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產生也沒有滅亡
也就是沒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成佛啦
2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產生也就沒有湮滅
能見諸法無生無滅,且安忍不動心。這裡的無生無滅是什麼意思? 30
3樓:匿名使用者
比如說大海里浪起浪滅,海水不增不減。生滅如浪,不生不滅如水。生滅的指的是萬法無常變化生住異滅之相,無生無滅指的是萬法的本質。
萬法的本質是生命的本性,即佛性。萬達之相生滅變化,萬法本性補變。如同大海浪起浪滅,海水不增不減。
無生無滅
4樓:龍馬沐傑
說無生第五〔一〕
謂正見師子生時,但是金生〔二〕,金上更無一物〔三〕。師子中有生滅,金體本無增滅〔四〕,故曰無生〔五〕。
校釋〔一〕此題〔勘文〕作「五說無性者」。案:「無性」應為「無生」。
〔遷注〕無生之生,生即無生。又:五說無生者,法本無生,從緣有故,既無自體,生而無生。
〔類解〕前之四門,真俗有無,皆成對待。今此一門,唯辨妙性本無增滅,故第五說無生。
〔案〕說,說明。無生,佛教認為真如本體是無生無滅、湛然常存的。上面講的「無相」,是就形相的角度講一切現象都是無形相的。
這裡講「無生」,是就生滅的角度變現現象的本體是無生滅的,由此進而說明現象也是無生的。
〔二〕「謂」字下「遷注」有「以」字。
此二句〔勘文〕、〔顯鈔〕無「謂」字,「但是」作「只是」。
〔遷注〕喻真理隨緣,成諸事法。
〔類解〕上句妄法隨緣,下句真性不變。偈雲「如金作指環,展轉無差別。」
〔案〕謂正見師子生時,但是金生,是說當看見獅子相造成時,實際上它只是金體所生起,是緣生。也就是說現象只是本體的變現。
〔三〕〔遷注〕離真理之外無別事相,染淨之法,因緣有故,體性本虛,無生生也。
〔類解〕離不變之性,無隨緣之相。問明品雲:「未曾有一法,得入於法性。」
〔四〕下句〔勘文〕和〔顯鈔〕作「以金無增滅故」。
〔遷注〕無生之理,本無生滅,緣起整合,生本無生。
〔類解〕成事似生,而金性不增,則起唯法起也。體空似滅,而金性不滅,則滅唯法滅也。
〔案〕生滅,佛教認為依因緣和合而產生的事物是生,依因緣離散而使事物歸於無是滅。獅子雖有滅,金體本無增滅,是說金獅子雖然有生和消滅,但是生起獅子的金體並沒有增加滅少,是永恆不變的。
〔五〕此句〔勘文〕、〔顯鈔〕作「日無生」。
〔遷注〕今由緣生,非生方得名生,了生死性,乃是無生。由即成即奪,是故生時無生。如是了者,名達生故」然生與無生互成互奪,奪則無生,成乃緣生。
由即成即奪,是故生時無生。如是了者,名達無生。
〔類解〕大經雲:「蘊性不可滅,是故說無生。」又云:
「空故不可滅,此是無生義。」疏雲:「無生為佛法體。
」諸經論中皆詮無生之理。稜伽說一切法不生。中論不生為論宗體。
〔勘文〕(華嚴五教止觀)又云:「言無生觀者,法無自性,相由故生。生(一)非實有,是即(二)為空。
空無毫末,故曰無生。經雲『因緣故有,無性故空。』解雲,無性即因緣,因緣即無性。
又中論雲:『以家有義故,一切法(三)得成』又經雲:『若一切法不是空者,即無道果』等。
」〔題鈔〕前拂相猶歸性,相即無相也。已見師子相已,次和無相。此門知師子本不生,何為無相觀所緣耶?
言正見師子時者,言(考、言恐見)言通能見所見。謂有人別別見獅子諸根時,只是金非別有諸根。指此位名生時,謂先見眼,是金也。
次見耳,是金也。如此準知。次約所見者,謂巧匠造作獅子時,先修治眼,眼生是金也。
次耳等亦如是,金外更無一物。言獅子雖有生滅等者,如上,知正見師子生,唯金生,更無餘物時,名師子滅。廢金體,唯見師子相時,名師子生。
雖所作師子有生滅,金體更無增滅,明知師子無生也。問:何故師子云生滅,金雲增滅耶?
答:此顯師子與金無別體也。謂金異師子者,師子生時,金可增,金極微上,師子極微可增故。
師子滅時,金可滅,會極微上,師子極微可滅故。然無此義。明知金體上,師子相本不生,即成佛生義也。
是故若雲〔注:(一)「生」,據華嚴五教止觀補。(二)「即」,華嚴五教止觀作「則」。
(三)「法」據華嚴五教止觀補。〕師子雖生滅,金體不生滅者,金與師子,無別義不成。即如實教中,生滅不生滅二分和全,成阿賴耶識,此亦如是。
生滅師子,不生滅金,二分義成。何一向成師子無生義耶?當知本有金體,反似師子相,名師子生。
是時金體上有無增義。正見為金時,師子上有滅義,金上有無滅義。明知金體外無別物也。
問:已雲師子生時,何雲無一物?答:
約似說師子生,約實說金生。以實推似,不可有生滅義,唯別約能見所見作用說。(能見所見義如上釋)言以金無增滅故曰無生者,因前成無生義。
謂金有增滅者,師子體可有,然無增滅,故知金子不作師子,本自無生。是知金體即師子無生性也。問:
師子云有生滅,金雲無增滅,叵以金為獅子無生性者,師子滅時,金可滅,爾者何雲無生性耶?答:以金無增減(一)〔注:
「滅」原作「滅」,據文義改。〕故,知師子無生。若成此義已者,金體一現,金上具不生不滅不斷不常等種種無變易義,故云無增滅也。
此無變易性,即無生甚深理,即師子真性也。若師子滅時金滅者,即斷滅空,非真空。問:
前雲,金樂可雲不生滅,今何故云有八不義耶?答:前金與師子相對,成金即師子之性義時,有些一重義,即師子不存,金體一現位,何雲無增滅耶!
當知所喻金者,即無生真理。所具無增滅養者,轉絕四句,具八不無相不生義也。」
〔總釋〕這一段意思是說,金獅子有生,但是金獅子是由金體而生起的,金體以外並不存在包括金獅子在內的一切東西。金獅子有生有滅,但是金體是無增滅的,是無生的。這也就是說,事物的有生,是「萬乃緣生」(承遷注),「成事似生」(淨源解),並且由於生起事物的本體是無生的。
「此無變現性,即無生甚深理,即師子真性也。」(高辨釋)所以,獅子是有生又是無生。另外,法藏在華嚴義海百門緣生會寂門第一中對無生的解釋則與這個解釋稍有差異,又說:
「達無生者,謂塵是心緣,心是塵因。因緣和全,幻想和合,幻相方生。由從緣生,必無自性。
何以故?今塵不自緣,必待於心,心不自心,亦待於緣。由相待故,則無定屬緣生。
以無定屬緣生,則名無生,則名無生。非去緣生,說無生也。」又說:
「塵是自心現。由自心現,即與自心為緣。由緣現前,心法萬起。
」「塵」,指萬物,佛教認為事物是染汙真性的,稱為「為」。「心法」,相當於心理現象。意思是講,外界客觀事物和眾生主觀的心理現象。
意思是講,外界客觀事物和眾生主觀的心相對,萬物是心生起的輔助條件,心是生起萬物的主要條件。只有萬物和心相待才能生起幻相。由於萬物和心和合才生起幻相,產生各種心理現象,所以是緣生。
緣生,就說明是不確定、無定、無自性的。這種緣生無定,叫做無生。這和華嚴金獅子章就事物的幻有,本體的無增減滅生滅請無生,在側重點上有所不同。
5樓:在棲鳳湖吃湯圓的高飛燕草
涅盤之真理,無生滅,故云無生。因而觀無生之理以破生滅之煩惱也。圓覺經曰:
「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轉輪生死。
」最勝王經一曰:「無生是實,生是虛妄,愚痴之人,漂溺生死,如來體實,無有虛妄,名為涅盤。」仁王經中曰:
「一切法性真實空,不來不去,無生無滅,同真際,等法性。」梵網經上曰:「伏空假,會法性,登無生山。
」止觀大意曰:「眾教諸門,大各有四,乃至八萬四千不同,莫不併以無生為首。今且從初於無生門遍破諸惑。
」肇論新疏遊刃中曰:「清涼雲:若聞無生者,便知一切諸法皆悉空寂無生無滅。
但於嚴土利他不生喜樂,而趣於寂故,成聲聞乘也。若聞無生,便知從緣,故無生等,成緣覺乘。若聞無生,便知諸法本自不生。
今則無滅,即生滅而無生滅,無生滅不礙於生滅。以此滅惡生善,利自利他,成菩薩乘。」垂裕記二曰:
「無生寂滅,一體異名。」
6樓:萬古千秋一場夢
世間離生滅,猶如虛空華。
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遠離於心識。
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遠離於斷常,世間恆如夢。
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知人法無我,煩惱及爾焰②。
常清淨無相,而興大悲心。
一切無涅槃,無有涅槃佛。
無有佛涅槃,遠離覺所覺。
若有若無有,是二悉俱離。
牟尼寂靜觀,是則遠離生。
是名為不取,今世後世淨。
7樓:悟在剎那間
簡單給你解釋:
有生則有滅,無生則無滅,生滅是相依而存,所以叫做無生無滅。無生無滅是佛家涅盤的境界。
所以佛家心經裡有句話: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8樓:匿名使用者
萬物只是患病的眼睛中所見的幻相。如在虛空中看到了一朵花。事實上這花根本沒有,從未生出過,也不曾滅掉。
9樓:常登
簡單點講,比如我們蓋房子,需要用泥土,等房子壞了,又歸於泥土。
蓋起房子來,我們假名之為生;
房子壞了,我們假名之為滅;
但實際上還是那一堆土,只不過換了個樣子。
故曰:無生無滅。
雖然有無窮的妙用,但實際還是那個東西。
10樓:腳大的人
無生無滅是講的佛性.佛性就是我們能知能覺的能力.
我們的身體會變老,眼會花,但看東西的能力是一直有的,這就是佛性中的見性.
我們所感知的一切的生滅都是佛性的作用,我們只要不分別,就無生滅.
11樓:匿名使用者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演變轉化,因果相連,最終塵歸塵,土歸土,這些都是道,歸於道。故無生無滅。
生和滅只是人的一種認識而已。當沙形成石頭的時候,我們不會說生,所以石頭磨成沙的時候也不說滅。只是對於生物人類認為有生滅,但對於微生物,植物和動物我們一般認為沒有精神,只有人具有精神。
當然佛教不殺生,比一般的世俗認為把動物包括進了生滅之中。所謂生滅,除了形體轉化之外,還有精神這種非物質存在的轉化。
12樓:王子亦大家
萬物不是無生無滅,而是有一個起點,也會消滅。
13樓:匿名使用者
瞭解地球演變史你就知道什麼是無生無滅了,這麼多紀元,有生亦有滅但又何嘗不是無生亦無滅,何時終?
能見諸法無生無滅,且能安忍不動心,是什麼意思?
14樓:
『心不動』就是定。五根五力裡頭說的信,頭一個是信,淨信,第二個是進,精進,第三個是念,第四個是定,第五個是慧,定能開慧。所以,我們學佛怎樣能夠叫這心不動,不動是大定。
真正到不動是八地菩薩,八地菩薩叫不動地;他不動,所以動的相他就看得很清楚,自己在動中,看到外面的現象看不清楚。這我們有經驗,我們坐車,坐在車裡頭車在動,自己也動,看外面境界都在動,沒有辦法判斷;停下來不動了,外面境界你才能看得清楚。
所以不動地的菩薩能看到極其微細的動態,那就是阿賴耶識裡頭的三細相。七地以前都看不到,八地看到了,看到才能轉境界,看不到你怎麼轉?所以先見道,然後再修道,最後再證道。
頭一個是見,你不見你怎麼修?唸佛人用這一句佛號修心不動,這是講心裡頭的念頭。真正用功的人,要把這些雜念,《金剛經》上講降伏住,我們現在講控制住。
用什麼方法?用阿彌陀佛。無論是什麼念頭,善念也好,是惡念也好,念頭才起,「阿彌陀佛」,把這念頭轉變成阿彌陀佛;念念都是阿彌陀佛,決定不許一個雜念跑出來,這叫功夫成片。
久而久之,不念也沒有妄念跑出來了,那個時候就叫一心不亂,就叫做唸佛三昧,這是功夫,功夫得力了。
——摘自《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050卷)【或名心不動。】
心經中的無苦集滅道是什麼意思,心經 無苦集滅道 中 苦集 是什麼意思?
苦 集 滅 道 也稱四聖諦法門 諦 就是 真理 的意思 苦 是人對於社會及自然環境所作的價值判斷 苦指生死果報 有三苦八苦等不同的說法 世間上一切使身心不安的事 都可以叫做苦 集 是指造成世間人的痛苦的原因 集 是 招集一切苦惱的意思 世人所以有苦惱 都因為傾向於以 我 為基礎和出發點 有 我相 故...
佛教是滅欲嗎那無慾無求是什麼意思跟外界封閉嗎
冥想音主站 無慾無求,是讓大家對五欲六塵,不起貪嗔痴的妄想心。用不著封閉外界。 鏡湖知識補丁 佛教不是你想的那樣,人為什麼要學佛法,佛又是什麼意思呢,佛是覺悟的意思,佛教就是跟隨佛陀的教法覺悟自心,幫助人從煩惱的泥潭裡解脫出來,慾望是人在這個世界種種物資吸引所產生,當人的內心為物慾所佔有的時候,有句...
有既是無,無既是有是什麼意思
天天秀一秀 意思是 對事情不要太過於在意,要從多個角度看問題。說這話的人是老子。有即是無,無即是有 的理解應有以下幾點 1 它不否認眾緣生法,若是否定眾緣生法,空就不能建立。2 專講 有 難免有常見,專講 無 難免有斷見,般若恰恰是來消滅這個斷見 常見的。遠離二邊,契合中道,為中觀之見。3 不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