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錢樂萱
每乙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我們要做的就是「靜待花開」。但是,也許很多家長並沒有真正懂得這句話的含義。他們只看到了「靜待花開」,而忽略了「默默耕耘」。
前幾天,有個五年級的家長帶孩子過來諮詢。
媽媽似乎很有教育意識,一上來就跟我聊她一直以來尊崇的教育方式:放養的,寬鬆的,尊重孩子自主權利的,從不為他補習,也不看重他的學習成績……
嗯,這聽起來是一位很好、很有教育理念的家長。
然後我問:那孩子的數學遇到什麼問題了嗎。
他課堂上完全聽不懂老師說什麼,回家的作業也基本上不會,現在不光他自己談到這門學科都會情緒波動,我們的親子關係都因為他學數學的問題產生很多問題了,而且,很快就到小公升初了,我們所在的區域沒有很好的教育資源,我們還面臨擇校,他現在這個數學,我都不知道怎麼搞了……」
我看到那個光鮮亮麗的母親彷彿一下子黯然了下來。
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我發現,五年級的他連三年級的數學水平都沒有達到。
末了,那個媽媽問我。老師,您能針對我兒子這種情況幫我們做乙個整體的規劃嗎。
面對她此時的焦慮,我真心想對那個媽媽說一句:你現在知道焦慮了,知道要整體規劃了,這麼些年,你早幹嘛去了。
沒錯,您說的尊崇寬鬆的,自由的教養環境,尊重孩子自主權利,尊重他的愛好,平等的對話,鼓勵他活出自我……我很認同。
您說的:不會在意成績,因為過程比結果重要……我也很認同。
您說的:不要過度干預孩子,不插手孩子的人生,要給孩子獨立……我還很認同。
但是,親,既然這樣,那您為什麼要焦慮?
既然這樣,您唯一做的就是等待,等待他長大,等待他長成他本該長成的樣子,不就挺好嗎?
我有個朋友在臺灣教作文,她的工作室有很多來學寫作的孩子。
很多是到了寫作文的階段完全不懂如何下筆的孩子,他們往往是咬爛無數筆頭,紙上也只有乙個作文題目。
而且孩子根本不愛讀書。
她和家長交流的時候常常會問幾個問題:你們自己熱愛閱讀嗎?你們和孩子的親子共讀時光多嗎?孩子小的時候,你們經常給孩子講故事嗎?你們帶孩子外出體驗的時候多嗎?
她常常得到的是:我們都太忙了,經常出差,哪有時間給他講故事讀書啊,小時候是爺爺奶奶帶的,所以很少……
2樓:段潞美
我們身邊,很多家長經常說的:孩子小的時候,我們也沒時間給他讀書講故事,但是我們買了不少繪本給他,不過他不愛讀。
那個時候我們想:現在不愛讀書也沒關係,沒準大了就喜歡了。結果,到現在了還是不愛讀書。
因為沒有積累,也沒有體驗,等到了寫作文的時候,當然也就無從下手了。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有的花開在春天,也有的開在別的季節。當人家的花在春天開放時,你不要急,也許你家的花是在夏天開;如果到了秋天還沒有開,你也不要著急跺他兩腳,說不定你家的這棵是臘梅,到冬天開得會更動人。
如果你的花到冬天還沒開放,你也不要生氣,沒準你的花就是一棵鐵樹,鐵樹不開花,開花驚豔四方,且炫麗無比。真正的園丁不會在意花開的時間,只會默默耕耘,靜待花開……」
多麼美好的一段話。但是,我以為,很多家長並沒有真正懂得這句話的含義。
他們只看到了「靜待花開」,而忽略了「默默耕耘」。
當你羨慕人家的孩子表達能力強,寫得一手好作文的時候,請別忽略了,人家在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堅持親子共讀。一有空就帶孩子走到生活中,聞花的味道,看樹在風中舞蹈,看滿天繁星,聽一池蛙鳴……
當你羨慕人家的孩子體格很好,運動能力強,請別忽略了,人家一有空就帶孩子去游泳,週末的時候一家三口爬山,露營,騎著自行車去郊外漫步,徒步到蒼翠的山頂,看到了天邊的雲捲雲舒,遠處城市的高樓……
當你羨慕人家的孩子數學成績很好,邏輯思維很棒,請別忽略了,人家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帶著孩子玩數學遊戲、搭積木,吃飯的時候有意識地讓孩子對應家裡的人口來分配碗筷,講數學繪本,和孩子一起玩數獨,亦或者也會給孩子尋覓乙個好老師,帶領著前行。
當你羨慕人家的孩子那麼有思想,那麼多規劃,那麼有創意的時候,你卻忽略了,在他還小時候,你從未為他開啟過一扇窗,讓他看到這個世界的豐富,你也沒有在他的內心種下過一粒種子,讓他對他的未來產生過期待和憧憬,你也未曾在他迷惘懵懂的時候,給他一點指引,讓他看得清要走的路,也就離她的夢想更近一點……
3樓:影子
我們習慣了說「別人家的孩子」,永遠那個「別人家的孩子」才是理想中的孩子。但是,又有哪個人家的孩子,是天生的那麼「好」呢?
每乙個「理想中的孩子」,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生命蛻變的每乙個階段,父母如何引領他們身體的發展、心靈的發展、精神的發展才是「理想中孩子」背後更需要討論的課題。
孩子作為獨立的生命個體,我們無法設計和干預他的人生,但在他們成長早期的每乙個關鍵驛站,我們都應該在,不做決定,只告訴他:關於這件事,我們的建議是……
在孩子的眼界和格局還沒有足夠大的時候,他需要我們的指引。只有等他有了足夠的視野、足夠大的力量的時候,他要選擇什麼樣的路,選擇走多遠,就是他的事情了。而那個時候你要做的,就是轉過身,默默祝福和想念。
4樓:名師講學習方法
作為家長,你可能誤會了「靜待花開」的教育。
有一種教育叫靜待花開
5樓:會哭的禮物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段話:
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
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乙個詞語叫"守望"。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成長過程,都有不同的性格和需要,而且需求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人的複雜性主要表現在其能動性上,家庭背景、教育經歷、知識能力、思想方式、社會關係等是不同的,因此在處理同一問題時就會有不同的行為趨向。所以,教育是一門專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
萬同,是李鎮西老師筆下的一名後進生。在《愛心與教育》中,萬同的故事佔了大量的篇幅。開學第一天,《我當了一回「福爾摩斯」》事件,為我與萬同的「較量」開啟了序幕。
然而,「新官」上任還未能燒到「三把火」,就引燃了許多同學對他的憤怒之火——他課堂紀律實在是太糟糕了!第一次語文單元測驗,他僅得了17分。到了正式選舉班幹部時,許多同學沒有把選票投給他。
瞬間,他的「痞氣」暴露。家訪時,無意中發現了未曾料到的「知名度」。與此同時,也發現了萬同的「秘密」。
原來萬同生活在如此不堪的家庭裡,看著萬同神情自若,寵辱不驚的模樣,打心眼裡心疼這個感情與精神的雙重孤獨者。
萬同的故事還沒有讀完,但是我很確定教育不是吃飯,只要填飽肚子都可以,教育更不是穿衣,只要乾淨就可以。教育的物件是面對複雜的獨特的學生,絲毫馬虎不得,需要用心去溫暖另一顆心。只要堅持下去,不要急,一點一點地去改變,總會遇到春暖花開的季節!
我想多年後的萬同應該是乙個有責任心有擔當的男子漢了吧!這就是教育的力量。
堅持,源於乙份堅信。
無論成績好壞,請想想:每個孩子都是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
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的看著長大,陪著他沐浴陽光風雨,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相信孩子,靜等花開。
美好的一天從守望開始。
現代教育的「靜待花開」對與否?
6樓:娛你同樂同行
不能只看到「靜待花開」,斷章取義,靜待花開的前半句說的是「默默耕耘」。所以,如果是有默默耕耘的前提,那麼靜待花開自然是對的。
7樓:歧山蘭
我認為肯定是不對的,因為現在教育父母不可能只做旁觀者,也要參與幫助孩子。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是什麼?怎麼教育孩子才好?
小花豹 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 不能慣著孩子 提前給予孩子 在社會生存的能力 以及優秀的綜合素質 你今天慣著他一點 將來社會沒人慣著他 那他就完了 慣子如殺子 這句話在任何時候 都是 顛撲不破的真理 繪影社 教育孩子不能一味打罵,一起看看怎麼才能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吧! 秒懂心理學 我們在生活中都會遇到...
你對孩子主張的教育方式是怎樣的?
比如我教育孩子來說,一般都是比較開放式的教育。因為我感覺孩子的天性本就是不受束縛的,如果管的太嚴的話,可能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我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孩子想幹一件事情的話,只要是在一定範圍之內的,我都會讓他去放心大膽的做。因為孩子總會是有一些好奇心理的,如果你不讓他乾的話,他可能會與你相反的,但是...
父母應該用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呢?
應該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也可以通過國內的方式教育孩子。這兩種方式都非常有效,也非常適合年齡段比較小的孩子。可以通過一些榜樣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就會讓孩子變得特別的自立,也會讓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獨立解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看一下孩子的心理作用,如果孩子內心是比較強大的,那麼就應該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