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理解學習的含義,如何理解學習的概念

時間 2021-08-11 17:13:36

1樓:石枕流

學習的含義如下:

1、學習的發生是由於經驗所引起的。這裡所說的學習的物件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動物,而且經驗不是平常所總結出來的經驗,而是指“經歷”,是指個體通過某種活動來獲得經驗的過程,它可以是個體做某件事情,可以是觀察別人的活動,也可以是閱讀或聽講等。

2、由於學習必然發生變化,有些可以立刻見諸於行為,有時這種變化未必立即見諸於行為,需要通過很長的時間才能見諸於行為,因此有心理學家把這種情況視為行為潛能的變化。

3、不能簡單地認為行為的變化等同於學習的存在。學習的產生一定是由於練習或反覆經驗而產生的,所以不能簡單地認為凡是行為的變化都意味著學習的存在,有些行為變化不僅可以由學習引起,也可以有本能、疲勞等引起,所以由這些引起的行為變化不能稱之為是學習的行為變化。

“學習”廣義和狹義的解釋:

1、狹義:通過閱讀、聽講、研究、觀察、理解、探索、實驗、實踐等手段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是一種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變化(知識和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的改善和昇華)的行為方式。例如:

通過學校教育獲得知識的過程。

2、廣義:是人在生活過程中,通過獲得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方式。次廣義學習指人類的學習。

2樓:白羊遠巨集

不同時期對學習的理解是不同的。比如早期聯想主義學派認為學習是形成觀念間的聯想,聯結派認為學習即形成刺激與反應間的聯結,認知派主張學習即形成和改變認知結構。由於對學習實質的理解不同,有關學習的定義也是多種多樣的。

下面列舉幾種有代表性的學習定義。

(1)主體在某個規定情境中的重複經驗引起的、對那個情境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變化。但這種行為的變化是不能根據主體的先天反應傾向、成熟或暫時狀態(如疲勞、酒醉、內驅力等)予以解釋的(鮑爾等,1987)。

(2)形成有組織的知識並使之變得更有組織的過程(charniak & mcdermott, 1985)。

(3)有機體或機器增加其知識和技能的所有的過程(stillings,etal.,1987)。

(4)依存於實際經驗的、持久的內部表徵的生成或矯正(dudai,1986)。

(5)知識或技能的獲得(howard,1995)。

(6)是一個自我調節的過程,是通過下面幾個過程實現的:努力解決個體原有的世界模式與新的頓悟之間的衝突;用在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工具和符號來建構新的關於現實的表徵與模式;通過社會合作、互動來進一步確定意義(fosnot,1996)。

綜觀上述幾種定義可以發現,它們分別強調學習的不同方面:有的強調學習引起的行為的變化,注重學習的外在結果;有的則強調學習引起的內在變化及其結果;還有的強調學習的過程。此外,有些是從人類與動物學習的角度下定義的,有些則是從人工智慧中機器學習的角度下定義的。

顯然,要以一種定義來涵蓋所有形式的學習是非常困難的,我們這裡僅在人類與動物的範疇內來討論學習問題。對學習含義的理解必須把握下面幾點。

擴充套件資料:

學習的作用:

從生物學意義上講,學習是個體適應環境、與環境保持動態平衡的重要手段。但由於物種進化水平不同,學習在其中的作用也不同。物種的生命形式越低階,生活方式越簡單,其行為的先天成分就越多,自然成熟在發展中的作用越重要,而學習的作用相對越小。

相反,物種的生命形式越高階,生活方式越複雜,其行為的後天成分就越多,自然成熟在發展中的作用就越小,而學習的作用就相對越大。

學習在低等動物身上的作用是很微弱的。以原生動物為例,它們一出生就是一個成熟機體,一生中所必需的大部分動作已經出現了,但它們的學習能力是很低的,經驗保持的時間也很短。學習的結果在它們生活中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研究發現,草履蟲經過練習,能夠減少在毛細管中旋轉所需的時間,這似乎表明草履蟲具有學習的能力。但是,對草履蟲趨光性條件反射的研究發現,在這些動物身上很難形成暫時神經聯絡(即學習的能力)。這主要是因為它們的學習效果非常短暫,難以確定其是否具有學習能力。

隨著物種進化水平的提高,學習能力及學習在生活中的作用都不斷提高,本能行為的作用相對減弱。人類處於物種進化的較高水平,人類的學習能力及學習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是其他動物所不能比擬的。

學習一方面可以促進個體生理結構的生長、成熟,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個體的心理髮展,使人類個體從一個生物實體發展成為一個能適應社會生活的社會成員。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學習在其中的作用更為突出,學習的社會意義更為顯著。

對個人而言,缺乏終身學習的能力與習慣,無疑等於失去了自我發展、自我實現和適應、改造環境的動力;對組織和社會而言,倘若缺少了繼續學習的文化及運作機制,則缺乏創造與競爭的優勢。終身學習是促進個人發展、組織變革與社會進步的必備動力。

人類個體通過學習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同時,學習又推動著人類去改造和發展社會生活。學習不僅有助於個體的發展,而且也是人類進化的助推器。人類有史以來就離不開學習,而人類以後的發展、演化更需要學習。

人類發展史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人類學習史。學習與人類生存同步,與社會發展同步。學習是人類個體和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條件。

從這個意義上講,認識學習的本質,對人類的發展更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義。

3樓:匿名使用者

“學習”顧名思義要邊學邊練習。

4樓:

學習知識,實質上是讓你理解其中的意義,學會了之後不是讓你放在你的腦子裡面儲存,而是運用到你的身邊或者是以後的生活中。書上的知識也是前輩在實踐中累計的,所以學的是前人的經驗,習的是在實踐中的運用。

俗話說的好:活到老,學到老。在日常的生活中發現知識無處不在。

如何理解學習的概念

5樓:匿名使用者

學習的概念

既然對到底什麼是“學習”的問題如此重要,就讓我們先看看摘自《學習科學大辭典》裡關於學習的概念吧!

學習是一種既古老而又永恆的現象。由於不同的歷史條件,不同的研究角度,也形成

各種不同的學習觀,縱觀古今中外學者關於學習概念的論述,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下列十種:一是說文解字說。我國古代,學與習總是分開講的。

《辭源》指出,“學”乃“仿效”也,即是獲得知識;“習”乃“複習”、“練習”也,即是複習鞏固。最早把學與習聯絡起來的是孔子,《論語》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後來,《禮記》又曰:“鷹仍學習”。這就是學習一詞的由來。

二是行為變化說。行為主義認為學習“是一個行為變化的過程”。三是經驗獲得一行為變化說。

《教師百科辭典》認為:“學習是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獲得個體行為經驗的過程。”四是資訊加工說。

資訊理論學者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吸取資訊並輸出資訊,通過反饋與評價得知正確與否的整體過程。” 五是學習功能說。

《現代漢語詞典》中將學習解釋為 “從閱讀、聽講、研究中獲得知識或技能”。六是學習認識說。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潘菽認為,“人的學習是個體掌握人類社會經驗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是認識的一種特殊形式”。

七是學習活動說。軍隊學者朱兆民認為,“學習是在師授、書授(自然條件)等外部因素影響下,個體自我修養、自我教育的一種社會活動。”八是學習“求知”說。

謝德民在《論學習》中指出:“學習的定義最一般、最簡單、最本質的表述是求知。”九是學習“效應”說。

學習學研究者寇清雲認為,“學習過程是產生效應的過程”。十是學習“內化”說。**教科所潘自由認為學習“是客觀世界在主體中內化並使主體發展的過程”。

上述十種學習觀各有其合理的方面,為我們充分認識學習的本質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啟發。

從學習科學的角度來研究學習,我們認為要通過兩個方面來理解學習的概念。第一,從學習的外延來看,是泛指包括動物和人類在內的學習活動;第二層次,次一級的學習,是指人類的學習;第三層次,是指在校學生的學習;第四層次,是指在校學生不同學段的學習。而我們通常所講的學習一般是指人類的學習或在校學生的學習。

第二,從學習的內涵來看,學習就是主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經過內化而獲得經驗並外化為行為表現的活動。所謂“主體”即是參加學習活動的主體,可以指人類,也可以指學習;可以是個體(個體學習),也可以是群體(集體學習)。所謂“環境”,即是學習的客體,學習的外部刺激。

這個客體包括社會生活、社會實踐等直接因素,也包括各種書刊、實驗裝置、電教手段等間接因素。所謂“內化”就是客體作用於主體的學習過程,通過感知—理解—鞏固—運用的學習過程,所謂“獲得經驗”是指個體或群體參加學習活動獲得的以內隱的知識形態表現的結果。所謂“外化”就是主體反作用於客體的學習過程。

其所獲得的結果是表現於主體的外顯的行為變化。所謂“活動”,是反映學習既是一種認識活動,又是一種實踐活動。從發展的意義上講,學習是促進學習者身心的全面發展,即德、智、體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的過程。

總之,學習活動應包括學習的主體,客體和學習活動的結果三個基本要素,即學習就是主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經過內化而獲得經驗並外化為行為變化的活動,這就是學習的實質。

呵呵,一共1265個字啊,好長!所以對於上面這一段話您看看就算了,先對學習有個基本概念就可以了!

學習是一種使個體可以得到變化的行為方式。我們希望活動主體——學生通過學習可以具備某種經驗,並且通過經驗的積累達到一定的能力。對經驗的簡單理解就是對文化知識及社會認識的獲得,而能力則是實際行為中表現出的自我掌控程度。

如何理解數字的真正含義

6樓:陽光語言矯正學校

數字嚴格意義上來

bai說只du是書寫符號。

有阿拉伯zhi數字、中文數字等

dao等

比較難理解的是版數,而數實際上是權從具體生活需要中產生出來的,拿中文的“數”字來舉例,數,形聲。從攴( pū),婁聲。本義:點數;計算。實際上這是個抽象的概念。

學習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7樓:不羈放縱

編輯本段什麼是學習 在中國,學習這一詞,是把“學”和“習”複合而組成的詞。最先把這兩個字聯在一起講的是孔子。孔子說: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①意思是,學了之後及時、經常地進行溫習和實習,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嗎?很明顯,學習這一複合名詞,就是出自孔子的這一名言。

按照孔子和其他中國古代教育家的看法,“學”就是聞、見,是獲得知識、技能,主要是指接受感性知識與書本知識,有時還包括思的含義在內。“習”是鞏固知識、技能,一般有三種含義:溫習、實習、練習,有時還包括行的含義在內。

“學”偏重於思想意識的理論領域,“習”偏重於行動實習的實踐方面。學習就是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培養聰明才智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學、思、習、行的總稱。

為了自己的發展

如何真正理解“自信”,如何理解自信

一夜思鏡雨 自信就是面對問題或者即將面對的問題非常冷靜 在處理問題中顯示出準備充分 自信可以表現在走路上 自信的人走路是昂首挺胸的 自信的分量在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這是任何都無法比過的 有自信 辦事會順利很多 自信解釋 自信就是在自我評價上的積極態度。相關 信心 信心是對於尚未見到事物的信念和憑據,...

理解和了解的真正含義,如何理解數字的真正含義

伯涵容宦涉 理解是人自行主動的明白和體諒感受,瞭解可以是由別人告知 外部學習可得 理解是 我明白 瞭解是 我明白了 理解 瞭解 都是動詞,都有知道 明白的意思。理解 一般用於抽象事物,指理性認識。瞭解 知道得清楚,用於感性 直觀的事物 此外,瞭解 還有 打聽 調查 的用法。理解 是逐步認識事物的聯絡...

愛的真正理解是什麼,什麼是愛,愛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真正的愛不是用言語可以表達的,是發自內心的,愛上一個人你的整顆心都會被你愛的人所吸引,為他 她 著迷,為他 她 牽掛,但願每一分鐘都可以見到他 她 見不到的時候時時刻刻都會想著他 她 見到的時候你會興奮,心跳加快,在一起的時候你會感覺很溫暖很安全,真正的愛一個人會心甘情願的照顧他 她 關懷他 她 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