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與韓非的關係

時間 2021-05-05 15:27:03

1樓:汽車資訊推送

韓非入秦以後,基於以往自商鞅以來的關東人才與秦王交流的先例,以及秦王政對於韓非文筆的欣賞,常

常召來韓非在「御前」討論國是是自然而然的。然而以《五蠹》《八奸》作為《韓非子》核心的韓非,在

與秦王討論時,難免不會像商鞅非議權貴那樣,去非議李斯(權貴寵臣)、姚賈(縱橫遊士)等「五蠹八

奸」。這樣雖然是為了君主的長遠利益,卻觸及了輔政當權者的利益,秦王政固然喜愛韓非的抽象理論,

但一旦談話中涉及五蠹八奸的具體化,難免對號入座。

秦王政聽了,難免也會考量一下,去除韓非所謂五

蠹八奸的政治現實性。

《戰國策》記載了韓非與姚賈的衝突,並暗指姚賈是謀害韓非的罪魁;《史記》的記載傾向於把韓非之死

「定罪」到李斯頭上,私以為這兩處記載,從側面反映了韓非與縱橫遊士及秦廷權要的衝突。

韓非之學說,大抵是為君主一人所設計的以「賞與罰」為手段的法、術、勢理論體系,這已經不僅僅是當

年商鞅等人的治民之術與範睢的治權貴之術了,而是全面統御君主以外的所有臣民的理論**了。這就難

免觸及以姚李二人為代表的秦廷既得利益集團的地位。

回頭看看商鞅之死,便不難理解韓非之死。商韓二人各為秦國的兩次大蛻變提供了實踐或理論支援,卻都

因過於跟隨時代的步伐而身死秦地。

爭議韓非之死,僅僅聚焦於姚李二人誰為罪魁,不免失焦。對於韓非

之死,真正的焦點,應當是韓非學說本身與既得利益集團的衝突。

秦王政作為千古難有的君主,深諳統御之術,自身意志又異常堅決剛愎,面對(自身所仰仗的)智囊利益

集團與韓非(站在時代前沿的理論家)之間的衝突而做出下獄的決定,絕非李斯或姚賈進一下讒言便能促

成的。可以說,沒有秦王政自身意志的主動決定,他是不可能直接囚禁了自己曾經的偶像的。

再加上前文所分析的,秦王政與韓非是有深談的,在這一過程中,秦王政對於韓非的認識,是會逐漸深入

並最終消退掉原先只讀到書之後的崇拜的,因為秦王畢竟是有實務經驗的君王,韓非理論中的過於理想

化、超時代的部分,以秦王的政治嗅覺是不會沒有察覺的。

所以,當韓非的理論得罪了滿朝遊士與權貴,

秦王之於韓非的死,至少是默許的。

韓非之死這一政治**案件,並無罪魁禍首,私以為是秦王、權貴、遊士等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是政治

利益博弈的結果,並非某某人陰謀詭計得逞所能達致。

韓非的一生可謂成於思辨、死於思辨,卻又千古留名于思辨。

作為一個出身弱國王室且有口吃缺陷的人,於國於身,韓非都不得不為了自身發展(戰國低等貴族)而強

化思辨之能力。得以師從荀卿,與李斯一同求學,對於其思辨能力的磨礪,自是一大促進,這一階段的成。

長著實奠定了韓非身前生後名的基礎。而後幾年的不受用於韓王,更是催化了韓非思想的系統化,並使得

韓非得以成一家之言且列身諸子。其生前能得荀卿賞識、李斯交遊、秦王欣賞,生後能為兩千年帝室所效

法,自是其人得成於思辨之處。

然則,韓非缺乏政治實務操作之經驗,其學說形成自韓國政局之孤憤、荀卿學術之教染以及著書立說之條

理,全無參與實務之機遇。即便把準了時代的脈搏,卻難免玄離於實際權謀,再加上其不善言辭之缺陷,

身危而無以自辯,徒思而無以有援。

卓爾不群,思而無朋,史公評其「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

礉少恩」,可謂切中要害。

私以為,韓非之死,在政治利益的鬥爭之外,還有上述韓非自身的先天不足,這是一大被動因素,導致韓

非無法在成長中獲得言語溝通能力,無法藉助言語溝通提升人際情商,無法發揮人際情商取得權鬥**,

無法達成權鬥中的**,使得韓非連以往改革派掌握政權的機會都沒有(秦王政大可仿效歷任秦王提拔遊

士,然而秦王並沒有),無法掌權,就使得韓非連像商鞅那樣親手實現自己主張的改革而後死都不可能。

私以為,口吃與徒思才是韓非之死最為宿命的原因吧

2樓:匿名使用者

韓非子(約前280-前233),是中國戰國時期(前275-前221)著名的哲學家、法家學說集大成者、散文家。戰國時期韓國都城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漢族。原為韓國貴族,與李斯同師苟卿。

繼承和發展了荀子的法術思想,同時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學說,成為法家的集大成者。多次上書韓王變法圖強,不見用,乃發憤著書立說,以求聞達。秦王政慕其名,遺書韓王強邀其出使秦國。

在秦遭李斯、姚賈誣害,死獄中。比較各國變法得失,提出「以法為主」,法、術、勢結合的理論,集法家思想大成。今存《韓非子》五十五篇。

他創立的法家學說,為中國第一個統一**的**集權制國家的誕生提供了理論依據。

3樓:汪造化

我認為李斯對後世的影響更大。李斯幫助秦始皇統一了全國,並且在經濟文化傳承上做出了很大貢獻。

4樓:不著急上課

韓非對後世的影響更大一些。因為韓非在很多人的眼中非常的成功。是人們心中的標杆。

5樓:芝士蛋糕

韓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理論和著作《韓非子》對後世影響巨大。李斯是秦朝的丞相,輔佐秦始皇治理秦朝,改造漢字小篆。二人的影響都很大。

6樓:你我悖道各蒼涼

李斯與韓非屬於同學、同道的關係,二人均為荀子的學生、法家代表人物。

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人 。從荀子學帝王之術,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年),漢族、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稱韓非子或韓子。韓王(戰國末期韓國君主)之子,荀子的學生。

7樓:孤獨浦江人

荀子是否是儒家,本來就很有爭議,他拋開門戶之見,他的修為成就絕不下於孟子,但是其宣告卻遠低於孟子,因為他屬於一個過渡,很多時候他被認為是法家的。韓非李斯本來就好刑名之術,學生也會有自己判斷。。。

8樓:匿名使用者

他們是同學,

荀子是戰國末期一位學習道儒法等眾家學說最後集為一體的大成者,只是學完後他選擇了並發揚光大了儒家,如果當時他想換個學說支援也是可以的,只是名稱不同而已,他的學說有各家學說特別是道家的影子。最重要的證據是他的儒家學說和當時孟子的學說有很大的不同。

李韓二人學習時抽了荀子的一部分法家學說的精華髮展了法家。而實際上現在的儒家學說是包容了李韓的法家學說的。

9樓:捭闔齋主人

梁啟超曾經有過一句話

「兩千年來之政,秦政也;兩千年來之學,荀學也。」

其實就是說,中國兩千年的政治、學說都是表儒內法外表是儒學,其實是法家的

儒法其實是有點分不開的

用儒學來迷惑老百姓,用法家來統治他們

荀子一輩子都認為自己是儒學,但是因為他務實的想法卻被他的**奉為法家的大成者

其實荀子自己並沒有意識到

你去看看他的書就知道了

儒學強調的天命和法家強調的天命不一樣

但是荀子明顯就是法家了

看他的《勸學篇第一》也可以知道

強調務實

他的書中談論的話題都直接能夠使用到統治中去擺脫了孔孟有點偏虛的怪圈

韓非子《社鼠》譯文,《韓非子》的全文翻譯與答案

是這個嗎 景公問於晏子曰 治國何患?晏子對曰 患夫社鼠。公曰 何謂也?對曰 夫社,束木而塗之,鼠因往託焉。薰之則恐燒其木,灌之則恐敗其塗,此鼠所以不可得殺者,以社故也。夫國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內則蔽善惡於君上,外則賣權重於百姓,不誅之則為亂,誅之則為人主所案據,腹而有之。此亦國之社鼠也。譯文 齊景...

韓非子與秦始皇有什麼關係,秦始皇為什麼要殺韓非?

韓王 戰國末期韓國君主 之子,荀子的學生。作為秦國的法家代表,備受秦王嬴政賞識,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終被下獄毒死。韓非 約公元前280年 公元前233年 戰國時期韓國都城新鄭 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 人,傑出的思想家 哲學家和散文家。韓王之子,荀子學生,李斯同門師兄。韓非子被譽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

王綰與李斯爭論的焦點是什麼

清溪看世界 李斯和王綰爭論的焦點是李斯要求實行郡縣制,而王綰要求實行分封制。郡縣制是古代 集權制在地方政權上的體現,發起於春秋戰國時期,再經過秦始皇的改革,正式成為了秦漢以後的地方政治體制。分封制也稱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狹義的封建,由共主或 王朝給宗族姻親 功臣子弟 前朝遺民分封領地和相當的治權,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