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起源,漢語拼音的來源???

時間 2021-12-30 05:12:05

1樓:

一樓確實厲害.我只知道拼音是外來的,其實漢字本來就有表音系統,比如形聲字,但是拼音更是一個很好的輔助.

拼音起源於哪個國家,什麼時候起源的。

漢語拼音是怎麼誕生的,是否**於英文字母

2樓: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拉丁化」方案,於2023年—2023年文字改革時被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

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註,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2023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公佈該方案.2023年,成為國際標準iso 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華人地區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採用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2023年朱文熊的《江蘇新字母》和2023年劉孟揚的《中國音標字書》,還有2023年的國語羅馬字和2023年的拉丁化中國字.所有這些漢字拉丁化方案都為漢語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礎.

2023年,吳玉章給***寫信,提出為了有效的掃除文盲,需要迅速進行文字改革.***把信批覆給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於2023年10月成立中國文字改革協會,其中一項任務就是研究漢語拼音方案.

2023年,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改為***直屬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其間收到各種漢語拼音方案1600多個.大致有這樣幾種形式:

漢字筆畫式

拉丁字母式

斯拉夫字母式

幾種字母的混合形式

速記式圖案式數字形式

而最後決定採用拉丁字母作為漢語拼音的符號系統,以便於國際間的交流和合作.

所以,您知道了吧?漢語拼音的出現,是為了將漢字「拉丁」化.

3樓:匿名使用者

∞顯示卡?????✌(̿▀̿ ̿ĺ̯̿̿▀̿ ̿)✌

漢語拼音的起源

4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

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

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用兩個漢字注出一個漢字的讀音。是一種傳統的注音方式,也是中國古代對漢字字音結構的分析。第一個字為反切上字,表示被切字的聲母;第二個字為反切下字,表示韻母和讀音。

中國人自己的漢語拼音運動是從清朝末年的切音字運動開始的。

鴉片戰爭以後,一些愛國知識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國的主張,梁啟超、沈學、盧戇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漢字的繁難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場「切音字運動」。

在切音字運動中提出的拼音字母方案是多種多樣、琳琅滿目的,大致可以歸納為三大系:

① 假名系:模仿日文假名,採用漢字部首作為拼音符號。2023年盧戇章的《一目瞭然初階》一書中提出的「中國切音新字」,2023年王照的「官話合聲字母」等都屬於假名系。

② 速記系:採用速記符號作為拼音符號。2023年到2023年兩年間出版的蔡錫勇的《傳音快字》、沈學的《盛世母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譜》等書中提出的方案都屬於速記系。

③ 拉丁系:採用拉丁字母作為拼音符號。1906 年朱文熊的《江蘇新字母》、2023年劉孟揚的《中國音標字母》和江亢虎的《通字》、1909 年黃虛白的《拉丁文臆解》等書中提出的方案都屬於拉丁系。

2023年2月,讀音統一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審定一切字的國音發音」和「採定字母」。會議開了三個多月。在這次會議上,審定了6500個漢字的讀音,用各省代表投票的方法確定了「標準國音」;擬定了一套注音字母,共39個,這套字母採用漢字筆畫式,字母選自古代漢字,音節採用聲母、韻母和聲調的三拼制,對雙拼的反切法進行了改進,其用途僅在於標註漢字讀音,不作為拼音文字。

這套注音字母後來減為37個(聲母12個,韻母13個,介母3個,比雙拼切音字的方案中的字母幾乎減少了一半。

注音字母通過之後,擱置了五年,才於2023年由北洋**教育部正式公佈。2023年,全國各地陸續開辦「國語傳習所」和「暑期國語講習所」,推廣注音字母,全國小學的文言文課一律改為白話文課,小學教科書都在漢字的生字上用注音字母注音。從2023年到2023年,注音字母在我國使用了近40年的時間。

這對於統一漢字讀音、推廣國語、普及拼音知識起了很大的作用。2023年,上層**中有人覺得「注音字母」的名稱不好,改稱為「注音符號」,以強調這不是一種與漢字並行的文字。

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就馬上著手研製拼音方案。2023年10月成立了民間團體「中國文字改革協會」,協會設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員會」,討論拼音方案採用什麼字母的問題。

2023年10月15日,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在北京舉行。葉籟士在發言中說:「從2023年到2023年這個期間,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主要進行漢字筆畫式拼音方案的研究工作,經過了三年的摸索,曾經擬定幾種草案,都放在《漢語拼音方案草案初稿》(漢字筆畫式)裡頭」。

這次會議上印發給代表們六種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種是漢字筆畫式的,一種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種是斯拉夫字母式的。會議之後,當時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吳玉章向***報告,他說,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難以得到大家都滿意的設計,不如採用拉丁字母。***同意採用拉丁字母,並在**開會通過。

2023年10月,***成立「漢語拼音方案審定委員會」,經過一年的工作,於2023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11月1日由***全體會議第60次會議作為新的《漢語拼音方案(草案)》通過,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2023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准《漢語拼音方案》。2023年秋季開始,《漢語拼音方案》作為小學生必修的課程進入全國小學的課堂。《漢語拼音方案》是拼寫規範化普通話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寫方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拼音方案。

中國漢字拼音的起源和歷史?

5樓:哈利的魔法師

在中國古代,由於沒有拼音字母,所以古人要認識漢字、讀出漢字,只好用漢字來注音。這樣便先後產生了一些不同的注音方式。

首先是直音法。直音法盛於漢代。這一點在許慎編撰的《說文解字》中表現的尤為突出。

《說文解字》中對漢字的讀音常常說「讀若某」或者「某聲」,就是這種情況。例如《說文》中的「材,才聲」,意思是說「材」這個字的讀音應該讀成「才」。 後代的經學家把這種方法說成「音某」,也是同一個意思。

比如唐代陸德明編寫的《經典釋文》有「拾,音十」。直音法雖然簡單易懂,但是它有很大的侷限性。有時候會出現某個漢字沒有同音字的情況,比如「丟」字,我們找不到同音字來注直音;有時候這個字雖然有直音,但是那些注直音的漢字比被注音的字更難懂、難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用生僻字注常用字,這是違反學習原則的。

另一種注音法和直音法很相似,那就是用同音不同調的字來注音。例如「刀」字,《康熙字典》注「到平聲」。「刀」是平聲字,「到」是去聲字,單用「到」來對「刀」字注音是不準確的,因此必須法「到」字的聲調改變了,才能得到「刀」字的讀音。

同樣的,這種注音法雖然比直音法有所進步,但是由於需要改變聲調,然後才能讀出字音,所以不是很方便。

還有一種注音法,就是我們熟知的反切法,又稱反音、切。反切法自東漢到清末長達一千六百多年的時間裡,一直對漢字標音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反切法的起源眾說紛紜,主要有四種觀點:一、起源於三國魏人孫炎。這種說法最早見於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中的《音辭篇》:

「孫叔然(就是孫炎)創《爾雅音義》,是漢末人獨知反語,至於魏世,此事大行。」二、起源於東漢末服虔。日本釋安然《悉曇藏》引用唐朝武玄的《韻詮》中《反音例》稱到:

「服虔始反音。」清代的章炳麟等人就主張這種說法。三、來自西域。

宋代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三:「反切直學,自西域入於中國,至齊樑間盛行。」四、中國古來有之。

這種說法可能**於「二合音」,沈括在《夢溪筆談》裡的《藝文二》卷十五中寫道:「切韻之學,本出於西域,漢人訓字止曰讀如某字,未用反切。然古語已有二聲合為一字者,如『不可』為『叵』,『何不』為『盍』,『如是』為『爾』,『而已』為『耳』,『之乎』為『諸』之類,似西域二合之音,蓋切字之源也。

」也可能是起源於文字創制之時,清代劉熙載所著的《說文雙聲》裡的《敘》說道:「切音始於西域乎?非也。

始於魏孫炎乎?亦非也。然則於何而起?

曰:起於始制文字者也。許氏《說文》於字下系之以聲,其有所受之矣。

夫六書之中較難知者,莫如諧聲。迭韻、雙聲,皆諧聲也。許氏論形聲及於『江』『河』二字。

方許氏時,未有迭韻、雙聲之名,然『河』『可』為迭韻,『江』『工』為雙聲,是其實也。後世切音,下一字為韻,取迭韻;上一字為母,取雙聲,非此何以開之哉?」

反切法就是用兩個字拼出一個音。如「昌」字,音「尺良反」,就是說「尺」和「良」相拼,得出「昌」字的讀音。到了唐代,把「反」字去掉,稱為某某切,例如「昌,尺良切」。

由此可見,反切是一種拼音方法,但是它和現代的漢語拼音不一樣。現代的漢語拼音是一種音素拼音,即每個音素用一個或兩個字母表示,因此,用漢語拼音注音,既可以用一個字母,如「哦」,也可以用兩個字母,如「四」,也可以用三個、四個字母來標註一個漢字的讀音。反切是根據聲韻原則來進行拼音的,它其實是一種雙拼法,總是用兩個字來拼音的。

反切中第一個字(上字)代表聲母,第二個字(下字)表示韻母以及聲調。即使是「零聲母」,也必須要有反切上字。例如「安」就是「烏寒切」。

同樣的,即使既有韻頭又有韻尾的韻母,也只能用一個反切下字。比如「香」就是「許良切」。

由此可見,反切比起上述兩種注音方法,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不可避免的,反切法也有它的侷限性。首先,反切的上字既然代表聲母,就應該只表示子音,但是實際上每一個漢字都代表一個完整的音節,單純表示子音的漢字是不存在的。

反切的下字既然是表示韻母的,就應該只表示母音,但是同樣的,以母音開頭的漢字又是很少的,因此常常必須借用帶有子音的漢字來作為反切用的下字;其次,在音韻學中,反切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反切的上字不一定和它所切的字同「呼」(所謂的「呼」是音韻學中的一個概念,現代漢語中有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以及撮口呼,而中古時期則只有開口呼與合口呼兩種)。例如,「烏,哀都切」,其中「烏」是合口呼,「哀」是開口呼。

在以後歷代中,反切被不斷改進,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廣韻》和《集韻》。雖然都是宋代的韻書,相差只有幾十年,但是《集韻》的反切已經有了很多的改進。明代的呂坤所寫的《交泰韻》,清代的潘耒所寫的《類音》,設計出了新的反切方法。

但是無論怎麼樣,用漢字注音都會帶有侷限性。因此在明朝以後,中國開始出現了用字母注音的方法。這是在中國傳教的西方傳教士發明的。

最早的是利瑪竇根據拉丁文發明的二十六個聲母和四十四個韻母的拼音方案,然後傳教士金尼閣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資》。這是一部最早用音素字母給漢字注音的字彙,由於是在利瑪竇方案的基礎上修改成的,所以人稱「利、金方案」。它的出現引發了中國幾百年以後用字母拼音的潮流。

到了清末民初,出現了切音法,經過改進之後就是我們現在在字典的最後幾頁上經常看到的注音字母(拼音字母旁邊的那種)。

ps:好累啊.

如何學好漢語拼音?怎樣學好漢語拼音

提取碼 qmrq拼音是打好小學語文基礎的第一步,一年級語文老師們就開始教拼音課了,可是很多孩子並沒有完全掌握,導致失去了學習的信心。上課不敢發言 怕出錯 一系列問題就會出現。教孩子學拼音也是讓很多家長都 頭疼 的一件事,23個聲母 24個韻母 還有單韻母 複韻母 鼻韻母 暈!家長不僅要有耐心 更要有...

漢語拼音O的發音 謝謝,漢語拼音o 的發音

你沒錯,它就讀 窩 從小老師就是這樣教我的,我都這樣讀了18年了,沒錯!相信自己吧!應讀 噢 同 哦 的音,只不過 哦 是第一聲或第四聲的音,它應該發第一聲的音,不讀窩。單從韻母表上的字母是讀 窩 拼出字來的話可能會變音。wo在教學上以 喔 的音作為標準。其實我覺得漢語拼音字母o的發音設定不妥,應為...

漢語拼音何時發明的?誰發明的,漢語拼音什麼時候開始用的,誰發明的?

阿維 1958年2月11日,bai發明者 法 du國傳教士金尼格萊。1958年2月11日,第zhi一屆全國人民代dao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版批准 漢語拼音權方案 1958年秋季開始,漢語拼音方案 作為小學生必修的課程進入全國小學的課堂。1626年,法國耶穌會傳教士金尼閣在杭州出版了 西儒耳目資 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