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職場導師夏清
因為當時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他們無心侵略他國,只想自己做大做強。
2樓:小什說生活
因為二戰蘇聯的政治體制與軸心國不同,而且後來蘇聯遭到德國的進攻,導致蘇聯加入同盟國。
3樓:看的到想不到
本來蘇聯人要加盟軸心國的,但是因為瓜分波蘭的時候起了利益衝突,從這個時候開始導致了蘇聯和軸心國漸行漸遠。因此才加入了協約國。
4樓:宣美情感匯
土耳其二戰的時候,蘇聯沒有加入軸心國,當時主要是因為希特拉在臺上的原因。
如果二戰時,沒有美國的加入,蘇聯會被打敗嗎,軸心國有可能勝利嗎?????
5樓:匿名使用者
沒可能,只不過打的艱苦些。美國等國家很精明的,他們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非蘇聯,所以憋到能摘桃子才出兵,而非最危急的時候雪中送炭---其實美國出兵時,已經可以確定蘇聯能夠勝利的。--早兩年史達林就嗷嗷叫喚,要他們出兵,他們遲遲得一再的不肯。
蘇聯是獨自熬過了最困難時期,美國看他打不敗了,該摘桃子了,才出的兵。至於那些物資,咳,恐怕就像蔣介石給八路軍的餉糧,發不發不都得抗日。
其實美蘇對待中國,他們也是採取這種精明的觀虎鬥,讓你感激他做救世主,他還會在你消耗的非常虛脫的時候,摘走勝利的果實,並且保持戰後對你的壓榨和控制,並且讓你連想要強大的夢都別作---儘管事實上,戰爭的勝利,付出巨大鮮血和犧牲,決定勝利的,其實是你自己!
6樓:克羅埃西亞龍迷
二戰時期美國給蘇聯提供了大量物資援助,尤其是史達林格勒戰役到1994年階段,美國為蘇聯提供了鋁,銅,汽車,運輸車,電單車,石油,汽車外胎,戰鬥機,罐頭等,幫助蘇聯度過了最危難的時期。
那個時期,蘇聯的工業和主要城市幾乎被德國摧毀完了,生產的**不夠蘇軍前線需求。
諾曼第登陸,盟軍牽涉了大量德軍,減輕了蘇軍的壓力。
另一方面,日本和德國是軸心國成員,如果沒有美國消滅日本聯合艦隊,日本可以在太平洋一馬平川,可能進入歐洲,這更能給蘇聯帶來致命危險。
可以說沒有美國的援助,二戰不知道何時解放,蘇聯也沒有能力單獨打敗德國,失敗的幾率極大。
蘇聯最艱難的時期幾乎接近滅亡了,要不是美英的牽制和物資援助,蘇聯早就亡國了。稍微有一點資歷的軍事迷都會這麼認為,可以馬上去乙個軍事貼吧發帖子詢問,如果美英不援助蘇聯,蘇聯要能打敗德國了,我不配做軍事迷。
即便在美英大量物資援助和戰爭牽制下,蘇聯依然死亡率高的可怕,如果美英,蘇聯在1941年就滅亡了。
蘇聯製造的戰鬥所用的鋁在戰爭時期幾乎全部是美英提供的,還有運輸車。
7樓:天高地厚
因為蘇聯當時兩線吃緊,尤其是史達林的對攻戰失敗,使蘇軍蒙受重大損失。若不是英美對蘇聯的援助,說不定蘇聯早已不存在了。
8樓:匿名使用者
真可悲,蘇聯解體了,連曾經的付出都要被搶走!
二戰對德主要兵力是蘇聯!蘇聯!美國根本就沒付出個什麼,前期向各個國家(包括軸心國哦)賣軍火石油賺錢,後期撿桃子加入進來。
只可惜現在美國喇叭最大,已經把自己吹噓成二戰的主力了。
9樓:網友
很難說,如果美國真的不參戰,那麼就沒有太平洋戰爭,那中國的壓力就會增加使得日軍有能力進入蘇聯作戰,是蘇聯連線作戰,如果能贏那也要到1945年以後好幾年,如果失敗那歐亞大陸現在只有兩個國家,德國和日本。
10樓:幹巍昂
蘇聯不會被打敗,軸心國最後只能是失敗,美國只是加快了戰爭的程序。
11樓:清明雨上
如果沒有美國的西方國家幫助,再加上蘇聯當時的社會狀況和史達林的錯誤極左的領導,在大清洗中損失了許多軍事家和兵源素質極低的狀況下,如果不是蘇聯的冬天那麼冷,希特拉重蹈了拿破崙的覆轍,憑藉著德軍的軍力優勢和閃電站這種出其不意的進攻,德軍可能攻進莫斯科,蘇聯可能真的滅亡了。
12樓:網友
有可能,如果德國和英國,全力打蘇聯,有可能的。
13樓:鏡湖閒人
蘇聯不會被打敗,因為蘇聯的領導人是史達林,史達林這人不但對敵人狠,對自己人都能下毒手,你想讓他向希特拉投降,機率等於零。
從經濟上說蘇聯的經濟是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特別是蘇聯十月革命之後,為了防備西歐各國可能的入侵,大力發展重工業和軍工業,**裝備能實現自產自足。
還有蘇聯幅員遼闊,希特拉投入蘇德戰場的幾百萬軍隊,根本不可能佔領蘇聯全部領土,最多隻能佔領重要的城市和交通補給線,蘇聯只要打擊德國的補給線,德國人就只能凍死和餓死,拿破崙就是最好的例證。
【討論】要是蘇聯當時加入軸心國是不是世界就沒救了?
14樓:汐紅淚
都學教科書長大的。實在是低估了二戰時英國的國力。
這麼跟歷史小白說吧,那時如果英國和美國單挑,英國的皇家艦隊完全有能力在美國的工業機器運轉起來之前,把美國人口最稠密,最發達,工業齊全的東北地區炸成1906年三藩市**那樣的慘狀,可以讓美國倒退回南北戰爭時期。不過跟你們說這些估計你們也是在當玄幻故事聽。
至於聽得懂的朋友,我這話的意思就是說,就算蘇聯加入了軸心,英國也不會垮,美國也會起來。最差的情況也就是世界兩級。正常的情況就是世界大戰從5年變成20年罷了。
軸心拿不下北非,沒有石油,什麼都是屁。軸心還是必輸。(參考德國拿下了法國,按理說工業水平和戰力、人口都翻番,不應該會這麼快就敗北,但是事實上就是敗得很快了。
因為沒有石油資源,再多的工廠和人口又有什麼用?)另外,軸心中只有德國的科技比較領先,但是依然是偏科。完全沒有像樣的海軍,空軍也馬馬虎虎。
蘇聯連提煉高純度航空燃料的能力都沒有,至於日本那小破鐵皮車,真不好意思稱為坦克了,更沒啥好說。就這樣的科技劣勢,加上戰爭時間拖那麼長,軸心國的人口**只會更多,被核彈、大規模空襲等徹底炸燬的城市就不止廣島、長崎兩座,而是幾十座甚至上百座,如此下去,軸心國徹底亡國滅種也說不定。
15樓:網友
當時蘇德開戰之前有和平協議,互不進攻,蘇聯和日本也有這樣的協議,只不過德國撕毀蘇聯的,蘇聯撕毀日本的。
其實當時蘇聯真的已經到了最後關頭了,要不是天氣救了蘇聯,蘇聯就打算投降了。。。
16樓:圖靈的悲劇
如果蘇聯加入,英國肯定完蛋,美國救不了中國,整個歐亞大陸甚至可能還有非洲都是軸心國的了。但對美國威脅不大。二戰之前,美國的工業產值就幾乎相當於整個歐洲的了。
那時美國不一定可以跨洋解放亞非歐,但完全可以繼續在南北美洲稱霸,相當於和軸心國平分世界。另外,由於海軍優勢,美國還可以隨便解決日本本土,德和蘇救不了日本。
17樓:網友
如果德日蘇確實之間都有各自藏心眼的話,那確實是沒救了。
德蘇聯合,整個歐洲基本交代了。只剩個英國也撐不了多久。德國沒有兩線作戰了。
日蘇聯合,整個亞洲大陸包括西亞,南亞,也撐不了多久。英法當地殖民軍當時連小日本都打不過,更不說蘇軍了。
保守的講很可能會出現歐亞大陸和美洲大陸兩分天下的局面。
最可怕的是,在二戰當時,這種局面真是差點兒要出現的,要不是41年希特拉去進攻蘇聯,蘇聯還和德國當們盟友呢。日蘇之間雖然是為了儲存各自實力的權益之計,但確認保持了6年不打仗,如果日本打贏太平洋戰爭,真不好說怎樣啊。
18樓:春日薩芬
只要有美國在,德蘇也是枉然。
19樓:匿名使用者
可能,我只知道那樣中國將是二戰最大受害者。
20樓:網友
沒戲,就算當時英國也淪陷了,日本也把太平洋地區吞下,憑藉美國的超強國力和優先發展出核武的優勢,也會完爆德蘇日同盟。
21樓:網友
如果希特拉把義大利換作蘇聯當同盟國的話,那他就能當成吉思汗了。
如果蘇聯和中國加入軸心國,世界會怎樣?
22樓:網友
軸心國是大佬去的地方,中國蘇聯能不能進都是個問題,但是如果真的進了那麼同盟國肯定就要吃力一點了,中國雖然兵力不強,但是在亞洲戰場能給日軍提供足夠的資源,在南亞對戰英印聯軍就很輕鬆,同時蘇聯的加入能給歐洲戰場的德軍很大的幫助,縱觀來看盟軍能佔到上風的也就北非戰場和太平洋戰場。所以結果雖然不一定軸心國贏,但是盟軍想要打敗軸心國的難度肯定會大大提高。
23樓:網友
你可以看一下這種型別的**,比如《高堡奇人》,寫了軸心國勝利後的世界。
24樓:網友
軸心國怎麼可能歡迎蘇聯的加入呢?
二戰同盟國和軸心國各是誰
25樓:亂世烘爐
同盟國:英(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法、美、蘇聯、中國。
軸心國:德、意、奧、日本。
26樓:匿名使用者
同盟國:世界26個反法西斯國家聯合起來的反法西斯聯盟(如中美蘇英)軸心國:德國日本義大利(也叫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即法西斯國家。
27樓:揭彥良甜
軸心國是德國、義大利、日本。
同盟國是中國、蘇聯、美國、英國等。
二戰時美國為什麼不加入軸心國而選擇聯合國呢?
一戰爆發後,美國人一直是在扮演,中立國的角色,到了年的時候,兩大軍事集團,已經打精疲力盡,美國人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出兵,可以說是,有混水摸魚的意思,正應了那句話,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美國人藉此不僅賺得盤滿鈽滿,還由此一舉擺脫了歐洲資本的控制,並且積累了大量的外匯,這個時候,美國其實已經名副其實的,世界...
二戰中軸心國最爛的是不是納粹德國
德國是軸心國中最強大的,義大利才是最弱的,戰鬥力還不如僕從國的羅馬尼亞,陸軍連一個落後的非洲小國都解決不了,空軍總是自擺烏龍轟炸自己的海軍,防空部隊把自家元帥的專機擊落了,四處出擊拖德國的後腿還攻擊自己的準盟友 把希臘推到盟軍陣營,幾萬大軍被缺乏 和人員希臘軍打的後撤30裡,同樣的事情也在法國上演,...
二戰末期,蘇聯為什麼沒在巔峰時期拿下土
朝辭白帝彩雲間 說到 和土耳其的關係,那可真是源遠流長。當年的奧斯曼土耳其和沙俄死磕了很久,雙方一直圍繞著黑海地區的控制權反覆較量。從沙俄到蘇聯,這個國家始終未能徹底獲得黑海地區的出海口。在二戰結束時,蘇聯擁有1300多萬軍隊,可蘇聯並沒有趁機拿下土耳其。政治高於軍事,不是什麼事情都是依靠軍隊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