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由泥沙、灰塵、動植物殘骸及空氣組成的固體叫土壤。
2樓:匿名使用者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①外力的風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使岩石最終變成土壤。②土壤包含岩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顆粒(小石子、沙、黏土)、動物、植物的殘留物,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
③水流動時能攜帶土壤微粒跟著一起運動,當水流靜止下來時,攜帶的物質也會沉積下來,一般來說,重的顆粒先沉積,輕的顆粒後沉積。④生物的生存離不開土壤,土壤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②用沉積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顆粒的大小分成幾層。③綜合各種方法獲得的資訊,獲得對土壤成分的正確認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瞭解土壤是由岩石風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顆粒、動植物殘留體,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組成。
教學難點:土壤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
【教學準備】
分組準備:新鮮土壤、乾燥土壤、放大鏡、燒杯、藥匙、玻璃棒、水、牙籤等。
教師演示:酒精燈、三腳架、鐵片、玻璃片、試管夾、滴管、課件等。
【課前交流】(5分)
1.觀察老師,你在老師身上發現了什麼?
2.觀察一列同學,按高矮分分類,可以分幾類?怎麼分?
3.討論:怎樣才能觀察得更仔細些?
4.根據表現進行獎勵。(最優秀的小組和最優秀的同學)
(以上活動根據課前時間寬裕程度決定)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2分鐘)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岩石會改變模樣嗎》,知道了由於受水、大氣、氣溫或動植物等作用,岩石破碎的現象叫風化。岩石在風化的作用下碎裂,繼續風化,碎裂成小石子和沙,如果繼續風化,會怎樣呢?(更細更小的微粒在地球表面形成了土壤。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4課《土壤中有什麼》,研究土壤,尋找土壤源於岩石的證據。
二、尋找土壤的成分:(25分鐘)
1.根據你平時對土壤的觀察,你認為土壤中有什麼?(適當板書)(2分鐘)
2.這是一些土壤,你打算怎樣觀察?(5分鐘)
3.請你用肉眼仔細觀察老師給大家準備的土壤,把你的發現記錄在作業本28頁的記錄表上。比比誰的眼睛更敏銳,哪小組合作效率高,用肉眼觀察記錄好的小組可以到老師這裡領取放大鏡,進行更細緻地觀察。
4.交流觀察新鮮土壤的收穫。(板書:水、沙子、動植物殘留物等)
5.為了方便觀察,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一些乾燥的土壤,藉助牙籤,仔細觀察土壤的顆粒,有什麼發現?能給他們分分類嗎?怎樣區分呢?(4分鐘)
6.交流土壤顆粒的觀察發現:(結合學生髮言板書:沙礫、沙、粉沙、黏土等)地質學家對這些顆粒進行分類:
直徑大於2毫米的顆粒稱為沙礫(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小石子);直徑小於2毫米大於1/16毫米的稱之為沙;直徑小於1/16毫米大於1/256毫米的稱之為粉沙;直徑小於1/256毫米的稱之為黏土。讓我們一起稱呼它們。
7.如果把這麼土壤倒入水中,你又能發現什麼呢?在操作時要注意什麼?(2分鐘)
8.把乾燥的土壤倒入水中觀察。
9.交流觀察到的現象。(板書:空氣等)
10.讓我們來攪拌一下,你覺得要注意什麼問題?小棒用力攪拌水中的土壤,讓土壤顆粒隨水運動,然後靜置在一邊。(教師適當示範)(2分鐘)
11.師生共同攪拌,並指導。
12.好,我們讓它們靜止一段時間吧。
13.土壤裡還有我們沒發現的物質嗎?再來看老師做兩個實驗。(5分鐘)
(1)加熱土壤。用酒精燈燃燒放在鐵板上的土壤,聞到一股難聞的氣味。這是什麼發出臭味嗎?
這是動植物的殘體和分解後物質燃燒發出的氣味,我們把動植物腐爛時產生的黑色物質叫做腐殖質。(板書:腐殖質)
(2)加熱浸泡土壤的液體。師生對比實驗:首先用滴管取幾滴土壤溶液(清水),將取來的土壤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然後點燃酒精燈,用夾子夾著玻璃片在酒精燈上燃燒,直到水分蒸發完為止,那在加熱的過程中,要先均勻加熱玻璃片,不要先集中加熱,以免玻璃片炸裂。
好,現在觀察一下,玻璃片上留下了什麼?兩塊玻璃塊上留下的斑跡有什麼不同?就是土壤溶解在水中的鹽分。
(板書:鹽分)
14.我們現在再來看看燒杯裡在流水的作用下土壤的沉積物分成了哪幾層?是怎樣的順序?試著解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順序?
(土壤按顆粒大小先後沉積下來,最上面一層是黏土,用棍子挑一點在手上塗抹,會感到是黏滑的、細膩的。其次是沙粒。越是底下,顆粒越來越粗。
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的殘體。)(3分鐘)
15.現在請小組同學整理你們的實驗記錄,想一想土壤中有什麼?(教師總結並投影出示土壤概念,強化土壤是混合物。)(2分鐘)
三、土壤和生命:(6分鐘)
1.你們知道土壤中有哪些生命嗎?(2分鐘)
2.想一想:土壤為他們提供了什麼?它們又為土壤做了什麼?(2分鐘)
3.閱讀小結:土壤中生活著許多動植物和微生物,土壤為它們不僅提供了棲息地,還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長髮育必需的養料,而生物使土壤含有豐富的腐殖質等養料,生物的活動使水分和空氣更容易進入土壤,更有利於生物的生長、生活。
4.那麼土壤和我們人類又有怎樣的關係呢? (2分鐘)
5.因為土壤和生物有密切的關係,而人的衣、食、住、行又和生物有著密切的關係,可以說土壤為我們的生活、生產等方面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所以有人說: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你同意嗎?
四、總結引伸:(2分鐘)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是呀,土壤的作用真大啊!讓我們以高士其的《我們的土壤媽媽》結束本課吧!自由朗讀65頁的詩歌。如果時間不夠,學生回家讀。
【教學板書】
土壤中有什麼
黏土粉沙
沙 水 空氣 腐殖質 鹽分 動植物殘留物
沙礫(小石子)
通過學習三年級下冊科學《身邊的土壤》習得了什麼科學概念?
3樓:匿名使用者
不同的土壤型別,其理化性質、肥力狀況和利用方向都不盡相同.
每個人都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改變生活習慣,少扔一節電池、少丟一個塑料... 土壤也會得到更多保護。
小學科學:《土壤中有什麼》教案
4樓:中公教育
一、教材分析
《土壤中有什麼》是在三下《混合》單元的《研究土壤》和四下《岩石和礦物》單元的《岩石會改變模樣嗎》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第一部分“尋找土壤的成分”分三步進行,觀察新鮮的土壤、觀察乾燥並弄碎的土壤、土壤沉積實驗。讓學生明白土壤中有肉眼看看得見的物質,也有肉眼看不見的物質,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
教材第二部分“土壤和生命”通過一幅圖生動地描述了土壤與生命的關係。
二、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1、外力的風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使岩石最終變成土壤。2、土壤包含岩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顆粒(小石子、沙、黏土)、動物、植物的殘留物,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
3、水流動時能攜帶土壤微粒跟著一起運動,當水流靜止下來時,攜帶的物質也會沉積下來,一般來說,重的顆粒先沉積,請的顆粒後沉積。4、生物的生存離不開土壤,土壤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2、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2、用沉積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顆粒的大小分成幾層。3、綜合各種方法獲得的資訊,獲得對土壤成分的正確認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瞭解土壤是由岩石風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顆粒、動物、植物殘體,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組成。
教學難點:土壤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
(三)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準備:為學生準備新鮮溼潤的土壤及乾燥的土壤、小鏟子、塑料盒、報紙、放大鏡、圓柱形玻璃瓶、鑷子、小棍、水、牙籤。
教師演示:小黑板幾塊。酒精燈、石棉網、玻璃片。
(四)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一、談話引入
師:看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實驗材料,猜測一下,我們今天會研究什麼?(研究土壤)
師:“土壤”我們在三年級研究過,四年級學習岩石時也提過,你們知道土壤中有什麼?
板書:“土壤中有什麼”這節課我們又會有什麼新發現呢?翻看課文,讀課文第一段。接下來我們就來研究土壤中究竟有什麼?
[複習舊知,引導學生對土壤作更深一步的研究,激起**的慾望。]、
二、尋找土壤的成分
師:這是一份剛從地裡挖來的新鮮土壤,把它倒在一張白紙上。材料員拿出白紙放在桌子中間,再把新鮮的泥土倒在白紙上,同學先用肉眼仔細觀察,再用放大鏡觀察,把觀察的結果記錄在書本第3頁的**中。
學生分組研究土壤。
彙報:你們小組有什麼發現?(有水分、動植物活體或殘體、沙子、黏土、腐殖質等)。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期中試卷
蘇教國標版小學三年級 上冊 語文期中檢測試卷 一 看拼音,寫詞語。10分 c di n r n sh o chu n li n r n qi zh f q n l zh n du n m hu y b r x j n t o p i n 二 給加點字選擇正確讀音,用 標出。5分 驕陽似火 sh s ...
三年級小學語文下冊西你版複習,三年級小學語文下冊西你版複習資料
按課文內容填空 1 一身的羽毛,一對的翅膀,加上的尾巴,湊成了的小燕子。2 青的草,各色,都像似的聚攏來,形成了的春天。3 荷葉的,像一個個的。白荷花在這些之間。有的。有的,露出。有的,看起來飽帳得馬上要破裂似的。4 喜歡停在,一雙緊緊抓住葦杆。它的顏色。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鏽滿了。的羽毛像赤褐色...
小學三年級應用題2步計算,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兩步計算應用題
1全部1 光明小學藝術小組做了96個風車,送給第一幼兒園16個,第二幼兒園38個,還剩多少個?2 媽媽給小紅買了一雙鞋25元,又買了一雙襪子5元,給售貨員50元,請你算一算應該找回多少元錢?3 王老師買口琴用了48元,買笛子用了36元,給售貨員100元,應該找回多少錢?4 河裡有40只鴨子,先上岸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