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汲懷厹
一、關於地帶性因素和非地帶性因素 (一)地帶性因素太陽輻射能分佈因緯度而不同,氣候主要受緯度因素制約,水文、植物、土壤等的分佈也都受到氣候因素的影響,它們的分佈一般都呈帶狀分佈。所以氣候、水文、植物和土壤等,稱為地帶性因素。地帶性規律就是受地帶性因素影響而表現出來的,其中氣候是地帶性因素中的主導因素。
(二)非地帶性因素自然地理環境因素中,有些因素如海陸分佈、地形、岩石等,它們的分佈與太陽輻射能沒有聯絡或沒有直接聯絡,而是受內力因素、主要受地質構造控制,其分佈不成帶狀。所以海陸分佈、地形和岩石等,稱為非地帶性因素。即導致非地帶性現象發生的因素。
其中地形是非地帶性因素中的主導因素。例舉如下: 1.海陸分佈:
如北半球高緯度的苔原帶和針葉林帶呈東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現象十分明顯,而南半球相同緯度絕大部分是海洋,故沒有苔原帶和針葉林帶分佈。 2.地形起伏: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側是多雨的溫帶森林,而同緯度的山脈東側卻是乾燥的巴塔哥尼亞沙漠。
3.區域性水分變化:如熱帶荒漠帶和溫帶荒漠帶內的綠洲。 4.區域性岩石性質的變化:
如在四川盆地的**帶常綠闊葉林中,由紫紅色的砂岩、頁岩風化而成的紫色土。 5.區域性水分礦化度的變化:如在沿海平原的溫帶落葉闊葉林中,由於鹽分變大出現的鹼蓬草地。
6.區域性環流和洋流:如信風帶大陸西岸,因受離岸風及沿岸寒流的影響,在海岸帶形成沙漠。 7.區域性地熱異常:
如在冰島,苔原是這裡的地帶性植被,但在熱泉附近卻分佈著草甸。 8.人為作用:如在沙漠邊緣營造防護林,填湖造田,培育水稻上等活動都可以造成對地帶性規律的改變,等等。
非地帶性分佈可由一種或幾種非地帶性因素影響所致。如湖泊、沼澤這種非地帶性分佈就是在地勢低窪和水溼這兩種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下形成的。總之,這些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使地帶性分佈規律變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鮮明,使自然環境顯得更加複雜。
地帶性因素和非地帶性因素兩者是有聯絡的。例如,地形隆起對地帶性因素有一定干擾作用,海南島自然地理景觀的地域分異主要是由於水分的地域差異而引起的,而水分的地域差別就是由於非地帶性因素——地形隆起影響。岩石屬於非地帶性因素,但岩石風化過程以及形成的鬆散風化殼的分佈,又受到地帶性因素影響。
由此看來,自然環境受帶性和非地帶因素影響。自然環境特徵是由這兩組因素綜合作用造成的。 (三)非地帶性現象自然現象並不都是由地帶性規律支配,並非所有自然現象都呈帶狀分佈。
例如,湖泊、沼澤等的分佈就不是帶狀的,它主要受地形因素影響。凡是有區域性窪地,即可積水成湖;區域性窪地、排水不暢,地下水位過高、土壤過溼,就可以形成沼澤和沼澤土。平原地區有湖沼,山地區域也有湖沼分佈;低緯度地區有湖沼,高緯度地區也有湖沼。
所以湖泊、沼澤和沼澤土等的分佈,都屬於非地帶性現象。當然,湖泊、沼澤的形成與氣候因素也有一定關係,例如氣溫低、蒸發量小,更加有利於沼澤的產生。 二、關於「分異」問題 幾種「分異」在高一上冊的教參中好象有些介紹,方便的話可以找來看一下。
至於對這幾種「分異」的要求,個人的觀點是:儘管在高中選修(二)中具體應用了其中幾種「分異」現象,如我國三大自然區等。但從整體上看,這部分知識嚴重超出了學生的認知能力(記得讀大學時是在綜合自然地理學中學的,當時自己也感到很難理解),也超出了教學要求。
如果是對高一學生,可以在講「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時,舉個合適的例子點一下,目的是強化一下學生對自然環境特徵的認識。如果是高中選修(二)的教學,也主要是對具體區域的「分異」特徵認識,不作分級系統的要求。
2樓:牢山槐
就是本來是這樣的 它偏偏那樣 呵呵
3樓:吾元修麥申
地表自然地理現象的分佈,並不都具備地帶性分佈規律,由於海陸分佈、地形起伏、洋流、巖性等因素的影響,出現了非地帶性分異的現象。非地帶性分異的現象及成因主要有:
1)地帶性自然帶的缺失。主要由海陸分佈引起。如由於南半球相應緯度帶是海洋,沒有陸地,導致南半球缺失苔原帶和亞寒帶針葉林帶。
2)改變了地帶性分佈的自然帶。①與地形起伏有關。如南美安第斯山脈南段西側是多雨的溫帶森林,而同緯度的山脈東側因地處西風帶背風地帶,形成了乾燥的巴塔哥尼亞荒漠;②與區域性環流和洋流影響有關。
同一自然帶,受暖流影響一側自然帶向高緯延伸且面積要廣闊一些,寒流一側則向低緯延伸。如歐洲西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側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向高緯度延伸到北極圈以北地區;而南美西海岸因受祕魯寒流影響,熱帶荒漠帶向低緯度延伸到赤道附近。
3)地帶性自然帶的空間範圍受到約束。這種現象的產生主要受地形起伏的影響。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區,各自然帶緊逼西海岸,其空間分佈範圍受到極大的約束,而且與東部地區的自然帶阻隔,這是由於科迪勒拉山系分佈於美洲大陸西部沿海地區的結果。
4)自然地理現象的斑狀分佈。①區域性岩石性質的變化。如在四川盆地的**帶常綠闊葉林帶中,由紫色的砂岩、頁岩風化而成的紫色土。
②區域性水分變化。如熱帶荒漠帶和溫帶荒漠中呈斑點狀或條帶狀分佈的綠洲。③區域性水分礦化度的變化。
如在沿海平原的溫帶落葉闊葉林中,由於鹽分變大出現的鹼蓬草地。④區域性地熱異常。如冰島,苔原是這裡的地帶性植被,但在熱泉附近卻分佈著草甸。
什麼是非地帶性氣候 10
4樓:大花咪咪猴
非地帶性因素自然地理環境因素中,有些因素如海陸分佈、地形、岩石等,它們的分佈與太陽輻射能沒有聯絡或沒有直接聯絡,而是受內力因素、主要受地質構造控制,其分佈不成帶狀。所以海陸分佈、地形和岩石等,稱為非地帶性因素。即導致非地帶性現象發生的因素。
其中地形是非地帶性因素中的主導因素。 需要更相細嗎
5樓:匿名使用者
1、赤道附近的東非高原、蓋亞那高原沒有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的影響因素
地形因素:由於東非高原、蓋亞那高原海拔高,隨著地勢升高,氣溫隨之下降,降水也減少.
2非洲幾內亞灣沿岸熱帶雨林氣候緯度位置偏高的影響因素
洋流因素:幾內亞灣暖流對沿岸的增溫增溼作用.
3、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高原東南部、中美洲東部熱帶雨林氣候的影響因素
盛行風因素:以上這些地區處在信風(北半球為東北信風,南半球為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
5、歐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一直延伸到北極圈附近的影響因素
洋流和海陸輪廓因素:由於歐洲西部的海陸輪廓更有利於沿岸強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深入,所以歐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一直延伸到北極圈附近.
6、北美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比歐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範圍狹小且南北延伸的影響因素
地形因素:由於南北延伸的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阻隔作用,把西風和暖流的影響僅限制在沿海一帶,所以,北美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比歐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範圍狹小且南北延伸.
7、南美洲東南部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是世界唯一靠近海洋的溫帶沙漠氣候型別)的影響因素
地形因素:西部高山(安第斯山)阻擋了來自太平洋上的暖溼氣流,故在西岸迎風坡多雨,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西風越過高山後在背風坡由於雨影效應,降水大為減少.
盛行風因素:東岸雖臨大西洋,但處在西風帶受離岸風作用,水汽難以進入大陸.
洋流因素:東部沿海受(大西洋福克蘭)寒流的影響更加減少了水汽**.
8、亞歐大陸北部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在大陸東岸比大陸西岸緯度位置偏低的影響因素
洋流因素: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東岸受千島寒流的影響.
9、北美大陸東部季風氣候不顯著的影響因素
海陸熱力差異:北美大陸東部的海陸熱力差異不如東亞地區那樣明顯.
氣團和鋒:北美大陸上南北屬性不同的氣團交綏,氣旋活動頻繁,季風環流遭到抑制而減弱.
非洲氣候帶分佈的非地帶性現象
你要搞清楚什麼叫非地帶性,再仔細對比 氣候地帶性分佈,與現實的氣候分佈,我舉幾個地方吧 本來在南北緯10 之間應該分佈熱帶雨林氣候,而在非洲赤道附近,東非高原上由於海拔較高,對流不強,而形成了典型的熱帶草原,這就是非地帶性分佈,同樣的在馬達加斯加島東側 分佈的熱帶雨林氣候同樣也是。你仔細去看看圖,結...
水平地帶性和垂直地帶性在表觀上有何異同
黎成禮冀曉 地理事物地域分異有兩種基本狀態 1 非地帶性 即事物分佈不具備空間遞變規律,直接說就是哪兒都可能有,也哪兒都可能沒有,其分佈在空間上是沒有規律的。2 地帶性 即事物分佈具有明顯的空間遞變規律。1 緯度地帶性 地理事物由於熱量變化的影響,呈現自赤道向兩極方向的南北方向的有序變化,這種現象在...
什麼是非謂語動詞,什麼是非謂語?
計算機研社長 英語中如何快速分辨非謂語動詞,看這裡讓你秒懂非謂語動詞 慈梓維建癸 動名詞和分詞 現在分詞和過去分詞 主要包括不定式非謂語動詞是指在句子中不是謂語的動詞,即動詞的非謂語形式 賈玉枝儀書 我們把在句子當中起名詞 形容詞或副詞作用,充當謂語之外的其它句子成分的動詞稱為非謂語動詞。非謂語動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