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嚴遐思支歌
權威解答:目前科學家及學者還是無法**其根本原因,只是對其不斷的瞭解和研究。厄爾尼諾(el
niño
phenomenon)又稱厄爾尼諾海流
,是太平洋赤道帶大範圍內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後失去平衡而產生的一種氣候現象,就是沃克環流圈東移造成的。正常情況下,熱帶太平洋區域的季風洋流是從美洲走向亞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溫暖,給印尼周圍帶來熱帶降雨。但這種模式每2—7年被打亂一次,使風向和洋流發生逆轉,太平洋表層的熱流就轉而向東走向美洲,隨之便帶走了熱帶降雨,出現所謂的“厄爾尼諾現象”。
在氣象科學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已經瞭解:太平洋的**部分是北半球夏季氣候變化的主要動力源。太平洋沿南美大陸西側有一股北上的祕魯寒流,其中一部分變成南赤道暖流向西移動,此時,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吹的季風使暖流向太平洋西側積聚,而下層冷海水則在東側湧升,使得太平洋西段菲律賓以南、新幾內亞以北的海水溫度升高,這一段海域被稱為“赤道暖池”,同緯度東段海溫則相對較低。
對應這兩個海域上空的大氣也存在溫差,東邊的溫度低、氣壓高,冷空氣下沉後向西流動;西邊的溫度高、氣壓低,熱空氣上升後轉向東流,這樣,在太平洋中部就形成了一個海平面冷空氣向西流,高空熱空氣向東流的大氣環流(沃克環流),這個環流在海平面附近就形成了東南信風。但有些時候,這個氣壓差會低於多年平均值,有時又會增大,這種大氣變動現象被稱為“南方濤動”。
現象原因:
60年代,氣象學家發現厄爾尼諾和南方濤動密切相關,氣壓差減小時,便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發生後,由於暖流的增溫,太平洋由東向西流的季風大為減弱,使大氣環流發生明顯改變,極大影響了太平洋沿岸各國氣候,本來溼潤的地區乾旱,乾旱的地區出現洪澇。而這種氣壓差增大時,海水溫度會異常降低,這種現象被稱為“拉尼娜現象”。
影響:首先
是颱風減少,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後,西北太平洋熱帶風暴(颱風)的產生個數及在中國沿海登陸個數均較正常年份少。
其次是中國北方夏季易發生高溫、乾旱,通常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當年,中國的夏季風較弱,季風雨帶偏南,位於中國中部或長江以南地區,中國北方地區夏季往往容易出現乾旱、高溫。2023年強厄爾尼諾發生後,中國北方的乾旱和高溫十分明顯。
第三是中國南方易發生低溫、洪澇,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後的次年,在中國南方,包括長江流域和江南地區,容易出現洪澇,近百年來發生在中國的嚴重洪水,如2023年、2023年和2023年,都發生在厄爾尼諾年的次年。中國在2023年遭遇的特大洪水,厄爾尼諾便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
最後,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後的冬季,中國北方地區容易出現暖冬。
2樓:匿名使用者
“厄爾尼諾”現象是指南美赤道附近(約北緯4度至南緯4度,西經150度至90度之間)幅度數千公里的海水帶的異常增溫現象。
原來,太平洋洋麵並不是完全水平的。在南半球的太平洋上,由於強勁的東南信風向西北橫掃,將海水也由東南向西推動,結果是位於澳大利亞附近的洋麵要比南美地區的洋麵高出約50釐米。與此同時,南美沿岸大洋下部的冷水不停上翻,給這裡的魚類和水鳥等海洋生物輸送大量養料。
令人不解的是,每隔數年,這種正常的良性環流便被打破。一向強勁的東南信風漸漸變弱甚至可能倒轉為西風。而東太平洋沿岸的冷水上翻也會勢頭減弱或完全消失。
於是太平洋上層的海水溫度便迅速上升,並且向東迴流。這股上升的厄爾尼諾洋流導致東太平洋海面比正常海平面升高二三十釐米,溫度則升高2-5攝氏度。這種異常升溫轉而又給大氣加熱,引起難以**的氣候反常。
經如,厄爾尼諾曾使南部非洲、印尼和澳大利亞遭受過空前未有的旱災,同時帶給祕魯、厄瓜多和美國加州的則是暴雨、洪水和泥石流。那次厄爾尼諾效應造成了1500餘人喪生和80億美元的物質損失。關於厄爾尼諾現象的成因,迄今科學家們尚未找到準確的答案。
有人認為,可能是太平洋底火山爆發或地殼斷裂噴湧出來的熔岩的加熱作用造成洋流變暖,進而導致信風轉弱和逆轉。另有人則推斷,也許是因為地球自轉的年際速度不均造成的。他們說,每當地球自轉的年際速度由加速度不均造成的。
他們說,每當地球自轉的年際速度由加速變為減速之後,便會發生厄爾尼諾現象。令人憂慮的是,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越來越頻繁。原來認為5年、7年乃至10年來臨一次,後來又以3至7年為週期出現。
但進入90年代以來似乎每兩三年就降臨一次。
儘管厄爾尼諾的成因尚未查清,但人類並未在它面前聽天由命、無所作為。2023年國外科學家成功地提前一年預報了厄爾尼諾現象的來臨,並積極探索溫室效應與厄爾尼諾現象之間的聯絡。可以預言,人類終將能解開這一肆虐人類的大自然之謎,並找出辦法,避免它的危害。
陌生的拉尼娜
近兩個月來,赤道東太平洋地區海洋、大氣的各種監測資料表明,厄爾尼諾現象正在迅速向“拉尼娜”現象轉化。“拉尼娜”的字面意思是“女孩”,它也被稱為“反厄爾尼諾”現象,總是出現在厄爾尼諾現象之後。
據美國聖迭戈斯克里普斯海洋中心的電腦模型顯示,目前海面以下的寒冷海水正由東南亞朝南美流去,並將迅速上升至海面,使赤道附近的表面海水轉冷。 5月份,在東太平洋的一些監測區內,海洋水溫驟降了8℃,信風加強。美國海洋熱帶研究所指出,位於赤道附近、低於正常水溫的區域如今已擴充套件到東西長3000海里、南北寬數百海里。
儘管這片水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但是這片水域仍在擴大,略低於表面以下的一個巨大的冷水層源源不斷地向這片水域補充冷水。
有關專家指出,拉尼娜現象對氣候的影響很難**,因為它不像厄爾尼諾現象那樣簡單。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認為,拉尼娜現象可能使美國東南部冬天的溫度比正常時期高,而西北部比正常時期低。英國的科學家認為,拉尼娜現象將使北美洲的西部地區、南美洲及非洲東部地區面臨乾旱威脅,而可能給東南亞、非洲東南部和巴西北部造成水災。
中國國家氣候中心專家認為,拉尼娜的危害不會有厄爾尼諾那樣大。關於拉尼娜現象對我國氣候的影響,他認為,影響我國氣候的因素很多,現在還很難估計具體影響。
厄爾尼諾和拉尼娜
很早以前,人們就發現有的年份,赤道東太平洋的水溫異常地升高。歷史上最早記載厄爾尼諾可追溯到2023年,每隔幾年就會出現一次。
以往厄爾尼諾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地區性的現象。隨著科學的發展,對厄爾尼諾的監測和研究逐漸受到重視。到本世紀60年代科學家發現厄爾尼諾與太平洋上大氣活動和一些地區的氣候異常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樣一種大規模的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狀況,引起了地球科學家們的高度關注,尤其是在氣象學界,已經成為當今研究形成氣候異常的突破點。我國處在太平洋西岸,厄爾尼諾對氣候的影響不可忽視,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厄爾尼諾出現的進節有早晚;持續時間有長短;暖水區域有大小;偏暖程度有強弱,等等,問題非常複雜。
這些年來對它的研究雖取得了一些結果,可是迄今關於厄爾尼諾的成因還沒有搞清楚。其與某地區的氣候異常的關係也僅僅還是一些統計相關的分析,它們之間的物理原因遠未揭露。近來,由於去年剛發生了半個世紀以來最強的厄爾尼諾,有些傳媒把一些地區的旱澇天氣或別的自然災害,都歸因於厄爾尼諾現象,這只是一種巨集觀的模糊推論。
科學家們將更加奮發地去揭示厄爾尼諾的祕密。
3樓:匿名使用者
只說主要原因。厄爾尼諾現象主要由祕魯寒流減弱引起。而祕魯寒流簡單可認為是南極西風漂流遇上南美洲半島的阻擋後,部分向上流動並構成南太平洋環流的一部分。
在瞭解這些後,德雷克大蝦就上場了。
德雷克海峽夾在南極半島和南美半島之間,不很大,因此裡面的冰蓋的多少會影響西風漂流的強度。①冰蓋多了,德雷克海峽通道變窄,截留西風漂流,使更多隻能北上祕魯,祕魯寒流增強,南太平洋環流順暢;②這樣環流西部的赤道熱水更多地向南流入西風漂流,加熱西風漂流,又使得德雷克海峽冰蓋融化減少;③冰蓋少了,德雷克海峽更通暢,西風漂流更流暢,導致北上祕魯的寒流減弱(這就導致了厄爾尼諾現象),南太平洋環流減弱;④環流減弱,西部赤道熱水流入西風漂流的量減少,導致西風漂流變冷;⑤西風漂流變冷,顯然德雷克海峽冰蓋又會增多了。如此迴圈周而復始,有趣吧。
厄爾尼諾現象對氣候最重要的影響,厄爾尼諾現象對氣候有哪些影響?
首先是颱風減少,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後,西北太平洋熱帶風暴 颱風 的產生個數及在我國沿海登陸個數均較正常年份少。其次是我國北方夏季易發生高溫 乾旱,通常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當年,我國的夏季風較弱,季風雨帶偏南,位於我國中部或長江以南地區,我國北方地區夏季往往容易出現乾旱 高溫。1997年強厄爾尼諾發生後...
厄爾尼諾現象對我國冬半年的影響,厄爾尼諾現象今年對我國南方冬季氣候有何影響
通過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冬春季海南天氣狀況,可見一斑。11月6日,是我國農曆的立冬,海南省地處熱帶,主要表現為海洋氣候,立冬對海南省沒有實質性影響,島內各地居民仍感覺是夏天。但是立冬以後,降雨量將更為減少。之所以出現目前天氣現象,主要是受厄爾尼諾的影響。據瞭解,今年海南省未出現颱風的原因可能就是厄爾尼諾...
二零一五年厄爾尼諾現象給中國造成的,損失
幾十年過去了,人們對厄爾尼諾現象已有全新理解,特別對生態 環境 氣候乃至世界經濟的影響,有了較深刻的認識.科學家確信,厄爾尼諾特別是強厄爾尼諾會給世界經濟帶來巨大災難.美國 紐約時報 和 洛杉磯時報 提供的評估材料顯示 1982 1983年的暖事件中,祕魯是受害最重的國家之一.事件發生前,祕魯 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