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高中全部的公式,你可以用到高考完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3.
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
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注:
(1)平均速度是向量; (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 2)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
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3)豎直上拋運動 1.位移s=vot-gt2/2 2.
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 4.
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丟擲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 (從丟擲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1)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
vx=vo 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
水平方向位移:x=vot 4.豎直方向位移:
y=gt2/2 5.運動時間t=(2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
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
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豎直方向加速度:
ay=g 2)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週期與頻率:
t=1/f 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係:v=ωr 7.
角速度與轉速的關係ω=2πn(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3)萬有引力 1.開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
軌道半徑,t:週期,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取決於中心天體的質量)} 2.
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
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
天體半徑(m),m:天體質量(kg)} 4.衛星繞行速度、角速度、週期:
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體質量} 5.第一(
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
7km/s 6.地球同步衛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
地球的半徑} 注: (1)天體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f向=f萬; (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體的質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衛星只能執行於赤道上空,執行週期和地球自轉週期相同; (4)衛星軌道半徑變小時,勢能變小、動能變大、速度變大、週期變小(一同三反); (5)地球衛星的最大環繞速度和最小發射速度均為7.9km/s。
1)常見的力 1.重力g=mg (方向豎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點在重心,適用於地球表面附近) 2.
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復形變方向,k:勁度係數(n/m),x:形變數(m)} 3.
滑動摩擦力f=μfn {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數,fn:正壓力(n)} 4.
靜摩擦力0≤f靜≤fm (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fm為最大靜摩擦力) 5.萬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
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6.靜電力f=kq1q2/r2 (k=9.0×109n?
m2/c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7.電場力f=eq (e:場強n/c,q:
電量c,正電荷受的電場力與場強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為b與l的夾角,當l⊥b時:f=bil,b//l時:
f=0) 9.洛侖茲力f=qvbsinθ (θ為b與v的夾角,當v⊥b時:f=qvb,v//b時:
f=0) 2)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
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餘弦定理) f1⊥f2時:
f=(f12+f22)1/2 3.合力大小範圍:|f1-f2|≤f≤|f1+f2| 4.
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為合力與x軸之間的夾角tgβ=fy/fx)
四、動力學(運動和力) 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物體具有慣性,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2.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合=ma或a=f合/ma 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f=-f′ 4.共點力的平衡f合=0,推廣 {正交分解法、三力匯交原理} 5.超重:
fn>g,失重:fn>r} 3.受迫振動頻率特點:
f=f驅動力 4.發生共振條件:f驅動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應用 6.
波速v=s/t=λf=λ/t 7.聲波的波速(在空氣中)0℃:332m/s;20℃:
344m/s;30℃:349m/s;(聲波是縱波) 8.波發生明顯衍射(波繞過障礙物或孔繼續傳播)條件:
障礙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長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條件:兩列波頻率相同(相差恆定、振幅相近、振動方向相同) 注:
(1)物體的固有頻率與振幅、驅動力頻率無關,取決於振動系統本身; (2)波只是傳播了振動,介質本身不隨波發生遷移,是傳遞能量的一種方式; (3)干涉與衍射是波特有的; 1.動量:p=mv {p:
動量(kg/s),m:質量(kg),v:速度(m/s),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 3.
衝量:i=ft {i:衝量(n?
s),f:恆力(n),t:力的作用時間(s),方向由f決定} 4.
動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5.動量守恆定律:
p前總=p後總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彈性碰撞:δp=0;δek=0 7.
非彈性碰撞δp=0;0<δek<δekm 8.完全非彈性碰撞δp=0;δek=δekm 9.物體m1以v1初速度與靜止的物體m2發生彈性正碰: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 10.由9得的推論-----等質量彈性正碰時二者交換速度(動能守恆、動量守恆) 11.子彈m水平速度vo射入靜止置於水平光滑地面的長木塊m,並嵌入其中一起運動時的機械能損失 e損=mvo2/2-(m+m)vt2/2=fs相對 1.
功:w=fscosα(定義式){w:功(j),f:
恆力(n),s:位移(m),α:f、s間的夾角} 2.
重力做功:wab=mghab 3.電場力做功:
wab=quab {q:電量(c),uab:a與b之間電勢差(v)即uab=φa-φb} 4.
電功:w=uit(普適式) {u:電壓(v),i:
電流(a),t:通電時間(s)} 5.功率:
p=w/t(定義式) {p:功率[瓦(w)],w:t時間內所做的功(j),t:
做功所用時間(s)} 6.汽車牽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7.
汽車以恆定功率啟動、以恆定加速度啟動、汽車最大行駛速度(vmax=p額/f) 8.電功率:p=ui(普適式) {u:
電路電壓(v),i:電路電流(a)} 9.焦耳定律:
q=i2rt {q:電熱(j),i:電流強度(a),r:
電阻值(ω),t:通電時間(s)} 10.純電阻電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
動能:ek=mv2/2 {ek:動能(j),m:
物體質量(kg),v:物體瞬時速度(m/s)} 12.重力勢能:
ep=mgh {ep :重力勢能(j),g:重力加速度,h:
豎直高度(m)(從零勢能面起)} 13.電勢能:ea=qφa {ea:
帶電體在a點的電勢能(j),q:電量(c),φa:a點的電勢(v)(從零勢能面起)} 14.
動能定理(對物體做正功,物體的動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對物體做的總功,δek:
動能變化δek=(mvt2/2-mvo2/2)} 15.機械能守恆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16.
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的變化(重力做功等於物體重力勢能增量的負值)wg=-δep 注: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轉化多少; (2)o0≤α<90o 做正功;90o<α≤180o做負功;α=90o不做功(力的方向與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時該力不做功); (3)重力(彈力、電場力、分子力)做正功,則重力(彈性、電、分子)勢能減少 (4)重力做功和電場力做功均與路徑無關(見2、3兩式);(5)機械能守恆成立條件:除重力(彈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動能和勢能之間的轉化;(6)能的其它單位換算:
1kwh(度)=3.6×106j,1ev=1.60×10-19j;*(7)彈簧彈性勢能e=kx2/2,與勁度係數和形變數有關。
人教版八年級下物理知識總結
八年級下物理知識點整理 1.物體帶電 物體有能夠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2 摩擦起電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3 自然界存在正 負兩種電荷。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4 正電荷 用綢子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5 負電荷 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玻正橡負 6 電量 ...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
電流 電壓 電阻 歐姆定律 1 電流的產生 由於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電流的方向 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方向 理解 在金屬導體中形成的電流是帶電的自由電子的定向移動,因此金屬中的電流方向跟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而在導電溶液中形成的電流是由帶正 負電荷的離子定向移動所形成的,因此導電溶液...
八年級 物理 難題,八年級物理下冊的難題
銅 立方cm 鋁 立方cm 設銅的體積為x cm 3 所以x 10 cm 3 所以。m 銅 鋁 水 m3 m1,水 10 3m 3 v水 m水 水 v金屬。金屬 m2 v金屬。設鋁體積x銅 20 x x 10銅89克。鋁27克。m水 m3 m1,水 10 3m 3v水 m水 水 v金屬。金屬 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