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細胞夢想
法國生物學家布豐在生物進化史上,富有創造性的提出了轉變論,即認為生物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斷改變的。但林奈對其評價:雖然布豐把轉變論帶進了生物學,但他一生都在轉變論和不變論之間徘徊。
2樓:匿名使用者
喬治斯-路易斯·雷克勒,孔德·德·布豐(又譯蒲豐、比豐,georges-louis leclerc, comte de buffon,2023年9月7日—2023年4月16日),法國博物學家、數學家、生物學家、宇宙學家和作家。布豐的思想影響了之後兩代的博物學家,包括達爾文和拉馬克。
布豐在博物學上的作品包括discours sur la manière d'étudier et de traiter l'histoire naturelle、théorie de la terre和histoire des animaux,還有histoire naturelle, générale et particulière(1749-88年:原定出版50卷,生前出版了36卷,布豐死後由拉塞佩得出版了8卷)。該書包含了當時社會所有有關自然世界的知識。
布豐研究了人和猿的相似之處,以及兩者來自同一個祖先的可能性。多邦通有份協助他編寫這部鉅著。布豐的作品對現代生態學的影響深遠。
概率論上的布豐投針問題以他命名。
在les époques de la nature(2023年),布豐**太陽系的根源,猜測行星是由太陽和彗星碰撞而成的。他又提出地球的年齡大大長於教會聲稱的六千年。根據鐵的冷卻率,他推論地球年齡應為75,000年。
他受到天主教教會譴責,其書籍被焚燒。
布豐曾發表理論,認為美洲的自然環境不及歐亞大陸。他認為當地沒有強大的生物,甚至人也不及歐洲的強壯。他的解釋是因為當地滿是溼地和繁密的森林。
在sur le jeu de franc-carreau,他將微積分這個工具引入概率論。
他將牛頓的和史提芬·黑爾斯的vegetable staticks譯成法語。
[編輯] 生平
他生於[]蒙巴爾,其父本傑明·雷克勒是dijon和蒙巴爾的領主。十歲時,他入讀jesuit college。2023年遵循父命,修讀法律。
可是布豐在學校的成績平平,沒有潛質成為法律界發展。終於,2023年他進入angers大學修讀數學,不過他也有學習其他科目如醫學和植物學。
他曾和加布里爾·克拉默通訊,話題包括力學、幾何、概率、數論和微積分。
2023年他參與了一場決鬥,被逼離開大學。他一趟歐洲之旅,直到其母逝世。
他搬到巴黎,認識了伏爾泰和其他知識分子。27歲時,他加入法國國家科學院。2023年7月,他被任命為巴黎御花園(後來的法國植物公園)的管理員。
他在任期間,他將這個皇帝的花園變成研究中心兼博物館,而公園面積和裡面的植物品種亦大大增加。
什麼叫庸俗進化論,什麼叫激變論?
3樓:靠名真tm難起
1、庸俗進化論是一種形而上學的發展觀。19世紀末20世紀初產生於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國家中的一種資產階級思潮,是英國資產階級哲學家斯賓塞從他的“力的恆久性”觀念中引出的,用生物學觀點建立的社會學理論。
在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民族之間、國家之間,必然要進行“生存競爭”。優等民族或種族最適應“生存競爭”,在競爭中必勝,而成為一切民族的統治者,劣等民族是天然的被統治者。
2、激變論一般指災變論,災變論與均變論相對立,此理論認為在地球歷史上發生過多次巨大的災變事件,每經一次災變,原有生物被毀滅,新的則被創造出來(特創論)。又稱災變說。是一個地質學理論,認為地球曾經遭受許多短暫的災難,其中有些是世界性的。
4樓:崑山職三
庸俗進化論 19世紀末20世紀初產生於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國家中的一種用生物進化的觀點來解釋社會現象的形而上學思想。主要代表為英國哲學家斯賓塞。1859年,達爾文以《物種起源》一書創立了生物界物種變化的理論。
斯賓塞舉起達爾文進化論的大旗,認為自然界現有的秩序是一種漸進過程的產物,事物發展的漸進性乃是宇宙的根本規律。其基本思想為:只承認事物發展的漸變,否認事物發展中的突變,只承認發展中的量變,否認事物發展的質變;否認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內部矛盾性。
這是一種形而上學的發展觀。庸俗進化論的代表人物進一步把這一觀點強加給社會領域,認為社會的發展同樣只有量變,人類社會只是逐漸進化的歷史,而不是矛盾鬥爭和社會不斷革命的歷史。它庸俗地套用達爾文的進化論,用種族之間鬥爭的“優勝劣敗”或氣候、地理環境的因素來解釋社會現象,否認社會內部的深刻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原因,反對階級鬥爭和社會革命,主張點滴改良和階級調和,實際上它是資產階級的反動政治哲學,是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理論基礎,它意在不觸動資產階級統治的條件下,實行某些微小的改良,用以麻痺勞動人民,反對無產階級革命。
激變論 激變論 又稱“災變論”。一種用災變來解釋地殼運動和生物演變,否認生物自身進化的形而上學理論。18世紀中期,布豐依據2023年出現的大彗星離太陽的最近距離只有23萬里的事實,認為地球可能是太陽與大彗星碰撞出來的一個熾熱的碎片,在其旋轉中形成了一個球體,初次形成了太陽系和地球災變形成的演化理論。
之後,災變論分化為以波蒙為代表的現實主義災變論和以居維葉為代表的非現實主義災變論。前者認為,古今地質作用是相似的,通過古今地質過程和產物的比較,可以認識地球史。而居維葉在其《地球表面的革命》一書中提出,地球表層經常發生突如其來的、大規模的變化,如海陸升降、嚴重乾旱或水災、火山爆發、**等等,這些變化導致了許多生物絕跡,其他地方的生物便移居此處,從而出現一個新的世界。
如此反覆下去,就看到不同地層具有不同型別的生物。居維葉的後繼者進一步發展了他的災變論學說,認為地球的災變是突然間席捲全球的,因此災變後的世界只能由上帝來加以重新創造,地球上的物種也是上帝多次創造的成果,這無異是對上帝創世說的理論論證,由此也為宗教界所大力推崇。災變論否認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係,否認古生物和現代生物之間的相互聯絡,否認了生物自身的漸進和進化,把質變絕對化,視質變為突然發生的、沒有量變準備的突如其來的一擊,使神蹟成為自然界的根本槓桿,因此它不僅是違反辯證法的形而上學觀點,而且也是一種背離唯物主義的唯心主義學說。
在當代,隨著全球性激變的證據迅速積累,一些學者對災變論又興起了新的討論,並提出了新的災變理論。
布豐的進化論
5樓:潘多拉的願望
6樓:
呵呵``` 進化論
jj的新歌
拉馬克提出的是生物進化還是生物演化
nihao想念 拉馬克曾提出用進廢退學說或獲得性狀遺傳學說來解釋生物的進化,生物進化論是達爾文提出的 生物演化,用進廢退學說 拉馬克提出的是用進廢退論,不是生物進化 一 拉馬克的進化學說 拉馬克的進化學說 lamake de jinhuaxueshuo 一種系統的生物進化學說。因由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
生物進化的歷程是怎樣的,生物的進化過程是什麼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樹苗 課題名稱 生物進化的歷程 教案序號 備課教師 稽核 授課型別 新授 課時計劃 1 授課班級 八年級 教學目標 1 舉例說出生物進化的主要證據 化石。2 通過對化石的觀察 比較和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研究問題 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 生物進化的證據和歷程 教學難點...
生物是從什麼開始演變的,生物進化的歷程是什麼?
生物進化歷程是由低階到高階 由簡單到複雜的過程。在進化過程中,有許多關鍵性的生物分化,配合地質時間與進化歷程,能夠歸納出進化時間表。目前已知的化石紀錄中,最早生命遺蹟是出現在約38億年前,原核單細胞生物則出現在33億年前。到了22億年前,才出現最早的真核單細胞生物,如藍綠菌。6億年前藻類與軟體無脊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