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知識和能力是中國的學校不教,卻是必須會的?

時間 2025-02-14 18:50:08

1樓:人壽誕辰辰辰

溝通表達不是人天然的能力,需要有意識地練習才能掌握技巧。這種能力很直接地體現在說話技巧上。正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同樣的一句話,說的方式和語調不同,給人的感受都不一樣。很可能表達的是同乙個意思,有的人說得讓人心悅誠服,有人卻讓人心生厭惡。誰願意和乙個不會溝通表達的人相處呢?

所以,「說話就是生產力」,這話一點兒也不為過。會說話能推動生產力,帶來生活和工作中的連連驚喜。而如今,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人們在社交**上留下文字的機會更多,每天開口講話表達的機會更少(想想,現實中你每天會講多少句話)。

如果沒有下意識地練習這些技巧,如何讓乙個人溝通表達能力強呢?這方面的能力可以延伸並影響至文章寫作、公眾演講、主持會議、就業面試等等,影響的範圍比較廣,涉及的內容也比較多。

2樓:水墨筆墨情

耐心。整個應試教育體制的作用就是讓學生變成機會主義者。而耐心是乙個人成功的基礎,做好乙份工作,經營好個人生活,所有重要而值得做的事,都是需要耐心與堅持的。

乙個不耐心人不可能建立起自己的職業精神,也無所謂職業生涯,工作的唯一僅有的目的是賺錢,快點賺錢;乙個不耐心的人的個人生活必定受自己的急躁和別人要求的擺佈,生活的唯一意義就是達成某個短期目的,完成某項任務。對自己和別人沒有耐心,人生就是一場匆匆地路過。

3樓:辰星

健康、平衡的自我意識。想必大家工作和生活中都有過以下的感受:跟不同的人打交道,人際交往邊界千差萬別,左右逢源的效果遠勝於待人以善。

這就屬於多數人的個人自我意識缺乏所帶來的人際生態環境惡化。當然這也不等於說中國人的交往素質不高,但某些西方社會這方面確實…好一點。中國人總體勤勞,建國後的紅色教育又讓中國人崇尚集體觀念。

勤勞讓中國人享受了中國製造帶來的紅利;集體主義和實用犬儒思想的盛行卻壓制了個人自我意識的覺醒,從巨集觀上阻礙了當今中國的轉型。社會解決了溫飽問題以後,需要樹立健康的個人意識。而學校需要擔起相當大的責任。

4樓:仇丹翠

這一條是最重要的,不是絕大多數,而是任何乙個人都該學會的:獨立!獨立!

獨立!說上三遍都不夠!包括獨立思考、獨立人格、自理能力等等等等。

也許住校的中學生不服,但實際上中學教育中的住校生只比走讀生強一點點而已,而且基本上是在學校管制下強行生成的,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內容」或者說「教給我們」

5樓:戰歌

‍‍‍當然是賺錢能力、性知識、生活的態度、與一般人相處、辨識真假的能力等等太多了,不過幾乎所有生活工作中需要的能力,學校都不會交。

6樓:戰歌

‍‍‍擰毛巾,洗襪子,洗衣服,砍價,做飯,洗碗,掃地,拖地,洗頭,應對意外情況。應試教育只考基因工程,卻不考意外溺水,意外受傷,意外中毒時該怎麼辦。還要接受知道自己是平庸的,並且能原諒自己的平庸。

那種焦慮的滋味太難受了。‍‍

7樓:恬然又慎重丶雛菊

愛情教育,在學校裡是極度欠缺的,或者因為這也是乙個千古沒有定論的話題。但如何求愛、被愛、相愛都是不容迴避的問題,選擇乙個合適的伴侶會直接影響乙個人後半生的生活質量。這方面的知識,我認為起碼包括愛情觀、兩性知識、婚姻經營等內容。

但許多人受影視劇的影響,常常對愛情與婚姻抱有過分完美的理想,以致於談婚論嫁的年齡時,才發現自己多麼的格格不入,甚至有點接受不了這種真實。

8樓:澄澈又豪放的薩摩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永遠沒有完美的個人,但可以有完美的團隊。像我們80後這一代以獨孩增多,想自己的會更多點,換位思考的意識可能會不夠,在團隊協作中可能會遇到困難。很多人的成功,實力是一部分,更重要的還是需要團隊協作,平時要在團隊中搞好關係,而不能以個人自居。

這些功夫並不是說功利化的阿諛奉承,而是發自內心懂得換位思考,學會如何從別人的角度出發,學會與不同型別的隊員相處,發揮各個成員的優勢和長處,一起朝同個目標「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發揮1+1>2的效果。

9樓:以心

學會放棄。從小到大一直被教導「要拼搏,努力,奮進,很多事情咬咬牙再堅持一下就可以做到了,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到」是的,這麼做沒錯,也的確應該這樣做。但對我來說,經歷了四年抑鬱症的折磨才讓我明白很多事不是努力就可以做到的。

我們能選擇明天穿什麼,選擇什麼樣的工作,選擇怎樣的生活,但我們永遠選擇不了我們熱愛什麼,我們恐懼什麼,我們將愛上誰,我們將憎恨誰,大腦替我們做出了選擇,正如我們永遠想象不到未曾見過的事物一樣。我用了四年學會了在心底說一句:「實在不行就算啦」

10樓:網友

那自然是找零錢這個技巧。國外的人都不會給店員零錢,讓店員給自己找整錢回來,但是在中國就是沒個人必備的技能。

11樓:夏至

認識世界每個人對世界的認識都有一定的過程,這個過程如同黑格爾的三段論那樣。年幼時,也許覺得世界一切都極其的好,很太平;青年時,開始感到世界如此之差,好混亂,於是有「憤青」一說;等到年歲增長,隨著思想的豐富,對世界的認識開始迴歸中點,一般會認為這個世界有好有壞,但不好不壞。

12樓:一週運動五天

與人交往,在社會上生活立足一定要學會與人相處之道,這樣才可以事業生活都更加成功,順利。

哪些知識是學校裡不會教的?

13樓:歌唱的是很好聽

還有可能就是待人處事方面的一些事情了,學校裡,老師要求我們要對人態度好一點,要有禮貌。但其實現實社會里,並不是對每個人要這樣,有的人得寸進尺,喜歡佔人便宜的,就不能這麼對他。因為你對他越好,越有禮貌,他可能就會以為自己有多好了。

有的人比較皮的,就是喜歡欺負「老實人」的,所以有時候我們態度一開始不能太好,不要什麼事情都都輕易答應別人。

不是努力賺錢就能成為什麼富翁的,有的人每天工作10小時還不止,而像一些職業工作個小時,收入能有好幾萬,做生意的也是這樣,輕輕鬆鬆做再在辦公室裡。有人說馬雲是勵志的物件,但你們知道他父親的身份嗎,知道了可能也就知道想成為富翁是需要機緣的,是需要背景的,沒那麼容易成功。

很多事情是學校裡學不到的,書面知識永遠只是書面知識,很多事情是需要自己親身經歷過才會懂的,所以慢慢領悟吧,慢慢成長吧。

14樓:x夢芯影

雖然現在的學校雖然都提倡素質教育,但我感覺有些學校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

在學校老師只會教你書本上的知識點,但他們不會告訴你為人處世的方法,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孩子在學校人緣很好,也頗受老師的青睞,但有些孩子就是乙個小透明。而這些為人處世的方法,是需要自己在大環境中自己去慢慢摸索的,在時間的推移中你就會知道在學校如何和老師同學相處,在單位如何和領導同事相處,在社會如何和其他人相處……

學校還不會教你大多數的生活技能,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有很多孩子學習很好,但是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的原因,因為在學校除了基本值日之外,老師是不會像教你數學題一樣手把手教你洗衣做飯這些基本生活技能。如果你想具備這些技能,父母才是你的好老師,這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學校教的知識大多都是固定的,也許你在地理課知道了大洋洲在哪個位置,但是你不會知道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這也是為什麼有一些父母願意利用假期帶孩子四處轉轉,不僅能讓孩子長了見識,還增加了人生閱歷,更有了乙個談資。我記得我上學那會兒,有乙個同學她很擅長寫景的作文,正是因為她見的多所以她才能用優美的文字再把景描述出來。

其實學校也知道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有限,所以現在一些學校會要求學生增強課外閱讀量,會在寒暑假佈置更有意義的作業,比如親近大自然,看有意義的電影,幫父母做家務,學會一道菜等等。

15樓:重頭再來

1.邏輯常識與批判性思維2.溝通與寫作3.愛情與婚姻4.健康管理與身體維護5.如何做父母。

16樓:神也無緣將你幽禁

你爸媽教你的知識吧,爸媽會教你走路說話,會教你做人做事,會教你做家務活,會教你很多很多學校裡學習不到的書面知識。

什麼是知識能力和素質,知識 能力 素質之間的關係。

知識能力 在學術文獻中的解釋 1 所謂知識能力,是指知識 智慧 技能和實踐及創新能力等.知識是人的認識能力的體現和結果,智慧是知識轉化為智慧的能力,技能是智慧在實際工作中的一種應用能力,實踐及創新能力是以知識 智慧 技能為基礎的改造世界 物件 的能力2 知識能力是指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對營銷活動過程中...

美國學校和中國學校有什麼不同,美國的學校教育和中國的學校教育有什麼不同?

冬雪 美國學校和中國學校各自都是有利有弊。比較文化不一樣。不能相比的。美國的學校相對寬鬆。制度完善。學生的權利相對較大。美國專注的是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不是應試教育。如 中國的學生考試是不可以用計算器的 而美國就可以。美國學校與中國學校的最大不同就是授課的方式。美國實行選課制,沒有所謂統一的教材,教師在...

211985的學校有哪些,什麼是中國211985大學大概有多少所學校

周先森說電影 全國共有211大學116所,985大學39所,詳情如下圖 211大學名單 985大學名單 985工程高校名單 39所 1.清華大學 北京 2.北京大學 北京 3.廈門大學 福建廈門 4.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安徽合肥 5.南京大學 江蘇南京 6.復旦大學 上海 7.天津大學 天津 8.哈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