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總彙,初一上冊蘇教版地理完整複習資料

時間 2022-02-11 14:45:17

1樓:匿名使用者

七年級(上) 自然地理(蘇教版)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p2-4)

1、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球體。

2、下列證據可說明地球是個球體:遠處駛來的帆船,先見桅杆,再見船身;月食;麥哲倫環球航行;地球衛星**;站得高看得遠。

3、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赤道周長為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二、地球儀(p4-7)

1、經線、緯線的區別:

經 線(子午線)緯 線

概 念在地球儀或地圖上,連線南北兩極的並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在地球儀或地圖上,與經線垂直並環繞地球一週的圓圈。

指示方向 南北 東西

長 度相等 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兩極為零

形 狀半圓 圓圈

條 數無數條 無數條

經線圈由兩條正相對的(即差180°)的經線組成的大圓。任何一個經線圈都能平分地球。 每條緯線都自成一個緯線圈,

僅 赤道 能平分地球。

2、緯度、經度的比較:

經 度緯 度

度數起點線把通過英國倫敦 格林尼治 天文臺原址的那一條經線,定為0°經線,即本初子午線赤道 為0°緯線

度數劃分 _本初子午線_是東西經的分界線。 0°經線以東的180°為東經 ,以西的180°為 西經 ,東、西經各有180°。東經180°與西經180°同在一條線上,這條經線稱為180°經線。

_赤道為南北緯的分界線,赤道_以南為南緯,以北為北緯,南北緯各有90°,北緯90°即北極(n),南緯90°即為南極(s)

代 號東經(e),西經(w) 北緯(n),南緯(s)

半球劃分 習慣上以(20°w,160°e) 組成的經線圈平分地球為東、西半球 _赤道_以北為北半球,以南為南半球

3、中高低緯度的劃分:

0度—30度為低緯度地區; 30度—60度為中緯度地區; 60度—90度為高緯度地區。

4、在經緯網上確定地理位置:一個地點的地理位置描述,包括經度(東經或西經)與緯度(南緯或北緯)兩個方面 。

三、地球的自轉和公轉(p9-12)

1、自轉和公轉

自轉 公轉

方向 側視 自西向東

從南極上空看 順時針

從北極上空看 逆時針

週期 一天(24小時) 一年

旋轉中心 地軸 太陽

運動狀態 地軸是傾斜的,空間指向保持不變

地理意義晝夜更替;地方時差;日月星辰的東昇西落四季的更替;五帶的分佈;晝夜長短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正午物體影長的變化

2、四季的變化

節氣 日期 季節(以北半球為例,南半球相反) 太陽直射點的位置 晝夜長短的變化(以北半球為例,南半球相反) 南北半球獲得太陽光熱的狀況正午

影長春分 3月21日 3、4、5月為北半球春季, 赤道 晝夜等長

夏至 6月22日 6、7、8月為北半球夏季 北迴歸線 北半球晝長夜短 北半球多,南半球少 最短

秋分 9月23日 9、10、11月為北半球秋季 赤道 晝夜等長

冬至 12月22 12、1、2月為北半球冬季 南迴歸線 北半球晝短夜長 北半球少,南半球多 最長

3、五帶的劃分

人們根據太陽光熱在地表的分別狀況,把地球表面分為五個帶:

範圍 獲得太陽光熱狀況 突出的自然現象

北寒帶 北極圈

北迴歸線

南迴歸線

南極圈 少,終年低溫 極晝極夜

北溫帶 介於熱帶和寒帶之間 既無極晝也無極夜,四季分明

熱帶 多,終年高溫 一年有

一、兩次陽光直射現象

南溫帶 介於熱帶和寒帶之間 既無極晝也無極夜,四季分明

南寒帶 少,終年低溫 極晝極夜

鹽城市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最大,正午物體影長最短,晝最長夜最短;

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最小,正午物體影長最長,晝最短夜最長。

四、地圖知識

1、比例尺(p9、23)

(1)比例尺又叫縮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比例尺= 圖上距離 ÷實地距離。

(2)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文字式、數字式、線段式。

(3)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是個分式,比值越大,比例尺也就越大,即分子相同時,分母越小,比例尺就越大; 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內容越詳細,實地範圍越小 。

2【初一上學期地理複習資料】2、三種定向法:(p14)

(1)一般定向法:沒有特別說明的地圖,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的箭頭指向 北方 。

(3)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 南北 方向,緯線指示 東西方向。

同一條緯線上的兩點只有 正東或正西方向;同一條經線上的兩點只有正南或 正北方向。

地球上最北的點是北極點,北極附近,沿經線指向北極點就是 正北方向;地球上最南的點是南極點,南極附近,沿經線指向南極點就是 正南 方向。

3、等高線的特點:(p16、17)

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海拔高度都相同:等高線越密集,坡度 越陡 ,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 。

根據等高線地形圖判斷地形地勢特點

判斷山地地形的方法

(1)形狀特點 見16頁 圖1.29

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線形態也不一樣。

山頂: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四周向中心遞增,有山峰標誌;

山脊(即分水嶺):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凸即凸出部分指向低處;

山谷(即集水線):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凸即凸出部分指向高處,這裡容易形成河流,選擇水庫壩址的地方;

鞍部:兩山頂之間,形似馬鞍;

陡崖:多條等高線重合在一起。

(2)判斷規律

向高處凸出為山谷,向低處凸出為山脊。緩坡等高線稀疏,陡坡等高線密集,陡崖坡最陡,密呈線一條;鞍部兩山頭,好似眼鏡架。

2、陸地上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五種地形。

五、海陸分佈 (p26-29)

1、海陸面積比例:地球表面總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約佔29%,海洋約佔71%,所以說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2、海陸分佈特點:海陸分佈很不均勻 ,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是一片海洋 (北冰洋);海洋多在南半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 (南極大陸)。

3、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佈:

(1)地球上的七大洲按面積大小依次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和大洋洲。

其中亞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分佈在東半球; 大洋洲介於亞洲、非洲、南極洲和南美、北美洲之間,為太平洋和印度洋所環繞。 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極洲絕大部分在南極圈內,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所環繞; 全部分佈於北半球的大洲:歐洲、北美洲; 全部分佈於南半球的大洲:

南極洲; 全部分佈於東半球的大洲:歐洲、非洲;全部在西半球的大洲:南美洲。

亞洲和大洋洲既跨南北半球,又跨東西半球。

各大洲之間陸地上的主要界線:

歐洲與亞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

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南美洲與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與北美洲——白令海峽。

(2)四大洋:按面積大小依次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洋周圍的大洲:

太平洋: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南北美洲之間。

大西洋:歐洲、南美洲、北美洲、亞洲、南極洲和非洲之間。

印度洋位於亞洲、非洲、南極洲和大洋洲之間。

北冰洋位於北極圈內,被亞洲、歐洲和北美洲三大洲所包圍。

最大的大洲 亞洲 最大的大洋 太平洋

最小的大洲 大洋洲 最小的大洋 北冰洋

跨經度最多的大洲 南極洲 跨經度最多的大洋 北冰洋

緯度最高的大洲 南極洲 緯度最高的大洋 北冰洋

面積最大的大陸 亞歐大陸 面積最小的大陸 澳大利亞大陸

六、海陸變遷

1、滄海桑田變化(p32、33)說的是海陸變遷,研究表明,地殼的變動(如喜馬拉雅山中發現古代海洋生物化石,說明這裡曾經是一片海洋) 和海平面的升降 (海底古河流的遺蹟;鹽城東海岸曾經是一片汪洋) 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荷蘭的圍海造田,日本的填海造陸)也會引起海平面的升降。

2、板塊運動學說:(p37、38)「大陸漂移說」是德國科學家魏格納發現的,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板塊運動」學說認為:

全球劃分六大板塊: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大洋板塊。各大板塊處於不斷地運動之中,板塊內部比較穩定而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世界火山和**也集中分佈在板塊的交界地帶。

3、世界上的火山**帶主要有:

①環太平洋火山**帶(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交界地帶)

② 地中海- 喜馬拉雅火山**帶(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交界地帶)

4、(p38、39)紅海和東非大裂谷是板塊張裂運動形成的,幾千萬年以後這裡將成為新的海洋;因為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擠壓碰撞,地中海不斷縮小,直至消失。 因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擠壓碰撞,青藏高原成為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喜馬拉雅山不斷隆起抬升成世界最雄偉的山脈、珠穆朗瑪峰成為世界最高峰。

七、天氣與生活

1、天氣(p43):是一個地方短時間裡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它是時刻變化的。不同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常用到氣溫、降水、風、雲、霧等要素;

氣候(p57):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個地方的氣候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一般變化不大,一般只注意到 氣溫、降水兩要素。

2、認識衛星雲圖(p46),圖上綠色代表陸地 ,藍色代表海洋 ,白色代表雲雨區 。白色越凝重,代表雲層越厚 ,雲厚的地方往往下雨就越大 。

3、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見p46)頁。

4、(p48)空氣質量指數與空氣汙染指數評判一個城市的空氣***壞。汙染指數小(小於100),空氣質量為優、良,則空氣清新,對人體的健康有益;汙染指數大,(大於100),則空氣汙濁,對人體健康有害。

5、風向是風的來向,即風吹來的方向。風力是風的強弱。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要點(人教版)

2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 2、大小:

平均半徑為 6371 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地球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 3、地球儀:

考點2:經緯線與經緯度 1、緯線與緯度   ①緯線的定義: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一週的圓圈。

②緯線的特點: ③緯度的劃分:赤道(0°緯線) 海陸分佈特點、七大洲、四大洋等三部分內容。

1、海陸分佈特點:教材從文字和影象兩方面說明了世界海陸分佈特點;通過餅狀圖對世界海陸面積進行了比較;通過南、北半球以及柱狀統計圖說明了海陸分佈及其特點,使學生了解把地球稱為「水球」的依據。當然,由於自古以來人們就居住在陸地上,將人類的家園稱為「地球」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2、七大洲:教材首先從大陸、島嶼、大洲等基本概念入手, 天氣預報圖 1、氣象預報圖(衛星雲圖):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表示雲雨區,其越濃說明雲層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

2、天氣符號圖:(識別常用天氣符號) 3、天氣預報圖:通常,天氣預報要說明一日內陰晴、風雨、氣溫和降水的情況。

知識點彙總,有天氣和氣候,1.在世界氣候分佈圖上說出主要氣候型別的分佈。 2.

舉例分析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3.舉出日常生活中的例項,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能力目標 1.初步學會閱讀世界氣候的分佈圖,建立世界主要氣候型別分佈的空間概念。 2.

初步具備通過讀圖,分析某一地區氣候特徵的能力。 1.通過例項分析,體會到各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三個知識點1.知道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的基本規律。 2.

理解晝夜交替現象的產生原因和地理意義。 3.初步瞭解現實生活中需要具備時差知識。

4.知道地球公轉引起晝夜長短的變化和四季的變化。 5.

知道五帶的界線及各自的特點。能力: 1.

學會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2.能用簡單的工具演示晝與夜以及晝夜更替。

3.能用圖或親身體驗比較分析二分二至日。 知道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是人類各種形式聚居地的總稱。

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能力目標運用**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以及各地民居建築的差異,聯絡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認識保護傳統聚落的重要意義及生保護和珍惜傳統聚落的意識。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

第二章 地圖 1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文字式 線段式 數字式 2 比例尺大小的比較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3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範圍越小,內容越詳細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範 建議你這樣試試看 這樣做的好處 注意事項 圍越大,內容越簡單。4 比例尺 圖上距離 實地距離 5 地圖上方向...

七年級上冊地理複習,七年級上冊地理複習資料

張廷芳 1.地球緯線的最大周長是赤道,長約4萬km。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徑是6371km。2.世介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四大洋中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緯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3.地圖上如果比例尺大,則表示的範圍小,但內容詳細。比例尺的三種形式...

怎樣學好中國地理知識,如何學習好七年級地理要點?

一 切實做好學習常規工作,是學好中學地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學習常規工作,是同學們獲取新知識,複習 鞏固舊知識的常規性工作,也是學習地理知識的主要途徑。它通常包括確定目標,制定計劃 課前預習 聽課 複習 作業 單元目標檢測 總結等環節。切實做好這些環節,是同學們學好中學地理的最佳方法。1 確定目標,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