晚,但在光緒時已有一定移民。

整個人口分佈仍以長江流域為重心。按道光十至十九年之記錄平均,北方各省只佔總人口的30.3%,南方各省佔69.

7%;全國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75.3人,北方各省為45.8人,南方各省達104.

6人;江蘇、浙江密度尤大。

歷代人口發展的特點  中國曆代王朝大都採取獎勵人口增殖政策,民間亦以生育人丁為家族興旺的標誌。在小農經濟和多子繼承製度下,每家都希望有較強勞動力,因而趨向早婚和多子女。古有男子30而娶之說,但漢制20歲授田,北朝、隋、唐均18歲授田,大體即成家之年;並有推早之勢,如清代16歲即成丁(古為21歲)。

以此,形成封建社會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人口再生產型別。10世紀以後,中國食物問題解決得比較好,人口自然增長率提高,長期性的人口增殖早於歐洲。然而墾田面積終屬有限,到乾隆人口迅速增長時,人均耕地不過3畝餘。

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存在時間最長,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時間最長,哪個朝代時間最短

那時到永遠 周朝,周朝存世800年,自武王伐紂商滅周興,到三家分晉,春秋結束。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西周以公元前1047武王定都鎬京,到周幽王為止,東周則是以周平王東遷洛陽為起點。中國曆代王朝長壽者唯上古三朝夏商周,夏商享國五百年,周朝八百年,之後長壽者唯有漢唐宋明清,但也只有兩三百年,其他大多為短命...

中國歷史上的朝代,中國歷史有哪些朝代

夏朝 約公元前2070 1600年 商朝 約公元前1600 1046年 周朝 約公元前1046 249年 春秋 公元前770 476年 戰國 公元前475 221年 秦朝 公元前221 207年 漢朝 公元前202年 公元220年 三國 公元220 280年 晉朝 公元265 420年 十六國 公元...

中國最弱的是哪個朝代,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最弱

好姑娘不善良 這個問題要分開來講,究竟是最弱,還是最沒有存在感的朝代,縱觀歷史,其實沒有最強和最弱,每個朝代都是又盛轉衰的,然後朝代更替,新的朝代又如此重複,所以如果是從經濟實力,軍事實力或者說是綜合實力來講,很難說哪個朝代是最弱的。但是如果說哪個朝代是最沒有存在感的,我覺得是南明。很多歷史小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