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風化了的花崗岩
由於原子的實際質量很小,如果人們用它們的實際質量來計算的話那就非常的麻煩,例如一個氫原子的實際質量為1.674x10^(-27)千克,。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相對原子質量的加權平均值。
相對原子質量是以一個碳-12原子質量的1/12作為標準,任何一種原子的平均原子質量跟一個碳-12原子質量的1/12的比值,稱為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國際上規定,把一個碳-12原子的質量分為12等份,(碳原子有好幾種,其中有一種碳原子它的原子核中含6個質子和6箇中子,加起來是12,所以把它稱為碳-12。當然還有其它如碳-14等,它含有8箇中子和6個質子加起為14。
國際上之所以要選用碳-12而不用碳-14是因為當選用碳-12原子作標準時,其它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都接近整數,便於記憶與使用)。那每一份的質量就是:一個原子的質量/(1/12×一個碳-12原子的質量)=一個原子的質量/1.
667*10^-27kg。然後再把其它某種原子的實際質量與這個數相比後所得的結果,這個結果的數值就叫做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如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求法為:
(2.657e-26)/(1.667e-27)=16(約),即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約為16,我們在計算時就採用16。
這樣就要簡便得多。 其它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也是按相同的方法計算的。相對原子質量看上去沒有單位,其實是有單位的,它的國際基本單位是1。
以上是正式的做法,實際上一般相對原子質量數值上一般等於核內質子數加中子數,因為我們平時遇到的大都是常見的在自然界能穩定存在的原子,我們所遇到的這種原子在該種元素的同位素中的比例也是比較大的,所以如果只是取整數的相對原子質量,上邊所說的加權平均的影響可以忽略,約等於核內質子數加中子數,不過也有例外,比如cl元素的相對分子質量是35.5,這個就是因為不同同位素加權平均的影響。不過這樣做一般是正確的,記住這個特殊的cl元素就可以了。
下面的題目就是這樣做
陰離子x²-的荷外有18個電子,核內有18-2=16個正電荷,即核內有16個質子,已知18箇中子,所以相對原子質量=中子數+質子數=18+16=34
2樓:匿名使用者
相對原子質量約等於該種原子的質量數
陰離子x²-的荷外有18個電子 就是得到2個電子,變成18個電子,說明原子就是16個電子,也就是16個質子。質量數=中子數+質子數=18+16=34
相對原子質量也為34
3樓:
某元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該元素的一個原子的實際質量÷(一個碳-12原子的質量 × 1/12)
(碳-12原子:指含有6個質子、6箇中子、6個核外電子的碳原子)一個碳-12原子的質量=1.992×10^-26kg如:
一個鈉原子的質量為:3.818×10^-26kg鈉的相對原子質量=(3.
818×10^-26kg)÷[(1.992×10^-26kg)× 1/12]=23
相對原子質量約等於該種原子的質量數
陰離子x²-的核外有18個電子 這是得到了2個電子後,才變成18個電子的,原來的原子就只有16個電子,其核內質子數也就是16個。相對原子質量=中子數+質子數=18+16=34
背相對原子質量的口訣,有沒有什麼背相對原子質量的口訣
我們主要記前20個,按順序是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鈉鎂鋁矽磷,硫氯氬鉀鈣,想知道相對分子質量有一個快背方法,適用大部分的元素,按上面順序數單數的元素 2 1,排序是偶數的元素 2,舉例 第二個氦2 2 4,第三個鋰3 2 1 7,第五個硼5 2 1 11,第六個碳6 2 12以此類推,氯比較特殊是...
氧的相對原子質量是怎麼求的,氧的相對原子質量是怎麼求的還有氫
以碳12原子靜止質量的1 12為單位1 氧的相對原子質量就是氧原子的質量除以單位1氫同理 計算完 12,再用氫和氧原子的真實質量去除以哪個數,氧應為16是碳12原子的真實質量的1 m m n 要數字 設有1mol的氧氣,可稱量出其質量大約為32g m 32g n 1mol m m n 32g mol...
摩爾質量與相對原子質量為什麼在數值上相等
這就是人為規定的。相對原子質量。把一個碳 12原子的質量分為12等份,碳原子有好幾種,其中有一種碳原子它的原子核中含6個質子和6箇中子,加起來是12,所以把它稱為碳 12。當然還有其它如碳 14等,它含有8箇中子和6個質子加起為14。國際上之所以要選用碳 12而不用碳 14是因為當選用碳 12原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