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層分為哪幾個層
1樓:小陳聊社會民生
大氣層通常分為5層: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 和外逸層。
1、對流層。
12km左右(赤道地區18~19km,極地地區8~10km),貼近地面的最低層,是大氣中最活躍、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一層。我們常見的風雨雷電等天氣現象就發生在這一層。該層中溫度隨高度的公升高逐漸降低。
2、平流層。
50km左右,該層大氣主要以平流運動為主,平流層中的臭氧層吸收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陽的有害輻射。該層中溫度隨高度迅速增高。
3、中間層。
80km左右,大氣層的中間層,進入大氣的流星體大部分在中間層燃盡。該層溫度隨高度的公升高逐漸降低。
4、暖層。從80km到約500km稱為熱層。這一層溫度隨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層內溫度很高,晝夜變化很大,熱層下部尚有少量的水分存在,因此偶爾會出現銀白並微帶青色的夜光雲。
5、逃逸層。
熱層以上的大氣層稱為逃逸層。這層空氣在太陽紫外線和宇宙射線的作用下,大部分分子發生電離;使質子的含量大大超過中性氫原子的含量。逃逸層空氣極為稀薄,其密度幾乎與太空密度相同,故又常稱為外大氣層。
由於空氣受地心引力極小,氣體及微粒可以從這層飛出地球致力場進入太空。
什麼是大氣層的分層情況
2樓:網友
根據大氣在垂直方向上的溫度、密度及運動狀況的差異,可以將大氣層閉虧分為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各個層的特點如下:
大氣分層按照大氣在垂直方向的各種特性,將大氣分成若干層次。按大氣溫度隨高度分佈的特徵,可把大氣分成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散逸層。按大氣各組成成分的混和狀況,可把大氣分為均勻層和非均勻層。
按大轎腔神氣電離狀況,可分為電離層和非電離層。按大氣的光化反應,可分為臭氧層。按圓襪大氣運動受地磁場控制情況,可分有磁層。
大氣層是怎樣分層的
3樓:生活常識愛分享
大氣分層五層,自下而上依次是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橡皮巖和散逸層。
1、對流層。
對流層是地球大氣中最低的一層。雲、霧、雨雪等主要大氣現象都出現在此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由於對流層主要是從地面得到熱量,因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
2、平流層。
在平流層內,隨著高度的增高,氣溫最初保持不變或微有上公升。平流層這種氣溫分佈特徵是和它受地面溫度影響很小,特別是存在著大量臭氧能夠直接吸收太陽輻射有關。
3、中間層。
自平流層頂到80km左右為中間層。該層的特點是氣溫隨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並有相當強烈的垂直運動。
4、暖層。暖層它位於中間層頂以上。該層中,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這是由於波長小於的太陽紫外輻射都被該層中的大氣物質所吸收的緣故。
5、散逸層。
這是大氣的最高層,又稱外層。這一層中氣溫隨高度增加很少變化。由於溫度高,空氣粒子運動速度很大,又因距地心較遠,地心引力較小,所以這一層的主要特點是大氣粒子經常散逸至星際空間,本層是大氣圈與星際空間的過渡地帶。
大氣層的分層怎麼分?
4樓:大沈他次蘋
大氣共有6層:分別是。
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電離層,磁力層。
從地面到10~12千公尺以內的這一層空氣,它是大氣層最底下的一層,叫做對流層。主要的天氣現象,如雲、雨、雪、雹等都發生在這一層裡。
在對流層的上面,直到大約50千公尺高的這一層,叫做平流層。平流層裡的空氣比對流層稀薄得多了,那裡的水汽和塵埃的含量非常少,所以很少有天氣現象了。
從平流層以上到80千公尺這一層,有人稱它為中間層,這一層內溫度隨高度降低。
在80千公尺以上,到500千公尺左右這一層的空間,叫做熱層,這一層內溫度很高,晝夜變化很大。
從地面以上大約50千公尺開始,到大約1000千公尺高的這一層,叫做電離層。美麗的極光就出現在電離層中。
在離地面500千公尺以上的叫外大氣層,也叫磁力層,它是大氣層的最外層,是大氣層向星際空間過渡的區域,外面沒有什麼明顯的邊界。在通常情況下,上部界限在地磁極附近較低,近磁赤道上空在向太陽一側,約有9~10個地球半徑高,換句話說,大約有65000千公尺高。在這裡空氣極其稀薄。
大氣層的分層有什麼樣的依據?
5樓:網友
對於地球大氣層的結構,有不同的劃分方式。但一般是分為五層
離地面最近的一層是對流層。對流層的平均厚度約為12公里,是大氣中最稠密的一層,集中了約75%的大氣質量和90%以上的水汽質量。對流層最顯著的特點是有強烈的對流運動,各種天氣現象都是發生在對流層內。
在對流層上面是平流層。平流層是從對流層頂到約50公里高度的大氣層,也叫「同溫層」。平流層氣流主要表現為水平方向運動,對流現象減弱。
這裡基本上沒有水汽,晴朗無雲,很少發生天氣變化,適於飛機航行。在20~30公里高處,氧分子在紫外線作用下,形成臭氧層,像一道屏障保護著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蠢棗蘆陽紫外線及高能粒子的襲擊。
在平流層上面是帶帶中間層,也叫「中層」。是自平流層頂到85公里之間的大氣層。中間層頂附近的溫度約為190k;空氣以氮氣和氧氣為主,幾乎沒有臭氧。
空氣分子吸收太陽紫外輻射後可發生電離,習慣上稱為電離層的d層。在這一層,有時在高緯度地區夏季黃昏時有夜光雲出現。
再上面是電離層。是從離地面約50公里開始一直伸展到約1000公里高度的地球高層大氣空域(與中間層有部巖裂分重疊),其中的大氣分子在太陽紫外輻射下被電離,存在相當多的自由電子和離子,能使無線電波改變傳播速度,發生折射、反射和散射,產生極化面的旋轉並受到不同程度的吸收。
中間層以上,到離地球表面500公里,叫做「熱層」。在中間層到電離層內,經常會出現許多有趣的天文現象,如極光、流星等。
再向外,就是大氣層的外層,也叫逃逸層或散逸層,就是熱層以上的外大氣層,延伸至距地球表面1000公里處。這裡的大氣已極其稀薄,其密度為海平面處的一億億分之一。外大氣層是大氣層的最外層,是大氣層向星際空間過渡的區域,外大氣層與宇宙空間沒有明顯的邊界。
通常把1000公里之內,即電離層之內作為大氣的高度,即大氣層厚約為1000公里。
大氣五種分層
6樓:健身達人小俊
按大氣溫度隨高度分佈的特徵,可把大氣分成五層: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散逸層。大氣就是包圍地球的空殲液氣。而天氣悔消,從現象上來講,絕大部分是大氣中水分變化的結果。
在太陽輻射、下墊氏前物面強迫作用和大氣環流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天氣的長期綜合情況稱為氣候。大氣汙染對大氣物理狀態的影響,主要是引起氣候的異常變化。這種變化有時是很明顯的,有時則以漸漸變化的形式發生,為一般人所難以覺察,但任其發展,後果有可能非常嚴重。
什麼是大氣層,大氣層的概念是什麼?
地球大氣層 簡單的說,環繞在地球周圍的空氣,叫大氣層。大氣圈的範圍很廣,從地面一直伸展到遙遠的太空。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氣體聚集在地球周圍,形成數千公里的大氣層。氣體密度隨離地面高度的增加而變得愈來愈稀薄。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發現有稀薄大氣,有人認為,大氣層的上界可能延伸到離地面6400公...
火星大氣層的構成,火星上也有大氣層嗎。
火星大氣層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其次是氮 氬,此外還有少量的氧和水蒸氣 二氧化碳 95.3 加上氮氣 2.7 氬氣 1.6 和微量的氧氣 0.15 和水汽 0.03 組成 火星的大氣成分與地球相似,火星周圍也籠罩著大氣層。火星大氣層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其次是氮 氬,此外還有少量的氧和水蒸氣。火星大...
地球的大氣層厚度為多少米,地球大氣層有多厚?
地球的大氣層到底有多厚呢?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曾推想 地球由四個層次構成,它們是土層 水層 空氣 即大氣層 和 火 這只能在閃電時偶然見到 火層 以下還有一層虛無縹緲的 以太層 但他並未指 出各層的厚度。1644年,托裡徹利和維瓦尼通過實驗證明大氣是有重量的,因而也祕然存在有限的高度。他們推算出大氣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