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課文第三課(短文兩篇)課後1 2 3題

時間 2021-06-17 18:17:53

1樓:匿名使用者

一作者寫蟬,先抑後揚。抑在**?揚在何處?通過一抑一揚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本題旨在瞭解作者先抑後揚的寫作方法,同時引導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和表現的主題。

首先寫蟬的聒噪聲使人們心煩,這是一抑。其次寫看到一隻病蟬,寫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從朋友說蟬埋在泥下17年,出來只活一個夏天時開始轉折,小小的蟬開始令人驚訝。

當最後朋友說到蟬為了延續生命,必須好好活著,對於蟬的印象已經從煩人、病弱高揚到顯示生命意義的高度。

由抑到揚,涵蘊深厚,傳達了本文的主題: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必須要好好地活著。

二聯絡上下文,體會下列語句的深刻意蘊。

1.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苟呢!

2.在千年之後,也許會有人對我留下的痕跡反覆**,反覆把玩,並且會忍不住輕輕地嘆息:“這是一顆怎樣固執而又怎樣簡單的心啊!”

本題旨在通過對語句的揣摩,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1.此句上承接著“上蒼給它製作出來的居所卻有多精緻、多仔細、多麼地一絲不苟啊”,比較了自己和貝殼裡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儘管有限,但還是比貝殼裡的生命時間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以表達一種的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緻些、更好些,讓後人為自己的執著、努力而感動。

2.作者並不希望建立叱吒風雲的豐功偉業,她只想像那顆小小的貝殼,用仔細、精緻、一絲不苟來塑造執著而美麗的形象,回饋生命,打動人們。“固執”和“簡單”是作者相對自謙的說法,表現了她並不渴求人們對她絕對地讚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種感動,希望能像貝殼的美感動她一樣感動著世界。

三對比閱讀兩篇課文,說說它們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把兩篇課文結合起來閱讀,在對比中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相同之處:

1.都是由一個小小的“物”引發對生命的一些感悟。

2.對於生命的理解,都比較積極、認真。

3.對於“物”的描寫細緻入微,筆調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處:

1.《蟬》是先抑後揚,《貝殼》是直入主題。

2.《蟬》對於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暫與否,都要積極面對,好好地活著;《貝殼》則落實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細、更精緻、更加一絲不苟。

3.《蟬》的作者對於生命的態度隱喻在對蟬的生命意義的闡發中,並沒有直接表白;《貝殼》則明確提出了自己要認真做事的想法,表達了要給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驚歎的東西的願望

2樓:超級暄暄

小思,2023年生,本名盧瑋鑾,另有筆名明川、盧颿。祖籍廣東番禺。2023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學院中文系,翌年到羅富國師範學院學習,獲教育文憑。

2023年赴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中國文學。2023年,以“中國作家在香港的文藝活動”之**獲得碩士銜。

小思曾任多家中學中文教師,2023年任教於香港大學中文系,2023年起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談》《承教小記》《不遷》《彤雲箋》《香港文縱》《日影行》《豐子愷漫畫選繹》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從事文學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學獎評判,參與各種文學活動。

2、席慕蓉簡介

席慕蓉,另有筆名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蒙古語,即大江河)等。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2023年生於重慶,後隨父母由香港遷至臺灣。她從小酷愛繪畫,2023年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學習。

後在臺灣新竹師專美術科任教。多次舉辦畫展,出版畫冊並獲獎。2023年她“從來沒有刻意去做過些什麼努力”的詩集《七里香》由臺灣大地出版社出版,深得讀者喜愛。

她寫詩寫散文,只是作為累了一天之後的休息,為的是“紀念一段遠去的歲月,紀念那個只曾在我心中存在過的小小世界”。生命、時光、鄉愁是她作品的內在主題,而對人情、愛情、鄉情的細膩獨特的審美描摹、委婉傾訴則是吸引讀者們的奧祕。主要作品有詩集《七里香》《無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長的痕跡》《生命的滋味》《三絃》《同心集》《寫給幸福》等。

三、 課文朗讀:可以根據學生不同情況進行多種形式的閱讀。

四、整體把握,問題**:

《蟬》1.課文裡有一句話,是全文的文眼,同學們嘗試找出來,並說說對它的理解。學生**。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是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揚的關鍵之處,也是由蟬引發的對於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寫蟬的煩人的聒噪、病蟬的弱小,還是寫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只活一個夏天的短暫生命,都是因為有這句話,才顯得有了意義和光彩。它也提醒我們,不管生命有多短暫,都要好好地活,給人振奮精神的感覺。

2.“斜陽裡,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秋風顏色”給你怎樣的感受?

我們一般說聽見秋風的聲音,但作者用了“秋風顏色”,巧妙地在聽覺感受之外,增加了獨特的視覺感受,很有新意。它賦予秋風一種“顏色”,把屬於秋天的一些視覺形象加了進來,比如金黃的落葉、火紅的楓葉、暗綠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進了秋風中,言少而意豐。

3、《蟬》這篇文章揭示了怎樣的人生意義?學生合作**,教師總結:

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後揚的手法,由一隻小小的蟬引發了對生命的感悟。從寫蟬的聒噪,到寫病蟬的微弱、細小,都刻意表現了蟬的惹人厭煩和微不足道的一面。

然而當知道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就活一個夏天時,本來無足輕重甚至惱人的蟬令作者驚訝起來。何必這樣受苦而又執著?朋友的話揭示了樸素而深刻的哲理:

生活歷程就是如此,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著。不管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而已。

《貝殼》

1、“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苟呢?”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接著“上蒼給它製作出來的居所卻有多精緻、多仔細、多麼地一絲不苟啊”,比較了自己和貝殼裡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儘管有限,但還是比貝殼裡的生命時間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以表達一種的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緻些、更好些,讓後人為自己的執著、努力而感動。

因為愛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為熱愛生命,她加倍喜歡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筆下,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她才會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仔細、一絲不苟。

2、《貝殼》中有這樣的話:“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啊!”你怎樣理解“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

作者希望自己給這個世界留下一些像貝殼這樣的東西來,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緻、仔細、一絲不苟地做的東西或事情。她並不夢想自己成就偉大的功業,只想對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饋。她渴望的不是人們對她讚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執著的愛美的靈魂。

所以此處的“固執”“簡單”都是作者相對自謙的說法,其實是執著和單純的意思。

3、這篇文章揭示了怎樣的人生意義?學生合作**,教師總結

貝殼非常堅硬、精緻,迴旋的花紋中間有著色澤。作者感嘆“在我手心裡躺著的實在是一件藝術品,是捨不得拿去和別人交換的寶貝啊”。

在描述了貝殼的精美之後,作者想到了貝殼裡那曾經的小小柔軟的生命,想到為了這樣一個短暫、細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蒼是那樣用心地營造了它的居所——精緻的貝殼。並由此進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雖然也有限,但總比貝殼裡的生命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那豈不是更應該好好面對它,創造它,讓它顯得像貝殼一樣美麗、令人珍惜、驚歎呢?

因為愛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為熱愛生命,她加倍喜歡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筆下,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她才會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仔細、一絲不苟

回答者:myjiujiuwosa - 試用期 一級 9-11 20:08

小思,2023年生,本名盧瑋鑾,另有筆名明川、盧颿。祖籍廣東番禺。2023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學院中文系,翌年到羅富國師範學院學習,獲教育文憑。

2023年赴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中國文學。2023年,以“中國作家在香港的文藝活動”之**獲得碩士銜。

小思曾任多家中學中文教師,2023年任教於香港大學中文系,2023年起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談》《承教小記》《不遷》《彤雲箋》《香港文縱》《日影行》《豐子愷漫畫選繹》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從事文學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學獎評判,參與各種文學活動課文裡有一句話,是全文的文眼,同學們嘗試找出來,並說說對它的理解。

學生**。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是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揚的關鍵之處,也是由蟬引發的對於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寫蟬的煩人的聒噪、病蟬的弱小,還是寫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只活一個夏天的短暫生命,都是因為有這句話,才顯得有了意義和光彩。它也提醒我們,不管生命有多短暫,都要好好地活,給人振奮精神的感覺。

2.“斜陽裡,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秋風顏色”給你怎樣的感受?

我們一般說聽見秋風的聲音,但作者用了“秋風顏色”,巧妙地在聽覺感受之外,增加了獨特的視覺感受,很有新意。它賦予秋風一種“顏色”,把屬於秋天的一些視覺形象加了進來,比如金黃的落葉、火紅的楓葉、暗綠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進了秋風中,言少而意豐。

3、《蟬》這篇文章揭示了怎樣的人生意義?學生合作**,教師總結:

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後揚的手法,由一隻小小的蟬引發了對生命的感悟。從寫蟬的聒噪,到寫病蟬的微弱、細小,都刻意表現了蟬的惹人厭煩和微不足道的一面。

然而當知道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就活一個夏天時,本來無足輕重甚至惱人的蟬令作者驚訝起來。何必這樣受苦而又執著?朋友的話揭示了樸素而深刻的哲理:

生活歷程就是如此,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著。不管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而已。

《貝殼》

1、“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苟呢?”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接著“上蒼給它製作出來的居所卻有多精緻、多仔細、多麼地一絲不苟啊”,比較了自己和貝殼裡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儘管有限,但還是比貝殼裡的生命時間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以表達一種的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緻些、更好些,讓後人為自己的執著、努力而感動。

因為愛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為熱愛生命,她加倍喜歡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筆下,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她才會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仔細、一絲不苟。

2、《貝殼》中有這樣的話:“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啊!”你怎樣理解“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

作者希望自己給這個世界留下一些像貝殼這樣的東西來,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緻、仔細、一絲不苟地做的東西或事情。她並不夢想自己成就偉大的功業,只想對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饋。她渴望的不是人們對她讚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執著的愛美的靈魂。

所以此處的“固執”“簡單”都是作者相對自謙的說法,其實是執著和單純的意思。

3、這篇文章揭示了怎樣的人生意義?學生合作**,教師總結

貝殼非常堅硬、精緻,迴旋的花紋中間有著色澤。作者感嘆“在我手心裡躺著的實在是一件藝術品,是捨不得拿去和別人交換的寶貝啊”。

在描述了貝殼的精美之後,作者想到了貝殼裡那曾經的小小柔軟的生命,想到為了這樣一個短暫、細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蒼是那樣用心地營造了它的居所——精緻的貝殼。並由此進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雖然也有限,但總比貝殼裡的生命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那豈不是更應該好好面對它,創造它,讓它顯得像貝殼一樣美麗、令人珍惜、驚歎呢?

因為愛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為熱愛生命,她加倍喜歡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筆下,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她才會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仔細、一絲不苟

初一課文論語十則翻譯

第一則 為人 處事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 y n 不亦君子乎?學而 孔子說 學了知識然後按一定時間去複習,不也很愉快的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開心的嗎?別人不瞭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重點字詞解釋 1 子 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 有學問的男...

九寨溝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九寨溝一課第三自然段都寫了什麼景物

在四川北部南坪 平武 松潘三縣交界的萬山叢中,有幾條神奇的山溝。因為周圍散佈著九個藏族村寨,所以人們稱它九寨溝。從南坪西行40公里,就來到九寨溝。一進入景區,就像到了一個童話世界。一座座雪峰插入雲霄,峰頂銀光閃閃。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顆顆寶石鑲嵌在綵帶般的溝谷中。湖水清澈見底,湖底石塊色彩斑斕。從河谷...

第一課文巜白鷺》2一5改為說明性文

白鷺是一隻水鳥,它一吃小魚為生,它長著長長的腳和長長的嘴巴。白鷺 第2 5自然段分別改寫成一段說明性文字?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白鷺2到5自然段改成說明文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白鷺2到5自然段改成說明文我來答shaorunjia2001 lv.15 2019 10 17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 白鷺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