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中有“八識”,是說形成虛妄境界的八種分別和侷限。
“眼、耳、鼻、舌、身”這五種比較好理解,就是人肉身的感知能力,這五種“識”造就“無明”(無明就是未知)。
舉個例子說明:比如人眼睛看到杯子,形成杯子得印象,就是”眼識“!但是杯子到底是不是人肉眼看到得那個樣子呢?
顯然不是,杯子還發出各種光譜和輻射,還有無數未知的東西是杯子所具有的,這些人的肉眼看不見,但是人只相信自己看到的部分,一切沒看的屬性就被捨棄掉了。這就產生了“無明”得侷限,因為我們看到得杯子只是“冰山一角”,杯子的整體屬性隱沒於肉眼可見世間之外了,這個肉眼認識之外的部分就是無明。
當看到杯子以後,再區分出不同,有分別心,就是“意識”。比如區分出杯子得質地,色澤,形狀的時候,就是在分別不同,也就是把印象分類,這就是“意識”。
當根據杯子的印象有所取捨時,就形成執著,造就“末那識”。比如,看紅色杯子比黃色得好看,看方的杯子比圓的得舒服……這就是執著心,就是有取捨了,形成的意識就叫“末那識”!
當把分別執著推廣及他是,就形成習氣、習慣——就是“阿賴耶識”。比如,用紅色的杯子用習慣了,越看越好看,大家也都認為你喜歡紅色,久而久之,自己就真的認為紅色代表自己,選擇其他東西時就會不知不覺的照樣選擇紅色。這種習慣習氣就是“阿賴耶識”
總結:“眼、耳、鼻、舌、身”五識——形成對世間得印象,背後產生未知世間——造就無明
”意識“——區分、歸類印象——產生分別心
”末那識“——對印象進行取捨——產生執著心
”阿賴耶識“——取捨形成一定習慣、習氣,推廣及他——產生妄想心
佛法告訴我們,當放棄分別、執著、妄想,換句話說就是要用平等,慈悲,清淨心看世界,才能看見真如本性,破無明妄想。放到”八識“理論中解釋,就是:人的感知實在有限,切不可根據這些對世間形成一定印象,其實形形色色沒有不同,既然是共同一體,就沒必要執著不放,越執著不放就越看不見真世間,越執著不放雜念越多妄想越多,越想越錯,越做煩惱越多。
這就是”八識“意義。
2樓:磕碰剮蹭
八識是佛家唯識宗創始人對人類心理活動抽象出來的一種理論上的認識。前五識眼、耳、鼻、舌、觸就是指引起心理活動的感官,第六識就是在前五識的基礎上產生的心理活動,故稱之為意,第七識末那識,指的是由前六識與外在物質溝通所集聚的自我意識,第八識則是在前七識迴圈往復活動的基礎上形成習氣、習慣,這些習氣習慣潛藏人心靈深處,不斷地不覺察地影響人的生活與工作。
唯識宗表示世界本原及諸種認識活動的佛教用語。所謂八識:第一眼識,實即視覺;第二耳識,實即聽覺;第三鼻識,實即嗅覺;第四舌識,實即味覺;第五身識,實即觸覺,此五識,通稱“前五識”。
第六意識,義近通常所說的心識。前五識,只能攀緣“了別”、色等外境,第六意識,則能緣慮內、外諸境。第七識,末那識,由它而有第六識,故第六識又是意“之”識;第七識在不停頓地起思慮作用,第六識的思慮作用則時有中斷。
第七識依第八識而有,第七識所“緣”的也是第八識,第八識既是第七識的“所依”,又是第七識的“所緣”。
眼識我們的眼睛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東西,就是眼識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見,而不會分別;如果你在區別這個是書、那個是筆,這已經是意識在作用了。
耳識耳朵具有聽的功能,同樣耳朵只是具有聽見的功能,而不會區分這個是長笛的聲音、那個是小號的聲音。一區分,就是意識在作用了。
鼻識鼻子具有嗅覺,它也只是具有嗅覺功能,一區分香臭,就已經是意識在作用了。
舌識舌頭具有味覺,同樣它也只是具有味覺的功能,一區分甜和鹹,就已經是意識在作用了。
身識身體具有觸覺的功能,同樣他也只具有觸覺的功能,一區分快感和痛感,就已經是意識在作用了。
意識它又稱“心識”,其具有認識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識中有一識起作用,意識便同時俱起。五位中心法是根本,除了預知推斷或機體覺外,佛法重點在於通過修煉達到“心識”不受五塵傳遞而干擾,心中不為所動,最終做到六根清淨的目的。
此外,它對內外之境,不分有形無形,及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有比知、推測的作用。因此迷悟升沉之業,皆由意識而作。心理學上,研究到前六識為止,在佛法上的分析,還有第
七、第八——末那識和阿賴耶識的存在,前六識合稱了別境識。
末那識末那是梵語manas的音譯,末那識是意識的根本,其本質是恆審思量,科學上指第七感時間覺,佛學解釋為修行人放棄善惡的分別心。由於它是執取第八識(阿賴耶識)的見分或其種子為我,使意識生起自我意識,所以末那識又稱為“我識”。這基本上是一種我執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煩惱的根本。
這種我執的具體表現,我的具體生命在過去現在未來所思想所經驗的東西,有其餘勢,以種子的形式,攝藏於第八識的阿賴耶識中。末那識在下意識層面執取這些種子,以之為我。實際上,這些種子都是無始來前滅後生、非常非斷的作用。
《金剛經》中最重要的三句話:“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此中本來無常,末那識以這樣虛妄的東西為我,因此生起貪、嗔(chen)、痴、疑、慢和愛戀與憎惡等種種煩惱。
末那識屬於潛意識的範圍,它本身並不造作善惡之業,可因它執著自我,故成為一切眾生自私自利的根源。末那識所執著的我是什麼呢?即是最後一個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
阿賴耶是梵音alaya的音譯,又稱為藏識,含能藏、所藏、執藏三義,它是一切善惡種子寄託的所在,在六識之外,肯定有潛在的阿賴耶識存在,它是瑜伽行派思想的特色之一,科學上指第八感空間覺,佛學解釋為修行人放棄的執念。
阿賴耶識是本性與妄心的和合體。由無明(無明二字的含義見我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略解)而起的妄想概念稱為阿賴耶識的見分,再因這妄想概念而幻現一種物件的境界,稱為阿賴耶識的相分。
一切眾生,每一個起心動念,或是語言行為,都會造成一個業種,這種子在未受報前都藏在阿賴耶識中,故此識有能藏的含義。前七識的作用是能薰能緣,第八識是前七識所薰所緣,故有所藏義。第七識恆定執此識中的見分為我,而為它所愛,故有我愛執藏義。
其它解釋
初發菩提心菩薩須修行‘六波羅蜜’,方能成就佛道。何謂‘六波羅蜜’?即施波羅蜜、戒波羅蜜、忍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此六波羅蜜可使學佛修道者,從生死苦惱此岸,度到涅槃安樂彼岸。
而所謂‘般若波羅蜜’,乃指因眾生無明煩惱,痴迷無知,故應靠智慧光明之般若來度脫,菩薩若修行般若波羅蜜,即能‘轉識(八識)成智’,以了脫生死、超出三界,達到涅槃之彼岸。至於何謂‘八識’?依《大乘義章》雲:
‘八識’之義,出《楞伽經》,所言識者,乃是神知之別名也,隨義分別;識乃無量,今據一門且論八種。八名是何?即所謂:
(一) 【眼識】。謂眼根對色塵,而生見的了別作用,故稱眼識。
(二) 【耳識】。謂耳根對聲塵,而生聞的了別作用,故稱耳識。
(三) 【鼻識】。謂鼻根對香塵,而生嗅的了別作用,故稱鼻識。
(四) 【舌識】。謂舌根對味塵,而生味的了別作用,故稱舌識。
(五) 【身識】。謂身根對觸塵,而生覺的了別作用,故稱身識。
(六) 【意識】。謂意根對法塵,而生思的了別作用,故稱意識。
(七) 【阿陀那識(又名‘末那識’)】。此方正翻名為無解,體是無明痴暗心故。
阿賴耶識隨義傍翻之一,差別有八:
(1)無明識,體是根本無明地故;
(2)業識,依無明心不覺妄念忽然動故;
(3)轉識,依前業識,心相漸麤,轉起外相分別取故;
(4)現識,所起妄境,應現自心,如明鏡中現色相故;
(5)智識,於前現識所現境中,分別染淨違順法故,此乃昏妄分別名智,非是明解脫為智也;
(6)相續識,妄境牽心,心隨境界,攀緣不斷,復能住持善惡業果,不斷絕故;
(7)妄識,總前六種非真實故;
(8)執識,執取我故,又執一切虛妄相故。
(八)【阿梨耶識(又名‘阿賴耶識’)】。
此方正翻名為無沒,雖在生死,不失沒故。
阿賴耶識隨義傍翻之二,名別有八:
(1)藏識,如來之藏為此識故,是以經言,如來之藏名為藏識,以此識中涵含法界恆沙佛法,故名為藏,又為空義所覆藏故,亦名為藏;
(2)聖識,出生大聖之所用故;
(3)第一義識,以殊勝故,故《楞伽經》說之以為第一義心;
(4)淨識,亦名無垢識,體不染故,故經說為自性淨心;
(5)真識,體非妄故;
(6)真如識,論自釋言,心之體性無所破故,名之為真,無所立故說以為如;
(7)家識,亦名宅識,是虛妄法所依處故;
(8)本識,與虛妄心為根本故,名別如是。
由此觀之,八中前六,有所了別可名為‘識’;後之二種,云何名識?
釋有兩義:(1)後二雖非了別之因,而是了體,故名為識;
(2)八識並有了別之義,故通名識。
云何了別?了別有三:(1)事相了別,謂前六識;
(2)妄相了別,謂第七識;
(3)真實自體了別,謂第八識。
了別既通是故八種俱名為‘識’,名義如是。八中前六,隨根受名;後之二種,就體立稱。根謂眼耳鼻舌身意,從斯別識,故有六種;體含真偽,故復分二。
就前六中,對色名眼,乃至第六對法名意,依此生心,能有了別故,名眼識乃至意識。
總而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若能‘如法(三藏十二部經典)’修學,將能獲得‘般若波羅蜜’而登涅槃之彼岸。何以故?蓋‘般若’能度愚痴,般若意譯為淨智妙慧,簡稱勝慧,又名智慧。
是從實相般若本體,生起觀照般若妙智。因有智慧,故對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能把前五識轉成‘成所作智’,把第六識轉成‘妙觀察智’,把第七識轉成‘平等性智’,把第八識轉成‘大圓鏡智’,而至究竟涅槃。
十識即於八識(眼識心、耳識心、鼻識心、舌識心、身識心、意識心、末那識心、阿梨耶識心)外,加上多一識心(一切一心識)及一一識心(一心一心識),共為十識。性靈集卷七稱之為十慮。十識有三種:
(一)真如門之十識。即八識加上多一識心及一一識心。依釋摩訶衍論卷二載,十識中,前九種心不緣真理,後一種心緣真理而為境界;此乃於生滅門立八識,以生滅所入為第九識,真如所入為第十識。
(二)生滅門之十識。同論同卷之中,另出增數十識之說,即於阿梨耶等八識上加唵摩羅及一切一心識總為十識。真如門十識中之第十識一一識心即唵摩羅識之意;此十識繫於生滅門之位立九識,以生滅所入為第十識。
(三)真生不二門之十識。據祕藏記載,密教以八葉之尊含攝一切心主,是為八識;以八葉及中臺之尊含攝一切心主,是為九識;以十佛剎微塵數之一切心主攝於一識,是為十識。(參閱‘一一心識’1、‘一切一心識’6)
接力跑4乘100的第一棒到最後一棒分配誰說下
首先,有兩種選擇 1.快的在第 一 第四。第一拉開距離。第四,衝刺。第二棒應該選個快點的,因為是直道2.起跑好的在第一棒。很關鍵。最快的在第2 4棒。因為是直道 只是建議 建議使用 第一棒要起跑快的,第二棒要比較快的,第三棒彎道技術好的,第四要最快的 第一棒要起跑反應最快的,第二棒是你隊中最大速度和...
excel能不能把從第一行到最後一行的整列都輸入相應的公式
方括號 一 可以在名稱框輸入需要填充公式的單元格區域地址,然後輸入公式,按ctrl enter。二 如果輸入公式所在列的相鄰列已經有資料,可以雙擊填充柄填充。 同意所有條款 h1輸入公式後,雙擊右下角的小黑點,就會填充公式到最下面 捕捉 字架雙擊,會自動識別填充至有內容的最後一行。 在h1單元格輸入...
我家暖氣進家的第一組熱,越往後越不熱,到最後一組幾乎沒多少熱度了,可能是什麼原因呢?請大家幫忙分析
小雨手機使用者 暖氣中有氣體,對水迴圈產生阻礙,需要放一些水,把氣體排出來,促進熱水迴圈,溫度就會上去!就是利用壁掛爐或者鍋爐加熱迴圈水,再通過管材連結到暖氣片,最終通過暖氣片將適宜的溫度輸出,形成室內溫差,最後進行熱迴圈使整個室內溫度均勻上升。而氣暖則是加熱空氣,冷空氣一進來就被暖氣片加熱成熱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