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鉅文
他是叫你一次吃完嗎?
如果是一次的話份量是多了點
不過這帖藥是吃補
第一次藥方:桑寄生84g、肉蓯蓉84g、制大黃42g、炙甘草70g、菟絲子70g、生首烏84g、枳殼70g、熟地126、棗皮70g、知母70g、枸杞子126、女貞子70g(給四天的藥)
制大黃=瀉下的
其它的大致上是吃補腰補腎健脾的
不過這藥量應該可以吃上一個禮拜
第二次藥方:桑寄生84g、肉蓯蓉84g、制大黃42g、防風70g、棗皮70g、生首烏84g、熟地126g、連翹70g、桔梗35g、女貞子84g、知母70g、蟬蛻70g、金銀花21g、甘草70g(給七天的藥)
連翹桔梗甘草金銀花是吃消炎清熱的
其它的大致上是吃補腰
這藥量應該可以吃上8,9天
第三次藥方:熟地126g、桑寄生84g、棗皮70g、五味子70g、生白芍70g、菟絲子70g、炒川斷84g、黨蔘70g、女貞子70g、枸杞子140g、益母草70g、培根散70g、復花袋7只 (給七天的藥)
這些是滋潤補腰的
這三個方子都是都是補腰的能部你的子宮
讓你的子宮暖活起來容易懷孕也讓寶寶在肚子裡的環境更好..
2樓:劉欣宇
如果是自身免疫反應導致流產,這種情況很少見,而且多是由於母嬰rh血型不合導致的。但是前提是,有過分娩史。也就是說,患者懷這次之前生過孩子。
另一方面,我是學中醫的,如果患者看的這位大夫僅僅是靠手指頭來判斷患者是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反正我看過的所有診斷方面的書都沒有教我怎麼來判定這種疾病,我是沒有這個本事的。
再從方子上來看,很普通的就是補腎、強筋骨,而且這麼大的量,我都懷疑是給人開藥還是給牛開藥,要是他不是在騙錢,我就必須得好好說服自己才相信。
那位老中醫幫我看一下這個中藥配方 有什麼功效?
3樓:三指神功
本方是在中醫補中益氣湯的基礎上加減而成,增加了藕節,小薊二味止血藥,適用於各種出血性疾病,尤其是泌尿系出血,整方具有益氣提升止血之功效。
中醫藥怎麼**sy,昨天去看了中醫開了藥方子,主治什麼?_?那個藥方子? 20
4樓:紫晨冷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說的就是中醫如果你是慢性病,看中醫還是ok的。至於為什麼讓你去推薦藥房,有些藥,的藥效比較好。
有些藥,是人工種植的,藥效,沒有那麼強。有句話說給你聽一下,上醫治國 中醫治人下醫治病。
請懂中醫朋友幫忙看中藥藥方,何不合理,主要功效是什麼?這些草藥是否有相沖,相剋的?非常感謝
5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藥方並沒有明顯相沖的,只是你蘇木的量使用比較多,這個是行氣的藥物,另外金銀花和紫花地丁的用量也不小,這些是清熱解毒的,整體來說你這個是清熱和行氣的藥物,為主 ,具體還是需要結合你的症狀辨證來說。
請懂中醫的朋友給看一下附件中的處方都具體是什麼藥和劑量;這樣一副中藥的功效主要是什麼? 50
6樓:匿名使用者
我問了下,這個藥大數用於更年期婦女吃的,而且藥有50多種也能吃風溼跌打之類,中風。偏癱比較廣。
7樓:良辰全家
說你病症和病史和切脈的脈相就知道了
8樓:你嗎弄那麼複雜
五十幾味藥,這方子,怎麼看都象是採購單……不是把所有藥丟進肚裡就能包治百病的。
9樓:狂生
好大,好亂的一個方子,這就是傳說中的亂槍打鳥。大夫把知道的中藥都寫上了吧!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中藥大雜燴。沒有什麼主治內容。
請幫我看看這副中藥藥方
11樓:章德進
這藥的作用應是補氣、健胃、止血、行氣之類。**應當是三付的價錢。
12樓:月上梅花
你的症狀應該有脾虛,崩漏,納差,可能伴情緒不舒
這個方子就是健脾,止血,消食,理暢氣機
13樓:孔明先知
多是理氣健脾藥, **都不貴,看劑量夠猛的.63不是一劑藥吧!
14樓:乜霈
只是 清熱解毒的藥方啊 網上一查能查幾十個 而且字寫的比他好
15樓:匿名使用者
大哥真能豆啊,這哪是清熱解毒方啊.
應該是脾虛月經量多啊,情志不遂.可以吃.
請懂中醫的大俠給看看這個藥方,急!!請懂中醫的朋友幫看看這個藥方。
理氣健脾,滋陰補血。根本不大沾邊的兩個作用。這個方子什麼也治不了,太亂,目的不是很明確,明顯堆砌出來的方子,如果實在想吃可以吃,沒什麼不好的,但是藥量實在不小,如果你是南方人,就有點大了,北方人的話也是不小的藥量啊 南方與北方的藥量是有區別的 這個藥倒是不能影響要孩子,也不會有什麼不好的作用,但是要...
痛經中藥方,請懂中醫的朋友幫忙看看
我個人覺得上面那個方子是活血調經為主的。中醫主要是辯證施治為主的。象痛經可由寒溼凝滯 氣滯血瘀 氣血不足等原因引起的。我建議你可以去醫院找專治痛經的中醫醫生看一下,因為適合你朋友的方子不一定就是適合你的。 縤縤 痛經是指月經前後或行經期間小腹疼痛難忍或腰骶部痠痛不適之常見多發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請高手看看這個中醫藥方
老李 大約在肚臍眼的位置,脊柱兩側的肌肉痛.命門兩邊是腎.認真檢查以下. 嘍嘍夫人 看過樓主的舌苔 後,發現樓主舌苔偏白,舌有齒痕,寒溼較重.經詢問得知樓主兩年以前因飲食曾患有胃痛 溼性趨下,積於腰部兩側 此位置為膀胱經循行之處 不通則痛.陰雨腰痛加重.曾教樓主壓委中穴,發現右腳比左腳痛,而腰痛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