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土壤裡有什麼》教學設計

時間 2021-05-10 19:32:21

1樓:匿名使用者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外力的風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會使岩石最終變成土壤。

2.土壤包含岩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顆粒(小石子、沙、黏土)、動物、植物的殘留物,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

3.水流動時能攜帶土壤微粒跟著一起運動,當水流靜止下來時,攜帶的物質也會沉積下來。一般來說,重的顆粒先沉積,輕的顆粒後沉積。

4.生物的生存離不開土壤,土壤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

2.用沉積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顆粒的大小分成幾層。

3.綜合各種方法獲得的資訊,獲得對土壤成分的正確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

【教學難點】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教法學法】演示法、實驗法、討論法、合作**法等。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準備:為學生準備新鮮溼潤的土壤及乾燥的土壤、放大鏡、標有1、2的燒杯、裝水的燒杯、牙籤等,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岩石會改變模樣嗎》,知道了由於受水、大氣、氣溫或動植物等作用,岩石破碎的現象叫風化。岩石在風化的作用下會碎裂,如果繼續風化,會怎樣呢?

二、**新知

1.猜一猜,土壤裡有什麼?

2.觀察土壤。

(1)實驗一:把燒杯1中的土壤倒在白紙上,觀察一下,土壤中有什麼,記錄下來。

a.小組活動。

b.全班交流。師板書

(2)實驗二:從燒杯2中取一小塊土壤放在白紙上,碾碎,用牙籤把土壤顆粒分開,藉助放大鏡仔細觀察,土壤的顆粒大小一樣嗎?我們能描述他們的大小嗎?

a.小組活動。

b.全班交流。

c.閱讀地質學家對土壤顆粒的分類(課件出示放大後的沙礫、沙、粉沙、黏土)。

(3)實驗三:

把燒杯2中的土慢慢倒入水中,我們發現了什麼?

攪拌水中的土壤,觀察會出現什麼現象?

然後靜置一段時間,我們又看到了什麼現象?

先完成前2個步驟。

a.小組活動。

b.全班交流。

(4)老師做模擬實驗,瞭解腐殖質和鹽分。

把土壤放在石棉網上加熱,你看到了什麼現象?

(5)交流靜置一段時間後,看到的現象。

土壤的沉積物分成了哪幾層?試著解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順序?再做一次驗證自己的想法。

3.小結土壤的成分。

4.土壤和生命

通過看**,思考:土壤為動植物提供了什麼?動植物對土壤有什麼作用?

通過全班交流,得出土壤是最有價值的資源。

5.土壤的形成。

根據土壤的成分、土壤和生命的關係,分析土壤的形成。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研究,你有哪些收穫?

【板書設計】

土壤中有什麼

水 黏土

空氣 沙

腐殖質 小石子

……生物作用 岩石風化作用

2樓:茅屋為瀟瀟歌

教學的「基本」的要素,大體有三:一是學生;二是教師;三是課程資源(或稱之為「教學資源」、「教學內容」)。以前人們往往重視教師的講授,或者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殊不知無論教師的講授,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其最終的效果取決於課程資源。

小學五年級科學期中卷子,小學五年級科學期中卷子

常見的物體都是由 原子 組成的 一般情況下,傳熱效能比較好的材料,他的保溫效能就 差 在金屬的大家庭裡,有兩種金屬是熱脹冷縮的,他們是 鐵和鋁 銀和水銀 鐵和鋁 銻和鉍 判斷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對 想一想一塊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下的,你有什麼辦法讓他浮上來 做成空心封閉的氣球 l...

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土壤中有什麼》教學設計和反思

教材分析 土壤覆蓋在地球岩石圈的表面。土壤的形成是岩石的風化和生物作用的結果。整塊的岩石風化成碎石,碎石繼續變化就會變成越來越小的顆粒,當腐爛的植物和動物與岩石碎屑混在一起時,混合物就被稱為土壤。在土壤中我們很容易找到岩石變化留下的痕跡以及動植物的殘體。土壤對於學生來說司空見慣,但是他們可能從來沒有...

教科版五年級科學上冊3 4土壤中有什麼課件

教學目標 1 科學概念 外力的風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使岩石最終變成土壤。土壤包含岩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顆粒 小石子 沙 黏土 動物 植物的殘留物,以及腐殖質 水和空氣等。水流動時能攜帶土壤微粒跟著一起運動,當水流靜止下來時,攜帶的物質也會沉積下來,一般來說,重的顆粒先沉積,輕的顆粒後沉積。生物的生存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