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瑞春楓
《蔣母授書》原文:銓四齡,母日授四子書數句。苦兒幼不能執筆,乃鏤竹枝為絲,斷之,詰屈作波、磔、點、畫,合而成字,抱銓坐膝上教之。既識,即拆去。
日訓十字,明日,令銓持竹絲合所識字,無誤,乃已。至六齡,始令執筆學書。 記母教銓時,組繡紡績之具畢置左右,膝置書,令銓坐膝下讀之。
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讀,咿唔之聲,與軋軋相間。兒怠,則少加夏楚,旋復持兒而泣,曰:「兒及此不學,我何以見汝父!
」至夜分,寒甚,母坐於床,擁被覆雙足,解衣以胸溫兒背,共銓朗誦之。讀倦,睡母懷,俄而母搖銓,曰:「可以醒矣!
」銓張目視母面,淚方縱橫落,銓亦泣。少間,復令讀。雞鳴,臥焉。
《蔣母授書》文言文翻譯:我四歲的時候,母親每天教我《四書》中幾句話。苦於我太小,不會拿筆,就把竹枝削成細絲,把它折斷,彎成一撇一捺一點一畫,拼成一個字,把我抱上膝蓋教我認字。
一個字認識了,就把它拆掉。每天教我十個字,第二天,母親叫我拿了竹絲拼成前一天認識的字,直到沒有錯誤才停止。到六歲時,母親才叫我拿筆學寫字。
回憶母親教我的時候,刺繡和紡織的工具,全放在一旁,她膝上放著書,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讀書。母親一邊手裡操作,一邊嘴裡教我一句句念。咿咿唔唔的讀書聲,夾雜著吱吱啞啞的織布聲,夾雜在一起。
我懈怠時,她就拿戒尺打我幾下,打後又抱著我哭泣,說:「兒啊,你這時候不肯好好學習,叫我怎麼去見你父親!」到了半夜,天氣很冷,母親坐在床上,用被子蓋住雙腳,解開自己衣服用胸口的體溫暖我的後背,和我一起吟誦讀書;我讀得疲倦了,就在母親懷裡睡著了。
一會兒,母親搖搖我,說:「醒過來呀!」我張開雙眼,看見母親淚流滿面,我也哭起來。歇一下,再叫我讀。直到頭遍雞叫,母親才和我一同睡覺。
擴充套件資料:
蔣士銓在乾隆二十二年進士,官至翰林院編修。蔣士銓與袁枚、趙翼並稱乾隆三大家,著有《忠雅堂集》43卷。
父親蔣堅是位秀才性好任俠,擅長刑名之學,有古烈士遺風,曾長期佐幕于山西澤州,屢雪疑案,為當世所重,著有《求生錄》四卷,《晉昌紀獄》二卷,《鐵案》、《劍旁詩》、《書法指南輯說》各一卷。
他的母親鍾令嘉也知書識禮,工詩善文,著有《柴車倦遊集》。士銓出生時,家境清寒,但父母的知書識禮,卻使他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2樓:心明心誠
原文銓四齡,母日授四子書數句;苦兒幼不能執筆,乃鏤竹枝為絲,斷之,詰屈作波磔點畫,合而成字,抱銓坐膝上教之。既識,即拆去。日訓十字,明日,令銓持竹絲合所識字,無誤乃已。
至六齡,始令執筆學書。
譯文 蔣士銓四歲的時候,母親每天教他《四書》幾句。苦於蔣士銓太小,不會拿筆,她就削竹枝成為細絲把它折斷,彎成一撇一捺一點一畫,拼成一個字,把蔣士銓抱上膝蓋教他認字。一個字認識了,就把它拆掉。
每天教蔣士銓十個字,第二天,叫蔣士銓拿了竹絲拼成前一天認識的字,直到沒有錯誤才停止。到蔣士銓六歲時,母親才叫蔣士銓拿筆學寫字。 註釋
四子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書。
波磔(zhé):字的筆畫。波,撇;磔,捺。
畢:都,全部。
陳:擺放。
左右:兩邊。
任:任憑。
夏楚:古代學校體罰用具。夏(jiá),通「木賈」,即木賈木。楚,荊條。
人物資料
蔣士銓,清代詩人。字心餘,號藏園,又號清容居士,鉛山(今屬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進士,官至翰林院編修。蔣士銓與袁枚、趙翼並稱乾隆三大家,著有《忠雅堂集》43卷。
《蔣母授書》文言文翻譯(選自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
3樓:嫣嘫①笶竹籬間
譯文蔣士
復銓四歲的時候,母親每天制教他《四
bai書》幾句。du苦於蔣士銓太小,不zhi會拿筆,她就削dao竹枝成為細絲把它折斷,彎成一撇一捺一點一畫,拼成一個字,把蔣士銓抱上膝蓋教他認字。一個字認識了,就把它拆掉。
每天教蔣士銓十個字,第二天,叫蔣士銓拿了竹絲拼成前一天認識的字,直到沒有錯誤才停止。到蔣士銓六歲時,母親才叫蔣士銓拿筆學寫字。
註釋四子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書。 波磔(zhé):
字的筆畫。波,撇;磔,捺。 畢:
都,全部。 陳:擺放。
左右:兩邊。 任:
任憑。 夏楚:古代學校體罰用具。
夏(jiá),通「木賈」,即木賈木。楚,荊條。
4樓:涐佷乖哦
原文銓四齡,
bai母日授du
四子書①數句;zhi苦兒幼不能執筆,dao乃鏤竹枝為絲專,斷之,詰屈作波磔屬②點畫,合而成字,抱銓坐膝上教之。既識,即拆去。日訓十字,明日,令銓持竹絲合所識字,無誤乃已。
至六齡,始令執筆學書。
譯文蔣士銓四歲的時候,母親每天教他《四書》幾句。苦於蔣士銓太小,不會拿筆,她就削竹枝成為細絲把它折斷,彎成一撇一捺一點一畫,拼成一個字,把蔣士銓抱上膝蓋教他認字。一個字認識了,就把它拆掉。
每天教蔣士銓十個字,第二天,叫蔣士銓拿了竹絲拼成前一天認識的字,直到沒有錯誤才停止。到蔣士銓六歲時,母親才叫蔣士銓拿筆學寫字。
註釋四子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書。
波磔(zhé):字的筆畫。波,撇;磔,捺。
畢:都,全部。
陳:擺放。
左右:兩邊。
任:任憑。
夏楚:古代學校體罰用具。夏(jiá),通「木賈」,即木賈木。楚,荊條。
文言文翻譯
5樓:遠巨集在路上
翻譯:
因為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認識,第三要持之以恆。有志向就不甘心為下游;有見識就知道學無止境,不敢一得到自我滿足,如河伯的看到的海門,如井底之蛙的看天,都沒有認識的人了;一般的人就沒有不成功的事。這三者缺一不可。
6樓:匿名使用者
譯文: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恆心。有志向則自己不甘心為下流;有見識則知道學無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滿自足,像河伯觀海,井蛙觀天,這都是沒有見識的人;有恆心則沒有成不了的事情。
這三件缺一不可。
原文出自《曾文正公全集》
7樓:碧根裹
出自曾鞏的 與王介甫第二書
古之人有行此者,人皆悅而恐不得歸之。
古時候的賢人有這樣的操行的,
老百姓都心悅誠服,唯恐不能歸附於他。
其政已熄而人皆思,而恨不得見之,而豈至於謗且怒哉!
即使賢人的政事已經終止,人們都還會懷念他,並且因為見不到而深以為憾,
又怎麼會遷怒而去毀謗他呢?
比懶作書,既離南康,相見尚遠,故因書及此,足下以為如何?
我一向懶得寫信,既然已經離開了南康,
相見還遠,因此就寫到這了,您認為怎樣?
8樓:c調隨語
《素書》安禮章:見已失者,慎將生;惡其跡者,預避之。
【張氏注曰】已失者,見而去之也;將失者,慎而消之也。惡其跡者,急履而惡鏱,不若廢履而無行。妄動而惡知,不若絀動而無為。
原文的意思是:見到損失,要警惕再次發生,見到(之前的)劣跡,應該預先(採取措施)去避免。
你這段話是後人對《素書》的註解。看到已經失去的,見到(損失)就讓它過去吧。而對於將要損失的,(應該)警惕並且消除(隱患)。
厭惡前人的事蹟,急著前行而犯錯,不如停下腳步不前行。輕舉妄動不如笨拙的(探索著)行動,即使沒有什麼成果。
我感覺這後人的註解太過複雜,畢竟讀書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文中惡鏱,因為鏱字沒有具體釋義所以是猜測翻譯的,希望有幫到你。
9樓:我是老夫子
文言文中的「耳」是什麼意思?
①《名》耳朵.《鄒忌諷齊王納諫》:「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石鐘山記》:「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②《名》形狀像耳朵的東西.如「木耳」、「銀耳」
③《動》聽說;耳聞.《漢書·外戚傳》:「又耳曩者所夢日符.」
④兼詞,相當於「而已」,譯作「罷了」.《莊暴見孟子》:「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赤壁之戰》:「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
⑤《助》表示肯定.《察今》:「古今一也,人與我同耳.」《赤壁之戰》:「田橫,齊之壯士耳.」
⑥《形》位置在兩旁的.「耳門」、「耳房」.
文言文翻譯 蔣母教子
文言文與友人書的翻譯,益友之交文言文翻譯
益友之交文言文翻譯 交友之道的原文以及翻譯如下 孔子曰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諒 信。諒 有時特指小信,如 衛靈公 篇說 君子貞而不諒。諒 與 貞 相對,指小信。但這裡卻泛指守信,無大信 小信的區別。便 pian 闢 謅媚逢迎,主要指行為舉止方面...
文言文翻譯 謂不尋見母,誓不復還
笨女人 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棄官尋母宋朝朱壽昌 宋。朱壽昌七歲。生母劉氏。為嫡母所妒。復出嫁。母子不相見者五十年。神宗朝棄官入秦。與家人訣。謂不尋見母。誓不復還。後行次同州得之。時母年已七十有餘。有詩為頌。詩曰七歲離生母。參商五十年。一朝相見後。喜氣動皇天。朱壽昌,宋代天長...
介紹本學習文言文的書,推薦一本學習文言文的書
古文鑑賞辭典 不錯哦!古文鑑賞辭典 力圖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從文學藝術的角度,鑑賞 評價中國古文的輝煌成就,幫助讀者瞭解其發展和流變,以科學的態度,汲取其中有益的養分。本書所收名篇佳作數量多,篇幅大,分上下兩冊,每個文章後附有詳細註釋和專家解析,書後還有作家小傳和古書簡介,適合中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