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有詳細的自然帶分佈規律,自然帶的地域分佈規律有哪幾種?

時間 2021-10-18 16:32:54

1樓:匿名使用者

1.熱帶雨林帶:分佈於赤道帶的溼潤大陸地區和島嶼上

2.熱帶稀樹草原帶(薩王納群落):本帶與熱帶雨林帶南北相連,在非洲和南美洲有著廣泛的發育,而在澳大利亞、中美和亞洲的相應地帶則僅有區域性的分佈

3.熱帶荒漠帶:此帶位於副熱帶高壓帶和信風帶的背風側,在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亞的阿拉伯半島、北美的西南部、澳大利亞的中部和西部、南部非洲及南美部分地區表現明顯

4.**帶荒漠草原帶:本帶位於熱帶荒漠帶和**帶森林帶之間,在北半球很清楚地表現於熱帶荒漠帶的北緣,在南半球則表現於澳大利亞南部、南部非洲和南美南部的部分地區。

5.**帶森林帶:在地球上,**帶的非地帶性因素表現得極為強烈,這裡陸地有巨大的面積,地形有很大的起伏,大陸輪廓和洋流也都有不同的影響,因此這裡的地帶性現象受到很大的干擾和破壞,使**帶的自然帶不是橫貫東西連成一體的全球性地帶。

6.溫帶荒漠帶:本帶主要分佈在亞歐大陸內部和北美大陸西部的一些山間高原上,在南美大陸南部的東側也有所表現。

7.溫帶草原帶:在北半球表現非常典型,如亞歐大陸中部,從東歐平原的南部到西西伯利亞平原的南部,就是一條很寬的溫帶草原帶。

由於一系列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溫帶草原,都改變了呈東西向帶狀的分佈形式。

8.溫帶闊葉林帶:本帶又稱夏綠林帶,主要是由一些秋後落葉的闊葉喬木組成的森林。

本帶屬於整個溫帶森林帶的南部亞帶,因受海陸分佈、寒暖流等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溫帶闊葉林帶主要分佈於溫帶大陸的東部和西部,至於溫帶大陸的內部,則因大陸性氣候較強,而形成了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

9.亞寒帶針葉林帶:本帶屬於整個溫帶森林和北部亞帶,它沿亞歐大陸北部及北美大陸北部,呈非常寬闊的帶狀東西向伸展著,是溫帶森林帶的主要部分,幾乎橫貫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是一條全球性的自然帶。

10.苔原帶:本帶位於亞歐大陸及北美大陸的最北部及北極許多島嶼地區。

11.冰原帶:亦稱冰漠帶,它幾乎佔有南極大陸的全部、格陵蘭島的大部以及極地的許多島嶼。

2樓:匿名使用者

氣候的不同實質是熱量和水分的不同 因而世界氣候存在冷熱乾溼的差異. 導致了不同氣候影響下的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植被和土壤型別 就使得世界陸地自然帶的有規律分佈啊

自然帶的地域分佈規律有哪幾種?

3樓:匿名使用者

你是說地域分異規律嗎?

垂直地帶分異規律,經度地帶性,緯度地帶性,非地帶性

4樓:益潔靖棋

錯本題考查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自然帶的水平地域分異規律。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形成的原因是太陽輻射從低緯向兩極遞減,導致熱量變化,也引起水分變化,是以熱量為基礎的水熱共同作用下的結果。自然帶變化規律是由南向北變化,東西方向延伸。

所以本題敘述錯誤。

如何判斷自然帶有多少,自然帶的垂直分佈規律?

5樓:妖妖小怪書

一、影響山地垂直自然帶譜複雜程度的因素

1、緯度越低越複雜

2、海拔越高越複雜

3、相對高度越大越複雜

4、水分越多越複雜

二、影響山地同一自然帶分佈海拔高度的因素

1、不同山地,低緯度地區海拔高

2、同一山地,陽坡海拔高

3、同一山地,背風坡海拔高

三、影響雪線分佈高度的因素

1、低緯度地區海拔高

2、陽坡海拔高

3、背風坡海拔高

4、陡坡海拔高

誰能告訴我地理的植被分佈規律?

6樓:匿名使用者

由於維度位置和海陸分佈的不同,分別就有了一定的熱量和水分的組合。不同的氣候又產生了與之想對應的具有代表的植被和土壤型別,從而就形成了一定寬度、呈帶狀分佈的陸地自然帶。從世界各地自然帶的分佈,植被具有如下的規律:

1、由赤道到兩級的地域分異(這這種地域分異是以熱量為基礎的)2、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這這種地域分異是以水分為基礎的)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

當然,在地帶性分異規律的基礎上,也會受海陸分佈、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響

7樓:匿名使用者

一、植被的水平分佈

規律性(一)全球分佈規律

氣候條件,主要是熱量和水分以及二者的配合狀況,是決定許多植被型成帶狀分佈的根本因素。太陽輻射是地球表面熱量的主要**。由於它提供給地球的熱量從南至北的有規律差異,形成不同的氣候帶,因而植被也成帶狀從南至北依次更替。

這種沿緯度方向有規律更替的植被分佈,稱為植被分佈的緯度地帶性。

同時,在陸地同一緯度的不同地點,各地的水分條件,由於與海洋的距離、大氣環流和洋流的性質等差異往往十分明顯。植被因水分狀況大體按經度方向成帶狀的依次更替(但與具體經度數字無關),即為植被分佈的經度地帶性。它和緯度地帶性統稱為水平地帶性。

對地球上植被分佈的一般規律,有過不少研究。如布羅克曼-耶羅什(brockmann-jerosch)和留貝爾(rübel)根據歐非大陸作出了植被在「理想大陸」上的分佈圖式。瓦爾特繪製了北半球和南半球不對稱植被帶的「平均大陸」圖式(圖5-37)。

在這張所謂的「平均大陸」植被圖上,可以看到如下的趨向:熱帶、北方帶(寒溫帶)和極地帶(在南半球不存在相應的帶)等各植被帶大體是與緯度平行的。這在北半球比較明顯。

但是,這種規律也是相對的。在南北緯40°之間的大陸東側,由於季風的溼潤影響,有一個完全不存在乾旱地區的區域。在西側,則情況甚為複雜,在**帶,荒漠可伸展到海岸,而在南半球,荒漠甚至僅限於海岸區。

在西側的其餘地區,明顯地較為溼潤,而海洋氣候的影響深入到內陸。這種趨向在平均大陸圖上比在一般的世界植被圖上容易看出。平均大陸的植被圖給人們提供了世界植被型別模式分佈的狀況,表明了植被型別分佈與氣溫和降水的關係。

目前已有許多推測植被型別變化的氣候指標,最早使用的是年平均溫度和年降水量,其後應用較廣的如格里高裡耶夫和布迪科創立的太陽淨輻射

們的組合較好地反映了以植被特徵為代表的自然地帶規律。當q<0.3時形成苔原,0.

3<q<1.1時隨r值減少依次更替為從熱帶到寒溫帶分佈的森林,1.1<q<2.

3時為熱帶與溫帶分佈的草原,q=3.4則為半荒漠與荒漠的分界標誌,但它們都限於一定的r值條件內。

2023年,日本學者吉良根據溫暖指數(wi),劃分以下各帶:

wi=0 極地永凍帶 wi=85-180 暖溫帶

wi=0-15 寒帶 wi=180-240 **帶

wi=15-45 亞寒帶(寒溫帶) wi>240 熱帶

wi=45-85 冷溫帶(中溫帶)

吉良還根據溫暖指數、柯本指數k,桑斯威特(c.w.thornthwaite,)的pei和愛斯特隆(?

ngstr」 om,a.)的cih三者結合作為溼度指數,以北半球為例,劃分為五個帶,表示熱量、乾溼度與植被型別的關係(表5-5)。

表5-5 北半球主要植被型別的分佈與氣候

帶(乾溼度)的關係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夏雨氣候條件下,森林型別隨熱量而發生變化,在一定的熱量範圍內,發育著某一植被型別。同時,溼度的遞減也出現了森林型別的變化,並逐漸過渡為森林草原、草原和荒漠。在屬於地中海型的冬雨氣候區,不論在歐洲或是北美,都發育著典型的硬葉林,有別於夏雨氣候區的照葉林。

上述各種對世界植被分佈規律的論述,僅是概括性的,它往往從氣候方面加以說明。但世界植被的實際分佈卻複雜得多,它還要受到氣候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響。下面,來考察一下幾個主要大陸的植被分佈狀況。

歐亞大陸(包括非洲北半部)根據植被型別和分佈特點,可把歐亞大陸劃分為三個主要的緯度地帶系列:即大陸西部的大西洋沿岸系列;大陸東部的太平洋沿岸系列以及大陸內部的東歐-西西伯利亞-中亞-阿拉伯系列。

大陸東部太平洋沿岸系列中植被由北至南的更替順序為:苔原—北方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夏綠闊葉林—常綠闊葉林—季雨林或雨林。這裡夏綠闊葉林,由於冬季受到盛行極地大陸氣團作用,以及沿岸又有寒流經過,氣候寒冷而乾燥,因此,是由較耐寒旱的櫟類等組成,且不能向內陸深展,迅即尖滅。

但這裡的常綠闊葉林卻大為發育,這是由於受到夏季強盛的東南季風的作用。這兩種現象與大陸西岸廣為分佈的夏綠闊葉林以及北非的**帶荒漠形成鮮明對比,具不對稱性。

大陸內部西西伯利亞—中亞—阿拉伯系列中植被由北至南的更替順序為:苔原、北方針葉林—溫帶草原—溫帶荒漠—**帶荒漠。溫帶草原和溫帶荒漠的出現,是與海洋溼氣團難以到達大陸內部或是經過長距離後已成為大陸氣團,氣候顯著大陸性,乾旱少雨等因素有關。

這一帶的熱量雖不低,但是降水量已較東西兩岸明顯減少,使需要溼潤氣候的針闊混交林和夏綠闊葉林無法生存,而被耐乾旱的草原和荒漠植被所代替。

歐亞大陸與非洲西部的大西洋沿岸的植被系列與前兩個系列有明顯差異,從北向南依次為苔原—北方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夏綠闊葉林—常綠硬葉林—**帶及熱帶荒漠—稀樹草原與季雨林—熱帶雨林。

由於受地形和洋流等條件影響,緯度地帶性植被中只有寒溫帶(北方)針葉林帶和苔原帶在大陸上東西連續不斷。熱帶雨林在非洲東部高原上受印度洋信風影響未能出現,在非洲西海岸亦因強大的奔給拉寒流制約而使其分佈限於剛果河口以北的狹窄範圍內。

北美大陸 植被分佈地帶性現象比較複雜。在大西洋一側,從北到南植被依次為苔原—北方針葉林—夏綠闊葉林和**帶森林,呈一定的緯度分佈。在迴歸線到北緯60°範圍內,主要為溼潤性氣候,並較歐亞大陸東岸更為溼潤一些。

但是,植被的這種緯度地帶性,並沒有橫貫整個北美大陸,特別是在夏綠闊葉林分佈的緯度帶內,植被向西逐漸過渡為草原和荒漠,在一個很大的區域內,出現了植被從東向西的有規律更替,表現出經度地帶性。這主要是與從大西洋溼潤氣團帶來的水分自東向西逐漸減少密切相關。在北美大陸的西部,雖然受到太平洋溼潤氣團的影響,雨量充沛,但卻被經向的落基山所阻擋,因而森林僅限於山脈以西。

南美 安第斯山脈貫穿大陸南北,但過於靠近大陸西岸,植被在山的兩側差別甚大,只形成兩大系列。

澳大利亞 植被受地形影響更為顯著,東側海岸因山脈逼近而雨水充沛,雨林從北部熱帶延伸到南部**帶,呈半環形分佈,內陸卻以稀樹草原和荒漠為主。

最後應指出,氣候帶與地帶性植被的具體劃分在學術界尚有不同意見。這裡引用沃爾特的方案作為參考。他共劃出9個氣候帶和相應的地帶生物群落(zonobiome,zb),後者以地帶性植被作為主要組成成分。

zbⅰ週日氣候型的赤道帶——熱帶常綠雨林

zbⅱ有夏雨的熱帶——熱帶落葉林和稀樹草原

zbⅲ**帶乾燥帶(荒漠氣候)——**帶荒漠植被

zbⅳ冬雨和夏旱帶——硬葉木本植被

zbⅴ暖溫帶(海洋性)——溫帶*常綠林

zbⅵ有短期霜凍的典型溫帶——溫帶落葉闊葉林

zbⅶ有寒冬的乾燥溫帶(大陸性)——有寒冬的草原和荒漠

zbⅷ寒溫帶(北方的)——北方針葉林

zbⅸ北極的和南極的——苔原(無喬木)

在地帶性植被之間通常氣候逐漸變化,相鄰的兩類植被各自佔據有利生境,形成空間上鑲嵌分佈,但優勢(面積)相互轉化的過渡帶,特稱之為地帶群落交錯區(zonoecotone ze)。例如落葉闊葉林被草原替代,北方針葉林被苔原替代,相應形成森林草原帶和森林苔原帶。後者在北歐可見到下述幾個變化邊界①最南部為具有采伐價值的森林北界,②密林北界,③島狀分佈的片林(或雜有孤立的樹木)北界,④森林樹種分佈北界,此時植株成為散生的灌木狀或匍匐狀,這也是苔原帶的南界。

此外我們也可以區分出邊界更為模糊的漸變帶,它主要表現為不同層片在群落中優勢的替代。如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之間多年生草本植物層片的作用逐漸變化,常綠闊葉林和落葉闊葉林之間常綠樹種層片的逐漸變化。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過渡帶生長一些特有的物種,如我國草原化荒漠中的沙冬青、四合木等,而未分佈到帶外。

廬山山麓的自然帶,山麓自然帶是森林帶嗎

妖妖小怪書 位於 帶,帶常綠闊葉林帶。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塊段山,長約25公里,寬約10公里,綿延的90餘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遮蔽著江西的北大門,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佈岡嶺26座,壑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

全球自然帶的分佈是怎樣的?最好有圖神馬的

1 亞歐大陸東海岸從赤道向北極自然帶的更替體現了自然帶的緯度地帶性,產生這種地域分異的主導因素是太陽輻射。熱帶雨林帶 帶常綠闊葉林帶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亞寒帶針葉林帶 苔原帶 冰原帶 2 亞歐大陸的25n 50n地區,從東西兩岸向內陸自然帶的更替體現了自然帶的經度地帶性,產生這種地域分異的主導因素是...

地理題 山地迎風坡的自然帶是如何分佈的

伊本新德 同一自然帶迎風坡分佈的海拔高些,背風坡分佈的海拔要低些。因迎風坡降水多,且熱量要豐富些。如果山地對氣流過度抬升,迎風坡和背風坡甚至呈現出完全不同的自然景觀。如南美南部安第斯山脈的西風帶兩側,西側迎風坡是溫帶落葉林帶,背風坡東側是溫帶荒漠帶。 山地的迎風坡是迎向風催來的那一面 背風坡是背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