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中醫所說的痰,中醫中的「痰」「溼」分別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9-07 21:17:29

1樓:多可笑

說到痰,人們會想到咳嗽、感冒、支氣管炎等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一般都認為痰是在下呼吸道炎症時產生的分泌物。但是中醫對痰有更豐富的認識,認為不只存在於下呼吸道,可以存在於關節、淋巴結、腸道、血道、臟器等身體的各個部位,比如大家熟知的成語「痰迷心竅」的痰就不在呼吸系統而在迴圈系統。本篇從中醫的角度來談痰是什麼。

痰的形成中醫認為跟溼有莫大的關係。我在《

》一文中談過溼的含義:一是指身體裡多餘的水分;二是指某些能引起身體免疫反應的物質(包括細菌、病毒等)。痰是溼邪因各種情況停留在體內不能運化消除並在某處聚集凝結的粘稠物。

常見的呼吸道的痰液,是呼吸道感染產生的炎症產物,或受特殊氣味等過敏原刺激了的代謝產物。中醫認為痰是因為人體各個器官對調節水溼在體內迴圈代謝的功能出現異常,水溼停滯凝聚而成的。水溼代謝的異常有兩個原因:

一、當機體因受涼、中暑或者感熱,對外來的侵入和刺激產生應激反映時,身體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抗禦外邪上面,這就抑制了其他身體機能,主要是免疫系統在不斷運作。而本來順暢的水液迴圈,在免疫系統亢奮的狀態下被壓抑,脾的運化水溼功能,肺的水液氣體輸布功能出現失常,於是,免疫系統跟外邪作鬥爭時產生的代謝產物就不能通過水溼運化排出去。如果這應激反應發生在呼吸道,便會在喉嚨聚整合痰。

二、常年體虛,或者是營養不足、或者是多度勞累、或者是飲食不節、或者是年老衰退造成的。體虛時,身體各部養分不足、或者某些養分過多(如:脂肪、蛋白質),造**體運化水溼的功能低下,水溼隨機地在身體的某些地方聚集,就在那裡形成了痰液。

當發生在腦部,腦部缺乏養分或者脂肪堆積,出現風痰上擾而導致頭疼、頭暈。當發生在關節,關節失養使分泌的潤滑液不均勻,部分凝結起來成為痰液,造成關節屈伸不利,運動時會因為摩擦而發出響聲。

實際上,不但是痰證需要跟風、寒、熱、暑、溼、燥這六種邪氣結合起來辯證論治,其他的證也要同樣結合來看。比如痛證,有寒痛、熱疼、風溼疼等,又如瀉證,有寒瀉、熱瀉、溼瀉等,這種用病症主要性質修飾症狀的表達方法是中醫描述各種病症的一般形式。比如說寒瀉,表示的主要症狀是洩瀉,從人的整體表現出發,歸納描述洩瀉的性質是寒性的;又如風溼疼,表示的主要症狀是疼,從人的整體表現出發,體內溼氣重加上又有到處遊走的特性,所以歸納的性質是風溼型的。

2樓:齊魯影視

中醫對痰的理解,和西醫不一樣,並不單是呼吸道疾病

中醫中的「痰」「溼」分別是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溼聚為痰。溼是外邪的一種。就是可以從外界獲得的病症。而痰是其他與因素引起的,如體內有熱可煉液為痰。

4樓:中醫風采

所謂的痰就是脾失建運,聚溼成痰

是就外溼和內溼 外溼就是大自然的溼氣,身體好的,它不會入侵

內溼就是脾失建運導致的

中醫痰多是什麼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身體的負擔重,被痰把身體負擔加重,痰可以是喉嚨裡的粘液,也可以是由溼而生。

6樓:

中醫中,一般講是痰飲,大概算是一個名詞,主要指的是不能被正常消化吸收的版水液權,在身體內積聚而形成的一種病態,多是指在內的,在表多稱為風水,在裡則為痰飲。在**上,有這樣一句話,叫做「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

我們平時所說的痰,就是指的吐出來的痰,一般也分兩種,一種為白痰,一種為黃痰。白痰一般以泡沫為主,吐出來以後,過一會兒就會化成水一樣的東西;黃痰一般比較粘,一般是有炎證的時候,帶出來的是肺與疾病鬥爭時排洩出來的病態的東西,不會化成水。白痰問題不大,黃痰就是所謂的上火了,於西醫講可能就要吃消炎藥了,但是中醫來說,只是一個黃痰的特徵,不足以開出相應的方劑,不能做為開方的主要依據。

7樓:大醫本草堂官微

百病多由痰作祟,中醫的「痰」到底是什麼?

中醫說的痰溼是什麼,中醫叫痰溼西醫叫什麼名稱

內溼 往往會引起 痰溼 痰溼是脾運化水溼的功能失調後所產生的一種病理產物,由於它具有粘滯的特性,所以當它產生後,又成為新的治 子引起新的疾病。最典型的判斷 無行之痰 的依據是肥胖還有其他一些症狀,因為和這個主題關係不大就不11列舉了。這裡要特別說明的,中醫上把痰分為2種,一種是 有形之痰 主要存在於...

中醫講的「有形之痰」和「無形之痰」,分別是怎麼形成的

在西湖滑滑梯的櫻桃 無形之痰講的是我們體中的痰溼之氣。是影響人正常生理功能的病。有形之痰說的是我們眼睛能看得到嘴裡吐出來的痰。 dj林林 第1點,有形之痰是由於體內的風寒所造成的這種炎症,那麼這種炎症吃一點,中藥就能夠消除,慢慢的好起來,第2點,無形之痰,在體內執行的時候根本看不到,也沒有任何的反應...

中醫所說的胃寒是什麼,中醫所說的“寒”是什麼意思?

廣告殺手 你好!胃寒一般指脾陽虛衰,過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陰寒凝滯胃腑的病症。症見胃脘疼痛,得溫痛減,嘔吐清涎,口淡喜熱飲,食不化,舌淡苔白滑,脈沉遲。治宜暖胃散寒。胃痛是常見毛病,但導致胃痛的原因很多,其中飲食習慣是造成胃病發生的主要原因。中醫 胃病和西醫不同,中醫將胃部不適分為胃寒 胃熱。胃寒...