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1.**的感覺功能:冷覺(冷覺感受器)、熱覺[熱覺感受器,(手背最敏感)]、觸覺[觸覺感受器,(指尖最敏感)]、痛覺(痛覺感受器)。
手術麻醉時有觸覺而**覺,說明觸覺感受器與痛覺感受器是分開的。,
2.**感覺的形成:低溫、高溫、觸壓、損傷等刺激→冷覺、熱覺、觸覺、痛覺感受器→傳入神經→大腦皮層的感覺中樞(形成感覺)。
3.嗅覺的形成:氣味→鼻腔→嗅覺感受器(嗅覺神經末梢、嗅細胞)→嗅神經→大腦皮層的嗅覺中樞(形成嗅覺)。
4.味覺的形成:食物→味覺感受器(味覺神經末梢、味細胞、味蕾)→味神經→大腦皮層的味覺中樞(形成味覺)。 接受聲波並轉化為振動
5.聽覺的形成:聲波→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放大)→耳蝸(聽覺感受器)→聽神經→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鼓膜、聽小骨受損引起傳導性耳聾,耳蝸(聽覺感受器)、聽神經、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受損引起神經性耳聾。
6.視覺的形成:外界物體的光線→折光系統(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視神經→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視覺)。
7.「時間長了,腥臭味或香味就聞不出了。」這是大腦皮層的嗅覺中樞疲勞的緣故,表現了嗅覺的適應性。
8.四大基本味道:酸(舌兩側靠中間最敏感)、甜(舌尖最敏感)、苦(舌根最敏感)、鹹(舌兩側靠前最敏感)。麻、辣、澀等味覺,是多種刺激綜合後產生的感覺。
9.聞著檸檬的同時吃著蘋果,會產生蘋果和檸檬混合的味道。說明嗅覺與味覺是相互影響的。
10.聲音是由於物體振動產生的。正在發聲的物體叫聲源。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物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聲音能在氣體、固體、液體中傳播。
聲音是以聲波的形式傳播的,聲波(聲音)遇到障礙物會反射回來即回聲。(可用於測距離)
11.聲音在不同的介質和溫度下,傳播的速度不同。同一溫度下,聲音在氣體中傳播最慢,在固體中傳播最快。
在同一物質中,溫度越高,聲音傳播越快。15℃時,空氣中聲速是340米/秒。
12.耳朵貼在長鐵管(內充滿水)的一端可以聽到三次敲擊聲,依次是鐵管、水、空氣傳來的。(為什麼?)
13.耳可分三部分:外耳、中耳和內耳。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聽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內耳包括半規管、前庭、耳蝸。耳是人的聽覺器官,還有保持身體平衡的作用(因為內耳的半規管、前庭中有感受頭部位置變動的感受器。
)(為什麼有的人暈船、暈車、航空病?)。咽鼓管有何用處?
(課本第11頁)
14.各種樂器發出的聲音悅耳動聽叫做樂音。音調、響度、音色是樂音的三個基本特性。
15.我們把感覺到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音調與發聲體的頻率有關,物體振動越快,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物體在1秒內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簡稱赫。 1赫=1次/秒。
「90赫」的意義是物體每秒振動90次。
16.響度是人們主觀上感覺到的聲音強弱。聲音的響度與聲源的振動幅度和人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距離聲源越遠,響度越小。響度的單位是分貝。
17.音色與發聲體的性質、形狀、發聲的方法有關。
18.聲音尖細刺耳或低沉描述的是音調,震耳欲聾描述的是響度,聞其聲知其人描述的是音色。
19.人的發聲頻率範圍是65赫到1100赫。
20.大多數人能聽到的頻率範圍是20赫到20000赫。低於20赫的聲波叫次聲波,高於20000赫的聲波叫超聲波。什麼叫噪聲?如何防止噪聲汙染?(課本第15、16頁)
21.正在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22.白光有七色:紅橙黃綠藍靛紫。白加任何色等於任何色,同色加同色仍然是同色,不同色相加吸收看不見:黑!
23.紅外線與紫外線的作用?(課本第19、20頁)
24.光的反射定律(作圖關鍵找法線,法線⊥反射面)三線共面,二線分居,兩角相等。(課本第39頁)垂直反射面時三線重合兩角為0°。
入射角越大,反射角也越大。平面鏡能成像,能改變光的傳播方向(潛望鏡)。
25.光的折射定律(作圖關鍵找法線,法線⊥分介面):三線共面,二線分居,斜射時空氣中角大。(課本第39頁)垂直介面時三線重合兩角為0°。入射角越大,折射角也越大。
26.凸透鏡成像規律:物遠像近小,物近像遠大。
物像在2焦,等大好求焦。物在1焦處,一定不成像。物在1焦內,正立放大是虛像。
1焦分虛實,2焦分大小。(課本第39頁)
27.照相機、眼睛應用原理:u>2f, f2f 那麼v就等於=f2f 成倒立放大實像 應用在投影儀的方面
f>u v=o 成正立放大虛像 應用在放大鏡方面
如果u=2f v=u=2f 那麼v=等大倒立實像
如果u=f 那麼就不成像!
蠟燭離凸透鏡越近,像越大,
老師講了9個字:物越近,像越遠,物越大。
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距在2倍焦距以外時,像距在1~2倍焦距之間,成倒立縮小實像
物距在2倍焦距時,像距在2倍焦距上,成倒立等大實像
物距在1~2倍焦距之間時,像距在2倍焦距之外,成倒立放大實像
物距在1倍焦距時,不成像
物距在1倍焦距以內,物與像同側,正立放大虛像
1.人的八大感覺 聽覺 視覺 嗅覺 味覺 觸覺 痛覺 冷覺 熱覺
2.物體振動會發出聲音,聲音的傳播依賴於介質,聲音在各種介質中傳播
3.耳可分為外耳、中耳、內耳,聲波通過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神經→腦的傳導路線,最後在腦部形成聽覺。
4.音調、響度、音色是樂音的三個基本特性。音調跟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響度與聲源的震動幅度和人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
5.光在同一種物質裡是沿直線傳播的。光的反射定律是: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6.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虛像,像和物體等大,像和物體以鏡面對稱。
7.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的透明物質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魚入射角。當光從其他透明物質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8.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凸透鏡成像規律:
u >2f,成縮小、道理的實像;f < u <2f,成放大、道理的實像; u < f,成放大、整理的虛像;u =2f,成等大、倒立的實像。
9.眼球由眼球壁(包括角膜、鞏膜、虹膜、視網膜等)及其內容物(包括晶狀體和玻璃體等)組成。角膜、晶狀體、玻璃體共同組成了眼的折光系統。
物體射出的光線經摺光系統,在視網膜上形成物像,經視神經傳入大腦,形成視覺。
有些可能不太完整,但是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第二章 運動和力
使物體在空間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這種運動稱為機械運動。
物體機械運動所具有的能量叫做動能。
當物體被高舉或發生彈性形變時所具有的能量叫做機械能。
貯藏在食物和燃料中的能稱為化學能。
電具有的能叫做電能。
聲音具有的能叫做聲能。
光具有的能叫做光能。
人們判斷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時,被選為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參照物事先假設不動。
根據物體運動路線的形狀,可以將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等,運動快慢保持不變,這種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相等,運動快慢發生變化,這種運動叫做變速直線運動。
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叫做速度。
速度=路程/時間 v=s/t
1米/秒=3.6千米/時 1千米/時=1/3.6米/秒
注意解題格式
由公式v=s/t算出來的速度稱為平均速度。
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
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體在發生形變時,會產生一個反抗形變的力,這個力叫做彈力。物體的形變越大,彈力越大。
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單位符號是n。
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測力計。彈簧秤是一種常用的測力計。
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因素有關,這三個因素叫做力的三要素。
在科學上常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的各個要素,這種表示方法叫做力的圖示。
作力的圖示時,應當注意:
1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他必須畫在受力物體上。
2線段的箭頭方向必須跟力的方向一致。
3線段的長度(包括箭頭在內)要跟力的大小成比例,同時要標出單位線段表示力的大小。
只需在物體上沿力的方向畫一個箭頭來表示力,這樣的圖叫做力的示意圖。
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物體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
重力/質量=9.8牛/千克
用g表示重力,m表示質量,g代表9.8牛/千克,則g=mg。
阻礙物體運動的力叫做摩擦力。
兩個物體發生相對運動時會產生摩擦力。兩個保持相對靜止的物體之間也存在摩擦力。
固體、液體和氣體都會產生摩擦力。
增大摩擦力:增大壓力、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減小摩擦力:減小壓力、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利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加潤滑油、利用氣墊。
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一切物體都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運動方向的性質,這種性質叫做慣性。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
一個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就說這兩個力是平衡的。
二利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並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2樓:似夏的狂躁
第一章:對環境的察覺
第一節:感覺世界
1、人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基本感覺,分別由感覺器官眼、耳朵、鼻、舌、**感受。
2、**的感覺功能:冷覺:(冷覺感受器)、熱覺:
熱覺感受器、觸覺:觸覺感受器、痛覺:(痛覺感受器,對人體有保護作用)。
手術麻醉時有觸覺而**覺,說明觸覺感受器與痛覺感受器是分開的。
**不能準確的感受溫度,它只能感受吸熱和放熱的速度。
3、對熱覺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測試溫度),對觸覺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盲人閱讀盲文)。
4、嗅覺的形成:氣味→嗅覺神經末梢(接收刺激)→嗅覺神經(將資訊傳遞到大腦)→大腦(形成嗅覺)
嗅覺的特點:①長時間處於某種味道的環境中,會因為大腦的嗅覺中樞適應(疲勞)而聞不出這種味道;②嗅覺敏感的程度因年齡,動物種類和氣味種類等的不同而不同。
5、舌頭表面的每個味蕾上都有味覺細胞(味覺感受器)和味覺神經。
味覺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學物質溶於唾液,因為味覺對液態物質特別敏感)→味覺細胞(接受刺激)→味覺神經(將資訊傳遞到大腦)→大腦(形成味覺)。
6、舌的不同部位對味道的敏感性不同
味道 酸 甜 苦 鹹
敏感區域 舌側(中) 舌尖 舌根 舌側(前)
麻、辣、澀等為多種刺激後的綜合感覺。
聞著檸檬的同時吃著蘋果,會產生蘋果和檸檬混合的味道。說明嗅覺與味覺是相互影響的。
7、進行**舌的不同部位對味道的敏感性不同的活動時,在每吸入一種溶液前都用清水漱口,以排除上一次實驗的干擾。
第二節聲音的發生和傳播
1、正在發聲的物體叫做聲源。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
2、聲音發生的條件:振動;聲音傳播的條件:需要介質;聲音傳播的方式:聲波。
3、傳播的速度:溫度越高聲音傳播的速度越快;聲音傳播的速度 固體》液體》氣體;聲音在15℃的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m/s。
第三節耳和聽覺
1、耳的結構: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聽小骨;③內耳包括耳蝸、前庭和半規管。
2、耳的主要功能:聽覺和保持身體平衡。位覺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規管中(解釋暈船、暈車現象)。
3、聽覺產生過程:耳廓(收集聲波)→外耳道→鼓膜(將聲波轉化為振動)→聽小骨(將聲波擴大並傳導)→耳蝸(接受刺激、產生資訊)→聽神經(傳導資訊)→大腦(產生聽覺)。
4、遇到巨大的響聲時,迅速張嘴,捂緊雙耳是使鼓膜內外氣壓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5、樂音的三個特徵:音調------聲音的高低(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輕的、薄的、小的、細的、短的物體振動快,振動頻率大,音調高。
響度------聲音的強弱(振動幅度越大、離聲源越近,響度就越大)
音色(與發聲體的性質、形狀、發聲方法有關)
6、物體在1秒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單位是赫茲(hz)。人的發聲頻率大約在65赫茲到1100赫茲之間;聽覺頻率大約在20赫茲到20000赫茲之間。高於20000赫茲的聲波叫做超聲波,低於20赫茲的聲波叫做次聲波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
第二章 地圖 1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文字式 線段式 數字式 2 比例尺大小的比較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3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範圍越小,內容越詳細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範 建議你這樣試試看 這樣做的好處 注意事項 圍越大,內容越簡單。4 比例尺 圖上距離 實地距離 5 地圖上方向...
新目標七年級英語下unit1 12知識點練習
歆瑤 1.d 2.c 3.a 4.b 5.c b 1.legs 2.cold 3.water 4.tired 5.thirsty ii 1.a 2.a 3.d 4.b 5.b 6.a 7.b for example是固定用法。8.c 9.c 10.b iii 1.b 2.e 3.c 4.a 5.d ...
初一下冊數學知識點,七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歸納
由幾個含有同一個未知數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成的不等式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不等式組中所有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這個不等式組的解集。求不等式組的解集的過程叫做解不等式組。解不解不等式的訣竅。大於大於取大的 大大大 例如 x 1 x 2不等式組的解集是x 2 小於小於取小的 小小小 例如 x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